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创造性思维并非是一种单一的思维形式,而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高水平的有机结合。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在人才素质的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有效地发展中学 生的创造力,追求创造思维的积极性,已成为历史教学刻不容缓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 历史教学;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改组已有的知识经验,从而获得新颖的思维成果的思维。目前更多的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性思维并非是一种单一的思维形式,而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高水平的有机结合。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在人才素质的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有效地发展中学 生的创造力,追求创造思维的积极性,已成为历史教学刻不容缓的首要任务。现代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科学和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要赶上社会的步伐,人们必须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应从基础教育抓起。
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1 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主要包括思维的敏捷性、严密性、整体性和创造性。思维的敏捷性体现在 解决历史问题时的灵活性、针对性和适应性等;思维的严密性体现在理解历史问题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逻辑 性等;思维的整体性体现在分析历史问题时的广阔性和综合性等;创造性则是思维素质中较高层次的要求,它要求学生能将历史问题中的信息、情境、内涵等加以鉴别、归纳,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地加以分析,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说明、论证。不仅如此,它还要求学生能够将历史事件、人物、观点置于特定历史时空之中加以分析和评价,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 的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弱与教师创造性教学的水平直接联系、互为反馈、相得益彰,如果教师拘泥于传统的机械性教学思维,就会扼杀学 生创造思维的健康发展。创新意识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原始动力。在传授历史知识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一部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从商鞅变法到现代的改革开放、从刀耕火种到杂交水稻、从火药的发明到运载火箭的升空,都是人们不断突破、不断创新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教学要重过程,避免教师一划学生一背,要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阴影中走出来,让学生多思多想,自己得出结论。
2 创造和谐、民主、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生的情绪才会高涨,才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有创造的火花出现。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快乐的,让学生做到我想学。 怎么让学生由苦学转化为乐学,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往往不厌其烦地进行讲解、分析,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没有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自主性和主体地位。
要想让学生摆脱这种被动的学习的局面,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应该发生相应的改变。构建一个师生互动、共同参与课堂活动的自主教学模式。为此,教师要彻底摒弃“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树立“教为学服务”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主體地位。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可以就某个历史问题,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3 要融基础教学与创新教学为一体
创新创新思维能力是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的。只有广见博识,才通报思路灵活,只有积累丰厚,才能用得巧妙。因而,一定的知识基础,是构成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条件。但是,知识本身不能自然而然地导致创新和创造,正如粮食必须经过发酵酝酿才能造出琼浆玉液一样,知识必须通过升华,才能形成创新的能力和创造的结果。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的大脑摄入较多的信息量。同时要尽量使他们对历史知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知道和认识得真切、形象、具体、深刻,打好由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的基础。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创造性因素,寻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基础知识的最佳结合点,注意设计一些有利于创新思维展开的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解决问题。
4 实施探究学习,开辟教学新天地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启发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实施探究学习,可以激发学生探索进取精神,深化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历史教学探索学习的方式可以采用:
①写小论文。确定论文的题目,指导学生围绕这个主题,深入课本或图书馆收集材料,并加工整理,分析论证,进而得出结论。
②进行演讲比赛。在教学中我做了这样的尝试,展开课前历史小演讲,在讲完文艺复兴一课后,布置课后作业,让同学们为自己喜欢的历史名人写个小传记,并写出你从这些名人身上学到了什么。全班分了六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个最好的代表他们组演讲。同学们积极性都很高,通过阅读课本、同学相互交流、查找课外资料、网上查找等多种途径进行整理搜集。
③开交流会。由于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的限制,很难提出自己的相对比较正确的观点,教师要广泛搜集信息,提供多种观点,供学生选择。然后学生查找资料,论证观点,在课堂上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也可以把自己的见解写在黑板报上,供大家相互学习交流。
5 重视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长期以来,有一个不可否认的现实,那就是在强调中学历史教学改革中,往往只围绕着教学方法进行探索 、研究、实验,常常忽视了教学内容的改革,尤其是忽视了对于历史学科体系的再认识、历史理论的再学习。
课外实践活动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而且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形式之一。大量的实践活动,还可以丰富他们的表象储备,巩固所学知识,为创造、想像提供丰富的原料。如组织学生观看纪录片、参观名胜古迹、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创新。
收稿日期:2008-3-09
【关键词】 历史教学;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改组已有的知识经验,从而获得新颖的思维成果的思维。目前更多的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性思维并非是一种单一的思维形式,而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高水平的有机结合。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在人才素质的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有效地发展中学 生的创造力,追求创造思维的积极性,已成为历史教学刻不容缓的首要任务。现代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科学和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要赶上社会的步伐,人们必须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应从基础教育抓起。
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1 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主要包括思维的敏捷性、严密性、整体性和创造性。思维的敏捷性体现在 解决历史问题时的灵活性、针对性和适应性等;思维的严密性体现在理解历史问题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逻辑 性等;思维的整体性体现在分析历史问题时的广阔性和综合性等;创造性则是思维素质中较高层次的要求,它要求学生能将历史问题中的信息、情境、内涵等加以鉴别、归纳,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地加以分析,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说明、论证。不仅如此,它还要求学生能够将历史事件、人物、观点置于特定历史时空之中加以分析和评价,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 的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弱与教师创造性教学的水平直接联系、互为反馈、相得益彰,如果教师拘泥于传统的机械性教学思维,就会扼杀学 生创造思维的健康发展。创新意识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原始动力。在传授历史知识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一部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从商鞅变法到现代的改革开放、从刀耕火种到杂交水稻、从火药的发明到运载火箭的升空,都是人们不断突破、不断创新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教学要重过程,避免教师一划学生一背,要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阴影中走出来,让学生多思多想,自己得出结论。
2 创造和谐、民主、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生的情绪才会高涨,才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有创造的火花出现。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快乐的,让学生做到我想学。 怎么让学生由苦学转化为乐学,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往往不厌其烦地进行讲解、分析,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没有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自主性和主体地位。
要想让学生摆脱这种被动的学习的局面,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应该发生相应的改变。构建一个师生互动、共同参与课堂活动的自主教学模式。为此,教师要彻底摒弃“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树立“教为学服务”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主體地位。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可以就某个历史问题,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3 要融基础教学与创新教学为一体
创新创新思维能力是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的。只有广见博识,才通报思路灵活,只有积累丰厚,才能用得巧妙。因而,一定的知识基础,是构成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条件。但是,知识本身不能自然而然地导致创新和创造,正如粮食必须经过发酵酝酿才能造出琼浆玉液一样,知识必须通过升华,才能形成创新的能力和创造的结果。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的大脑摄入较多的信息量。同时要尽量使他们对历史知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知道和认识得真切、形象、具体、深刻,打好由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的基础。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创造性因素,寻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基础知识的最佳结合点,注意设计一些有利于创新思维展开的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解决问题。
4 实施探究学习,开辟教学新天地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启发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实施探究学习,可以激发学生探索进取精神,深化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历史教学探索学习的方式可以采用:
①写小论文。确定论文的题目,指导学生围绕这个主题,深入课本或图书馆收集材料,并加工整理,分析论证,进而得出结论。
②进行演讲比赛。在教学中我做了这样的尝试,展开课前历史小演讲,在讲完文艺复兴一课后,布置课后作业,让同学们为自己喜欢的历史名人写个小传记,并写出你从这些名人身上学到了什么。全班分了六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个最好的代表他们组演讲。同学们积极性都很高,通过阅读课本、同学相互交流、查找课外资料、网上查找等多种途径进行整理搜集。
③开交流会。由于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的限制,很难提出自己的相对比较正确的观点,教师要广泛搜集信息,提供多种观点,供学生选择。然后学生查找资料,论证观点,在课堂上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也可以把自己的见解写在黑板报上,供大家相互学习交流。
5 重视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长期以来,有一个不可否认的现实,那就是在强调中学历史教学改革中,往往只围绕着教学方法进行探索 、研究、实验,常常忽视了教学内容的改革,尤其是忽视了对于历史学科体系的再认识、历史理论的再学习。
课外实践活动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而且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形式之一。大量的实践活动,还可以丰富他们的表象储备,巩固所学知识,为创造、想像提供丰富的原料。如组织学生观看纪录片、参观名胜古迹、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创新。
收稿日期:2008-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