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7月16日,由西北师范大学承办的“教育部支持西部边远地区教师培训计划——2008年甘肃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正式启动,在为期10天的培训中,来自全省各地的459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参加了培训。整个培训活动强调培训主体的参与合作意识,提倡“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其中多达25%的培训由参与式研讨活动组成。绝大多数学员给予本次培训很高的评价,95.95%的学员认为本次培训“很好”和“较好”,4.05%的学员认为本次培训“一般”,无一人认为本次培训效果“差”,调查结果反映出学员认同本次教师培训工作。学员在整个教师培训活动中确实学有所获。
一、参与式培训活动的问题及分析
考虑到参与式研讨活动是本次培训的重要组成,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访谈和现场观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对参与式活动认识模糊
在与多名教师交谈中,发现部分学员甚至是培训教师对参与式活动概念认识不足。其中,来自兰州的省级高级教师张老师的回答具有代表性,发人深省。
“在我上师范的时候,学校校长专门到英国学习了一年,回来后给我们讲合作学习,就是现在这种大白纸的形式,不知道现在怎么又把这叫参与式活动了……”
“有一次,省电教馆让我录了一堂关于人物描写的作文课,录完后,师大教授点评说这节课就是参与式教学活动课,其实我对它也不是很清楚……”
不难看出,教师对“参与式”的概念还认识不清,将参与与合作混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教学中使用参与还是合作感到迷茫,值得教育培训者静心思考。
2.参与式活动设计过于单一
不少参与式活动缺乏合理的设计,流于形式,被定义为“合桌子”。过程变成了“分组研讨、白纸记录、专人汇报”的固定模式,活动僵化,容易造成学员对参与式活动理解的偏差。如何摆脱僵化,设计新颖、合理的活动,需要培训者改变观念,更新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3.培训者无法有效引导活动
培训者缺乏临场指挥能力,不能调动课堂气氛。开展的参与式活动,尽管形式新颖,但学员投入不积极,学员普遍认为发言的都是固定的的那几位“明星”。这在一定程度反映出培训者没有考虑到活动细节的安排,或活动设计存在偏差,没有给不善于发言的学员提供机会。另外,也显示出部分学员内心的想法,认为自己没有别人说得好,不善于在这样的场合下发言,把发言的机会留给了“明星”。在这里,培训者对氛围的营造、课堂的驾驭、适当的激励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4.“主讲——助讲”模式形同虚设
“主讲—助讲”模式原本是本次参与式研讨活动的一个亮点,希望通过主讲与助讲在活动中的互动,引导学员学习。在参与式活动中,二人要沟通充分、配合默契,像娱乐节目中的男女主持人一样,互相搭词完成活动。但这种模式在活动中没有真正实现。表现为主讲就是“主讲”,而助讲形同虚设,只是坐在最后一排听课,成为活动的旁观者而非引导者。究其原因,王老师的一席话道出了缘由,“我和主讲教师只是在培训前见过一面,直到上课还不清楚任务,到活动时才知道他要做什么。”由于沟通次数少,致使助讲无法明晰主讲的活动意图。在今后的培训活动中,应该重视和提倡合作意识,变“主讲—助讲”模式为“双主讲”模式,共同设计、组织、引导并完成培训活动。
5.“观摩—讨论”难评价
以“观摩—讨论”的形式,听省城的优秀教师上一堂公开示范课,活动组织者的初衷是好的,效果也挺好。虽说学员都评价课上得精彩,开阔了眼界,但活动形式过于单一。学员评课往往是表扬多,批评少。接受培训的学员都是本省、本地区的骨干教师,作为观摩示范课单一的评价者,在大多数情况下,评价只是一个单向的、缺乏互动的过程。
上述问题,可以通过变“观摩—讨论”为“合作设计—集体讨论”的方式。将学员进行分组,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活动。各小组自行选取一堂课,成员共同设计,组长分工明确,并由小组内的一名或多名优秀教师共上一堂观摩课。之后,展开360度评价,以个人自评、小组互评、大家评、学生评的方式展开。不仅使参与式学习的理念深入到每个学员心中,也使学员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反思与改进课堂教学。
二、成功案例
参与式活动的核心是“人人参与”,强调通过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途径,引导学习者进行思考、参与监测的学习,体现为“老师动”、“学生动”、“课堂动”。具有开放性、双向性、趣味性、操作性,监测评价的及时性、创新性等特点。
在下面的两个成功案例中,培训者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引导和鼓励参与者积极投入活动,在活动中唤醒参与者的主体意识,虽然采用的方式不同,但异曲同工,都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广大培训者借鉴。
案例一
在“体验参与式学习”中,靳健老师没有采用传统的“桌子围圈、白纸上墙”的模式,而是从游戏开始,先展示活动1:“兴趣思维活动”。介绍常见的几种自然界存在的相关关系,然后,出示了几组由易到难的材料,请学员们上黑板画关联图,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活动2:“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由两个环节组成。环节一:听写成语。通过听写加强学员对成语的理解,通过互问、自查使学员对生僻字有了更深刻认识,加深了学员对文字的理解,同时也为第二个环节的实施埋下伏笔。环节二是说出上述成语的出处典故,学员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在共同的经历下,完成知识共享。活动3:“画中读诗,诗中读画”。出示图画,请学员用诗词来介绍图画表现的内容,激发深度思考。之后,靳健老师适当地加以点评,调动课堂气氛,使现场每个人都参与其中,令接下来的理论学习不再枯燥乏味。靳健老师根据学员们的学科特点、年龄段来设计活动,真正体现了参与式学习“在平等参与中唤醒主体意识,在社会对话中张扬创造个性”的基本理念。
案例二
在“参与式语文教学活动设计展示研讨”中,王致辉老师采用“问题展示、分组讨论、汇报补充”的形式开展研讨活动。具体流程是:自愿结合组成小组。培训者在投影上出示一幅画,让学员从不同角度观察画的变化,创设探究的情境,然后在投影上出示需要讨论的三个问题选项,要求各组任选其一进行回答。面对学员积极性不高、现场沉闷的现象,王老师采取了游戏方式开展活动前的热身准备,先通过“左手抓右手”游戏调动学员们的积极性,再通过“击掌传瓶”选出组长和记录员,请组长上台表演,让全体教师来猜其表达的成语,活跃现场气氛。其间,一名教师不会表演,便自唱了一首《同桌的你》,王老师随后和全场教师一起跟唱,调动了所有学员的积极性。通过两个活动的合理安排,充分调动了现场每位参与者的情绪,为后续活动的开展做好了铺垫。在汇报讨论阶段,王老师对各小组组长提出一个特殊的要求,如果组长不能找出本组两个“沉默分子”上台汇报,就要亲自上台表演节目,很好地解决了教师发言难的问题。在学员上台汇报前,王老师总是带头报以热烈的掌声,鼓励汇报者大胆发言,在每次发言结束后,王老师都做适当点评。整个活动穿插游戏进行,引导得当,全场讨论热烈。学员们普遍感到学得轻松,收获颇多。
参考文献
[1]陈向明. 关于参与式教师培训的若干问题[J]. 教育评论, 2002(06).
[2]教育部2008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启动实施[EB/OL].http://www.edu.cn/xin_wen_ dong_tai_890/20080801/t20080801_313651.shtml,2008-08-01.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兰州市第八中学)
一、参与式培训活动的问题及分析
考虑到参与式研讨活动是本次培训的重要组成,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访谈和现场观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对参与式活动认识模糊
在与多名教师交谈中,发现部分学员甚至是培训教师对参与式活动概念认识不足。其中,来自兰州的省级高级教师张老师的回答具有代表性,发人深省。
“在我上师范的时候,学校校长专门到英国学习了一年,回来后给我们讲合作学习,就是现在这种大白纸的形式,不知道现在怎么又把这叫参与式活动了……”
“有一次,省电教馆让我录了一堂关于人物描写的作文课,录完后,师大教授点评说这节课就是参与式教学活动课,其实我对它也不是很清楚……”
不难看出,教师对“参与式”的概念还认识不清,将参与与合作混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教学中使用参与还是合作感到迷茫,值得教育培训者静心思考。
2.参与式活动设计过于单一
不少参与式活动缺乏合理的设计,流于形式,被定义为“合桌子”。过程变成了“分组研讨、白纸记录、专人汇报”的固定模式,活动僵化,容易造成学员对参与式活动理解的偏差。如何摆脱僵化,设计新颖、合理的活动,需要培训者改变观念,更新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3.培训者无法有效引导活动
培训者缺乏临场指挥能力,不能调动课堂气氛。开展的参与式活动,尽管形式新颖,但学员投入不积极,学员普遍认为发言的都是固定的的那几位“明星”。这在一定程度反映出培训者没有考虑到活动细节的安排,或活动设计存在偏差,没有给不善于发言的学员提供机会。另外,也显示出部分学员内心的想法,认为自己没有别人说得好,不善于在这样的场合下发言,把发言的机会留给了“明星”。在这里,培训者对氛围的营造、课堂的驾驭、适当的激励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4.“主讲——助讲”模式形同虚设
“主讲—助讲”模式原本是本次参与式研讨活动的一个亮点,希望通过主讲与助讲在活动中的互动,引导学员学习。在参与式活动中,二人要沟通充分、配合默契,像娱乐节目中的男女主持人一样,互相搭词完成活动。但这种模式在活动中没有真正实现。表现为主讲就是“主讲”,而助讲形同虚设,只是坐在最后一排听课,成为活动的旁观者而非引导者。究其原因,王老师的一席话道出了缘由,“我和主讲教师只是在培训前见过一面,直到上课还不清楚任务,到活动时才知道他要做什么。”由于沟通次数少,致使助讲无法明晰主讲的活动意图。在今后的培训活动中,应该重视和提倡合作意识,变“主讲—助讲”模式为“双主讲”模式,共同设计、组织、引导并完成培训活动。
5.“观摩—讨论”难评价
以“观摩—讨论”的形式,听省城的优秀教师上一堂公开示范课,活动组织者的初衷是好的,效果也挺好。虽说学员都评价课上得精彩,开阔了眼界,但活动形式过于单一。学员评课往往是表扬多,批评少。接受培训的学员都是本省、本地区的骨干教师,作为观摩示范课单一的评价者,在大多数情况下,评价只是一个单向的、缺乏互动的过程。
上述问题,可以通过变“观摩—讨论”为“合作设计—集体讨论”的方式。将学员进行分组,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活动。各小组自行选取一堂课,成员共同设计,组长分工明确,并由小组内的一名或多名优秀教师共上一堂观摩课。之后,展开360度评价,以个人自评、小组互评、大家评、学生评的方式展开。不仅使参与式学习的理念深入到每个学员心中,也使学员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反思与改进课堂教学。
二、成功案例
参与式活动的核心是“人人参与”,强调通过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途径,引导学习者进行思考、参与监测的学习,体现为“老师动”、“学生动”、“课堂动”。具有开放性、双向性、趣味性、操作性,监测评价的及时性、创新性等特点。
在下面的两个成功案例中,培训者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引导和鼓励参与者积极投入活动,在活动中唤醒参与者的主体意识,虽然采用的方式不同,但异曲同工,都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广大培训者借鉴。
案例一
在“体验参与式学习”中,靳健老师没有采用传统的“桌子围圈、白纸上墙”的模式,而是从游戏开始,先展示活动1:“兴趣思维活动”。介绍常见的几种自然界存在的相关关系,然后,出示了几组由易到难的材料,请学员们上黑板画关联图,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活动2:“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由两个环节组成。环节一:听写成语。通过听写加强学员对成语的理解,通过互问、自查使学员对生僻字有了更深刻认识,加深了学员对文字的理解,同时也为第二个环节的实施埋下伏笔。环节二是说出上述成语的出处典故,学员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在共同的经历下,完成知识共享。活动3:“画中读诗,诗中读画”。出示图画,请学员用诗词来介绍图画表现的内容,激发深度思考。之后,靳健老师适当地加以点评,调动课堂气氛,使现场每个人都参与其中,令接下来的理论学习不再枯燥乏味。靳健老师根据学员们的学科特点、年龄段来设计活动,真正体现了参与式学习“在平等参与中唤醒主体意识,在社会对话中张扬创造个性”的基本理念。
案例二
在“参与式语文教学活动设计展示研讨”中,王致辉老师采用“问题展示、分组讨论、汇报补充”的形式开展研讨活动。具体流程是:自愿结合组成小组。培训者在投影上出示一幅画,让学员从不同角度观察画的变化,创设探究的情境,然后在投影上出示需要讨论的三个问题选项,要求各组任选其一进行回答。面对学员积极性不高、现场沉闷的现象,王老师采取了游戏方式开展活动前的热身准备,先通过“左手抓右手”游戏调动学员们的积极性,再通过“击掌传瓶”选出组长和记录员,请组长上台表演,让全体教师来猜其表达的成语,活跃现场气氛。其间,一名教师不会表演,便自唱了一首《同桌的你》,王老师随后和全场教师一起跟唱,调动了所有学员的积极性。通过两个活动的合理安排,充分调动了现场每位参与者的情绪,为后续活动的开展做好了铺垫。在汇报讨论阶段,王老师对各小组组长提出一个特殊的要求,如果组长不能找出本组两个“沉默分子”上台汇报,就要亲自上台表演节目,很好地解决了教师发言难的问题。在学员上台汇报前,王老师总是带头报以热烈的掌声,鼓励汇报者大胆发言,在每次发言结束后,王老师都做适当点评。整个活动穿插游戏进行,引导得当,全场讨论热烈。学员们普遍感到学得轻松,收获颇多。
参考文献
[1]陈向明. 关于参与式教师培训的若干问题[J]. 教育评论, 2002(06).
[2]教育部2008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启动实施[EB/OL].http://www.edu.cn/xin_wen_ dong_tai_890/20080801/t20080801_313651.shtml,2008-08-01.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兰州市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