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移动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yufen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移动学习?国内外许多移动学习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自己的定义:其一,将移动学习看做远程学习新的形式;其二,认为移动学习是数字化学习的扩展,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和设备获取信息与知识;其三,把移动学习看做完全不同于数字化学习和网络学习的全新技术和学习方式。笔者认为,移动学习是以移动通信网络和设备为基础,以随时随地的学习为特征,以获取教育资源为目的,将移动学习的教育特征和技术特征相结合的人与人之间的学习与交流。而手机移动学习则是以手机为媒介的移动学习。
  著名移动学习专家戴斯蒙德·基更曾说:“不是技术本身具有适合教学的特性,使得远程教育和开放大学取得了成功,而是技术比较普遍地被大众拥有。”对于手机移动学习来说,正是手机移动设备被大众普遍拥有,才使得手机移动学习的发展成为可能。当手机移动学习成为可能,它便具有了技术和教育两方面的特征和意义。
  
  技术是基础,这决定了手机移动学习的特点
  
  手机的软硬件技术不断发展,逐步解决了移动学习发展中的许多技术“瓶颈”。从只能“边走边打电话”的第一代移动通讯技术,到具有传真和短消息功能的第二代移动通讯技术,再到能够提供每秒数百乃至数兆字节的移动通信速度,提供用户收看流畅的、接近电视质量的视频节目和高速下载音乐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网络技术),手机的发展呈现便携性、多媒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可扩展化等特点。
  对于移动学习的资源设计来说,开发技术是非常重要的部分。目前,主要的开发技术有WAP(无限应用协议)、J2ME和基于操作系统的开发技术。这些开发技术能够给用户提供清晰、方便的操作,是手机移动学习发展的基础。
  手机软硬件技术和资源开发技术的特点共同决定了手机移动学习的特点。(1)随时随地。移动性是手机移动学习的最大特点。手机的便携性决定了人们可以在机场、车站、公园等地方,利用零散的时间学习。(2)个性化。手机的网络化和智能化允许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情况订制学习内容,并能控制学习进度。(3)交互性。手机最初的目的就是用于交流,手机的网络化更增强了这一点。(4)知识片断性。手机屏幕、内存等特点决定了它所呈现的学习内容不能过多。因而,手机移动学习提倡“享受教育片断”。(5)注意力有限。由于学习环境的不断变化,移动学习者的注意力很难保持较长时间。实验证明,每个学习模块的学习时间最好保持在30秒至10分钟之间。(6)技术要求高。课程内容的多媒化使手机移动学习对软硬件技术以及相关网络要求较高,费用也相对较高。
  
  教育是本质,这决定了手机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
  
  手机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其目的和归宿是教育。它在多个方面体现了自己的教育意义和价值:其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学习的需求日趋强烈,而学习时间却日趋分散,迫切需要一种随时随地的学习。其二,在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开放式学习等新课程观的今天,移动学习被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认可和接受,并将其作为促进新课程观发展的手段。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除了需要具备以上软硬件条件以外,还需要一些基本理论的支持:(1)认知灵活性理论。运用多种知识的表示形式,将抽象的概念融于具体实例之中,将复杂知识概念间的网状联系表示出来,强调知识的聚合而不是重复性记忆,还较早地引入概念的复杂性与学科领域的复杂性。手机屏幕尺寸等方面的限制,决定了移动学习必须灵活地呈现知识,才能有效利用学习资源和片刻的学习时间。(2)主动学习环境理论。给学生提供一个明确的任务,创造一种情境让学生来完成这个任务,在此期间提供指导以帮助学生获得成功。手机移动学习者的许多时间是自己与知识打交道,而主动学习环境理论可以促进学习者的这种学习。(3)普适学习理论。这是指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手机移动学习允许学习者自定学习的时间、进度和知识量。(4)非正式学习理论。这是一种隐含式的学习,源于直接的交互活动以及来自伙伴和教师丰富的暗示信息。根据非正式学习的特点,在进行手机移动学习内容设计时,设计者为学习者创设了协作交流的环境,并鼓励他们参与讨论交流,获取知识。
  
  整合是关键,这决定了手机移动学习的设计原则和应用模式
  
  教育技术的主旨是把技术与教育理论相结合,发挥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作用。在教育技术人眼中,只有把手机的相关技术与其理论基础相整合,才能发挥手机在教育领域的作用。
  结合手机移动学习特点及其理论基础,移动学习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确定性(针对性)。移动课程的设计要明确适用的移动电话种类、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2)模块化。移动课程的每个教学单元要模块化,封装性要好。(3)兼容性。移动课程的设计要能够支持多种学习模式。(4)情境性。移动课程能够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5)技术性。移动课程能够实现在线学习和离线学习的统一。(6)科学性。移动课程能够正确反映知识内容,且内容与界面设计要简洁、合理、易用。
  具有了理论的支持,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具体学习活动结构和操作程序?如何将这些理论同具体学习情境相结合?这些难题的解决方案就是手机移动学习模式的应用。手机移动学习的主要模式有:(1)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强调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实际的、真实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手机移动学习的随时随地性使人们能利用手机本身的知识库和无线通信网络,以最快捷方便的方式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2)基于资源的学习模式。学习者围绕一个主题,通过充分发掘和利用不同资源,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规范和步骤,进行一系列探究活动,提倡利用学习资源自定步调,自主学习。手机移动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就在身边的手机上,可以做主自己的学习。(3)情境化学习模式。学习和思维都是基于情境的,而不能孤立地镶嵌在大脑之中,只有通过情境中的文化活动或工具发生在人类的大脑中。知识必须在真实情境中呈现,在包含知识的真实场景和问题解决中呈现,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真正的认知需要。但是,当学生融入到真实环境之后,学习资源和相关知识的获取变得困难。手机移动学习则会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以随时获得学习资源和相关知识。(4)基于网络协作的学习模式。通过通信网络,多个学生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协作,达到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与掌握。手机移动学习的无线网络为该模式的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学生可以与学习同伴进行及时交流,在此过程中学生习得内容、掌握知识。该模式也是未来学习的重要模式之一。
  移动计算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手机的普及,手机的普及为手机移动学习提供了技术基础,而手机的软硬件技术则决定了手机移动学习的特点。手机移动学习把教育看做本质,也决定了其应用于教育的理论基础。然而,孤立的技术和理论都不能很好地达成教育目标。它们需要有机结合。目前,手机移动学习正处于发展初期,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可利用的设计开发经验少、技术要求高、注意力有限、费用高等。但是,社会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我们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经验的积累、设计原则和应用模式的不断完善,以及人们对手机移动学习的逐渐认可,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必将极大地促进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J].教育传播与技术,1996,(3).
  [2]王继新.对泛在计算时代教育的设想[J].现代教育技术,2004,(1).
  [3]王珏,基于移动学习的英语单词学习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毛齐明.教师的非正式学习简论.教育科学论坛,2006年第二期.
  [5]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2.
其他文献
字典、词典是人们工作、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书。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在线字典、词典给人们查询字词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这里向中小学教师推荐几个在线汉语字典、词典优秀网站,期望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特别是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1.在线新华字典    http://xh.5156edu.com/  在线新华字典是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http://www.5156edu.com)的二级网站,在该网首页的右上
阅读理解是英语高考试卷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中,由于受到种种限制,教学效果总是不理想,也很难达到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很多教师开始尝试基于网络资源的英语阅读教学,但在感受互联网便捷性、交互性、超时空性以及资源共享性的同时,也遇到了诸多问题,如网络众多冗余信息,学生容易迷航;网络信息缺乏真实性,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观点;校园网上的资源有限;教师的备课量增加等。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作为基础教育信息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是山西经济出版社《信息技术》第一册《魔力画室》单元中的内容,学习要点是“喷枪”工具的使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学会使用“画图”中的多种工具,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但在自我创新方面还有所欠缺。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结合三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选择用一个故事情境贯穿学习任务的始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多引导、重实践、多体验,让学生在自主、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得到知
活动背景    在全国上下大力弘扬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热潮中,教师引导学生知荣明耻、明辨是非,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已成为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本次活动正是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开展的。    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本次活动,在学生中间掀起一场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大讨论,使他们在探索中明辨是非,从而找准方向,见之于行动,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活动准备    1
光阴荏苒,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利用Moodle进行课程设计、组织教学活动的教师们是否已经转变了自身的教育理念,熟练掌握了这一课程管理系统的各项功能?在摸索Moodle本土化的进程中,我国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是否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使用Moodle,提升了区域教育教学的质量?正在推广Moodle的多个地区,是否也如我们在之前推动其他信息技术一样,遭遇了技术上的壁垒和观念上的冷遇?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
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效果,直接影响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经济发达地区因自身条件较好,教育信息资源建设起步早,其成败经验具有先导、示范效应。分析其典型的建设案例不仅能促进当地教育资源建设成效,也将为其他区域提供借鉴或参照。在此背景下,针对深圳龙岗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情况展开调研,定向抽样该区十余所中小学教师和资源建设管理人员85人进行问卷调查,有效回收率100%
起先真没想到,从2014年10月,我独自一人赶赴新疆踏访河南籍采棉工,到2020年10月长篇非虚构作品《大地的云朵——新疆棉田里的河南故事》一书出版,前后度过了整整六个春秋。  我知道,夏天新疆的棉花开了,秋天新疆的棉花也开了,只是一个开花朵,一个开棉朵。前一个引来了勤劳的小蜜蜂,后一个招来了全国的采棉工。白娃娃似的白棉花,乖乖地睡在棉桃里,它经了西域阳光的抚慰,天山雪水的哺育,丰沛土地的滋养。在
近期,我参加了江苏省南京市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工作,两天共听了以“图像加工”和“动画制作”为课题的16节课。这16节课(见下表),相似或相同的有课题、加工工具、教学重点,不同的有情境导入、学习任务、教学素材等。我在听课过程中,也在不断思考:从教师备课到教学设计、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从教学目标到教学理念……现将听课过程中的思考整理出来,供大家研究“所见略同”之原理,分析“标新立异”之影响。   
2015年3月3日4点43分,曾彦修先生仙逝,享年96岁。虽也是高寿了,但仍不免垂泪。远在南方的我,不能亲去送他远行,惜矣。因为,前不久还得曾老《平生六记》一书,而我也快递了一册拙著《绝版诗话》给他,以作他茶余饭后的消遣。那时,得他儿子发来短信:“父亲正住在协和医院,说他看了这本小书,很高兴。他很快会出院,只是有点重感冒而已。”  上次那回,果无大羔,但是,曾老后来听觉极差,当我与他通电话,他总提
《长征》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四组的课文,是毛泽东于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后怀着胜利的喜悦和革命豪情所创作的一篇七律诗。全诗56个字,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突出和强调了红军蔑视困难,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表现了红军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概。  本节课中,教师准备了丰富的资源,教学情景的设计也形象直观,给学生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