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11月26日晚,夜幕下霓虹闪烁的上海告别了白日里的匆忙与喧嚣,2017第四届中国家族企业传承主题论坛暨中欧第六届中国家族传承论坛首日白天的环节也随之落下了帷幕。不过,在上海这座大都市,又恰逢周末,夜幕怎会遮盖这颗明珠的璀璨。
在上海金桥红枫万豪酒店的大宴会厅,周家班祖孙三代齐登场,用最具中国元气的声音开启了第四届最佳传承企业颁奖晚宴。琐呐声高亢嘹亮、锣鼓与笙相应和·一多种音色碰撞交融,情感激烈欲喷涌。在汹涌澎湃之后的刹然寂静里,台下数百名参加晚宴的中外嘉宾尽皆惊叹与震撼。
奉乐毕,谢场,从舞台中央转身回到休息室,汗水还在不停地从额头渗出,周本明一边用黑布衫的白袖口轻拭顺着脸颊流下的汗滴,一边说着祖孙八人几分钟前的现场:没能完全放开手脚。原来,这可是在黄淮平原的乡野大地上“野”惯了的“民间旋律”。
到周本明手上,这门手艺已历经了100多年的沧桑。对于每一次的出活儿与出场,周家班第五代大班主周本明都会认真地对待这门祖先传下来的技艺。
百年吹打家族
周家班的故乡在安徽省灵璧县尹集镇菠林村,那里是苏鲁皖豫四省交界之处,人口密集。自清末起,周氏家族便世代以吹打响乐为业,用琐呐锣鼓迎生送死,出现在婚嫁祝寿、节庆典礼、庙会祭祀等重要的仪式场合。时至今日,周本明的侄孙们已经可以带班出活儿了。这也意味着,周家班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灵璧菠林喇叭的传承者,已经将这门手艺传至第七代。
从第二代大班主周文化开始,周家班由苏北迁至皖北,至今生活在菠林村,“菠林喇叭”因菠林村而得名。上个世纪,不只在他们生活的灵璧县,周家班在灵璧周边的十几个县也相当有影响力,当地流传着“请不到周家班,男不娶,女不嫁”的说法。
周家班演奏的吹打乐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民间器乐品种之一,主要使用吹奏、打击两类乐器演奏——琐呐、笙、管、笛等吹奏乐器和鼓、锣、擦、铙钹等打击乐器,其中,琐呐为主打乐器。一般8人成一班,一位班主带班出活儿,旁观人世的悲欢离合。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日里,这片土地上的百姓离不开琐呐。
2010年,以周家班为代表的灵璧县菠林喇叭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4年11月,安徽省灵璧县申报的传统音乐“灵璧菠林喇叭”,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因为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我要上春晚》节目,周家班吹打演奏在全国打响了知名度。之后,不仅多次亮相中央、省级电视台,还出访欧美日韩及台湾等地,甚至登上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华人新春演奏会,被称为“最具中国元气”的演奏,在海外赢得一片称赞。
被更多的人所喜爱、能登上世界级舞台,周本明当然倍感欣慰,但是聚光灯并不能掩饰他的担忧。“我还是不自信,琐呐的未来到底在哪里?”多年来,周本明常常这样自问。
走到世界各地
在一个剧变又容易遗忘的时代,人们习惯性地去迎合新潮,谁能说得清她是最好还是最坏;站在利与名的风口,谁又会知道在一处夹缝之中坚守这从历史中走来的传统有多难?周本明犹有担忧,但他试图让它走得更远。
1992年他去日本演出时,看到日本人对本土传统音乐的那份尊重,他深受震动。从那一刻起,周本明就时常想着有一天将周家班带出国去表演和交流,他要将真正来自中国民间传承千百年的音乐带到世界各地。
23天,5个国家,7场音乐会。2017年的盛夏,周家班首次开启欧洲专场巡演。在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刘勇的推荐下,周家班获邀去第44届国际传统音乐学会世界大会演出,也是亚洲唯一受邀的“乐队”。从德国、瑞典,到爱尔兰、英国、比利时,从户外音乐节,到国际传统音乐学会的舞台,周家班所到之处,观众无不沸腾。
7月29日下午,在欧洲最重要的音乐节之一WOMAD音乐节上,周家班的演出迎来了一个小高潮。现场有近万人观看了周家班的演出,他们跟着周家班的音乐陶醉、摇摆,每一首曲子演奏完之后,掌声和尖叫声都持续很久。
在日日C精选WOMAD音乐节录音制作的节目中,播放了三首周家班演奏的音乐,分别是《大悲调》《雁落沙滩》和《万年红》。此节目的主持人说:“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音乐有着惊人的能量。”
巡演完满结束,57岁的周本明也长舒一口气。在此之前,他是别人眼里的“叛逆者”,“所有人都认为我是个异类”。
传承受阻传什么
周本明在兄弟当中排行老三,父亲是周家班的第四代大班主周正玉——周家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周正玉8岁习得技艺,12岁领班,天赋异秉且勤学苦练,青年时便在皖苏鲁豫一带博得“民间乐王”的美誉。
周本明生于1960年,八九岁就开始帶班出活儿,15岁到艺校学习,之后工作分配到了剧团。但是,剧团的日子也不好过,得自己寻出路。时逢电视台一片热闹景象,机缘巧合,他进入安徽电视台工作,后来又跳槽到央视,一晃十几年。最后,他又成立了广告公司。
2004年,周正玉的去世让周本明陷入了悲痛与迷茫。父亲在世时,周本明觉得前面总归有一个人顶着,自己只在旁边协助就够了。但是,这个人突然不在了,周本明陷入了妻子马榕从没见过的悲伤之中。“我没想到他那么洒脱的一个人会悲伤到那种程度,连话都说不出来。”
在父亲去世的那段时间,成百上千的人从各地赶来,每个人都在周正玉的灵堂前吹了一曲——都是他的徒弟。周家班自第二代开始,便开放门户,接收外姓人上门拜师学艺。到了周正玉一代,他所教授的门里徒、门外徒,加起来不下千人。
周正玉的离去,对家族影响很大,“就像精神支柱一下垮塌了一样”。于是,家族里的很多人心生退意,觉得没啥干头了,很多年轻人改行干了其他,修汽车的、理发的、做物流的、进工厂的……这么庞大的一个家族就这样垮下去了?“这种感觉让人真的承受不了”。在犹豫了几年之后,周本明放弃企业回到了家族,挑起了第五代大班主的担子,扛着一个家族的荣誉继续向前。
出走后的回归,周本明说是“因为不舍”。但他放弃企业,去吹在这个时代似乎已经走到了边缘的琐呐,在别人眼里,他成了“异类”。
其实,周本明也早已意识到了这种边缘感。经典曲目失传,技巧、绝活水平大幅下降,传承人身上的功夫丢了好几成,创作又并不多产。更让他感到痛心的是,现在婚丧嫁娶时找吹打班子的人越来越少。
“盛世悦民,乱世保身;拥一技之长,不惧荣辱沉浮。”周家班的祖训被世代传承了下来,但谈起这门手艺还能传承多久,周本明的表情俨然多了几分沉静,但他相信精神的传承更重要。对于下一代班主的人选,他说:“不光看技艺,还得有担当。”
在电影《百鸟朝凤》中,“琐呐王”焦三爷当着众人说:“我这把琐呐,从我师爷的师爷手上传下来,现在我要给一个不仅琐呐吹得好,更是把琐呐吹到骨头里的人。”
时代巨轮之下,一代一代过去,总有新的来,总有旧的去。看见的会熄灭,拥有的会消失,但传承的,不该被忘记。
在上海金桥红枫万豪酒店的大宴会厅,周家班祖孙三代齐登场,用最具中国元气的声音开启了第四届最佳传承企业颁奖晚宴。琐呐声高亢嘹亮、锣鼓与笙相应和·一多种音色碰撞交融,情感激烈欲喷涌。在汹涌澎湃之后的刹然寂静里,台下数百名参加晚宴的中外嘉宾尽皆惊叹与震撼。
奉乐毕,谢场,从舞台中央转身回到休息室,汗水还在不停地从额头渗出,周本明一边用黑布衫的白袖口轻拭顺着脸颊流下的汗滴,一边说着祖孙八人几分钟前的现场:没能完全放开手脚。原来,这可是在黄淮平原的乡野大地上“野”惯了的“民间旋律”。
到周本明手上,这门手艺已历经了100多年的沧桑。对于每一次的出活儿与出场,周家班第五代大班主周本明都会认真地对待这门祖先传下来的技艺。
百年吹打家族
周家班的故乡在安徽省灵璧县尹集镇菠林村,那里是苏鲁皖豫四省交界之处,人口密集。自清末起,周氏家族便世代以吹打响乐为业,用琐呐锣鼓迎生送死,出现在婚嫁祝寿、节庆典礼、庙会祭祀等重要的仪式场合。时至今日,周本明的侄孙们已经可以带班出活儿了。这也意味着,周家班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灵璧菠林喇叭的传承者,已经将这门手艺传至第七代。
从第二代大班主周文化开始,周家班由苏北迁至皖北,至今生活在菠林村,“菠林喇叭”因菠林村而得名。上个世纪,不只在他们生活的灵璧县,周家班在灵璧周边的十几个县也相当有影响力,当地流传着“请不到周家班,男不娶,女不嫁”的说法。
周家班演奏的吹打乐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民间器乐品种之一,主要使用吹奏、打击两类乐器演奏——琐呐、笙、管、笛等吹奏乐器和鼓、锣、擦、铙钹等打击乐器,其中,琐呐为主打乐器。一般8人成一班,一位班主带班出活儿,旁观人世的悲欢离合。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日里,这片土地上的百姓离不开琐呐。
2010年,以周家班为代表的灵璧县菠林喇叭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4年11月,安徽省灵璧县申报的传统音乐“灵璧菠林喇叭”,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因为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我要上春晚》节目,周家班吹打演奏在全国打响了知名度。之后,不仅多次亮相中央、省级电视台,还出访欧美日韩及台湾等地,甚至登上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华人新春演奏会,被称为“最具中国元气”的演奏,在海外赢得一片称赞。
被更多的人所喜爱、能登上世界级舞台,周本明当然倍感欣慰,但是聚光灯并不能掩饰他的担忧。“我还是不自信,琐呐的未来到底在哪里?”多年来,周本明常常这样自问。
走到世界各地
在一个剧变又容易遗忘的时代,人们习惯性地去迎合新潮,谁能说得清她是最好还是最坏;站在利与名的风口,谁又会知道在一处夹缝之中坚守这从历史中走来的传统有多难?周本明犹有担忧,但他试图让它走得更远。
1992年他去日本演出时,看到日本人对本土传统音乐的那份尊重,他深受震动。从那一刻起,周本明就时常想着有一天将周家班带出国去表演和交流,他要将真正来自中国民间传承千百年的音乐带到世界各地。
23天,5个国家,7场音乐会。2017年的盛夏,周家班首次开启欧洲专场巡演。在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刘勇的推荐下,周家班获邀去第44届国际传统音乐学会世界大会演出,也是亚洲唯一受邀的“乐队”。从德国、瑞典,到爱尔兰、英国、比利时,从户外音乐节,到国际传统音乐学会的舞台,周家班所到之处,观众无不沸腾。
7月29日下午,在欧洲最重要的音乐节之一WOMAD音乐节上,周家班的演出迎来了一个小高潮。现场有近万人观看了周家班的演出,他们跟着周家班的音乐陶醉、摇摆,每一首曲子演奏完之后,掌声和尖叫声都持续很久。
在日日C精选WOMAD音乐节录音制作的节目中,播放了三首周家班演奏的音乐,分别是《大悲调》《雁落沙滩》和《万年红》。此节目的主持人说:“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音乐有着惊人的能量。”
巡演完满结束,57岁的周本明也长舒一口气。在此之前,他是别人眼里的“叛逆者”,“所有人都认为我是个异类”。
传承受阻传什么
周本明在兄弟当中排行老三,父亲是周家班的第四代大班主周正玉——周家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周正玉8岁习得技艺,12岁领班,天赋异秉且勤学苦练,青年时便在皖苏鲁豫一带博得“民间乐王”的美誉。
周本明生于1960年,八九岁就开始帶班出活儿,15岁到艺校学习,之后工作分配到了剧团。但是,剧团的日子也不好过,得自己寻出路。时逢电视台一片热闹景象,机缘巧合,他进入安徽电视台工作,后来又跳槽到央视,一晃十几年。最后,他又成立了广告公司。
2004年,周正玉的去世让周本明陷入了悲痛与迷茫。父亲在世时,周本明觉得前面总归有一个人顶着,自己只在旁边协助就够了。但是,这个人突然不在了,周本明陷入了妻子马榕从没见过的悲伤之中。“我没想到他那么洒脱的一个人会悲伤到那种程度,连话都说不出来。”
在父亲去世的那段时间,成百上千的人从各地赶来,每个人都在周正玉的灵堂前吹了一曲——都是他的徒弟。周家班自第二代开始,便开放门户,接收外姓人上门拜师学艺。到了周正玉一代,他所教授的门里徒、门外徒,加起来不下千人。
周正玉的离去,对家族影响很大,“就像精神支柱一下垮塌了一样”。于是,家族里的很多人心生退意,觉得没啥干头了,很多年轻人改行干了其他,修汽车的、理发的、做物流的、进工厂的……这么庞大的一个家族就这样垮下去了?“这种感觉让人真的承受不了”。在犹豫了几年之后,周本明放弃企业回到了家族,挑起了第五代大班主的担子,扛着一个家族的荣誉继续向前。
出走后的回归,周本明说是“因为不舍”。但他放弃企业,去吹在这个时代似乎已经走到了边缘的琐呐,在别人眼里,他成了“异类”。
其实,周本明也早已意识到了这种边缘感。经典曲目失传,技巧、绝活水平大幅下降,传承人身上的功夫丢了好几成,创作又并不多产。更让他感到痛心的是,现在婚丧嫁娶时找吹打班子的人越来越少。
“盛世悦民,乱世保身;拥一技之长,不惧荣辱沉浮。”周家班的祖训被世代传承了下来,但谈起这门手艺还能传承多久,周本明的表情俨然多了几分沉静,但他相信精神的传承更重要。对于下一代班主的人选,他说:“不光看技艺,还得有担当。”
在电影《百鸟朝凤》中,“琐呐王”焦三爷当着众人说:“我这把琐呐,从我师爷的师爷手上传下来,现在我要给一个不仅琐呐吹得好,更是把琐呐吹到骨头里的人。”
时代巨轮之下,一代一代过去,总有新的来,总有旧的去。看见的会熄灭,拥有的会消失,但传承的,不该被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