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逐渐变得优秀呢?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的正确体现将是学生学习优秀的关键!
一.接受我们面对的现实
一所学校招进什么样的学生,我们老师就必须面对什么样的学生!即使有老师调动到别的学校,你依然要面对该所学校所招的学生!如果我们不接受他们,言行情绪等都流露出“看不起”他们的倾向,那么学生也不会接受你这个老师,即使你是最优秀的老师,有最好的教学方法,也无法顺利让他们接受你——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
所以,接受我们面前的这群孩子,尤其他们在学习方面的事实,相信他们过去做过的努力,理解他们也想变得优秀的心情,表现出对他们的尊重,将心比心,我们也就会得到他们的尊重。如此一来,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的心结也打开了,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也就顺畅了。
二.针对我们的学生因材施教
毋庸讳言,我们西部且是薄弱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不扎实,属“留守儿童”或“单亲儿童”甚至无人管的儿童、需要资助的儿童等等,这些加起来就构成了这类学校的学生主体。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我们老师应该担当起“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个称号,接受这个现实,真正落实因材施教。
1、肯定这些学生现有的成绩和表现,相信他们会变得更好。学生的现有成绩和表现就是我们要面对的“学情”。就拿我们每年招进的高一学生来说,“这也不会”、“那也不会”就不必用来评价他们了。既然他们能考进这所学校,我们就应该相信他们有考进这所学校的能力——有些知识是学会的了,要肯定他们的这些成绩。至于不会的,当然就要我们来“传道授业解惑”了。在他们“会”的基础上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他们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的。
2、贴近学生实际进行教学。我们老师当然也有成功的欲望,尤其在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也希望自己教的学生能考上二本一本甚至二流一流大学,因此,我们的眼睛基本上都盯住成绩好的那几个学生,其结果是,我们的“主体”学生被“拖”得越学越困难,“肥的拖瘦,瘦的拖死”了。
我们应该定准自己的位置和目标,面对我们的学生,还不会“写规范字”的就教他“写规范字”,“1 1”不会的就教他“1 1”,不会读“ABC”的就教他读“ABC”,总之,讲授的内容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要让他们接受,学生只有“接受”了,才能一点一滴的积累进步;如果老师讲得再好,学生不能接受,那也等于零。这样,在我们的教学中,不仅仅是比“谁能考大学”,更多的是比谁在自身基础上“不断提高”,那我们的“教学效果”就真正体现出来了。因此,贴近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将是我们组织教学的基本原则。
3、关心学生的生活及心理健康。前面说过“亲其师信其道”,在我们确定了“组织教学的基本原则”后,应该抽一点点时间来关心学生的生活及心理健康。哪怕也许我们真的不能为他们做点实质性的东西,但只要我们过问一下,表示出我们的关心,学生心里也会热乎乎的。有些时候我们能给学生做一回“听众”,学生也许都会“感激涕零”的。生活中点滴的关爱,其教育效果远比一顿义正词严的说教要大得多。
三.让学生体味成功的感觉
就大多数人而言,都喜欢听到别人表扬自己的进步、优点、长处。学生也是人,也具有这样的基本情感。作为老师,我们不能一味地纠缠于学生的“失误”或“错误”,除了必要的“指出”外,我们更多要做的是帮助学生体味成功的感觉。
一次作业下来,许多同学得的大多是“╳”,那这次作业设计得就不符合“学情”;一次检测下来,班上及格的人一个都没有,那这套试卷就不能达到检测的目的。当然,老师们会说:这些都是讲过的呀,学生应该掌握的呀。诚然,老师说得也有道理,至少证明了“讲过的”学生还没有掌握。但这种收获和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而言,得不偿失。尤其让学生一次次的去体验“失败”或“不如意”,其学习的兴趣将从何而来,他们哪里还有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看问题:作业和检测,常规的目的是看学生还有哪些没有掌握,以便“补上”;换个目的就是看学生都掌握了哪些,让他们也能体验到“成功的感觉”!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拿出些“甜头”来让学生品尝。这些“甜头”可以是一句“进步很大,希望再接再厉”的话语,可以是一个阳光般灿烂的笑容,可以是竖起大拇指再加上夸张的表情的鼓励,可以是“好!这个题能解到这一步太了不起了”的批语,可以是基础的试卷上学生感到比较满意的分数将它大声的在班上宣读……“找优点”的小游戏当然难不倒我们老师,就看我们老师有没有心思玩“找优点”的游戏,有没有心思去帮助学生获得成功!
学生能尝到学习的“甜头”,自然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继续努力”,其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久而久之,“成功的感觉真好”就会推动他们在不断学习进步的轨道上惯性运行!
四.学生快乐学习至上
说句实话,以上这些道理我们老师都知道。但真要这样去做,一定会影响我们的教学进度。到时候完不成教学进度,“教学事故”事小,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可是负不起责任的。于是,为了“进度”不顾学情的“赶”,为了“进度”不顾学生的“快乐”,为了“进度”教出“学困生”等现象就屡见不鲜了。
其实,认真研究一下“学业水平考试”,认真研究一下“课程标准”,认真研究一下“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来教学,其实是不会影响学生通过“学业水平考试”这一关的,就看我们老师怎样整合教材,怎样找到“教材”和“学情”的结合点,这才是我们老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但有一点是不能忽视的:学生学习的快乐我们不能给他们剥夺了。许多学生进了高二因为“学不懂”而被迫选择文科或将就学理科,进了高三,“听不懂、学不懂、不会做”还要老老实实待在教室里“认真听、守纪律”,真是难为他们了。
就拿我们这类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人能上“指标线”的学校来说,教学进度应该不只是一学期“教完了”多少内容,更重要的是一学期学生学会了多少内容,有多少學习的快乐!与其到了高考“反正考不上”,还不如在高中三年中让其随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让其随时保持学习的兴趣,让其在兴趣和快乐的驱使下逐渐进步,兴许经过高中三年的积累,他们还就“考上了”!
由此说来,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
陈艾,何安丽,教师,现居贵州盘县。
一.接受我们面对的现实
一所学校招进什么样的学生,我们老师就必须面对什么样的学生!即使有老师调动到别的学校,你依然要面对该所学校所招的学生!如果我们不接受他们,言行情绪等都流露出“看不起”他们的倾向,那么学生也不会接受你这个老师,即使你是最优秀的老师,有最好的教学方法,也无法顺利让他们接受你——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
所以,接受我们面前的这群孩子,尤其他们在学习方面的事实,相信他们过去做过的努力,理解他们也想变得优秀的心情,表现出对他们的尊重,将心比心,我们也就会得到他们的尊重。如此一来,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的心结也打开了,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也就顺畅了。
二.针对我们的学生因材施教
毋庸讳言,我们西部且是薄弱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不扎实,属“留守儿童”或“单亲儿童”甚至无人管的儿童、需要资助的儿童等等,这些加起来就构成了这类学校的学生主体。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我们老师应该担当起“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个称号,接受这个现实,真正落实因材施教。
1、肯定这些学生现有的成绩和表现,相信他们会变得更好。学生的现有成绩和表现就是我们要面对的“学情”。就拿我们每年招进的高一学生来说,“这也不会”、“那也不会”就不必用来评价他们了。既然他们能考进这所学校,我们就应该相信他们有考进这所学校的能力——有些知识是学会的了,要肯定他们的这些成绩。至于不会的,当然就要我们来“传道授业解惑”了。在他们“会”的基础上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他们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的。
2、贴近学生实际进行教学。我们老师当然也有成功的欲望,尤其在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也希望自己教的学生能考上二本一本甚至二流一流大学,因此,我们的眼睛基本上都盯住成绩好的那几个学生,其结果是,我们的“主体”学生被“拖”得越学越困难,“肥的拖瘦,瘦的拖死”了。
我们应该定准自己的位置和目标,面对我们的学生,还不会“写规范字”的就教他“写规范字”,“1 1”不会的就教他“1 1”,不会读“ABC”的就教他读“ABC”,总之,讲授的内容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要让他们接受,学生只有“接受”了,才能一点一滴的积累进步;如果老师讲得再好,学生不能接受,那也等于零。这样,在我们的教学中,不仅仅是比“谁能考大学”,更多的是比谁在自身基础上“不断提高”,那我们的“教学效果”就真正体现出来了。因此,贴近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将是我们组织教学的基本原则。
3、关心学生的生活及心理健康。前面说过“亲其师信其道”,在我们确定了“组织教学的基本原则”后,应该抽一点点时间来关心学生的生活及心理健康。哪怕也许我们真的不能为他们做点实质性的东西,但只要我们过问一下,表示出我们的关心,学生心里也会热乎乎的。有些时候我们能给学生做一回“听众”,学生也许都会“感激涕零”的。生活中点滴的关爱,其教育效果远比一顿义正词严的说教要大得多。
三.让学生体味成功的感觉
就大多数人而言,都喜欢听到别人表扬自己的进步、优点、长处。学生也是人,也具有这样的基本情感。作为老师,我们不能一味地纠缠于学生的“失误”或“错误”,除了必要的“指出”外,我们更多要做的是帮助学生体味成功的感觉。
一次作业下来,许多同学得的大多是“╳”,那这次作业设计得就不符合“学情”;一次检测下来,班上及格的人一个都没有,那这套试卷就不能达到检测的目的。当然,老师们会说:这些都是讲过的呀,学生应该掌握的呀。诚然,老师说得也有道理,至少证明了“讲过的”学生还没有掌握。但这种收获和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而言,得不偿失。尤其让学生一次次的去体验“失败”或“不如意”,其学习的兴趣将从何而来,他们哪里还有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看问题:作业和检测,常规的目的是看学生还有哪些没有掌握,以便“补上”;换个目的就是看学生都掌握了哪些,让他们也能体验到“成功的感觉”!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拿出些“甜头”来让学生品尝。这些“甜头”可以是一句“进步很大,希望再接再厉”的话语,可以是一个阳光般灿烂的笑容,可以是竖起大拇指再加上夸张的表情的鼓励,可以是“好!这个题能解到这一步太了不起了”的批语,可以是基础的试卷上学生感到比较满意的分数将它大声的在班上宣读……“找优点”的小游戏当然难不倒我们老师,就看我们老师有没有心思玩“找优点”的游戏,有没有心思去帮助学生获得成功!
学生能尝到学习的“甜头”,自然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继续努力”,其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久而久之,“成功的感觉真好”就会推动他们在不断学习进步的轨道上惯性运行!
四.学生快乐学习至上
说句实话,以上这些道理我们老师都知道。但真要这样去做,一定会影响我们的教学进度。到时候完不成教学进度,“教学事故”事小,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可是负不起责任的。于是,为了“进度”不顾学情的“赶”,为了“进度”不顾学生的“快乐”,为了“进度”教出“学困生”等现象就屡见不鲜了。
其实,认真研究一下“学业水平考试”,认真研究一下“课程标准”,认真研究一下“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来教学,其实是不会影响学生通过“学业水平考试”这一关的,就看我们老师怎样整合教材,怎样找到“教材”和“学情”的结合点,这才是我们老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但有一点是不能忽视的:学生学习的快乐我们不能给他们剥夺了。许多学生进了高二因为“学不懂”而被迫选择文科或将就学理科,进了高三,“听不懂、学不懂、不会做”还要老老实实待在教室里“认真听、守纪律”,真是难为他们了。
就拿我们这类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人能上“指标线”的学校来说,教学进度应该不只是一学期“教完了”多少内容,更重要的是一学期学生学会了多少内容,有多少學习的快乐!与其到了高考“反正考不上”,还不如在高中三年中让其随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让其随时保持学习的兴趣,让其在兴趣和快乐的驱使下逐渐进步,兴许经过高中三年的积累,他们还就“考上了”!
由此说来,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
陈艾,何安丽,教师,现居贵州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