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需要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着眼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自学,学会质疑,而不是被动接受现成知识。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尽量少“灌输”,少问,鼓励学生多问,指导学生自学方法,不断强化学生质疑与自学能力。
一、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学的成与败,在于学习者质疑评判了多少,问了多少为什么,而不在于老师讲了多少知识,学生又接受了多少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若要实现教学目标,教师需要诱导学生自主思考,自发提问,尤其是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这是提问的最高境界。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另外,在新课程教学中,也倡导自主、探究式学习,打破灌输教学。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多问,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大胆假设,围绕知识难点重点提出自己的疑惑或者自由表达,言之有理即可,而不是亦步亦趋,惟标准答案或教师理解是从。而教师少问、巧问,适时引导、指导、疏导,给学生自读自问自悟机会,并尊重学生个人体验与感受,让课堂更活跃。
如教学《荷塘月色》一文时,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自读感知,疏通文句,梳理结构,把握文本感情,而后细读思考,提出自己认为需要探究讨论或者疑惑不解的问题。于是,同学们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而后师生共同梳理问题,归类整合,选出比较有探究意义的问题:⑴文本主旨与情感的问题:①朱自清为什么“心里颇不宁静”,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②朱自清为何反复写自己“爱热闹也爱冷静”?等等。⑵局部细节问题,比如:①《采莲赋》和文章主体关系如何,是否可以删除呢?②描写月光时,运用“泻”字,有何好处?③文章最后一句话是否多余呢?等等。对于学生的提问,可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合作解决,教师参与其中,补充有关资料,适时启发、提示、评价、点拨。这样,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提问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促进学生主动构建知识。
二、指导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会抱怨,自己明明努力而认真地学习了,却仍未能学会,或者努力记忆知识,遗忘率还是高等等,这就增加了学生学习烦恼,影响学生学习热情。面对上述问题,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方法指导,让学生更游刃有余地自主学习。另外,由新课程标准看,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给今后学习与工作打好基础。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对高一新生,教师更需要强化方法指导,让学生少走弯路,学会自主预习、有效复习,能自主分析并解决问题,学会有计划、有目的展开课外阅读或者其他兴趣活动等等,提高学习效率。
首先,科学预习。如对于课内文章,先跳读,抓住文本梗概。再速度,梳理层次与结构。而后研读,弄清字词、语句,分析特色,总结思想等等;课外文章的预习,可试着采取“读书卡”形式。其次,有效听课:①带着疑惑或问题听课,听中求解。②听重点,特别是老师强调的关键字词句、板书要点等。同时,注意多种感官并用,动手做笔记。但因为书写速度有限,难以记录教师所说的全部内容。此时,则需要利用波浪线、问号、着重号等符号辅助记录、标记,方便查找与复习。另外,及时复习与练习。每节课后,先回忆再现所学知识,用复述、默写等方式考考自己,再翻开笔记与课本,查找漏缺,并对所做笔记进行归类整理,更系统、整体复习。而后辅之以相关练习,巩固强化。当然,在复习记忆时,也需要把握方法。如根据自己的兴趣,编写顺口溜、口诀、故事,组织游戏或谐音记忆,效率高,也具有趣味;或构建知识网络,系统复习。如背诵《鸿门宴》等文言文时,学生合作,趣味背诵,比如“接力赛”式背诵法:三个同学每人一句,上递下接,如此循环往复;“对歌”式背诵法:两人合作,一人一句,轮流背诵。此外,还需要引导学生注意坚持阅读、坚持积累、坚持写作等等。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只要教师敢于打破传统灌输式教学,遵循新课标要求,有意识、有目的的运用多种方法与策略,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渗透自学方法,则能够逐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从而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黄丽华,教师,现居江苏盐城。
一、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学的成与败,在于学习者质疑评判了多少,问了多少为什么,而不在于老师讲了多少知识,学生又接受了多少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若要实现教学目标,教师需要诱导学生自主思考,自发提问,尤其是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这是提问的最高境界。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另外,在新课程教学中,也倡导自主、探究式学习,打破灌输教学。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多问,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大胆假设,围绕知识难点重点提出自己的疑惑或者自由表达,言之有理即可,而不是亦步亦趋,惟标准答案或教师理解是从。而教师少问、巧问,适时引导、指导、疏导,给学生自读自问自悟机会,并尊重学生个人体验与感受,让课堂更活跃。
如教学《荷塘月色》一文时,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自读感知,疏通文句,梳理结构,把握文本感情,而后细读思考,提出自己认为需要探究讨论或者疑惑不解的问题。于是,同学们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而后师生共同梳理问题,归类整合,选出比较有探究意义的问题:⑴文本主旨与情感的问题:①朱自清为什么“心里颇不宁静”,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②朱自清为何反复写自己“爱热闹也爱冷静”?等等。⑵局部细节问题,比如:①《采莲赋》和文章主体关系如何,是否可以删除呢?②描写月光时,运用“泻”字,有何好处?③文章最后一句话是否多余呢?等等。对于学生的提问,可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合作解决,教师参与其中,补充有关资料,适时启发、提示、评价、点拨。这样,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提问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促进学生主动构建知识。
二、指导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会抱怨,自己明明努力而认真地学习了,却仍未能学会,或者努力记忆知识,遗忘率还是高等等,这就增加了学生学习烦恼,影响学生学习热情。面对上述问题,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方法指导,让学生更游刃有余地自主学习。另外,由新课程标准看,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给今后学习与工作打好基础。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对高一新生,教师更需要强化方法指导,让学生少走弯路,学会自主预习、有效复习,能自主分析并解决问题,学会有计划、有目的展开课外阅读或者其他兴趣活动等等,提高学习效率。
首先,科学预习。如对于课内文章,先跳读,抓住文本梗概。再速度,梳理层次与结构。而后研读,弄清字词、语句,分析特色,总结思想等等;课外文章的预习,可试着采取“读书卡”形式。其次,有效听课:①带着疑惑或问题听课,听中求解。②听重点,特别是老师强调的关键字词句、板书要点等。同时,注意多种感官并用,动手做笔记。但因为书写速度有限,难以记录教师所说的全部内容。此时,则需要利用波浪线、问号、着重号等符号辅助记录、标记,方便查找与复习。另外,及时复习与练习。每节课后,先回忆再现所学知识,用复述、默写等方式考考自己,再翻开笔记与课本,查找漏缺,并对所做笔记进行归类整理,更系统、整体复习。而后辅之以相关练习,巩固强化。当然,在复习记忆时,也需要把握方法。如根据自己的兴趣,编写顺口溜、口诀、故事,组织游戏或谐音记忆,效率高,也具有趣味;或构建知识网络,系统复习。如背诵《鸿门宴》等文言文时,学生合作,趣味背诵,比如“接力赛”式背诵法:三个同学每人一句,上递下接,如此循环往复;“对歌”式背诵法:两人合作,一人一句,轮流背诵。此外,还需要引导学生注意坚持阅读、坚持积累、坚持写作等等。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只要教师敢于打破传统灌输式教学,遵循新课标要求,有意识、有目的的运用多种方法与策略,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渗透自学方法,则能够逐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从而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黄丽华,教师,现居江苏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