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去看中医,不少人都会拿到“脾虚”的诊断,所以有“十人九脾虚”的说法。为什么现代人脾虚如此之多?又该如何调理?
【很多疾病其实是脾虚引起的】
中医说的“脾”,指的是什么?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个概念,中医说的“脾”到底指的是什么。中医讲的脾,是五脏之一,居于中焦,在膈之下、胃之左,正如《黄帝内经》所说:“脾与胃以膜相连。”脾在五行属土,喜燥而恶湿。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于世杰强调,中医讲的脾与现代医学的脾脏完全不同,中医主要从生理功能、人体作用等方面认识脾,强调脾是人体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并输布其精微的重要脏器,所以称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说明人在出生后,生命活动的延续和精、气、血、津液的化生和充实,均有赖于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
脾还是参与人体水液代谢的重要脏器之一,具有运化水湿的作用。摄入体内的水液,经过脾的运化传输,气化为津液,输布于周身脏腑器官,发挥濡养、滋润作用。同时,脾还会将全身各组织器官利用后多余的水液及时排出体外。另外,肌肉所需要的营养也得靠脾运化水谷精微得以供养。
很多疾病都需从脾上论治
很多人对脾虚不以为然,往往觉得脾虚不能够实际感受到,脾虚不会影响正常生活,事实却恰恰相反。有许多西医概念的疾病看似与脾胃无关,但在中医诊治时,却可以通过调理脾胃而达到治疗效果。下面为大家简单列举几个较为常见的疾病:
●湿疹
湿疹是很常见的一种皮肤病,而且病程较长,缠绵难愈,这种疾病的关键问题就是“湿”。中医认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治湿的关键就是调理脾胃,单纯祛湿虽然可以暂时缓解症状,但很快疾病又会反复。只有脾胃健运,能够运化水湿,才能彻底杜绝湿的产生,使疾病痊愈。
●妇科病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脾又主中气而统血。脾与胃经脉相通,表里相连,一脏一腑,同属中土。脾胃强健,生化有源,精、气、血充沛,血海满盈,才能为经、孕、乳输布物质精微,从而保证其正常的功能活动。如果脾胃失调,则生化之源不足,运化失司,影响气血的生成及正常活动,即会导致经、带、胎、产等方面疾病的发生。因此,丹道医家在论治妇科病时,通常把它归结于脾胃,甚至有些医家提出妇科病就是脾胃病的论断。
●肺气肿
肺气肿的主要特点是反复发作、气短、气喘、容易咳痰。这种疾病的关键问题是“肺气虚”和“痰”,一般在发作期都是以化痰平喘为主。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如果脾胃运化水湿,水湿就不会停聚为痰,而且“肺为娇脏”,不受温补,故补肺当从补脾入手。所谓“虚则补其母”,所以在临床上都会从调理脾胃入手来治疗慢性的肺气肿,在中医中将其称为“补土生金法”(脾属土,肺属金,土生金)。
●体位性低血压
很多人在久蹲后突然站起来会出现头晕,或者从坐位突然改为立位会出现头晕。这种情况属于体位性低血压,中医认为是阳气不能上达头目,清窍失养所致。因为脾主升清,所以这种情况一般会用“升举脾气”的方法治疗,最有名的药方是补中益气汤。除了体位性的低血压外,吃饭后头晕、吃饭后疲倦也跟脾的升清不足有关,都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处理。
●慢性肾病
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先天之本需要后天气血的滋养。所以,从脾论治调理有助于保持肾病的稳定,尤其是对于改善下肢水肿、小便排出不利等有很好的效果。
●五官疾病
我们很多时候,眼睛出现不舒服会首先想到“肝”不好,耳朵不舒服会首先想到“肾”不好,其实不然。对于慢性的五官不舒服,很多是由于气血不能濡养五官所致,究其原因,都是脾胃的问题。所以,有“九窍不和,皆属胃病”的讲法。在治疗时,同样需要从脾胃入手。
【你是“脾虚”一族吗?】
哪些人最容易脾虚?
1.“用脑”过度的人
“用脑”不仅指脑力劳动,还包括情绪活动。现代人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有的人变得多愁善感,这些“忧思”都会伤脾,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脾虚。
2.久坐不动的人
现代人有一个很不好的工作模式,即上班时整天坐着。长期保持同一个姿势容易导致全身的气血经络受阻、代谢物质排泄缓慢。自古就有“久坐伤肉”的说法,所谓“伤肉”就是伤脾。
3.暴饮暴食的人
暴饮暴食后,食物会在短时间内需求大量消化液,明显加重消化器官的负担,导致消化不良,久之导致脾虚。
4.生冷食物摄入过多的人
平时吃太多生冷、冷饮会伤脾脏阳气。夏季过于贪凉,室内温度过低也可以导致脾阳虚弱。
5.情欲过度的人
一个人情欲过度就会造成肾精不足,继而肾阳衰弱,脾就会因为失去肾阳的温养而虚弱,造成脾虚。
6.过度劳累的人
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而气血是生命之本。如果过度劳累致使气血不足,就会累及脾胃,造成脾虚。长期过度劳累致使气血严重亏损到无以为继的时候,生命之火就熄灭了。
7.经常抽烟的人
中医五行讲究相生相克,肺属金,脾属土,土生金,脾虚会引起肺病。反之,如果经常吸烟,导致肺的气阴两虚,日久就会引起脾虚。
8.酗酒的人
酒是湿热之品,长期饮酒会造成脾胃湿滞、受损,进而导致脾虚。
9.中老年人
人到中年,身体各器官開始走向衰老,生理功能下降,胃肠道平滑肌开始萎缩,弹性减弱,蠕动变慢,食物的消化随之减慢,易于滞留。同时,消化液分泌也减少了,对食物的分解能力降低,就造成了中老年人的脾胃逐渐虚弱。
【脾虚自测】
从口唇看脾虚不虚
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判断自己脾脏虚不虚可以多看看口和唇。 从口看脾。“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所以,脾虚则无味,脾热则会出现口中甘甜,脾气失调会出现口腻、口苦等现象。
从唇看脾。如果唇部出现下列症状,就是脾虚的典型表现了:
1.生疮。脾失去运化功能,会导致食欲不佳,湿阻中焦,导致口角生疮。这是典型的脾虚湿阻的表现。而反复的口角生疮,则是因为脾胃阴虚造成,而且疮多发于唇部、舌头、口腔两侧和上颚。
2.唇炎。嘴唇总是脱皮,干裂。这是由于脾胃积热上冲,而外受风邪侵袭造成的。
3.嘴唇无光。脾气足则唇色红润有光泽,弹性好。而当唇色淡白无光则表示脾虚气亏。
4.嘴边黑。嘴边黑是典型的脾虚湿盛的表现。
从其他方面看脾虚不虚
中医的脾涉及到多个器官系统,其中消化系统是重要的一部分。食欲差,消化不良,人们一般都知道这是脾虚,但是,胃口好的人照样也可以是脾虚,这种人虽然胃口好,但是体型消瘦,因为他们吃进去的食物不能吸收,在中医里属于“胃强脾弱”,这样的胃口好,仍旧需要健脾。
除了消化系统不佳,脾虚还会有如下表现:
1.气短心悸,稍微一运动或者劳作,就感觉自己心脏乱跳,感觉自己气都接不上;
2.失眠多梦,头昏头晕,尤其是劳累过后,更是感觉头晕;
3.肢倦乏力,动辄自汗。稍微一劳作,就感觉力不从心,尤其是饭后,总是感觉四肢一点劲都没有,总是会躺在沙发上休息;
4.面色肤色萎黄。这种黄,是透着那种枯槁的黄色;
5.舌质淡白,舌边有齿痕。脉细弱。
【不吃药的中医健脾方】
坚持艾灸四大健脾穴
选取中脘穴、足三里、三阴交、脾俞穴,坚持每日艾灸适当时间,以皮肤潮红为佳,坚持一段时间,效果相当显著。
1.中脘穴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保健功效】促进经气运行,提升胃功能,消眼袋,提升肤色。
2.足三里
足三里是胃腑疾病和人体强壮的要穴。
【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直(中指)。
【保健功效】培肾固本,行气活血,补虚益损。
3.三阴交
【位置】为足太阴脾经的腧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保健功效】健脾补血、活血化瘀。
4.脾俞穴
【位置】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保健功效】利湿升清、健脾和胃、益气壮阳。
拍打两髀,驱散脾脏病邪
古人认为,“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两髀就是大腿内侧与小腹交接处的腹股沟部位。拍打两髀时,能加速气血运行,祛除病邪,调节脾胃。
拍打两髀的具体方法是:直立,用双手轻轻拍打两腹股沟,逐渐加力,直至两髀微微发热为止。每天拍打两到三次,每次三到五分钟。在拍打两髀时,没有什么局限性,边看电视边拍,或边聊天边拍都可以。如果被拍到的两髀出现痧点,可以多喝些白开水,帮助体内排毒排病。建议久坐一族经常做这个动作。
健脾食疗方:自制八珍糕
著名中医专家罗大伦在此给大家介绍一款健脾食疗方:
【制作过程】准备党参30克,白朮30克,茯苓50克,薏苡仁50克,莲子肉50克,芡实50克,怀山药50克,白扁豆30克,打成粉。再加入大米粉和糯米粉各200克,搅拌均匀。(所有粉一定要打细一点,粗了影响口感。)
接下来,加入450克水揉成面团,分成约30克一个的小面团,可以用月饼模压成型,也可以搓成自己喜欢的样式。蒸锅抹油,放上糕胚,大火蒸,水开蒸25分钟。凉后分装入小饭盒,每天吃一块,冰箱冷藏,吃时蒸热即可。
【功效点评】八珍糕是过去皇帝们常用的食疗方,也被称为“千年养生第一糕”。在八珍糕这个方子里面,山药、莲子肉、白扁豆可以滋補脾阴;党参和白术滋补脾阳;茯苓和薏苡仁可以祛湿;芡实有收涩之功。整个方子有阴有阳,有升有降。八珍糕的发明者,明朝大医陈功实说,一个脾胃虚弱之人,如果服用八珍糕百日以后,他就会身轻气爽、元气大增。
日常牢记三大护脾原则
原则一:不要过食寒凉油腻食物。温度低于体温的食物进到体内,首先要被升温到36度左右,消化食物的生物酶才能起效,为此,身体就要尽快将能量用在预热上,这是一种耗能过程,消耗的就是脾气。油腻的食物消化起来成本很高,辛苦的也是脾气,所以脾胃不好的人,医生总提示要吃好消化的食物,比如粥、面汤,就是为了节约脾气。
脾虚之人日常可多吃小米、红枣、南瓜等补脾食物。
原则二:不要过劳也不要过逸。脾主肌肉,体力消耗过大会消耗脾气。但是,如果运动过少,就会把脾的功能抑制了,所以要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年轻人可以适当跑步,老年人可适当散步、打太极拳。
原则三:不要思虑过度,保持平和乐观的情绪。中医讲,“思虑伤脾”。这个思虑不仅仅是指发愁,还包括我们现在每天要处理过多信息,也就是没有意识到的过度思考。这些都是导致脾虚的因素,要尽量避免。
【很多疾病其实是脾虚引起的】
中医说的“脾”,指的是什么?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个概念,中医说的“脾”到底指的是什么。中医讲的脾,是五脏之一,居于中焦,在膈之下、胃之左,正如《黄帝内经》所说:“脾与胃以膜相连。”脾在五行属土,喜燥而恶湿。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于世杰强调,中医讲的脾与现代医学的脾脏完全不同,中医主要从生理功能、人体作用等方面认识脾,强调脾是人体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并输布其精微的重要脏器,所以称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说明人在出生后,生命活动的延续和精、气、血、津液的化生和充实,均有赖于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
脾还是参与人体水液代谢的重要脏器之一,具有运化水湿的作用。摄入体内的水液,经过脾的运化传输,气化为津液,输布于周身脏腑器官,发挥濡养、滋润作用。同时,脾还会将全身各组织器官利用后多余的水液及时排出体外。另外,肌肉所需要的营养也得靠脾运化水谷精微得以供养。
很多疾病都需从脾上论治
很多人对脾虚不以为然,往往觉得脾虚不能够实际感受到,脾虚不会影响正常生活,事实却恰恰相反。有许多西医概念的疾病看似与脾胃无关,但在中医诊治时,却可以通过调理脾胃而达到治疗效果。下面为大家简单列举几个较为常见的疾病:
●湿疹
湿疹是很常见的一种皮肤病,而且病程较长,缠绵难愈,这种疾病的关键问题就是“湿”。中医认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治湿的关键就是调理脾胃,单纯祛湿虽然可以暂时缓解症状,但很快疾病又会反复。只有脾胃健运,能够运化水湿,才能彻底杜绝湿的产生,使疾病痊愈。
●妇科病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脾又主中气而统血。脾与胃经脉相通,表里相连,一脏一腑,同属中土。脾胃强健,生化有源,精、气、血充沛,血海满盈,才能为经、孕、乳输布物质精微,从而保证其正常的功能活动。如果脾胃失调,则生化之源不足,运化失司,影响气血的生成及正常活动,即会导致经、带、胎、产等方面疾病的发生。因此,丹道医家在论治妇科病时,通常把它归结于脾胃,甚至有些医家提出妇科病就是脾胃病的论断。
●肺气肿
肺气肿的主要特点是反复发作、气短、气喘、容易咳痰。这种疾病的关键问题是“肺气虚”和“痰”,一般在发作期都是以化痰平喘为主。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如果脾胃运化水湿,水湿就不会停聚为痰,而且“肺为娇脏”,不受温补,故补肺当从补脾入手。所谓“虚则补其母”,所以在临床上都会从调理脾胃入手来治疗慢性的肺气肿,在中医中将其称为“补土生金法”(脾属土,肺属金,土生金)。
●体位性低血压
很多人在久蹲后突然站起来会出现头晕,或者从坐位突然改为立位会出现头晕。这种情况属于体位性低血压,中医认为是阳气不能上达头目,清窍失养所致。因为脾主升清,所以这种情况一般会用“升举脾气”的方法治疗,最有名的药方是补中益气汤。除了体位性的低血压外,吃饭后头晕、吃饭后疲倦也跟脾的升清不足有关,都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处理。
●慢性肾病
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先天之本需要后天气血的滋养。所以,从脾论治调理有助于保持肾病的稳定,尤其是对于改善下肢水肿、小便排出不利等有很好的效果。
●五官疾病
我们很多时候,眼睛出现不舒服会首先想到“肝”不好,耳朵不舒服会首先想到“肾”不好,其实不然。对于慢性的五官不舒服,很多是由于气血不能濡养五官所致,究其原因,都是脾胃的问题。所以,有“九窍不和,皆属胃病”的讲法。在治疗时,同样需要从脾胃入手。
【你是“脾虚”一族吗?】
哪些人最容易脾虚?
1.“用脑”过度的人
“用脑”不仅指脑力劳动,还包括情绪活动。现代人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有的人变得多愁善感,这些“忧思”都会伤脾,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脾虚。
2.久坐不动的人
现代人有一个很不好的工作模式,即上班时整天坐着。长期保持同一个姿势容易导致全身的气血经络受阻、代谢物质排泄缓慢。自古就有“久坐伤肉”的说法,所谓“伤肉”就是伤脾。
3.暴饮暴食的人
暴饮暴食后,食物会在短时间内需求大量消化液,明显加重消化器官的负担,导致消化不良,久之导致脾虚。
4.生冷食物摄入过多的人
平时吃太多生冷、冷饮会伤脾脏阳气。夏季过于贪凉,室内温度过低也可以导致脾阳虚弱。
5.情欲过度的人
一个人情欲过度就会造成肾精不足,继而肾阳衰弱,脾就会因为失去肾阳的温养而虚弱,造成脾虚。
6.过度劳累的人
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而气血是生命之本。如果过度劳累致使气血不足,就会累及脾胃,造成脾虚。长期过度劳累致使气血严重亏损到无以为继的时候,生命之火就熄灭了。
7.经常抽烟的人
中医五行讲究相生相克,肺属金,脾属土,土生金,脾虚会引起肺病。反之,如果经常吸烟,导致肺的气阴两虚,日久就会引起脾虚。
8.酗酒的人
酒是湿热之品,长期饮酒会造成脾胃湿滞、受损,进而导致脾虚。
9.中老年人
人到中年,身体各器官開始走向衰老,生理功能下降,胃肠道平滑肌开始萎缩,弹性减弱,蠕动变慢,食物的消化随之减慢,易于滞留。同时,消化液分泌也减少了,对食物的分解能力降低,就造成了中老年人的脾胃逐渐虚弱。
【脾虚自测】
从口唇看脾虚不虚
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判断自己脾脏虚不虚可以多看看口和唇。 从口看脾。“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所以,脾虚则无味,脾热则会出现口中甘甜,脾气失调会出现口腻、口苦等现象。
从唇看脾。如果唇部出现下列症状,就是脾虚的典型表现了:
1.生疮。脾失去运化功能,会导致食欲不佳,湿阻中焦,导致口角生疮。这是典型的脾虚湿阻的表现。而反复的口角生疮,则是因为脾胃阴虚造成,而且疮多发于唇部、舌头、口腔两侧和上颚。
2.唇炎。嘴唇总是脱皮,干裂。这是由于脾胃积热上冲,而外受风邪侵袭造成的。
3.嘴唇无光。脾气足则唇色红润有光泽,弹性好。而当唇色淡白无光则表示脾虚气亏。
4.嘴边黑。嘴边黑是典型的脾虚湿盛的表现。
从其他方面看脾虚不虚
中医的脾涉及到多个器官系统,其中消化系统是重要的一部分。食欲差,消化不良,人们一般都知道这是脾虚,但是,胃口好的人照样也可以是脾虚,这种人虽然胃口好,但是体型消瘦,因为他们吃进去的食物不能吸收,在中医里属于“胃强脾弱”,这样的胃口好,仍旧需要健脾。
除了消化系统不佳,脾虚还会有如下表现:
1.气短心悸,稍微一运动或者劳作,就感觉自己心脏乱跳,感觉自己气都接不上;
2.失眠多梦,头昏头晕,尤其是劳累过后,更是感觉头晕;
3.肢倦乏力,动辄自汗。稍微一劳作,就感觉力不从心,尤其是饭后,总是感觉四肢一点劲都没有,总是会躺在沙发上休息;
4.面色肤色萎黄。这种黄,是透着那种枯槁的黄色;
5.舌质淡白,舌边有齿痕。脉细弱。
【不吃药的中医健脾方】
坚持艾灸四大健脾穴
选取中脘穴、足三里、三阴交、脾俞穴,坚持每日艾灸适当时间,以皮肤潮红为佳,坚持一段时间,效果相当显著。
1.中脘穴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保健功效】促进经气运行,提升胃功能,消眼袋,提升肤色。
2.足三里
足三里是胃腑疾病和人体强壮的要穴。
【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直(中指)。
【保健功效】培肾固本,行气活血,补虚益损。
3.三阴交
【位置】为足太阴脾经的腧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保健功效】健脾补血、活血化瘀。
4.脾俞穴
【位置】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保健功效】利湿升清、健脾和胃、益气壮阳。
拍打两髀,驱散脾脏病邪
古人认为,“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两髀就是大腿内侧与小腹交接处的腹股沟部位。拍打两髀时,能加速气血运行,祛除病邪,调节脾胃。
拍打两髀的具体方法是:直立,用双手轻轻拍打两腹股沟,逐渐加力,直至两髀微微发热为止。每天拍打两到三次,每次三到五分钟。在拍打两髀时,没有什么局限性,边看电视边拍,或边聊天边拍都可以。如果被拍到的两髀出现痧点,可以多喝些白开水,帮助体内排毒排病。建议久坐一族经常做这个动作。
健脾食疗方:自制八珍糕
著名中医专家罗大伦在此给大家介绍一款健脾食疗方:
【制作过程】准备党参30克,白朮30克,茯苓50克,薏苡仁50克,莲子肉50克,芡实50克,怀山药50克,白扁豆30克,打成粉。再加入大米粉和糯米粉各200克,搅拌均匀。(所有粉一定要打细一点,粗了影响口感。)
接下来,加入450克水揉成面团,分成约30克一个的小面团,可以用月饼模压成型,也可以搓成自己喜欢的样式。蒸锅抹油,放上糕胚,大火蒸,水开蒸25分钟。凉后分装入小饭盒,每天吃一块,冰箱冷藏,吃时蒸热即可。
【功效点评】八珍糕是过去皇帝们常用的食疗方,也被称为“千年养生第一糕”。在八珍糕这个方子里面,山药、莲子肉、白扁豆可以滋補脾阴;党参和白术滋补脾阳;茯苓和薏苡仁可以祛湿;芡实有收涩之功。整个方子有阴有阳,有升有降。八珍糕的发明者,明朝大医陈功实说,一个脾胃虚弱之人,如果服用八珍糕百日以后,他就会身轻气爽、元气大增。
日常牢记三大护脾原则
原则一:不要过食寒凉油腻食物。温度低于体温的食物进到体内,首先要被升温到36度左右,消化食物的生物酶才能起效,为此,身体就要尽快将能量用在预热上,这是一种耗能过程,消耗的就是脾气。油腻的食物消化起来成本很高,辛苦的也是脾气,所以脾胃不好的人,医生总提示要吃好消化的食物,比如粥、面汤,就是为了节约脾气。
脾虚之人日常可多吃小米、红枣、南瓜等补脾食物。
原则二:不要过劳也不要过逸。脾主肌肉,体力消耗过大会消耗脾气。但是,如果运动过少,就会把脾的功能抑制了,所以要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年轻人可以适当跑步,老年人可适当散步、打太极拳。
原则三:不要思虑过度,保持平和乐观的情绪。中医讲,“思虑伤脾”。这个思虑不仅仅是指发愁,还包括我们现在每天要处理过多信息,也就是没有意识到的过度思考。这些都是导致脾虚的因素,要尽量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