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滨名城的百年公交史

来源 :运输经理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yy2000_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跑的小房子”
  
  百年前,有轨电车是欧洲工业文明的产物,它的出现促进了大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当时,大连街头的交通工具还是以马车为主,独轮车、人力车随处可见。
  日俄战争后不久,为了维持在中国东北地区“南满”的殖民统治,1907年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筹划建设大连市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同时建成的还有专供有轨电车停放的停车场和电车修理工厂。
  1909年9月25日,全长2.45公里的电气游园到大栈桥的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建成通车,标志着大连从此有了自己的公共交通。当时人们将有轨电车称为“会跑的小房子”。
  有轨电车从它问世那天起,就是一辆“木头车”,其车体除底盘、车轮和车顶上的接线弓外,几乎全是木制件。有轨电车动力来自电动机,与汽油发动机相比,其驱动、控制系统十分简易。
  当时共有30辆木结构车身的四轴电车,车体美国造,底盘英国造,电器德国产。早期的电车有1921年生产的带空气制动器的“41型”,有1925年5月生产的带转向架的“301型”,还有1928年6月的“满铁”,车身以颜色分级,白色电车专供外国人乘坐;中国人只能乘坐红色低级“劳工车”——侵略者们将现代化交通的文明成果带到这座城市的同时,也将殖民地的耻辱深深地烙在大连人民的心里……
  
  老电车注入新活力
  
  在历史遗迹不断丢失的今天,当中国其他城市的有轨电车,相继从人们视野消失的时候,大连的有轨电车却依然稳健地跑在车水马龙的街面上。进入上世纪90年代,大连市改造传统路基,提高车辆性能,研发有轨电车和轻轨系统结合的交通新模式,给老电车注入了新活力。大连的有轨电车就像一位百岁老人有意蓄起的漂亮胡须。
  现在,大连还保留着经过改造后的有轨电车,如201路有轨电车改造后样式更加时尚,但是仍保留沿用了早期电车的底盘以及车窗和车门。202路则多数使用一种大连机车厂自行设计制造的新式有轨电车。202路新式有轨电车在投入运营的时候,很多大连人都曾赶时髦去坐上一把,新式电车给人们的感觉安静、快速、座椅舒适。老式有轨电车仿佛一下子便成了没落的贵族,失去了往昔的神采。
  
  永不褪色的风景
  
  人们慢慢发现,新式电车虽然车速快了、噪音小了、座椅舒服了,但是坐电车的那种感觉却没有了。
  此时,在有轨电车站的站点上,上班出行的人们排着队踏上一辆辆有轨电车,车厢里的人们手拉着电车独有的圆形或三角形吊环,或是坐在老式车厢内硬木拼成的长椅上,在咣当咣当的行进声中,仿佛在时光隧道中穿梭,到站已是21世纪。在历史遗迹不断丢失的今天,当中国其他城市的有轨电车,相继从世人的视野里消失的时候,大连的有轨电车却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并经过道路改造和车辆换型后,愈发显得靓丽无比,延续了大连城市的历史脉络,成为连接大连都市风景与市民情感的一条纽带。
  有轨电车在大连时空的隧道里跨越了两个世纪,行驶了整整101个年头。他们默默地记录着大连城市的沧桑和变迁,是这座年轻城市饱经风雨洗礼的见证和历史底蕴的象征。
其他文献
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要素包括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制度改革、人才培养评价多元,其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内涵的人才培养规格体系建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