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小约翰》的相遇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nengm9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约翰》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荷兰作家弗雷德里克·凡·伊登(鲁迅译为拂来特力克·望·霭覃)的童话著作,鲁迅翻译成中文,1928年1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
  鲁迅在他的日记里记载了1906年他与《小约翰》最初的相遇。鲁迅青年时代在日本东京留学,经常在神田区一带的旧书坊淘书,在财力有限的窘困中,却也享受着精神的滋养,发展着对于文艺的爱好。他从《文学的反响》杂志了解新出版的书和各国文坛的消息,“偶然看见其中所载《小约翰》译本的标本,即本书的第五章,却使我非常神往了” 。经过一番不懈的购求,在大约三个月后,辗转购得《小约翰》德译本。从此鲁迅一直怀着翻译《小约翰》的念想,到1926年开手翻译,有20年的时间。这本书有鲁迅的青春记忆,贯穿着鲁迅的生命历程,如同《小约翰》里向火的小金虫一样,反映着鲁迅向着精神的烛火始终如一的飞舞。


  和民间童话的模式化、传奇性不同,《小约翰》对“能够带来大幸福、大太平”的人类之书的寻找,对“人性和他们的悲痛之所在”的艰难道路的选择,决定了这部童话是个人的童话,思想的历险,心灵的史诗。鲁迅称之为“无韵的诗,成人的童话”。小约翰与旋儿、将知、荣儿、穿凿、永终的遇合,构成小约翰生命中的阶段性。
  小约翰有着丰富的内外两面的生活,与父亲、一只狗、一只猫生活在有着大花园的老房子里,小约翰将之视为全世界,游弋其中,自得其乐。他敬畏生命,与万物精神往来,由此他与自然的精灵“旋儿”相识相知,能够深入动物、植物的灵魂和生活,听懂万物的语言,还从妖王那里得到了据说能够打开世界幸福之箱的黄金钥匙。
  小约翰以其敏感、活跃的心灵体会万物的灵性,他能聆听火萤的恋爱悲剧,赞美它对于星光的向往,能参加兔洞里的舞会,枕着野兔酣眠。小约翰秉持万物平等、万物有灵的视角,对人类的理性优越感,人类自我中心的自大报以嘲笑,因而招致老师的惩罚、同学的孤立、家人的监视,人类社会对于小约翰成了隔绝自然的监牢。旋儿以人类为恶劣的开端,动物们以人类为最危险、无能的动物,小约翰为自己生而是人感到惭愧,也为与自然为敌的人类感到悲哀。
  但是,我们也看到,小约翰对宣扬以吃为生活本分,将生活的要义阐释为大嚼的金虫,把扬尘当成生活最高追求的地星,把“毒”当成操守的蘑菇,以及以消灭其他蚁类为使命的“和平蚁”,显然是不能认同的。就像小金虫有追求光的本能,小约翰也有追问“意义”的本能。旋儿引导他与自然为一,但小约翰却充满了问题,“为什么人类是这样子的?为什么他应该抛掉他们而且失了他们的爱?为什么要有冬天,为什么叶应该落而花应该死?”这些对价值意义的疑问使小约翰和旋儿分离,和自然分离,走向“将知”启发的知识求索。
  掌握知识的小鬼头“将知”树起了能致大幸福、大太平的永恒的人类之书的憧憬,对于小约翰成了蛊惑,使他对于生命中的残缺、创伤、恶意更为难耐。而这种对于造化的怀疑和追问,对于永恒宁静、幸福的憧憬追求,使小约翰失去了童年的乐园,从自在自足的自然界进入黯淡忧患的现实世界,小约翰的心灵由烂漫的春天进入严酷的冬天。
  小约翰在失去旋儿的失落中,在期盼旋儿复归的等待中,偶遇同样穿着蓝衣裳有着金黄头发,有着旋儿眼睛和声音的小女孩荣儿,小约翰升起了新的希望,借助荣儿找到终极的幸福。
  然而荣儿和旋儿似是而非,荣儿引导他去寻的是已有的圣经,而非未来之书。当小约翰说“上帝是一盏大煤油灯,由此成千的迷误了,毁灭了”,这种对圣经的大不敬触怒了众人,小约翰遭遇了寒冷和敌视,被放逐于众人。荣儿伙同众人疏远了小约翰,这是对但丁《神曲》的一個反讽,荣儿不是天使,小约翰要寻求的也非上帝。荣儿不是小约翰的知己,她只是个普通的女孩,众人中的一个,爱情变幻无常,不能解决小约翰的思想问题。
  失去旋儿,被放逐于自然;失去荣儿,被放逐于众人,小约翰落入嘲笑和否定的精灵穿凿手里了。穿凿被描述为“一个黑的小男人”,“有一个大头带着大耳朵,黑暗地翘在明朗的暮天中,瘦的身躯和细细的腿。从他脸上,约翰只看见细小的闪烁的眼睛。”这是个“鬼多于人”的可怖形象,和宫崎骏导演的动画片《千与千寻》的无脸男相似,只是穿凿是恶意的嘲谑的,无脸男是绝望的无聊的。
  穿凿驱使小约翰否定旋儿、将知的存在,不做梦,而是“工作,思想,寻觅”,以追求“强”的名义牺牲天性和情感,生命沦为一个抽象的数字。穿凿能洞穿人类快乐中的嫉妒、虚伪、无聊,带领小约翰直面人生的残酷和短暂,将他人之死和小约翰自己之死指示给小约翰,揭露造化神奇中的漏洞百出,指出人类的轮回的愚昧,否定一切价值、意义的追求和因果逻辑。在穿凿的解剖刀下,生命失去光,人被物化,一切价值追求虚无化。
  重返家园的小约翰发现他对过去的生命的怀念,一如对于坟的吊唁;他怀着对父爱的需要,却亲眼看到父亲的死,这种宇宙的黑暗和痛苦,构成小约翰生命的至暗时刻。外界自然生命的蓬蓬勃勃和所爱的父亲的生命黯然消失同时来到,使小约翰灵魂错乱而幽暗。


  穿凿既不相信旋儿的歌唱的生活,又以小约翰父亲的死为平常事。穿凿的解剖一切的小刀,成了对生命和死亡的双重亵渎。当穿凿的解剖刀伸向小约翰父亲时,激起了小约翰的反抗,对人类的尊严的捍卫、对人类的爱战胜了知识的麻木冷漠。小约翰重新认识了永终,不再惧怕死,而是从永终温和的悲痛的眼光里,指示着“人性和他们的悲痛的路”。
  小约翰对生命的求索始于旋儿,终于永终,而旋儿和永终却是一条船上两端。小约翰见到了自己的灵魂,这是爱人类、是自己的路。那打开世界幸福之箱的黄金钥匙以及能带来大幸福、大安宁的书只能是源于自性的博爱的行动,而非一切现成的思想。小约翰由死获得爱的入口,他将始终在路上。   和一般童话具象的性格的人物相反,旋儿、荣儿、将知、穿凿、永终皆是象征,旋儿代表着小约翰对自然的沉醉,荣儿是小约翰被人类的本能和情感所炫惑和捉弄,将知和穿凿则是知识的无限性和有限性两个方面,永终是死亡。
  金虫、蚁战、蜘蛛历史皆是隐喻。旋儿所讲的金虫的悲剧,小金虫不肯听从老金虫的大嚼的言论,而服从了奔向光的冲动,落到人手里,被拘禁和摧折,最终被沉重的脚踏碎。小约翰感到自己在知识的求索中,亦如小金虫一样无助残废,被穿凿拘牵着,隐喻知识异化。当知识失去了和人的性灵的关联,人便异化为知识的奴隶、工具,由此带来人格破碎、人性扭曲。好战的蚂蚁奉“和平”之名,摧毁异类,隐喻人类的根植于偏见的战争。十字蜘蛛中的英雄涂鸦泼剌,因着凶心和机巧青史留名,是作者对于人类权力崇拜的反讽。
  兔洞、舞场、墓地、太阳皆是心象。在《小约翰》里,主观的情感变幻着景物的色彩,或凄凉或热烈,或灿烂或阴霾。荷兰的沙冈风景,大都市的荒凉黯败,兔洞的自然天成,人类舞场的金玉其表败絮其里,墓地的阴森诡异,太阳的闪烁神奇,都是表现情绪和灵魂的媒介,呈现出心灵视象的特征。
  《小约翰》有浓郁的形而上哲思,站在自然立场解构人类中心;质疑人类理性,批判人类求知中的异化和偏至。人类遗忘了生活和健康,与自然隔绝,孜孜以求理性和知识,反而错过了幸福,失去了和谐,使生命支离破碎,人性荒凉贫瘠。
  《小约翰》将人的自我发现、认同视为一个探索和反抗的过程,这个过程贯穿着失去、否定、分离。小约翰经历了不断的失去,失去旋儿,失去荣儿,失去黄金钥匙,失去父亲,和自然分离,和童年分离,和众人分离。这些失去和分离给小约翰带来很大的痛苦和孤独,恐惧和绝望,这是心灵的痛史,成就自我个体觉醒和发现的一个个里程碑。


  《小约翰》将死亡视为生命的引导,建立生死二元并立而非对立的生命观念。死亡的影子无处不在,旋儿称之为“猫头鹰”,穿凿称之为“忠厚的朋友”,旋儿采取的是逃避的态度,穿凿则不无恶意地把死看成是对人类数字归零的解脱。小约翰对死亡经历了从懵懂到认知,从恐惧到对话的过程。
  我是那个,那使你为人们哭的,虽然你不能领会你的眼泪。我是那个,那将爱注入你的胸中的,当你没有懂得你的爱的时候。我和你同在,而你不见我。我触动你的灵魂,而你不识我。
  …… ……
  必须许多眼泪来弄亮了见我的眼睛。而且不但为你自己,你却须为我哭,那么,我于你就出现,你也又认识我如一个老朋友了。
  死亡在小约翰童年逝去、对永恒的幸福幻灭之后陪伴他“向旋儿去”“觅得那书儿” ,死亡孕育滋养着个体精神的诞生和成长。
  鲁迅与《小约翰》的相遇是“小约翰”式的奇遇,连翻译的过程都是一次“小约翰”式的旅程。鲁迅是在厦门、广州的流离中,在“学者”们的围剿里,在沉默的都市的茫昧中,感到“還有我的生命存在,纵已节节败退,我实未尝沦亡”。这与《小约翰》形成了艺术与现实的互文,《小约翰》对于鲁迅是对现实的黑暗的反抗,是向着生命的精神摆渡。这个翻译的过程,也是译者主体性投入的过程,是心灵的印证。小约翰实在是一个孤独者,和鲁迅笔下的吕纬甫、过客、“黑的人”等一样,来自同一个精神谱系。鲁迅翻译《小约翰》一如创作《朝花夕拾》《野草》等作品,显示的是自己灵魂的深。甚至,《小约翰》和鲁迅的生命历程又何其相似,鲁迅少年丧父,与死谋面;家道中落,看见世人的真面目;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在日本同学的鼓掌欢笑中,深味中国人的耻辱;怀着对辛苦展转、辛苦麻木的人们的爱,与专制的传统文化战,与取媚迎合暴政的“学者”战……这是一个博爱的灵魂的自我塑造的过程,是心灵成长的史诗。鲁迅把翻译《小约翰》这件事当成自己对于作者和读者“负着一宗很大的债”。在《译者序》里,鲁迅写道:
  原作的发表在1887年,作者只28岁;后13年,德文译本才印出,译成还在其前,而翻作中文是在发表的四十整年之后,他已经68岁了。
  这个时间追溯里,有一种惆怅。鲁迅是有“恐鹈鴃之先鸣”的忧惧的,大概也有终能收之桑榆、完成欠债的欣慰。在这个青年时代相遇,晚年实现中文翻译的呼应里,有一种“永恒回归”,对青春的初心,对赤子之心的再次确认。或许鲁迅在青年时代,是有着对能求得人类大幸福、大安宁的“人类之书”的追求的,而《小约翰》就闪着这样的“人类之书”的光。
  (作者系山东艺术学院戏曲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中国农村合作社的发展历史迄今已有上百年之久,其政策演变也多有更迭。从最初的合作思想传播到当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遍布神州,分别经历了中华晚清、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等多个不同时期。学术界关于近代合作思想最早传入中国的具体时间一直扑朔迷离,未有共识。从现代化角度而言,正如罗兹曼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一书所称:1905年之后的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的前身),不仅成为我国最早接受并传播合作思想
一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在有限的“忽然”里,我无限地将心力置于平凡朴实的写作之路上,转眼30载,一如既往。事非经过不知难,一路如此固执不化、坚忍不拔,竟无恣肆搁浅,现回头遥想,实觉不可思议。  少年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我走上文学道路,最要记得的人是先父。先父乃民国中学生,在闭偏一隅的深山远村,算是有学问的了。客家地区半耕半读的文化特性,在父亲身上留下了鲜明的烙印,直到驾鹤西去前
文学就是人学,人类世代继承的信仰就是孜孜不倦地追求生命的永恒。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我们用冰箱、相机、电影延长物质、情感的寿命。而文学,这个月光宝盒,可以实现超越时间、空间的所有想象。如果说有什么东西可以打败时间,消除空间?答案必将是文学。  从文学研究的角度来看,作家与地域的关系成为文学研究中研究文本的途径之一。作品中体现的地方特色成了社会学、民俗学、人类学、文学等学科的交汇之处;从文学创作来看,
《妇好》这部舞剧极具创新价值,对舞蹈语言本身的创造和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弘扬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将妇好这一历史上重要的女性人物通过舞蹈形象表达出来,弥补了中国古典舞殷商时代舞蹈表现的缺乏。  舞剧编导贺嘉佳,大胆选择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女政治家妇好为主题,在新中国重大歷史考古的坚实基础上,试图对妇好的历史进行了舞蹈化的精美呈现。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证明了中国在3300年前已经是礼乐盛世,舞剧《妇好》中的女
制作电子教案是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之一。典型教案大都有课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分析、教学过程等固定标题和相关样式。“模板”和“样式”可实现教案的规范化,从而使同一学校、教研组或教师的同类文档具有相同风格,提高工作效率,而“格式”等功能可使教师根据实际需求实现教案的个性化。    一、设计思路    许多教师习惯于直接使用Word提供的“空白文档”编制教案,然后逐段修改格式,费力费时,还难于规范。建议利
/一/  何士光的短篇小说《乡场上》发表于《人民文学》1980年8月号,为这位业余作者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并且获得了1980年全国短篇小说奖。  《乡场上》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但充满张力。小说聚焦贵州某地梨花屯乡场上的一场寻常纠纷:食品购销站的会计妻子罗二娘向曹支书提出控诉,说民办教师任老大的儿子诬陷她儿子拾物不还。任老大的女人则反对这一控诉。纠纷的关键点就落在了罗二娘提出来的证人冯幺爸身上——他刚好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题内容是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则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学生对以上两大历史事件有一定了解,但对五四精神和党诞生意义理解上存在困难。因此这节课通过计算机网络创设丰富的历史情境,设置相关问题,既让学生有一定的创作、发挥空间,又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理解好五四精神和党诞生意义。    2.学情分析 
为纪念张仃百年诞辰,中国文联、清华大学举办了纪念展和学术报告会,并组成了以冯远为主任,鲁晓波、李功强为副主任的《张仃——中国艺术的骄傲》编辑委员会。该书由清华大学张仃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卢新华教授编著,是在2005年4月9日发表于《文艺报》美术专刊第五、第六、第八版的《张仃——中国画坛的骄傲》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内容,吸纳近年来新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并增加大量的图片和作品而编著完成的。正如杜大恺教
阅读清华大学邹广文教授新作《乡愁的文化表达》,倍感亲切,也倍感乡愁和倍思乡愁。  邹广文近十年来紧紧围绕“当代中国文化问题”,追踪中国社会现代化实践的足音,探寻任重而道远的文化强国之路,撰写了多维度、系列化专题文论。其实这已不仅仅是一种文思笔迹,更是邹广文的人生体验和心灵感悟,虽然部分成果已见诸报端,但现在终于以一个“艺术的整体”呈现在读者面前,更加呈现出一个哲学学者深刻的文化观察和浓郁的人文情怀
《之江新语》一书,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作为省委书记主政浙江这个经济大省,在《浙江日报》头版政论栏目所发表的232篇文章的集中汇编。其中最长一篇708字,最短的仅有197个字,突出特点是在300~500字之内讲明一个道理,要言不烦,意尽言止。读后催人奋进,非常解渴。  通过研读该书,对比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我发现习总书记很多思想观点都能在该书中找到原点、依据和出处。如:从平安浙江到平安中国、从法治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