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吉图经济区的人力资源开发有政策上、区位上的优势,但也面临自身发展中的难题,关键是把握机遇,克服劣势。本文借助SWOT分析工具,为长吉图经济区人力资源开发进行研究,并对长吉图经济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战略服务,推动长吉图经济区的发展。
[关键词]长吉图 人力资源开发 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24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4-0035-02
2009年8月30日,中国国务院批准长吉图先导区作为中国批准实施的第一个沿边开发开放区域,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面积6.2万平方公里,人口900万人,GDP总量占全省的57.3%,区域面积占吉林省的33.6%。
一、长吉图经济区人力资源开发的优势
(一)人力资源总量较大,分布较集中
长吉图先导区劳动年龄人口为721.4万人,占本地区总人口的80.1%。据统计,2008年年底,长春、吉林两市拥有长吉图五分之四的人才资源。截至2011年年初,全省人才总量达198.14万人,比2008年增长11.2%,其中大城市集中了人才的绝大多数。
(二)教育资源集中,人力资源素质层次较好
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力量和智力的支撑。长吉图先导区作为吉林省的经济文化核心区,是吉林省高校主要分布区,拥有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知名院校34所,高校数量占全省的76%,高等教育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长吉图地区在校生达45.16万人,在校生规模占全省的89.6%,普通高校教育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在全国占有明显优势,是吉林省各类教育资源及高级人才的集聚与培养中心;其中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是我国211工程大学,无论从院校数量、师资力量,还是从学生人数等,每一项人均指标都高于全国。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深厚的人才培养基础为长吉图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
(三)人才流动环境好,人才资源开发潜力大
长吉图经济区人居环境优越,人口密度较低,同时产业集聚效应和经济增长极化效应会使就业机会增多和收入水平提高,可吸引高素质人才流动来此落户安家;而且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必将留住本土人才和吸收大量的外来人才资源流入。
二、长吉图经济区人力资源开发的劣势
区域经济的发展人才是关键,长吉图经济发展的加快给人力资源开发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一)劳动力供需不平衡,高端人才流失严重
长吉图先导区的主导产业是汽车、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重型工业为主的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这些产业类型吸纳就业能力较低,但要求很高。从目前劳动力供给来看,长吉图先导区劳动力人口仍处于上升期,加上外来流入,劳动力供求之间存在着结构性矛盾;高素质劳动力供给不足,长吉图地区人口是净迁出状态,且迁出多以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高素质人才为主,2006年,吉林省流出人才和流入人才之比达到了12∶1,2010年,全省净迁移率为-3.78%;一般劳动力供给过剩,未来高级管理型、创新型、复合型以及对外型人才将出现严重缺口。
(二)老龄化程度相对较高,人口红利减少
国际上判定一个国家进入老龄化国家的标准是: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即判定该国家进入了老龄化国家。2005年,吉林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307.7万人,占总人口的11.33%。在老年人口的年龄构成中,低龄老人、中龄老人和高龄老人的人数及所占比重参看图表(见图表1)。人力资源老龄化特征比较明显,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有加重的趋势。
三、长吉图经济区人力资源开发的机会
(一)国家级战略规划的政策
《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是在2009年8月30日由国务院批复的,随着战略规划的实施,在区域内各项经济与贸易合作等都已经開始逐步开展。
(二)区域人才合作机制的构建
为整合人才资源,加快开放先导区域的发展,2010年3月,吉林省建设了人力资源信息服务联网系统。系统建成后,即使是乡一级企业都可以通过在人才服务系统上公布所需的各类人才,其他区域的人力资源部门通过联网系统可以看到这些信息,为搭建跨省人才流动平台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三)深度频繁的国际交流
长吉图经济区地理位置特殊,临近俄罗斯,朝鲜、蒙古国,与韩国、日本毗邻,自古以来在文化、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对外交流就较为频繁。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缘优势为剩余劳动力输出和人力资源国际间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长吉图经济区人力资源开发的威胁
(一)人口结构不均衡,新老断层,老年抚养比上升
2010年,吉林省0—14岁少年儿童人口为300.9万人,占总人口的1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为233.9万人,占总人口的8.6%,在长吉图先导区,14岁及以下少年儿童人口为90.7万人,占总人口的10.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88.34万人,占总人口的9.8%。这说明长吉图地区人口结构不均衡,出现了新老断层的现象。(见图表2)
2005年,吉林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主要生活来源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的最多,占老年人口的48.37%,其次是“离退休金、养老金”占31.52%。这说明劳动人口的总抚养比将提高,人口红利逐步减少。2020年以后人口老龄化程度将继续提高,每5个人中将有一个老年人,这将对养老等社会保障提出严峻挑战。
(二)人力资源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在发展模式、产业结构方面不断调整,根据产业结构发展的方向,特别是各级各类管理创新型、对外复合型的现代管理服务人才将出现结构上的矛盾。加上长吉图区域固有的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素质人才浪费及不合理开发等问题,致使吉林省高素质人才外流现象极为严重,这将严重制约长吉图地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长吉图经济区的人力资源开发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机遇,有些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但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重要的是把握机遇,制定出可行的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和措施,切实地付诸实践,推动长吉图经济区的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国军.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人才资源状况分析[J].参花(下),2013(11).
[2]单良,龚洁.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1(13).
[3]张严秋,谢志贤.适应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经济发展的多语种人才培养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2).
责任编辑:杨柳
[关键词]长吉图 人力资源开发 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24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4-0035-02
2009年8月30日,中国国务院批准长吉图先导区作为中国批准实施的第一个沿边开发开放区域,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面积6.2万平方公里,人口900万人,GDP总量占全省的57.3%,区域面积占吉林省的33.6%。
一、长吉图经济区人力资源开发的优势
(一)人力资源总量较大,分布较集中
长吉图先导区劳动年龄人口为721.4万人,占本地区总人口的80.1%。据统计,2008年年底,长春、吉林两市拥有长吉图五分之四的人才资源。截至2011年年初,全省人才总量达198.14万人,比2008年增长11.2%,其中大城市集中了人才的绝大多数。
(二)教育资源集中,人力资源素质层次较好
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力量和智力的支撑。长吉图先导区作为吉林省的经济文化核心区,是吉林省高校主要分布区,拥有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知名院校34所,高校数量占全省的76%,高等教育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长吉图地区在校生达45.16万人,在校生规模占全省的89.6%,普通高校教育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在全国占有明显优势,是吉林省各类教育资源及高级人才的集聚与培养中心;其中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是我国211工程大学,无论从院校数量、师资力量,还是从学生人数等,每一项人均指标都高于全国。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深厚的人才培养基础为长吉图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
(三)人才流动环境好,人才资源开发潜力大
长吉图经济区人居环境优越,人口密度较低,同时产业集聚效应和经济增长极化效应会使就业机会增多和收入水平提高,可吸引高素质人才流动来此落户安家;而且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必将留住本土人才和吸收大量的外来人才资源流入。
二、长吉图经济区人力资源开发的劣势
区域经济的发展人才是关键,长吉图经济发展的加快给人力资源开发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一)劳动力供需不平衡,高端人才流失严重
长吉图先导区的主导产业是汽车、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重型工业为主的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这些产业类型吸纳就业能力较低,但要求很高。从目前劳动力供给来看,长吉图先导区劳动力人口仍处于上升期,加上外来流入,劳动力供求之间存在着结构性矛盾;高素质劳动力供给不足,长吉图地区人口是净迁出状态,且迁出多以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高素质人才为主,2006年,吉林省流出人才和流入人才之比达到了12∶1,2010年,全省净迁移率为-3.78%;一般劳动力供给过剩,未来高级管理型、创新型、复合型以及对外型人才将出现严重缺口。
(二)老龄化程度相对较高,人口红利减少
国际上判定一个国家进入老龄化国家的标准是: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即判定该国家进入了老龄化国家。2005年,吉林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307.7万人,占总人口的11.33%。在老年人口的年龄构成中,低龄老人、中龄老人和高龄老人的人数及所占比重参看图表(见图表1)。人力资源老龄化特征比较明显,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有加重的趋势。
三、长吉图经济区人力资源开发的机会
(一)国家级战略规划的政策
《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是在2009年8月30日由国务院批复的,随着战略规划的实施,在区域内各项经济与贸易合作等都已经開始逐步开展。
(二)区域人才合作机制的构建
为整合人才资源,加快开放先导区域的发展,2010年3月,吉林省建设了人力资源信息服务联网系统。系统建成后,即使是乡一级企业都可以通过在人才服务系统上公布所需的各类人才,其他区域的人力资源部门通过联网系统可以看到这些信息,为搭建跨省人才流动平台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三)深度频繁的国际交流
长吉图经济区地理位置特殊,临近俄罗斯,朝鲜、蒙古国,与韩国、日本毗邻,自古以来在文化、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对外交流就较为频繁。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缘优势为剩余劳动力输出和人力资源国际间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长吉图经济区人力资源开发的威胁
(一)人口结构不均衡,新老断层,老年抚养比上升
2010年,吉林省0—14岁少年儿童人口为300.9万人,占总人口的1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为233.9万人,占总人口的8.6%,在长吉图先导区,14岁及以下少年儿童人口为90.7万人,占总人口的10.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88.34万人,占总人口的9.8%。这说明长吉图地区人口结构不均衡,出现了新老断层的现象。(见图表2)
2005年,吉林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主要生活来源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的最多,占老年人口的48.37%,其次是“离退休金、养老金”占31.52%。这说明劳动人口的总抚养比将提高,人口红利逐步减少。2020年以后人口老龄化程度将继续提高,每5个人中将有一个老年人,这将对养老等社会保障提出严峻挑战。
(二)人力资源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在发展模式、产业结构方面不断调整,根据产业结构发展的方向,特别是各级各类管理创新型、对外复合型的现代管理服务人才将出现结构上的矛盾。加上长吉图区域固有的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素质人才浪费及不合理开发等问题,致使吉林省高素质人才外流现象极为严重,这将严重制约长吉图地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长吉图经济区的人力资源开发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机遇,有些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但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重要的是把握机遇,制定出可行的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和措施,切实地付诸实践,推动长吉图经济区的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国军.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人才资源状况分析[J].参花(下),2013(11).
[2]单良,龚洁.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1(13).
[3]张严秋,谢志贤.适应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经济发展的多语种人才培养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2).
责任编辑: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