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中国,韩流滚滚。特别是在电影、电视、音乐、时尚等领域,韩国文化被中国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广泛认知。于是,中国也形成对韩国视觉文化的一些主观想象,比如年轻化和娱乐性等。但是在摄影领域,我们对韩国影像所知不多。特别是纪实摄影范畴,韩国摄影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表达的风格,对中国摄影界来说几乎是陌生的。
因此,当我有幸看到柳银珪、李诚恩、李圭哲、许贤珠、金志姸五位韩国中年摄影师的纪实摄影作品时,一方面被他们成熟影像的表达力量所震动,被影像传递的情绪所感染;另一方面对他们摄影主题注重历史发掘与反思精神而感敬佩。五组摄影作品,其拍摄对象是韩国当代社会的横向空间,摄影师不惜十年、二十年的光阴,沿着时间的历史纵向线,用镜头在传统文化中的纵深处探寻:韩国农民用一生创建他的“桃花源”;海岛中老年妇女潜海捕鱼;韩国被消除的萨满教;在日本奋斗的朝鲜学校;以及战争的创伤——慰安妇的呐喊。
五位摄影师的五个主题,各自没有关系,但是它们都以摄影的方式,深入观察与思考韩国历史和传统是如何在当代社会的复杂发展中挣扎、奋进。我意识到我们误以为韩国视觉文化所应有的新潮与娱乐性是多么的局限和片面,这五位纪实摄影师的作品,让我体会到韩国摄影人聚集历史与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以及他们的摄影文化价值观。
柳银珪的作品《一生一路》,是一篇当代韩国“桃花源记”影像志。作者柳银珪追踪被摄人物27年,以一颗恒定不变的心来拍摄依靠信念生活的“宋志宪”及其家族。面对被摄对象的传统气质与生活形式,柳银珪的影像也是如此得抒情与庄严。拍摄朝鲜民族传统服饰、祭奠仪式时,摄影镜头显得非常平静,没有追逐报道影像的激昂。被摄者在镜头前也表现得真切又自然。这组作品优美地展现了韩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里展现的“青鹤洞”式的当代隐居生活方式,是一次对隐秘的揭示,也是在当代纷乱的社会中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李诚恩的《牛岛海女》是一组非常震撼的作品。她以独特的视角和张弛自如的景别,饱含情感地拍摄了居住在韩国牛岛上一个正在被当代社会慢慢淘汰的社会群体——海女。这些从一出生就注定要向大海讨饭吃的渔民女人们,如今已经是满脸皱纹,潜水服和工作服卷裹着她们衰老的身体,也释放着她们迎接生活挑战的饱满力量。我们可以看出,摄影师拍摄的时间跨度、拍摄内容涵盖了海女从潜水捕捞到祭祀的各个生活层面。我们可以看到海女们丰富的感情世界。也能感到这组作品是作者为当代韩国社会中这种传统渔民文化消失而高唱的一首挽歌。
李圭哲的作品《韩国的萨满》,色彩饱满而纯粹,画面信息丰富,常常令人目不暇接。“萨满”这种宗教活动,被韩国现代社会划分为迷信,并要被强行消灭。摄影师保持着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观察,他认真地用镜头去保存这个涉及灵魂的独特活动。纪实摄影使我们的思考有了观看的前提,显得非常重要。
许贤珠的作品《被剥夺的岁月》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每年韩国人在日本使馆门口关于“慰安妇”的抗议活动,影像展现的是充满抗争的事件和愤怒难控的人群;另一部分则是这些受害者“奶奶”,被现实生活所遗忘的孤独老人,同一个群体的不同生命状态。这种结构的设置能够表现出作者对事件的认识。
金志妍的作品《朝鲜文化学校在日本》,是在韩国之外、日本境内拍摄的。这组看似平静的黑白作品,通过空间和人物的影像交织,给我们揭示了一个不太为人所知的当代日本社会排外的证据。作者没有简单地按照对灾难事件的报道方式来拍摄,而是经过艰难的谈判而获得拍摄许可后,以一种冷静的镜头语言拍摄这个学校的困境及人的奋斗。纪实摄影关注现实,而现实总是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日本和韩国在历史问题上的争议也是现实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部分。
从以上摄影作品可以略知一些韩国纪实摄影的题材及风格,它既区别于欧美纪实摄影的传统与当代面貌,更不同于日本的摄影。韩国摄影师们能够花很长的时间对一个主题进行深入表现,同时又注重将摄影的当下性与社会的历史性密切相连。这一点值得中国摄影人思考。
因此,当我有幸看到柳银珪、李诚恩、李圭哲、许贤珠、金志姸五位韩国中年摄影师的纪实摄影作品时,一方面被他们成熟影像的表达力量所震动,被影像传递的情绪所感染;另一方面对他们摄影主题注重历史发掘与反思精神而感敬佩。五组摄影作品,其拍摄对象是韩国当代社会的横向空间,摄影师不惜十年、二十年的光阴,沿着时间的历史纵向线,用镜头在传统文化中的纵深处探寻:韩国农民用一生创建他的“桃花源”;海岛中老年妇女潜海捕鱼;韩国被消除的萨满教;在日本奋斗的朝鲜学校;以及战争的创伤——慰安妇的呐喊。
五位摄影师的五个主题,各自没有关系,但是它们都以摄影的方式,深入观察与思考韩国历史和传统是如何在当代社会的复杂发展中挣扎、奋进。我意识到我们误以为韩国视觉文化所应有的新潮与娱乐性是多么的局限和片面,这五位纪实摄影师的作品,让我体会到韩国摄影人聚集历史与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以及他们的摄影文化价值观。
柳银珪的作品《一生一路》,是一篇当代韩国“桃花源记”影像志。作者柳银珪追踪被摄人物27年,以一颗恒定不变的心来拍摄依靠信念生活的“宋志宪”及其家族。面对被摄对象的传统气质与生活形式,柳银珪的影像也是如此得抒情与庄严。拍摄朝鲜民族传统服饰、祭奠仪式时,摄影镜头显得非常平静,没有追逐报道影像的激昂。被摄者在镜头前也表现得真切又自然。这组作品优美地展现了韩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里展现的“青鹤洞”式的当代隐居生活方式,是一次对隐秘的揭示,也是在当代纷乱的社会中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李诚恩的《牛岛海女》是一组非常震撼的作品。她以独特的视角和张弛自如的景别,饱含情感地拍摄了居住在韩国牛岛上一个正在被当代社会慢慢淘汰的社会群体——海女。这些从一出生就注定要向大海讨饭吃的渔民女人们,如今已经是满脸皱纹,潜水服和工作服卷裹着她们衰老的身体,也释放着她们迎接生活挑战的饱满力量。我们可以看出,摄影师拍摄的时间跨度、拍摄内容涵盖了海女从潜水捕捞到祭祀的各个生活层面。我们可以看到海女们丰富的感情世界。也能感到这组作品是作者为当代韩国社会中这种传统渔民文化消失而高唱的一首挽歌。
李圭哲的作品《韩国的萨满》,色彩饱满而纯粹,画面信息丰富,常常令人目不暇接。“萨满”这种宗教活动,被韩国现代社会划分为迷信,并要被强行消灭。摄影师保持着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观察,他认真地用镜头去保存这个涉及灵魂的独特活动。纪实摄影使我们的思考有了观看的前提,显得非常重要。
许贤珠的作品《被剥夺的岁月》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每年韩国人在日本使馆门口关于“慰安妇”的抗议活动,影像展现的是充满抗争的事件和愤怒难控的人群;另一部分则是这些受害者“奶奶”,被现实生活所遗忘的孤独老人,同一个群体的不同生命状态。这种结构的设置能够表现出作者对事件的认识。
金志妍的作品《朝鲜文化学校在日本》,是在韩国之外、日本境内拍摄的。这组看似平静的黑白作品,通过空间和人物的影像交织,给我们揭示了一个不太为人所知的当代日本社会排外的证据。作者没有简单地按照对灾难事件的报道方式来拍摄,而是经过艰难的谈判而获得拍摄许可后,以一种冷静的镜头语言拍摄这个学校的困境及人的奋斗。纪实摄影关注现实,而现实总是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日本和韩国在历史问题上的争议也是现实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部分。
从以上摄影作品可以略知一些韩国纪实摄影的题材及风格,它既区别于欧美纪实摄影的传统与当代面貌,更不同于日本的摄影。韩国摄影师们能够花很长的时间对一个主题进行深入表现,同时又注重将摄影的当下性与社会的历史性密切相连。这一点值得中国摄影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