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效率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课堂效率具体指的是师生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完成的教学任务,课堂效率强调的是课堂上师生投入的精力与学习效果的关系。课堂效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就数学课来说,它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数学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学生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打造绿色、高效课堂是每一位数学教师追求的目标。在具体的实践中,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高效性,体现课堂教学的“绿色环保”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更有效地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融洽的学习环境能够让学生更充分、更直接地体验到在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平等、民主,逐步形成彼此之间的信任、尊重、理解。这样能够更好地驱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为学生“快乐学习”做好铺垫。
为了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要把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放在课堂教学工作的首位,从尊重开始,从“心”开始。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作为教师,教给学生知识是责无旁贷的,重要的是能否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渗透爱的情感,让学生在爱和关心中学会知识、获得体验。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以多把尺子来衡量,不以一时一次的考试来片面评价学生,教师要用全面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来说,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建立科学而又合理的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更多的表扬和赞美,让学生在表扬和赞美中获得发展。
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用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善于传递自己的表情和情绪,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捕捉学生的成功之处。不可否认,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如一个微笑、一句表扬、一声鼓励、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优秀资源,都对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教师在课堂上用心爱、真心爱,学生才能自觉而愉快地接受教师的引导,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提高学习效率。
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合理、成功地解读教材,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
数学教师在解读教材时要注重前后联系,站在一定的高度,要用整本书的意识来关注教材内容的系统性。系统性是数学学科的主要特点,数学课讲究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和互补,知识点之间常常环环相扣,彼此呼应,后一知识点与前一知识点之间往往是基础和延伸的关系。数学教师可以把知识点进行分类,对同一知识点来说,可以从整本的立场上把握各知识点在小学阶段数学教材中的位置,理清不同知识点在书中的位置和作用,并且能够把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巧妙地关联起来,建立一个完整而且严密的知识系统。建立了这样的知识系统就能够有效地避免教学过程中的前后脱节、重复啰唆。
比如,对于“加减混合两步计算题”这一知识点,我把小学教材中有关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任务做了一个梳理:一年级上册最早接触这个知识点,这时候的教学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会加减法混合计算的方法,掌握基本的计算策略,也就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二年级上册也有这个知识点的讲授,虽然也是加减混合计算题,可是这一时期情景图却已经失去了表示运算顺序的意义,解题策略增加了开放性。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观察,比较计算过程,在观察和比较中弄明白计算与生活情景的区别。二年级下册是这个知识点出现的最后一次,知识点就是加减混合计算,此时教师应该运用的教学策略则是解决加减混合计算题的有关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建构相关的数学模型。
对教材进行系统分析,可以发现教材对于某一知识系统在不同年级的编排情况,明确教材编写者的设计意图。不难看出,深入地解读教材可以使教师更准确地把握课堂,更灵动地调控课堂,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更高效。
课堂上的教学应该是有一定的规划,有清晰的教学目标,有合理的师生互动。作为数学教师,首先要努力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自觉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
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对促进教学活动有序、有效开展与实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准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是实现高效教学的重要前提条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数学总体目标包括四个方面: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因此,教师在制定小学数学课时教学目标时就要紧紧围绕《数学课程标准》,切忌教学目标不明、过高、过大等。每一个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师都必须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及生活背景,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比如,在教授《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这一课时,教师就应该明白:直尺是学生已经熟悉的学习工具,对于学习方法,学生也已经在“比一比”教学环节中学会了物体长短的比较方法。教师应在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制定这样的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并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领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通过活动,让学生初步建立1厘米的概念,教会学生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尺寸长度;(3)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善于观察的能力,以及乐于操作、善于操作、善于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是趣味良多的课堂,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学习活动自然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无论是单元主题的引入还是练习的设计,都应该有数学活动的承载,数学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也能够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堂活动的植入,要使课堂教学深入浅出。教师可以设计新颖的情境引出新的知识点;还可以把预习和回顾进行结合,采用开火车、“摘果实”、打擂赛等形式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新课的学习中,教师在明确例题要求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努力把教学知识点跟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生活情境,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来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然,课堂活动的设计不能哗众取宠,活动的设计要为教学目标服务,要真正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教学策略的改变也要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学生可以在活动中提出问题,然后小组进行探究,最后获取有创新价值的总结和思考。活动中教师要把学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在数学课中获得体验和成长,教师则可以收获事半功倍的课堂效果。
高效、绿色、环保是当今社会追求的生产方式,当下的小学课堂也应该如此。当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研究和突破的地方还有很多,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要充分理解“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深刻含义,要与时俱进,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要为上好每一堂数学课时刻做储备。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立新小学)
(责任编辑 冉 然)
一、师生和谐,氛围融洽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更有效地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融洽的学习环境能够让学生更充分、更直接地体验到在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平等、民主,逐步形成彼此之间的信任、尊重、理解。这样能够更好地驱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为学生“快乐学习”做好铺垫。
为了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要把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放在课堂教学工作的首位,从尊重开始,从“心”开始。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作为教师,教给学生知识是责无旁贷的,重要的是能否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渗透爱的情感,让学生在爱和关心中学会知识、获得体验。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以多把尺子来衡量,不以一时一次的考试来片面评价学生,教师要用全面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来说,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建立科学而又合理的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更多的表扬和赞美,让学生在表扬和赞美中获得发展。
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用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善于传递自己的表情和情绪,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捕捉学生的成功之处。不可否认,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如一个微笑、一句表扬、一声鼓励、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优秀资源,都对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教师在课堂上用心爱、真心爱,学生才能自觉而愉快地接受教师的引导,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提高学习效率。
二、解读教材,熟悉课堂
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合理、成功地解读教材,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
数学教师在解读教材时要注重前后联系,站在一定的高度,要用整本书的意识来关注教材内容的系统性。系统性是数学学科的主要特点,数学课讲究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和互补,知识点之间常常环环相扣,彼此呼应,后一知识点与前一知识点之间往往是基础和延伸的关系。数学教师可以把知识点进行分类,对同一知识点来说,可以从整本的立场上把握各知识点在小学阶段数学教材中的位置,理清不同知识点在书中的位置和作用,并且能够把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巧妙地关联起来,建立一个完整而且严密的知识系统。建立了这样的知识系统就能够有效地避免教学过程中的前后脱节、重复啰唆。
比如,对于“加减混合两步计算题”这一知识点,我把小学教材中有关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任务做了一个梳理:一年级上册最早接触这个知识点,这时候的教学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会加减法混合计算的方法,掌握基本的计算策略,也就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二年级上册也有这个知识点的讲授,虽然也是加减混合计算题,可是这一时期情景图却已经失去了表示运算顺序的意义,解题策略增加了开放性。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观察,比较计算过程,在观察和比较中弄明白计算与生活情景的区别。二年级下册是这个知识点出现的最后一次,知识点就是加减混合计算,此时教师应该运用的教学策略则是解决加减混合计算题的有关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建构相关的数学模型。
对教材进行系统分析,可以发现教材对于某一知识系统在不同年级的编排情况,明确教材编写者的设计意图。不难看出,深入地解读教材可以使教师更准确地把握课堂,更灵动地调控课堂,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更高效。
三、优化教学,简洁“绿色”
课堂上的教学应该是有一定的规划,有清晰的教学目标,有合理的师生互动。作为数学教师,首先要努力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自觉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
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对促进教学活动有序、有效开展与实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准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是实现高效教学的重要前提条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数学总体目标包括四个方面: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因此,教师在制定小学数学课时教学目标时就要紧紧围绕《数学课程标准》,切忌教学目标不明、过高、过大等。每一个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师都必须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及生活背景,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比如,在教授《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这一课时,教师就应该明白:直尺是学生已经熟悉的学习工具,对于学习方法,学生也已经在“比一比”教学环节中学会了物体长短的比较方法。教师应在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制定这样的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并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领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通过活动,让学生初步建立1厘米的概念,教会学生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尺寸长度;(3)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善于观察的能力,以及乐于操作、善于操作、善于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四、入木三分,深入浅出
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是趣味良多的课堂,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学习活动自然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无论是单元主题的引入还是练习的设计,都应该有数学活动的承载,数学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也能够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堂活动的植入,要使课堂教学深入浅出。教师可以设计新颖的情境引出新的知识点;还可以把预习和回顾进行结合,采用开火车、“摘果实”、打擂赛等形式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新课的学习中,教师在明确例题要求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努力把教学知识点跟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生活情境,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来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然,课堂活动的设计不能哗众取宠,活动的设计要为教学目标服务,要真正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教学策略的改变也要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学生可以在活动中提出问题,然后小组进行探究,最后获取有创新价值的总结和思考。活动中教师要把学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在数学课中获得体验和成长,教师则可以收获事半功倍的课堂效果。
高效、绿色、环保是当今社会追求的生产方式,当下的小学课堂也应该如此。当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研究和突破的地方还有很多,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要充分理解“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深刻含义,要与时俱进,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要为上好每一堂数学课时刻做储备。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立新小学)
(责任编辑 冉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