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地理作业观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hu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教材新课标的实施,人们的教育理念也在逐渐转变,教育评价制度也随之发生变化。作业是教师用来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通过对作业的布置来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根据地理新课标,加上我十几年的初中地理教学经验,对地理作业布置做以下调整。
  
  一、由注重“量”变为“质”
  
  我们传统的地理作业为了升学考试或中考、期末考取好成绩,往往进行题海战术,在布置作业时数量较多,但质量不是很高,相同内容的题重复不断,有好多知识点没有涉及到,作业没有起到作为新课的巩固作用和理解作用。
  
  二、由注重“课本”变为“生活”
  
  过去我们好多地理教师布置作业都是一些课本中的内容,只是起到了熟悉课本内容的作用,实际上无形中让孩子死记硬背,而课本内容倒是掌握了,但孩子们在生活中且没有察觉到我们地理知识,也就是我们地理课本知识没有与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比如,我在讲完“天气与符号”时,其中有两个题,一是观察今晚中央1套19:30卫星云图,有几种颜色,每种颜色表示的含义,二是看我们子长本地电视台,写出本地的明天天气符号及表示含义。同学都观察的很细致,明白了原来天气是通过符号来反映出来的,同学都很高兴的学会了如何看天气预报了,知识与生活达到和谐统一。
  
  三、由注重考试变为应用
  
  传统的作业布置,量大面宽,与课本相关的内容先做练习,再挑重点布置成作业。章总结时,作一些考试中常容易出现的一些习题 ,目的就是在中期、期末考试中科任教师在十几个平行班级中,自己所带的班级有个好的名次。忽略了自己布置的作业,无法变成学生会应用的东西,知识与能力脱节。如我在讲完中国多种多样的气候时,布置的其中一个作业是:说出我们子长气侯类型,并说出春、夏、秋、冬的特点。另一个作业是:以下是我查出的延安市一年中的12个月的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让同学们绘制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并与广州市比较,使知识与生活有机统一,并服务于生活。
  四、由注重“眼前利益”变为“终身发展”
  过去作业的布置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只布置本节的内容,或本章的内容,没有跨章节的,也很少有各科关联的题,使得同学们学了后一节忘了前一节,学了第二章忘了第一章。在作业布置中没有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终身发展终身有用更没有体现。经过做作业,既能得到丰富多彩的地理知识也能获得观测技能,实验制作技能以及有关地理读图技能,为学生深入学习地理和其他学科奠定基础。更关系到以后他们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能力和效率。如我在讲完“雪原林海——吉林”课,作业是:分析表格回答问题:
  


  ①从山下到山顶,植被怎样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②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五、由注重“封闭”变为“开放”
  
  传统的作业布置,只布置课本上,或者与之有关的内容,没有课外,使得学生思想禁锢,只知狭小的地理课本知识,更不会将各地区的气候、资源、环境作比较,教师没有把对自己所在地区的地形、人口、交通运输线路,旅游资源展示给学生。我们要将作业与当今世界的热点联系,更应与当今民生最关心的事联系起来,让学生知道,世界皆地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更是我们学生应知道的,如我在讲完、香港、澳门后,布置作业之一是:填方格
  


  讲完《齐鲁大地——山东》作业之一:铁路线与旅游景点填表:
  


  
  六、由注重“学习结果”变为注重“学习过程”
  
  过去的作业布置都是本节、本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而与重点、难点相关的内容都没有布置在作业之中,这实际是注重学习结果,这样容易产生忽视过程评价,助长死记硬背,弱化主体意识的不良后果。作业的布置应由易到难,再由难到应用,体现作业布置是注重学习过程,并充分注意作业的情感态度,行为方面都有新的变化。如我在讲完“草原毡乡”——内蒙古自治区一课,布置作业之一是:人们对内蒙古的描述:东林西铁,南粮北牧,遍地矿藏。请阅读内蒙古自治区地图,并搜集资料,解释其含义。结果学生回答的五花八门,各抒己见。虽然学生回答的不一定准确,但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
  总之,我们的地理教师,要以课标为依据,克服我们传统的作业布置弊端,通过地理作业的布置让学生从狭小的家庭、学校空间中“走”出来,认识社区、家乡、城市、国家、世界,认识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社会经济、民族文化、风土人情,从我国及世界各地人民的经验中吸取营养,充实自己,学会做人、做事,学会与他人交往、学会生活,让学生终身发展、终身有用。
  (作者联通:717300陕西省子长县齐家湾中学)
其他文献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学也是这样。一节课的开头十分重要,设计组织好新课的导入,可以做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它能为整个课堂的教学打好基础。因此,设计好并讲好导言,这是教师应该掌握的基本功。好的历史课导言应当集知识性、趣味性、逻辑性于一体。如果用寥寥数语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其求知欲,活跃课堂的气氛,那么良好的课堂效果就有了基础。下面将我在多年的历史教学中使用的导言献给同行,以期抛砖引玉。
期刊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在接受新知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现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本人的拙见。     
期刊
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数学活动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明显标志。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因此,学生能否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是数学教学活动的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活动中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就不会产生智
期刊
近年来,我在课内课外组织大大小小的语文活动来进行教学,打破了语文课堂一讲到底的传统形式,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组织语文活动可以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的主要功能就是使学生把学习当做自己的愿望和需要。组织语文活动还可以适应中学生的情感需求。中学生有丰富的情感,他们希望在别人面前施展才华,表现其存在的价值,但日益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名目众多的考试带来的心理压力,使他们这种有益的心理状态日趋闭锁,而语文活
期刊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根据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
期刊
汉语拼音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等不可缺少的工具,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教学中枯燥泛味的内容之一。再加上教学的对象是一年级新生,要把这单调、枯燥的符号一个个注入学生的大脑,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作为教者,我们应该让学生在不拘一格的学习方式中积极愉快地渡过汉语拼音这道难关。    一、巧编儿歌、游戏,让孩子们“乐”起来    利用儿歌或游戏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记住拼音字母,启发学生的思维,
期刊
教材是社会发展对社会文化需求的反映,教材的实施离不开教师,教师的教材研究和教学经验的不断推广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此,认真搞好教材研究是教师的重要工作。不少的教师受着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未改编教材的影响,当拿到新教材时,总觉得新教材难,对新教材一筹莫展。我接过新教材后,对新大纲的教学要求和新教材的编排特征作了认真的研究,认为新教材有如下特征。    一、教材的适用性 
期刊
理、化、生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使许多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直观和便于理解,教师好讲,学生易懂。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新课程的改革,教学的重点在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动手能力的培养,那就更离不开实验。要想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的实验能力。所以,农村实验教师的培养,或者说是农村理、化、生教师的实验能力和水平的培养迫在眉睫。    一.历史背景    近几年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
期刊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识字教学要达到“读准字音、辨析字形、理解字义,并建立起音、形、义间的联系。要见形知其义,闻音而知义、形,表义而能书其形辨其音。”识字对加强学习普通话,强化口语使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识字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眼(看)、耳(听)、口(说)、手(写)综合调控能力。有效提高识字教学的效果,切忌以下几点。    一、忌孤立识字    所谓孤立识字也叫“离文识字”,也就是说脱离语言
期刊
“学完《〈呐喊〉自序》之后,不但感到极为沉痛,而且此后一看到这本书就讨厌。因为很不愿意让孩子们读到小说集中的《狂人日记》。”摩罗认为鲁迅的态度表明了他对孩子读物的一个想法,就是不应该老是让孩子看见血腥、丑恶、残酷和绝望,而应该选择那些充满理想、充满阳光、充满善念和爱心的作品提供给孩子。    学完《〈呐喊〉自序》之后,我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狂人日记》,突然想起著名青年作家摩罗在他的博客上写的一些文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