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创新的基础是人才培养,近年来,天府新区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工作定位,围绕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布局富有特色的产业生态和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以平台和环境优势构筑人才优势,以人才优势助推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格局。四川天府新区科技创新和人才服务局科技发展处处长王江南表示,“新区将继续建立、完善合理的人才培养与激励体系,制定人才开发路线图,打造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梯队,在更广阔的空间范畴吸纳科技创新人才,充分激发科创‘第一资源’活力,从而推動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新区争创科技人才价值转化高地和国家级人才改革试验区先行区。”
并且,天府新区注重制度创新、先行先试,支持和推动创新平台协力发展。其中,集纳“校地企”之力成立的能源互联网国际创新中心锚定天府新区乃至更广区域的能源产业,以每年一届的能源互联网国际创新峰会为新能源与能源互联网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帮助创新企业跨界交流、探索新方向、开拓新市场、建立新渠道。
“校地企”深度合作释放新动能
产城:天府新区“产学研用”(校地企合作)现况如何?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及历届能源互联网国际创新峰会对能源互联网领域的相关各方合作有何助力?对助力探行产学研协同创新及深度融合,天府新区科技创新和人才服务局有何举措?
王江南:近年来,天府新区积极拓展“高校圈”,不断凝聚关键力量。切实锚固校院地协同创新的品牌特色,以“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理念跨学科、跨领域整合全国高校创新资源,推动落地国科大成都学院,联合清华、北航、上海交大等知名高校,共同打造科研任务与国家战略密切结合的新型研发机构和科研院区48个,其中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已开展技术合作346项,资助培育瞪羚企业易冲半导体公司估值超10亿元。
为进一步深化校院地协同合作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我们做出了很多实践,在能源互联网领域,我们通过校地企合作打造平台,于2019年6月11日成立了能源互联网国际创新中心。该中心的成立是天府新区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和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的创新举措,是聚焦能源互联网领域的国际化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旨在推动国内外绿色能源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创新中心成立至今,汇聚了国内外高层次人才300余人,主要合作伙伴包括遍布30余个国家的6家国际化机构、90余个能源行业加速器。
在过去两年间,我们依托创新中心,举办了两届能源互联网国际创新创业峰会,通过组织主旨演讲、圆桌对话、成果展示、项目路演等专场活动,邀请了来自全球10多个国家、400余家企业、1000余名行业代表参会,推动建设能源互联网全球化创新创业资源共享新平台。我们相信,第三届峰会将为新能源与能源互联网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持续在产业发展、成果转移转化、跨国合作、投资融资等多个方面产生强有力的推进作用。
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
产城:天府新区聚拢了大量各产业领域的企业、机构入驻、布局发展,期间不同层级的企业的支持情况是怎样的?天府新区科技创新和人才服务局如何施力大中小企业的融通发展?
王江南:天府新区积极营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生态环境,为推进“科技企业成长计划”,我们初步构建“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科技领军企业”的科技企业成长路径。建立了企业成长评价标准,开展入库企业申报评选,形成重点企业培育库;修订出台《关于支持科技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强化企业研发补、企业营收达标等政策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并提升研发能力,激励企业快速成长上规入库;精准发力企业培育,鼓励高技术服务业企业以市场化、平台化思路强化人才、金融、技术、市场服务,帮助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高成长性企业、硬核黑科技企业成长成为细分领域科技型领军企业。
在能源互联网领域,我们依托天府新区的产业发展指导政策、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的科研及产业资源、New Energy Nexus国际加速器的专业运营模式,帮助创新企业跨界交流、探索新方向、开拓新市场、建立新渠道,可以说在能源互联网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层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搭建高层次创新平台,持续汇聚创新资源。前边提到的能源互联网国际创新中心致力于推动能源互联网领域双向国际技术转移和开放创新,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内外国优质技术、资本、人才等资源开放共享和融合创新。依托欧美合作方资源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目前,已促进国内新能源产业与全球20余个国家开展交流对接,举办国际活动、会议等近20场。
二是提供高质量加速服务,精准促进需求对接。我们以举办“创响中国”四川天府新区站——能源互联网国际创新中心EXCEL加速营等活动为载体,有效推动了能源互联网中小企业加速成长。广泛征集筛选优质项目,面向全球招募能源互联网及其关联行业创新型中小微企业,依托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海油、金风科技等行业龙头企业,以及美国加州能源委员会、落基山研究中心、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机构创新资源,为入营企业提供跨界交流、行业研判、合作对接、多方融资等专业化、定制化服务,精细设置加速营实训环节,通过提供跨界交流、行业研判、合作对接、多方融资等四大创新助力,精细化设置创新企业碰撞、项目路演、导师辅导等环节,为首批入营企业提供全方位加速实训,通过前两届加速营的开展,共获得400余份入营申请,最终确认39家入营初创公司,行业涵盖储能、芯片、氢能、能效管理、数字化、金融科技等;已获融资金额超过17亿元人民币;海外初创公司占比12.8%。两年间,共举办10次产业对接活动,分别于成都、北京、上海、深圳、苏州等地同包括国家电网、上海电气、宝武集团、中海油集团、华润集团、港华能源、施耐德电气、亚马逊云科技等在内的产业公司开展交流对接,完成6个示范项目及一个商业合同签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