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语感?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它是人们对于语言文字的一种感受能力,是一个人语言素质的直接反映。”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可见,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进一步研究语文教学如何进行语感培养意义重大。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些做法。
  一、“诵读佳作”触语感
  语文教学用诵读感悟的方法,也可称之为语感教学法,是非常宝贵的经验。朗读既是一种把书面语言用声音表达出来的言语活动,也是一种讲究吐字、表情达意的艺术,所以培养语感就必须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基础上进行。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策略,要求眼到、耳到、口到、心到,强调对语言文字的直接的整体的领悟,这与语感的直接感悟是完全一致的。比较品评,是课堂语感教学的有效策略。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学生只有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不同语序的比较当中,才能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品评语言的意蕴和情味,从而培养语感。美读是朗读的外在表现形式与朗读内容的完美统一。美读可以使儿童的心灵得到滋润,美读可以使学生的智慧受到激发。这是一种无意识的,欣赏性的一遍接着一遍地读,让学生通过读,跟着语感和作者到一起,再把所体会到的文章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如《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感情十分深厚的文章,在教学中我先用沉重悲痛的语调范读课文创设情境,再让学生反复地进行感情朗读,将当时人们悼念总理的无限哀思、肝肠寸断、催人泪下、庄严肃穆的悲壮情景再现出来,学生对周总理的无限崇敬、爱戴和深切怀念之情便油然而生,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潜心涵泳”悟语感
  潜心涵泳,就是要求学生在面对语言文字时,能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地加以揣摩、推敲、咀嚼,让学生的脑子活动。言语本身有许多生动活泼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蕴含作者的情趣意旨,有的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而通过诵读、揣摩便可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学生富有表情的读和心领会的揣摩本身就是对语言文字敏锐感受的结果。因此,我们应该指导学生精读、多读悉心揣摩语言,对于诵读应要求学生把自己对生活的直接感受从读物传给我们的见解感受联系起来,体验作品的情境,引起感情的共鸣。
  如,在教学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赤壁之战》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曹操笑着说:“黄盖没有失信,果然来投降了。”如果不潜心涵泳,学生是很难对曹操的“笑”有所感悟的。事实上,正是曹操的这一“笑”,才是刻画其性格最传神的地方。在教学这一“笑”时,我让学生潜心涵泳,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上下文去体会曹操的这一“笑”。结果,有的学生说曹操的这一“笑”,笑出了他的轻信和鲁莽,那请你读出他的鲁莽;有的说,这一“笑”,笑败了这场战争,那就请学生读出他的自信;有的说;这一笑,笑掉了他雄霸天下的野心,那就请学生读出他的野心。就是这简简单单的一“笑”,在学生的专心涵泳下,不知不觉挖出了他们内在的语言素养,培养了语感。可见,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品味斟酌,潜心涵泳,不失为一种培养语感的好方法。
  三、“迁移运用”习语感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实际上是认知结构的重新组织、充实、完善和系统化的过程,学习语言同样如此,语文课文中许多妙词佳句通过积累被学生掌握进入学生的语言库后,对学生的认知组块发生影响。这时必须通过一系列迁移、内化、运用、转述等联系,将课文中消极的书面语言转化为学生积极的内部语言。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进行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在现实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迁移运用这一环节,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激起学生运用语言的兴趣,对外部语言进行积累内化,并把内部语言外化出来,让学生在迁移运用中习得语感。
  如,在二年级教学时,我们除了对学生进行一些说话、写话训练以外,还设计了一些创设情境交谈、猜谜语、讲故事、编演课本剧等,让学生在应用中不断提高语言感知力。在三年级教学时,除了让学生间周一次作文以外,我们还设计了一系列创设情境谈话、围绕一个主题演讲辩论、编演课本剧、答记者问、讲故事、演短剧等多种多样的训练形式。作文时,要求学生能凭语感自行修改。久而久之,学生的想象能力丰富了,言语表达能力提高了,语感的运用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语感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及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只要我们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持之以恒,小学语文教学一定会出现美丽的春天。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法凭借自身良好的教学效果被广泛运用。它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主动学习,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全面了解学生学情,保证分层教学科学合理,还要分层设计教学内容,让每一名学生学有所获。   关键词:分层教学;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互联网时代席卷而来,我国的信息技术也在飞速发展。现阶段,信息技术对各个行业的影响在日益加劇。而
目的了解常德地区实习护士对护理相关法律风险的认知现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以引起护理教育者及护理管理者的重视;初步探讨常德地区实习护士护理相关法律风险
摘 要: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接受课堂上的知识,常常会使用他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方式,那就是提问。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活泼好动的天性,常常会使他们难以学好数学这门学科,那么这时,提问这种相对被动的学习方式就会发挥很好的监督作用。针对此重点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哪些困扰教师的问题,以及面对这些问题应该如何做,应该采用哪些改进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应对策略   无论古今还是中外,
期刊
【摘 要】在以实证主义和自然科学方法论为认识论的现代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了智慧贫乏、精神迷离、生命浮躁的普遍现象。背离文本价值取向的学生独特体验必然技术工具化,只会给阅读教学带来现代性的荒诞,语文也最终会背离它本身而异化成工具律令。本文试从以下几点对阅读教学中文本价值取向与学生独特体验的把握进行论述:从解释学的角度对文本价值取向与学生的独特体验进行多维观照;学生解读文本后的独特体验,教师要按照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