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6-0113-01
随着农村向外劳务输出队伍壮大,留守学生人数逐年增多,隔代监护突显家庭教育之不足,如何教育好留守学生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又一次挑战。经过近两年的调查显示:这些学生中从心理的角度看,出现了胆怯、懦弱、孤僻、任性、偏执、抑郁等不良现象;从德育角度看,出现了情绪不稳定、自私自利、容易冲动等不良个性特征;从智育的角度看,自控力差、目标不明确、学习习惯不良、厌学情绪日益加深,学习成绩普遍偏差。此类现象年级越高越为突出。针对如此种种现象,学校教育应填补家庭教育之不足,把好留守学生教育关。下面就我校如何面对留守学生的教育,浅谈几点尝试:
一、做学生知心朋友,成为家长和学生信息传递纽带
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正视并尊重学生闭锁性的心理特征,跟学生坦诚相见,增强亲和力,多鼓励,多赏识,创设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给他们一个温馨、和谐、甜蜜、有力量的集体。在各种活动中既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成就感,更让他们体会到同学之间的友情,家庭以外的温暖。让他们在自由、快乐的活动中亲近老师,把老师当作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从而解开学生闭锁的心结,消除胆怯、孤僻、抑郁等不良心理。
据调查隔代监护占留守学生人数的90%左右,监护人对留守孩子的监护往往只注重了生活上的关心,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监护人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粗暴简单,从而造成监护人和留守学生之间的“代沟”现象日益突出,从而造成留守学生出现不良心理障碍。鉴于此现象,畅通学校、家长、监护人、学生之间沟通渠道刻不容缓。建好学生健康成长档案,随时摸清学生心理动态,通过家访,同监护人促膝谈心等手段,教给监护人教育孩子的经验和方法;让其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采用“爸爸、妈妈,我想给你说”主题活动形式,让学生给父母写信,进一步加强学生和父母心灵上的沟通。建立留守学生家长联系档案,随时向家长传递信息,让家长和学校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二、做学生健全人格的楷模,伴他们一同健康成长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这一点来看,教师应提高师德修养,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这种言传身教不能一劳永逸,应贯穿在学习中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在教育学生时应做到要求与自愿相结合,说理与商量相结合;严格与宽松结合,形成严中有爱,爱中有严。正确对待学生的犯错误,教师应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宽容地对待他们的“超越性”,给他们的思想、心灵的腾飞,留有一块天地。使他们在成长中更多地拥有一份自由。允许他们犯错误,鼓励孩子个性发展。在教育过程中始终坚持民主与平等的“双向主体”,教师要有母亲般的慈爱,朋友般的真诚,同学般的友情,兄长般的交往,同志般的交流。面对鲜花与荆棘,教会学生面对成功的喜悦,体会背后的辛酸,遇到挫折要坚强、果断、勇敢地去面对。
教师应加强师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时时、处处以身作则,用人格魅力塑造留守学生美好心灵,让这种神圣的义务和责任恒久传延。
三、做学生精神殿堂的引路人,给他们一个人生的支点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留守学生受爷爷奶奶等的宠爱,亲戚、朋友的呵护,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服日子;他们感受不到为生存而追求高贵。教师应领着学生走入人类的精神文化追求中,走到书中用心灵去感受美好,感受高贵。教会学生读书,教会学生择书,要求学生节约零花钱购买好书。利用读报时间教给学生读书,摘录的好方法,用优秀的经典名著、童话、寓言、儿童画刊填补学生精神世界的荒芜,让他们从文学中去感悟人生的真、善、美。通过读书活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积极探索的习惯,给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给学生一生的支撑。从读书中感悟人情、人性、仁爱。以讲故事的方式,加强人文精神教育,把中华民族许多优良的传统美德传导给学生,让他们明辨是非,分清善恶,学会宽容、礼让、仁爱。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积极探索的习惯,让他们从小做起。让和谐温馨的集体氛围,成为学生健康成长、快乐成长的催化剂。
总之,成功教育留守学生必须从小事做起,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引导学生追求更高的精神世界,教给学生一个人生的支点,这样才会让学生在自由、和谐生活中健康成长。
随着农村向外劳务输出队伍壮大,留守学生人数逐年增多,隔代监护突显家庭教育之不足,如何教育好留守学生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又一次挑战。经过近两年的调查显示:这些学生中从心理的角度看,出现了胆怯、懦弱、孤僻、任性、偏执、抑郁等不良现象;从德育角度看,出现了情绪不稳定、自私自利、容易冲动等不良个性特征;从智育的角度看,自控力差、目标不明确、学习习惯不良、厌学情绪日益加深,学习成绩普遍偏差。此类现象年级越高越为突出。针对如此种种现象,学校教育应填补家庭教育之不足,把好留守学生教育关。下面就我校如何面对留守学生的教育,浅谈几点尝试:
一、做学生知心朋友,成为家长和学生信息传递纽带
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正视并尊重学生闭锁性的心理特征,跟学生坦诚相见,增强亲和力,多鼓励,多赏识,创设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给他们一个温馨、和谐、甜蜜、有力量的集体。在各种活动中既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成就感,更让他们体会到同学之间的友情,家庭以外的温暖。让他们在自由、快乐的活动中亲近老师,把老师当作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从而解开学生闭锁的心结,消除胆怯、孤僻、抑郁等不良心理。
据调查隔代监护占留守学生人数的90%左右,监护人对留守孩子的监护往往只注重了生活上的关心,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监护人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粗暴简单,从而造成监护人和留守学生之间的“代沟”现象日益突出,从而造成留守学生出现不良心理障碍。鉴于此现象,畅通学校、家长、监护人、学生之间沟通渠道刻不容缓。建好学生健康成长档案,随时摸清学生心理动态,通过家访,同监护人促膝谈心等手段,教给监护人教育孩子的经验和方法;让其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采用“爸爸、妈妈,我想给你说”主题活动形式,让学生给父母写信,进一步加强学生和父母心灵上的沟通。建立留守学生家长联系档案,随时向家长传递信息,让家长和学校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二、做学生健全人格的楷模,伴他们一同健康成长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这一点来看,教师应提高师德修养,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这种言传身教不能一劳永逸,应贯穿在学习中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在教育学生时应做到要求与自愿相结合,说理与商量相结合;严格与宽松结合,形成严中有爱,爱中有严。正确对待学生的犯错误,教师应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宽容地对待他们的“超越性”,给他们的思想、心灵的腾飞,留有一块天地。使他们在成长中更多地拥有一份自由。允许他们犯错误,鼓励孩子个性发展。在教育过程中始终坚持民主与平等的“双向主体”,教师要有母亲般的慈爱,朋友般的真诚,同学般的友情,兄长般的交往,同志般的交流。面对鲜花与荆棘,教会学生面对成功的喜悦,体会背后的辛酸,遇到挫折要坚强、果断、勇敢地去面对。
教师应加强师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时时、处处以身作则,用人格魅力塑造留守学生美好心灵,让这种神圣的义务和责任恒久传延。
三、做学生精神殿堂的引路人,给他们一个人生的支点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留守学生受爷爷奶奶等的宠爱,亲戚、朋友的呵护,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服日子;他们感受不到为生存而追求高贵。教师应领着学生走入人类的精神文化追求中,走到书中用心灵去感受美好,感受高贵。教会学生读书,教会学生择书,要求学生节约零花钱购买好书。利用读报时间教给学生读书,摘录的好方法,用优秀的经典名著、童话、寓言、儿童画刊填补学生精神世界的荒芜,让他们从文学中去感悟人生的真、善、美。通过读书活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积极探索的习惯,给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给学生一生的支撑。从读书中感悟人情、人性、仁爱。以讲故事的方式,加强人文精神教育,把中华民族许多优良的传统美德传导给学生,让他们明辨是非,分清善恶,学会宽容、礼让、仁爱。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积极探索的习惯,让他们从小做起。让和谐温馨的集体氛围,成为学生健康成长、快乐成长的催化剂。
总之,成功教育留守学生必须从小事做起,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引导学生追求更高的精神世界,教给学生一个人生的支点,这样才会让学生在自由、和谐生活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