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味究竟是什么味道,再结识木兰之前,我还真不曾体会到!
我所说的木兰,是《木兰诗》里的木兰。说起来,我和木兰还是颇有渊源的。
2009年11月17日,市里在济阳举行为期三天的初中语文优质课大赛,我作为参赛选手,抽到的课题便是《木兰诗》。哦,優质课!先定教学设计,再作课件。教学设计?好,瞥一眼课文。嗯,字词句,内容感知,主题理解;先学后教,小组活动,当堂达标;朗读,感悟。OK!教学设计出炉。课件?要美!要文艺!要文艺美!筛选字体,拿捏颜色,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好!课件完工。45分钟的课堂涉及到本课的所有知识点,面面俱到,唯独少了真正的朗读。每一处都如蜻蜓点水,匆匆走过。如果你问我木兰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会告诉你木兰是勤劳勇敢、坚强刚毅的爱国英雄;我的学生也会这样告诉你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木兰什么什么特点。教参上,标准答案!早查阅过了!上完后,颇为得意:自己什么都没落下,评委老师应该找不到缺口吧;心里那个美哟!
有好心情陪伴,请假再听两天课,看看其他老师上的咋样。也正是因了这种自以为是的自信让我有机会初识真正的木兰,初识真正的朗读教学。说实话,在此之前我只是在书刊杂志上见过朦朦胧胧的朗读教学,可从没想过去真正理解它,实践它。11月19日,听了济阳杨丽老师的《木兰诗》一课,杨老师那抑扬顿挫、刚柔并济的配乐朗诵,课堂上学生那铿锵有力、铁骨铮铮地个性朗读,深深震撼了我。那个男生豪气四溢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至今仍在我耳边回荡。我的学生怎么从来不曾这样读过?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的教学语言中从来不乏朗读这个字眼,可从来都是一句话轻轻带过。学生从来都是一马平川从头读到尾。可感情从哪儿来?怎样带着感情朗读?我,一个语文教师,不曾考虑过!就这样,学生厌烦情绪越来越泛滥,那点可怜的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还不是靠老师家长威逼利诱而来的。唉!想想,我真是惭愧!
那位男孩豪气从何而来?杨老师韵律感又从何而来?对木兰少女形象的感悟又是怎样来的?带着这样的思考,回去后,我将这次参赛的收获和教训做了总结,并进一步和教研组老师商讨和完善,针对当时本校语文教学现状作一小小改变,那就是重视并实践朗读教学。那时学校还没有网络,可有图书室呀。我们教研组成员成了阅览室的常客,各种教育书刊,报纸杂志,必定是我们先读,2010年到2012年两年时间里,我做了四册笔记。慢慢地,我在教学中逐渐探索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式,孩子们逐渐喜欢上了朗读,喜欢上了语文课。由此,我撰写了论文《教我如何不爱她》,探讨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荣获市一等奖。以前总是感叹,乡下的孩子读课文就是这个味儿,改不了了。现在我却发现每个几个月就会有一小朗诵家出现,他们的情感表达并不亚于城市里的孩子。尽管如此,每次去培训,听省里、市里的优质课,我总是感到深深的差距:在我们的孩子身上的闪亮点在他们班级里却是那么普遍。如何才能调动起所有孩子的积极性,挖掘孩子本身就具有的潜能呢?机会终于来了!
2013年5月份,县里展开名师培训工程,中国教育视频网向我们全面开放;校本培训提倡深入解读课程标准,进行独具特色、切实可行地教学创新;全县开展公开课观摩,诗歌教学优质课观摩。说实话,这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机会。从王敏勤教授讲座中我感受到“和谐教学”的先进,知识树的创立无疑是对我们的一种方法的引领。余映潮教授对如何设计一堂好课做了科学的讲解,我明白了,真正的一堂好课,需要教师做足文本的功夫,做足学生的功夫,做足自己的功夫:苦读文本,精心提炼,加以整合;设计有效的、合乎情理的、有角度变化的学生活动;设计有线条美的课。转变观念、转变角色、更新工作方式、更新技能、更新教学策略——如果说2013年之前我对教育科研懵懵懂懂,今天听了这诸多教授的讲座,看了这诸多的观摩课,那么我想说,前行的路不再迷茫。
也是上天作美,恰在此时,2015年3月,市里举行一课一优活动,恰恰又有《木兰诗》。好吧,木兰,就你了。为了她,我逐字逐句地重新解读课标,新课标中的一句话给了我灵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注重情感体验,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为此我确定了在多样朗读中感受木兰英雄性格的女性美为重点。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大胆朗读、质疑,形成民主氛围。为了营造一种喜欢读、爱朗读的气氛,我为同学们选择了名家朗诵,听读后再让学生反复诵读,深入朗读,走近文本中真切感受木兰形象。好多同学的朗读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语文的味道已经飘落到每一个角落。如何引领同学们感受木兰“英雄也妩媚,女子也刚强”的个性呢?我反复读,跟读,默读,朗读,反反复复,我决定在文中两处“愿”字上进行设计,课堂上孩子们眼睛亮了,真正让他们动脑筋并有点颇费脑筋了。木兰,天我终于见到了真正的你,或许几年之后再见你,又会有新的认识,至少,今天你给了我欣喜。谢谢你!是你让我成长!
今从木兰身上,我才隐隐看到语文教学的一角。成长中的我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我知道,一个优秀的教师必定与科研同行!让我们的语文课充满语文的气息,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沉浸在祖国母亲的怀抱,让我们一起实现我们的教育梦,我们的中国梦!
我所说的木兰,是《木兰诗》里的木兰。说起来,我和木兰还是颇有渊源的。
2009年11月17日,市里在济阳举行为期三天的初中语文优质课大赛,我作为参赛选手,抽到的课题便是《木兰诗》。哦,優质课!先定教学设计,再作课件。教学设计?好,瞥一眼课文。嗯,字词句,内容感知,主题理解;先学后教,小组活动,当堂达标;朗读,感悟。OK!教学设计出炉。课件?要美!要文艺!要文艺美!筛选字体,拿捏颜色,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好!课件完工。45分钟的课堂涉及到本课的所有知识点,面面俱到,唯独少了真正的朗读。每一处都如蜻蜓点水,匆匆走过。如果你问我木兰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会告诉你木兰是勤劳勇敢、坚强刚毅的爱国英雄;我的学生也会这样告诉你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木兰什么什么特点。教参上,标准答案!早查阅过了!上完后,颇为得意:自己什么都没落下,评委老师应该找不到缺口吧;心里那个美哟!
有好心情陪伴,请假再听两天课,看看其他老师上的咋样。也正是因了这种自以为是的自信让我有机会初识真正的木兰,初识真正的朗读教学。说实话,在此之前我只是在书刊杂志上见过朦朦胧胧的朗读教学,可从没想过去真正理解它,实践它。11月19日,听了济阳杨丽老师的《木兰诗》一课,杨老师那抑扬顿挫、刚柔并济的配乐朗诵,课堂上学生那铿锵有力、铁骨铮铮地个性朗读,深深震撼了我。那个男生豪气四溢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至今仍在我耳边回荡。我的学生怎么从来不曾这样读过?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的教学语言中从来不乏朗读这个字眼,可从来都是一句话轻轻带过。学生从来都是一马平川从头读到尾。可感情从哪儿来?怎样带着感情朗读?我,一个语文教师,不曾考虑过!就这样,学生厌烦情绪越来越泛滥,那点可怜的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还不是靠老师家长威逼利诱而来的。唉!想想,我真是惭愧!
那位男孩豪气从何而来?杨老师韵律感又从何而来?对木兰少女形象的感悟又是怎样来的?带着这样的思考,回去后,我将这次参赛的收获和教训做了总结,并进一步和教研组老师商讨和完善,针对当时本校语文教学现状作一小小改变,那就是重视并实践朗读教学。那时学校还没有网络,可有图书室呀。我们教研组成员成了阅览室的常客,各种教育书刊,报纸杂志,必定是我们先读,2010年到2012年两年时间里,我做了四册笔记。慢慢地,我在教学中逐渐探索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式,孩子们逐渐喜欢上了朗读,喜欢上了语文课。由此,我撰写了论文《教我如何不爱她》,探讨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荣获市一等奖。以前总是感叹,乡下的孩子读课文就是这个味儿,改不了了。现在我却发现每个几个月就会有一小朗诵家出现,他们的情感表达并不亚于城市里的孩子。尽管如此,每次去培训,听省里、市里的优质课,我总是感到深深的差距:在我们的孩子身上的闪亮点在他们班级里却是那么普遍。如何才能调动起所有孩子的积极性,挖掘孩子本身就具有的潜能呢?机会终于来了!
2013年5月份,县里展开名师培训工程,中国教育视频网向我们全面开放;校本培训提倡深入解读课程标准,进行独具特色、切实可行地教学创新;全县开展公开课观摩,诗歌教学优质课观摩。说实话,这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机会。从王敏勤教授讲座中我感受到“和谐教学”的先进,知识树的创立无疑是对我们的一种方法的引领。余映潮教授对如何设计一堂好课做了科学的讲解,我明白了,真正的一堂好课,需要教师做足文本的功夫,做足学生的功夫,做足自己的功夫:苦读文本,精心提炼,加以整合;设计有效的、合乎情理的、有角度变化的学生活动;设计有线条美的课。转变观念、转变角色、更新工作方式、更新技能、更新教学策略——如果说2013年之前我对教育科研懵懵懂懂,今天听了这诸多教授的讲座,看了这诸多的观摩课,那么我想说,前行的路不再迷茫。
也是上天作美,恰在此时,2015年3月,市里举行一课一优活动,恰恰又有《木兰诗》。好吧,木兰,就你了。为了她,我逐字逐句地重新解读课标,新课标中的一句话给了我灵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注重情感体验,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为此我确定了在多样朗读中感受木兰英雄性格的女性美为重点。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大胆朗读、质疑,形成民主氛围。为了营造一种喜欢读、爱朗读的气氛,我为同学们选择了名家朗诵,听读后再让学生反复诵读,深入朗读,走近文本中真切感受木兰形象。好多同学的朗读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语文的味道已经飘落到每一个角落。如何引领同学们感受木兰“英雄也妩媚,女子也刚强”的个性呢?我反复读,跟读,默读,朗读,反反复复,我决定在文中两处“愿”字上进行设计,课堂上孩子们眼睛亮了,真正让他们动脑筋并有点颇费脑筋了。木兰,天我终于见到了真正的你,或许几年之后再见你,又会有新的认识,至少,今天你给了我欣喜。谢谢你!是你让我成长!
今从木兰身上,我才隐隐看到语文教学的一角。成长中的我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我知道,一个优秀的教师必定与科研同行!让我们的语文课充满语文的气息,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沉浸在祖国母亲的怀抱,让我们一起实现我们的教育梦,我们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