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幼儿差异,提高教师个别指导的针对性之新生入园焦虑期教师的指导策略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rug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使每个来自不同家庭的幼儿聚集在一起,他们之间都存在着个体差异。从幼儿自身来说,他们在性格特点、各方面能力、以及表达方式都有所不同。如有的活泼好动;幼儿文静、内向;有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好,动手能力较弱;有的则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领导与组织能力。从家庭教育观念来说,有的家长对孩子期望很高,按自己的想法规划孩子的未来,往往忽略孩子的能力,给孩子带来压力;有的则对幼儿注重个性的发展,持放养态度,认为长大了自然什么都会;还有的家长不给幼儿创造锻炼的机会,什么事都包办代替,忽視个人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自理能力的培养。每个家庭教育观念不同导致孩子性格的养成与能力的发展存在差异性。那么,面对这些存在个体差异的幼儿,我们该如何进行个别指导呢?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要遵循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的原则,对幼儿进行因材施教……”所以,我从一个案例中分享一下我的教育小故事。
  案例再现(一)
  9月份新生入园,对于小托班的孩子们来说意味着要离开爸爸妈妈,第一次体验全新的幼儿园集体生活。孩子们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老师,由于紧张、害怕、担心,他们出现了分离焦虑情绪。有的孩子哇哇大哭,情绪激烈,又喊又叫;有的孩子则看着别人哭自己默默掉眼泪。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在老师的安抚与照顾下,大部分幼儿情绪基本稳定,各项活动能慢慢开始有序的进行了。
  我班有一个小男孩,每天早上入园时都情绪激烈,哭闹不止,他就是我班的秦立我。为此,家长也一直很担心,每次都含着眼泪离开。有时,秦立我的姥姥不忍心看到孩子哭,就采用送两天休息两天的方法。于是,我找机会和姥姥沟通指导家长纠正不正确的教育观念。首先,家长要以平和的心态接受幼儿上幼儿园的事实,并以阳光的精神面貌面对幼儿,给幼儿积极向上的指引。然后坚持送幼儿来园,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幼儿更难适应幼儿园。家长在老师的指导下也能积极配合,可是秦立我在入园时依旧对父母难舍难分,哭喊着要找妈妈。
  针对这种情况,我依据《指南》中指出可以给刚入园的幼儿带依恋物陪伴幼儿。于是我告诉家长可以给孩子带一个他平时喜欢的东西作为依托,转移注意力,或许会好一些。姥姥告诉我:“秦立我喜欢他的小书包,在家里都愿意背着,在幼儿园如果哭了就让他背上小书包”。没想到自从有了这个依恋物之后,情况是有所好转了,哭声减少了,紧跟着问题也出来了。秦立我吃饭、睡觉、户外活动都要背着,一刻也离不开书包了。
  问题1:秦立我总背着书包,别的小朋友看到了也要效仿。会造成许多小朋友都想背着书包,形成这样一种风气恐怕不好。
  问题2:别的小朋友的依恋物也只是喝水的小杯子、睡觉时的小被子,只是在一个时段需要。而秦立我总背着书包,活动起来不方便。如排队、做操、做游戏、练习跳跃,重重的书包总会把他带摔倒,容易出现危险。
  问题3:书包比较沉重,长时间背对幼儿的肩部造成压力,对幼儿身体发展不利。
  分析反思:
  虽然背上小书包,哭上减少了,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反思自己这个方法是否从根本上解决了幼儿入园焦虑问题,还是只停留在形式上?那我们该如何改进呢?分析幼儿的年龄特点,孩子为什么会哭闹?他哭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是对老师没有完全信任,没有形成安全感。那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孩子真正喜欢幼儿园喜欢老师。一下子让秦立我放下小书包也是不可能的,我们采取分层次实施指导方法,让他从对书包的依恋慢慢转移到对老师的信任,对游戏的喜爱,对环境的认可。
  措施:
  1.对幼儿进行关爱行动,用爱温暖他,使他有一种家的感觉,产生对老师信任,从而注意力从书包转移到老师这里来。
  2.根据幼儿年龄特点2-3岁幼儿喜欢将事物拟人化。利用这一特点,我们用小书包拟人化的口吻与幼儿交流。
  3.继续与家长沟通,使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师达成一致,取得家长配合。
  案例再现(二)
  秦立我又背着小书包来幼儿园了,在家长的配合下,书包已经轻了许多。早上吃早餐时,秦立我的情绪已经基本平稳了。于是,我抓住时机对秦立我说:“蛋宝,小书包是你的好朋友,对吗?”“恩。”“小书包也有家哟,小书包有点想家了,怎么办?”秦立我看着我:“他的家在哪?”我顺势说:“小柜子就是它的家呀!你看别的小朋友都把小书包送回家了,我们也送它回家,好吗?”秦立我一听要拿走书包,使劲摇摇头表示不同意。我接着说:“那我们把小书包就放在你的小椅子上,让他陪着你,看着你吃饭,好吗?”这次,秦立我竟然答应了,我心里一丝欢喜,起码他肯将书包取下来了,我的第一步取得了胜利。
  吃完早餐,秦立我还不忘将书包又背上了,游戏时老师注意多和他互动,时不时的摸摸他的头,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甜甜的微笑。当他玩的高兴忘却了小书包时,老师会悄悄的将小书包放进柜子里。当他想起来问:“我的小书包呢?”我会告诉他:“你刚才玩的多开心呀,你背着它,小书包觉得很孤单,也想找它的小伙伴玩去了,他看你表现好,一会儿就回来了。”经过几天的引导,秦立我慢慢不那么过度依恋书包了。
  忽然有一天,秦立我早上来园时竟然和老师一起乖乖将书包放入柜中,嘴里还说:“小书包,你回家啦,这回你高兴了吧!”看到这一幕,真是非常欣慰,秦立我终于开始适应幼儿园了,开始对老师认可了。
  现在的秦立我,每天早上来园,高高兴兴的和家人挥手再见,口中还唱着《小芳》《甜蜜蜜》开心的进行幼儿园的一日活动。
  反思:
  每个孩子在成长中的表现都不一样,反映出来的问题需要我们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指导中的策略与方法要根据《指南》的要求与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并适时调整。在发现幼儿问题的同时也要对家长有针对性的家教指导方案,即使是同样的家教问题,教师的指导策略也要因人而异。这样,我们的专业能力才能得到不断地锻炼与提升。
其他文献
一、小学生的色彩心理特点  根据实验心理学的研究,人随着年龄上的变化,生理结构也发生变化,色彩所产生的心理影响随之有别。有人作过统计:儿童大多喜爱极鲜艳的颜色。婴儿喜爱红色和黄色,4~9岁儿童最喜爱红色,9岁的儿童又喜爱绿色,7~15岁的小学生中男生的色彩爱好次序是绿、红、青、黄、白、黑;女生的爱好次序是绿、红、白、青、黄、黑。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色彩喜好逐渐向复色过渡,向黑色靠近。也就是说,年
期刊
通过美术教学,引导学生表达美创造美。那么,对于校外教育高年级阶段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如何更进一步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呢?  纵观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的是初学者总离不开两条途径。第一是写生,古人称之为“师造化”,造型必须以现实物象为依据。第二则是临摹。就是通过对具体作品的摹写,来学习前人的表现手法,吸取前人的艺术经验,此谓之“师古”。写生是解决“艺术从生活实际中来”的问题,是通过客观的物象观察以达到形象的表现
期刊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快掌握艺术专业知识,从而顺利地踏入艺术殿堂,是每位中职声乐教师面临的一大课题。通过多年的中职高考声乐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搞好中职艺术高考类考生的声乐教学,应当注重如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和方法。  一、分层教学  1.了解差异,分层教学  面对知识、技能等熟悉程度不同的学生群体,如果完全按统一的进度、标准进行授课和指导,必然会有部分学生跟不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全面了解
期刊
著名儿童美术教育专家杨景芝提过“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儿童的智力因素,即发展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儿童参加美术活动对他们的成长最有益的是画外,它能陶冶人的情感,使人具有美的灵魂,成为更完美的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社会普遍重视儿童早期教育的大环境影响下,父母对孩子学画画也越来越重视了,大多的学生家长对望子成龙都很心切。但有多少家长对儿童画有正确
期刊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是每个艺术专业的学习者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造型训练课程。素描内容的系统性建立在学生观察认知形象的一般规律基础之上,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认识能力、想象能力、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对学生来讲是学习造型艺术的最重要的训练手段,同时它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教学过程。  黑格尔说:“凡是物体,不仅彼此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而且样式也各不相同。至于素描则是初步地给我们提供了物体彼此的相对
期刊
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如同古人所言:“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春秋·杂下之十》)水土者,环境也。成功的人生,一定有成功的环境。这看似有些唯心主义的色彩,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实实在在的存在着。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学生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作用,对教师道德成长也起着积极影响的校园文化
期刊
音乐促进人类文化的形成,同时也是文化的核心和精华,它不断向文化大其他领域发射能量,并渗透到人民生活深处。  音乐课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校的学科教育中,日益显现出它独特的魅力。在音乐课堂上学生的兴趣、参与和感受是重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彩的教学形式,根据学生的心理,运用鼓励性的评价方式,增强每个学生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
期刊
客家童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在幼儿教育中发挥客家童谣的教育功能,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又可以从小培养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起到保护和传承客家传统文化的目的。本文拟在探讨客家童谣的来源、特征和教育功能的基础上,提出客家童谣在幼教中运用的对策。  一、客家童谣的来源和特征  客家童谣来源于客家人的生产和生活,是一种极为质朴的口头文学,被誉为“客家文学的瑰宝”。客家童谣内容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每一个幼儿都有独特的性格,性格是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也是万般的宠爱,孩子过分的依赖父母,遇到挫折、困难就产生消极的情绪和态度,不懂得寻求解决的方法,受到批评心理就承受不了,同时也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看待和处理事物比较偏激,再加上受到社会多方面的影响,久而久之就形成不良个性。因此,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是基础教育的根本,是幼儿走向社会人的关键。 
期刊
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写”就是写作,写作能力是语文能力中的最高层次,是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过程,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表现。《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中学生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学生能写出自己的新发现、新见解、新感受,是作文教学追求的真谛。  但现目前中学生的写作现状却不容乐观,大多数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