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二十一世纪,培养创造性人才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因此,对学生进行创造性行为的培养,使之成为培养的一环,已经成为时代发展对教育改革的迫切呼唤。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时代迫切需要创新型人才,而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创造能力和创造情感和人格是必须的。
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引发了学生的审美情感,在操作与探索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些将深深地铭刻在他们的头脑中,成为他们人生的宝贵财富,使他们终生受益。
绘画作为美术活动的一部分,是一种视觉艺术,是手、眼、脑共同参与的活动,传统的艺术教育以临摹和写生为主,往往会使学生认为:只有教师灌输的东西才是正确的,一旦离开了这些东西,他们就无能为力,更谈不上自由创作,反而捆绑了自己,学生的学习被控制在“你说我听,你示范,我模仿”的被动接受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被冷落。那么如何在绘画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的主体性呢?
学生创造行为的培养应在一日活动中,融入正规活动和非正规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抓住生活中每一个能引起学生思考想象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情、境。身边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我们引导观察的对象。教师的任务是教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顺序,知道如何有序地观察,需要了解事物的哪些特征。
电化教育时间让学生看动画片、卡通图案,观察里面的动物、植物以及各种自然现象等,并注意颜色搭配;让学生多欣赏一些动物图片,观察动物的特征、姿态及不同动物的不同特点;
带学生观察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动植物的变化、人们的衣着等,不仅提高了他们观察美、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而且学生的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巩固了四季特征的认识。
在新《纲要》精神的指导下,教师在主观上坚持从学生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出发,开展多样性的活动,还学生以学习者和探索者的主体地位,并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提供充分的表现创造艺术氛围的机会,引导学生体验创造的快乐。提倡孩子多思、多想、多问、多动手,学生身上存在着潜在的创造力,关键在于提供创造的氛围,在氛围当中发挥创造力。因此,在美术活动中,在孩子掌握一定技能的基础上更多的是让孩子自由画、创意画,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同样题材的画可以教孩子变换不同的绘画工具、材料来表现;同样材料的画也可以运用不同的绘画形式要素(点、线、面)来体现,例如在启发孩子对一棵树的观察描绘中,可根据绘画语言指出,将树干作粗线看,将树枝作长短细线看,将叶看或其上的花朵作大小深浅的点看等,这样当学生落笔时,才不至于因树的繁杂的表象而影响描绘;
引导学生从多个视点去表现一个画面。从不同的角度看过去的,即从一个视点来表现的,我们可启发学生从各个角度观看、表现。如《超级变变变》,孩子按照自己的想象把许多不可能的事物进行异想天开的组合,就出现了令我们叹为观止的作品。孩子通过作品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我们要及时发现并给以鼓励,由此带来的惊喜和成就感便会成为学生继续篇的动力。
繁花盛开的时节带学生欣赏五彩缤纷的花;落叶纷飞的季节带学生采集落叶并画下来,结果学生画得形态各异,有心形、花形、针形、掌形------颜色也多样,有黄色、绿色、红色-----并启发学生用树叶粘贴,拼成形态各异的图案,有动物,飞禽,昆虫,抽象的创意拼图画等,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纸工活动中,我让学生看图示自己折,只是一提醒他们每一步应注意的问题,能力强的学生能自己完成,然后针对能力差的学生再次示范,对重、难点反复操作演示。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了自己看图折的习惯并克服了依赖心理。并鼓励学生进行自创意手工折纸,对于好的作品及时的表扬,并在全班进行展示.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表现力,它不是少数智商高、技能好的学生的专利。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学生的绘画作品有一种怪现象;同一孩子在家里和校园里会画出思维水平悬殊的画究其原因,成人的过多干预十分突出。成人太看重作品成果,妨碍了学生的设计思路。学生具有创造潜能,可他们又十分在意成人的评价。学生的创新必须有一个安全的、不担心客观评价的环境。
在评价中,教师应正面评价每一名学生哪怕是细微的进步都要加以表扬,对其不足之处利用建议的方式、商讨的口吻提出修改意见。我经常用“画得真有创意、画得有思想”来肯定学生的创作、鼓励学生的想象,还请学生把自己的画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力,而且丰富完善了学生的想象。有时讲评作品发现学生的画乱七八糟,看不清具体,还没等我问他,他们的解释让人大吃一惊:什么太空人、宇宙飞船、奥特曼-----他们之间为何发生战争、太空人如何保护地球等等讲得头头是道,我立即肯定了他们的创造性。
学生的绘画作品是充满个性化的,其中有许多值得相互学习观摩的部分,从中可以激发起学生另外的想象力、创造潜能,因此教师应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向同伴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具体的做法是:及时地介绍学生有创意的表现,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想象创造。在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可把学生的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引导学生乐于观赏,能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欣赏、观摩大师的作品也是学生绘画的常用形式,凡高、米罗、毕加索、莫奈等大师的作品应该常出现在学生教室的各个角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审美能力。
我还启发学生互相评价,以便取长补短,学习借鉴好的作品,好的方法和经验,从而相互促进、提高,帮助学生找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实现的具体目标,使他们沉浸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追求中。
教师使用的指导策略不是为了给学生一种局部刺激或外部压力,而是为了使学生将这些外部条件内化为追求成功的动力,为他们创造更多发挥创造力的机会。要从科学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创造行为等方面的研究和培养。鼓励小学大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培养学生表现、创造的能力,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对学生进行创造和培养时要面向全体,并使学生在创造精神、创造思维、创造能力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和改善。
总之,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绘画活动,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想象之门,促进了创造思维的发展,在今后的教育中,让我给予每个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和权力,让他们在绘画这块空地上,尽情地展开想象,愿美术活动成为每个学生开启智慧的钥匙!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时代迫切需要创新型人才,而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创造能力和创造情感和人格是必须的。
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引发了学生的审美情感,在操作与探索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些将深深地铭刻在他们的头脑中,成为他们人生的宝贵财富,使他们终生受益。
绘画作为美术活动的一部分,是一种视觉艺术,是手、眼、脑共同参与的活动,传统的艺术教育以临摹和写生为主,往往会使学生认为:只有教师灌输的东西才是正确的,一旦离开了这些东西,他们就无能为力,更谈不上自由创作,反而捆绑了自己,学生的学习被控制在“你说我听,你示范,我模仿”的被动接受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被冷落。那么如何在绘画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的主体性呢?
学生创造行为的培养应在一日活动中,融入正规活动和非正规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抓住生活中每一个能引起学生思考想象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情、境。身边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我们引导观察的对象。教师的任务是教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顺序,知道如何有序地观察,需要了解事物的哪些特征。
电化教育时间让学生看动画片、卡通图案,观察里面的动物、植物以及各种自然现象等,并注意颜色搭配;让学生多欣赏一些动物图片,观察动物的特征、姿态及不同动物的不同特点;
带学生观察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动植物的变化、人们的衣着等,不仅提高了他们观察美、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而且学生的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巩固了四季特征的认识。
在新《纲要》精神的指导下,教师在主观上坚持从学生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出发,开展多样性的活动,还学生以学习者和探索者的主体地位,并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提供充分的表现创造艺术氛围的机会,引导学生体验创造的快乐。提倡孩子多思、多想、多问、多动手,学生身上存在着潜在的创造力,关键在于提供创造的氛围,在氛围当中发挥创造力。因此,在美术活动中,在孩子掌握一定技能的基础上更多的是让孩子自由画、创意画,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同样题材的画可以教孩子变换不同的绘画工具、材料来表现;同样材料的画也可以运用不同的绘画形式要素(点、线、面)来体现,例如在启发孩子对一棵树的观察描绘中,可根据绘画语言指出,将树干作粗线看,将树枝作长短细线看,将叶看或其上的花朵作大小深浅的点看等,这样当学生落笔时,才不至于因树的繁杂的表象而影响描绘;
引导学生从多个视点去表现一个画面。从不同的角度看过去的,即从一个视点来表现的,我们可启发学生从各个角度观看、表现。如《超级变变变》,孩子按照自己的想象把许多不可能的事物进行异想天开的组合,就出现了令我们叹为观止的作品。孩子通过作品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我们要及时发现并给以鼓励,由此带来的惊喜和成就感便会成为学生继续篇的动力。
繁花盛开的时节带学生欣赏五彩缤纷的花;落叶纷飞的季节带学生采集落叶并画下来,结果学生画得形态各异,有心形、花形、针形、掌形------颜色也多样,有黄色、绿色、红色-----并启发学生用树叶粘贴,拼成形态各异的图案,有动物,飞禽,昆虫,抽象的创意拼图画等,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纸工活动中,我让学生看图示自己折,只是一提醒他们每一步应注意的问题,能力强的学生能自己完成,然后针对能力差的学生再次示范,对重、难点反复操作演示。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了自己看图折的习惯并克服了依赖心理。并鼓励学生进行自创意手工折纸,对于好的作品及时的表扬,并在全班进行展示.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表现力,它不是少数智商高、技能好的学生的专利。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学生的绘画作品有一种怪现象;同一孩子在家里和校园里会画出思维水平悬殊的画究其原因,成人的过多干预十分突出。成人太看重作品成果,妨碍了学生的设计思路。学生具有创造潜能,可他们又十分在意成人的评价。学生的创新必须有一个安全的、不担心客观评价的环境。
在评价中,教师应正面评价每一名学生哪怕是细微的进步都要加以表扬,对其不足之处利用建议的方式、商讨的口吻提出修改意见。我经常用“画得真有创意、画得有思想”来肯定学生的创作、鼓励学生的想象,还请学生把自己的画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力,而且丰富完善了学生的想象。有时讲评作品发现学生的画乱七八糟,看不清具体,还没等我问他,他们的解释让人大吃一惊:什么太空人、宇宙飞船、奥特曼-----他们之间为何发生战争、太空人如何保护地球等等讲得头头是道,我立即肯定了他们的创造性。
学生的绘画作品是充满个性化的,其中有许多值得相互学习观摩的部分,从中可以激发起学生另外的想象力、创造潜能,因此教师应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向同伴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具体的做法是:及时地介绍学生有创意的表现,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想象创造。在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可把学生的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引导学生乐于观赏,能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欣赏、观摩大师的作品也是学生绘画的常用形式,凡高、米罗、毕加索、莫奈等大师的作品应该常出现在学生教室的各个角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审美能力。
我还启发学生互相评价,以便取长补短,学习借鉴好的作品,好的方法和经验,从而相互促进、提高,帮助学生找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实现的具体目标,使他们沉浸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追求中。
教师使用的指导策略不是为了给学生一种局部刺激或外部压力,而是为了使学生将这些外部条件内化为追求成功的动力,为他们创造更多发挥创造力的机会。要从科学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创造行为等方面的研究和培养。鼓励小学大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培养学生表现、创造的能力,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对学生进行创造和培养时要面向全体,并使学生在创造精神、创造思维、创造能力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和改善。
总之,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绘画活动,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想象之门,促进了创造思维的发展,在今后的教育中,让我给予每个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和权力,让他们在绘画这块空地上,尽情地展开想象,愿美术活动成为每个学生开启智慧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