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盲目综合的误区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yu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新课标提出了“提倡学科综合”的基本理念,这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综合性是音乐教学必须贯彻的原则之一。在实施中,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音乐课堂教学利用学生的语文功底和数学观念、借助美术的色彩、戏剧的唱腔、影视的画面等,来最大限度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吸引学生、感化学生,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
  当前,“提倡学科综合”的教学理念已被广大音乐教师普遍接受和认同,在实践中也进行了某些有益的尝试,但在具体实施中要走出“盲目综合”的误区,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一、音乐课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中有句很重要的话,即“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这就是说,音乐课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课中要体现音乐。在教学中,必须以音乐为本,引导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如果把各类艺术、各种学科与音乐平分秋色、并驾齐驱,让其他学科、艺术取代音乐的主体地位,那么,作为“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的音乐课程就会异化为另类课程,失去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存在的意义。
  二、其他学科的内容必须紧贴着音乐
  其他学科的内容必须是由音乐直接生发出来的,与音乐内容紧贴着,脱离具体音乐作品的、牵强附会的“学科综合”并不是明智的做法。其他学科必须要蕴涵在音乐之中,要通过教学让学生感悟得到,或是揭示出来,以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增进对音乐的理解、感受、表现和创造。综合其他学科的内容,必须对学生学习音乐有助益,而不是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取代或削弱音乐在音乐课中的主导地位。
  三、注重内心的音乐审美与感受
  课程标准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欣赏或唱歌教学与舞蹈、表演相结合,诱导学生从音乐的审美体验与感觉出发,发挥想像力与创造力,进行与音乐情感和风格相协调的、自由的、简朴的、个性化的设计,不是仅仅就歌词、节奏作整齐划一的程式化舞蹈或机械式动作。一切与欣赏或唱歌有关的舞蹈或表演,只有是从学生内心的审美体验出发来表现的,才是有价值的,是对学习音乐有帮助的。
  如《当兵的人》这一课,有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上课伊始,教师播放《当兵的人》的影碟,通过精彩的画面和激昂的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歌曲的氛围。然后是欣赏和学唱《当兵的人》这首歌,学生先随音乐轻声唱词,后师生边分析音乐边唱谱。师生通过对话的方式对音乐的力度、A段B段的情绪等作出分析;通过视唱对乐句有休止和无休止加以对比,让学生理解歌曲,感受歌曲的进行曲风格。之后,进一步与学生探讨,歌曲演唱时哪几句声音饱满有力,哪几句声音连贯抒情,如何采用不同的方式为作品配伴奏、设计演唱方案和声音效果。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设计出了用小军鼓伴奏的方案,采用领唱和齐唱等方式表现歌曲。最后拓展阶段,让学生欣赏其余军旅歌曲,如《一二三四歌》、《说句心里话》、《小白杨》,加深对军旅歌曲的理解和对军人的热爱。
  四、重感性体验,轻理性说教
  记得一位伟人说过:“语言的尽头便是音乐。”教师过多的语言文字描述会限制学生的艺术想像力。特别是结合美术或文学,将某首具体的音乐作品,或某某旋律片段,甚至是某个音符与特定的人或物简单的对应起来,极易导致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曲解。音乐与其他学科综合,重要的是体现在学生的鉴赏、表演、创造等实践活动中,语言文字的表达,只能是“画龙点睛”。因为音乐主要还是种听觉艺术,在欣赏音乐作品时,一定要从学生的感性体验出发来理解音乐,而不是简单地用语言来描述。
  五、音乐课的综合,要把握好度
  无论是由音乐辐射到其他学科的内容也好,还是用其他学科的内容来加强对音乐的感受、体验、理解也好,都应该把握一个适可而止的“度”。这个度,就是以音乐为本。超过了这个度,就是画蛇添足。前面提到的课例,就是没有把握好综合尺度的结果,不在感受、体验、表演、创造音乐本身上下工夫,而在音乐的外围问题上做文章,这就有可能改变音乐课的性质,把音乐课上成其他课。
  总之,新课程改革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机遇。作为音乐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音乐课程标准》,正确理解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努力把握好音乐综合的尺度,才能防止走入盲目综合的误区。当然,对于如何更好地在音乐课中贯彻“学科综合”这个崭新的课题,还需要教师不断探索、不断追求。对于新课改中全新的教育理念,广大音乐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踐中不断反思、研究、改进,才能使音乐教育迎来绿色的春天。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改的开展,“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成为教育界热议的主打词,学者和一线教师把更多的目光投注在了45分钟的课堂上,然而有效的课外学习也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那么我们一线的班主任如何来激发学生的课外学习动机呢?   一、理论篇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必须明确学习动机的概念。教育心理学将学习动机定义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
期刊
教师是学校人才的第一资源,其整体素质决定了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十一五期间,为解决教师适应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激发出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内躯力, 强化学校省级标准化建设的基础内涵。我们以“面向全体、着力课改、立足校本、研学结合、多元开放”为方针,创建了新时期教师岗位培训模式,使教师真正发挥出促教兴校的主力军作用。   一、搭建师德培训平台,培养敬业爱生品格   师德是教师的
期刊
作为一名班主任,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式下,要将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工作的核心,培养学生成为努力学习、积极向上、具有独立人格的新世纪人才。   一、用“心”沟通,用“爱”撑起学生心中的晴空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自从学生进入学校,师生交往的方式将给学生带来深层的情感体验。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班主任辛苦劳累,事必躬亲,严加督促。但有时,班主任严厉的要
期刊
一   众所周知,齐白石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国画家、篆刻家,曾被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白石老人擅长画虾,欣赏他的水墨虾,把他所画的虾与真虾作个对比,不难看出,白石老人删除了一切不必要的细节,如虾壳上细碎的斑纹和亮光等,虾须和虾脚也不全画,而在虾头正中他却加一笔浓墨,以使虾头显得较有份量,而且和左右两边用浓墨画的虾眼相呼应,更加强了虾的神气。然而在真虾上却未必有这重色块,比较图中的虾与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格里格的第三小提琴奏鸣曲进行分析,研究其创作中的表现手法以及对后世音乐所产生的影响,以求对挪威杰出的音乐家格里格创作中的民族性风格有更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民族精神;格里格;奏鸣曲    爱德华·格里格(Edvard Grieg,1843-1907)是19世纪下半叶挪威民族乐派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中始终贯穿着爱国主义情感的基调。由于他能够吸收、融汇来自艺术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各种
期刊
摘 要:通过对西北某省少数民族某地区某中学初一、初二年级各两个班的英语课进行随机随堂录音的转写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英语课堂中教师话语的现状,进而为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学以及提高课堂教师话语质量发挥绵薄之力。  关键词:话语分析;教师话语;英语课堂    教师话语(teacher talk),是指教师在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的课堂上为组织和从事教学所使用的语言。Nunan(1991)指出:“教师话语对课堂教
期刊
摘 要:优化查询有助于提高SQL的检索速度,是一种提高应用系统性能的重要方式。对SQL查询的优化方案主要从优化原理、视图、WHERE子句、存储过程等,并结合实例阐明和验证。对优化查询的掌握,可使学生在数据库应用程序设计方面的课程中更能得心应手。  关键字:优化查询;SQL查询;关系数据库    数据库查询操作是数据库操作的核心操作,对数据的查询效率及处理速度已成为衡量数据库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数据
期刊
摘 要:独具特色的校园民歌大赛活动的举办,在大学生当中弘扬了民族文化,丰富了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了大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和专业素养。  关键词:校园民歌大赛;影响效应;民歌进课堂    民歌是民族文化的艺术瑰宝,是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优秀的民歌是我国音乐艺术中最淳朴自然、最富有生活气息、生命力最强的艺术。将这些曲调优美、简短,唱词精练的民歌运用到高校的素质教育中去,激发大学生的兴趣,使其
期刊
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以下简称“过负”)一直是媒体常提及的话题,也是外界抨击学校教育的有力话题。仔细分析,不无道理。每年浙江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会下发各种各样的“减负”文件,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一、造成初中学生“过负”原因   1.家长就业压力的“转嫁”。许多家长因自己知识的不足面临难就业的残酷现实,他们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并将其转嫁到了孩子身上,迫切希望自己的子女从现在起就要学好“本
期刊
一、“类比法”在教学中的作用    “类比法”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特征上的相同或相似,从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相同或相似的结论。在教学中的类比法就是用已知的科学现象和过程同未知的科学现象和过程相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相似点,然后以此为依据,得出新知识的某些特征和规律。类比法作为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可以软化教学过程,能使学生把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迁移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