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被满意”掩盖了真问题

来源 :现代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lin_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多地进行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一张照片在网络上引起热议:某地一街道挂出横幅,让群众接到12340热线时回答:我知道!我满意!相关负责人回应媒体称,挂横幅的本意是推广12340热线,目前横幅已经撤下。
  近年来,基层政府部门为了在各种各样的满意度测评工作中有一个好结果,确实是蛮拼的。上级部门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的目的,无疑是了解基层安全建设真实情况,听取民众真实的安全感受,为科学决策、政府效能评价提供依据。如果公众满意度低,就应该敞开大门,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一件事一件事地改,久久为功。如果政府部门政绩观错位,好大喜功,或明或暗地诱导民众,让他们放弃原则,根据政府部门的意愿应对测评,这样的“被满意”,自然不能代表真实民意,这样的满意度测评,也或多或少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
  世界上任何工作,可能很难让人百分之百满意,安全工作同样如此。进行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有群众说满意,有群众说不满意,这再正常不过了。反倒是那种千篇一律,几乎百分之百的群众满意,相关部门更应该好好去查一查,搞清楚事情的真相,看这些满意背后,有多少是真满意,有多少是“被满意”。
  这也提醒上级部門,在进行诸如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的时候,如果只是电话询问,未必能够听到真正的民声,要听到真正的民声,了解真实的民意,还是那句老话,需要上级部门的领导干部走出去、走下去,去面对面问效于民。
  (摘自《法治日报》   本文作者:江文)
其他文献
粮票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中国最早实行的票证种类是粮票、食用油票、布票等。粮票作为一种实际应用的有价证券,在中国使用达40多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已退出了历史舞台。  粮票,从我记事时开始,就是有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以为,从古到今,不论中外,都有粮票一说,不知道那是物质匮乏的产物。  上大学以前,但凡与粮食沾边的,都要粮票,光有钞票,恐怕就得饿死。那时有
期刊
“北方人过冬靠暖气,南方人过冬靠一身正气。”随着北方供暖季开启,每年此时都会被拿来热议一番的“南方供暖”话题又火了起来。与往年不同的是,“南方城市成暖气片销量增长主力”今年登上了热搜,南方网友喊了这么多年的“集中供暖”真的要变成现实了吗?  众所周知,我国南北供暖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具体来说,我国目前的集中供暖地区是指累年月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5℃的天气超过90天的华北、东北、西北地区。这几年
期刊
这是一幅难得一见的历史照片,是抗战胜利后接收清华园时升国旗的照片。图中,二校门外日本人修建的碉堡还未拆除,门口挂的“第百五十二兵站医院”牌子仍未摘除;二校门当年挂的谭延闿题写的“国立清华大学”校牌被日本人损毁,此时的校牌显然是临时制作悬挂上去的,没有落款,书写者待考。  抗战胜利后困难重重的接收  1928年,清华学校改为国立清华大学。罗家伦校长请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以颜体题写了校牌,刻好后挂在二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