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乘风破浪的姐姐》;她综艺;使用与满足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06-0088-03
近年来,随着女性经济独立及社会地位的提高,女性形象在媒介形象呈现中逐渐受到重视。一大批以女性为主角或从女性视角出发的音视频作品开始占据荧屏,这其中,以女性明星为主角的“她综艺”就是一个典型。“她综艺”的主角是女性,综艺话题主要围绕女性的工作、生活、社交等方面展开,意在向受众展现女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020年6月由芒果TV推出的女团成长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无疑是“她综艺”的成功代表,该节目自开播以来便多次登上各大话题榜单,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讨论和关注。节目选取了30位“30+”知名女艺人进行成团挑战,最终确定5名成员成团出道。《乘风破浪的姐姐》与以往的《创造101》《青春有你》等选秀综艺有所不同,其注重展现“30+”女性的价值观及人生态度。
1.1 萌芽阶段
2004年湖南卫视推出女性选秀综艺节目《超级女声》开创了女性选秀类综艺的先河,由此真正打响了“她综艺”的品牌传播[1]。此后,访谈类和时尚类节目中也开始出现“她综艺”的影子,2004年杨澜主持的女性情感访谈节目《天下女人》和2006年李静带领团队开辟的国内首档美妆节目《美丽俏佳人》就是其中的典型。这一阶段,“她综艺”节目的数量还不够多,节目模式也较为稚嫩,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早期的综艺节目为之后“她综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2 发展阶段
从2012年开始,“她综艺”进入爆发期,题材多元、类型丰富[1]。各大卫视纷纷推出“她综艺”。如2012年东方卫视推出的女性才艺情感真人秀《妈妈咪呀》、2014年东方卫视推出的明星跨界时尚真人秀《女神的新衣》、2015年湖南卫视推出的女神生活体验类真人秀《偶像来了》。这一阶段,“她综艺”的节目模式开始追求多样化视听呈现,节目理念也由早期简单的“女性生活”开始向“女性角色”等方面转变。
1.3 转型阶段
2016年起,随着网络综艺的发展壮大,“她综艺”也开始由电视向网络平台转移。2016年,熊猫TV、芒果娱乐、腾讯视频联合打造了一档国民养成真人秀《Hello,女神》,芒果TV推出了励志亲子真人秀《妈妈是超人》。2018年腾讯推出的中国女团青春成长节目《创造101》更是迎来了女团类节目收视热潮。此外,《妻子的的浪漫旅行》《女儿们的恋爱》《我家那闺女》等“她综艺”都收到了受众的好评。这一阶段,“她综艺”的发展模式逐渐成熟,并在不断适应网络综艺的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衍生出了许多让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她综艺”爆款。
“使用与满足”研究从受众角度出发,把受众成员看做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1969年麥奎尔提出各类电视节目共同的四种基本类型:心绪转换效用、人际关系效用、自我确认效用、环境监测效用[2]。本文基于这四种基本类型来探究“她综艺”的典型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成功之道。
2.1 节目理念——促进受众心绪转换
美国著名女权主义理论家劳拉·穆尔维的凝视理论认为:“男性主体是媒介文本的观者,而女性则是被观看的客体。”女性处于男性权力的束缚之下,以往的媒介常常对女性存在刻板印象,这样的性别刻板印象将女性限制在条条框框中,为女性施加了压力,不利于女性的个性表达。女性往往以男性审美为标准,既需要平衡家庭与工作,也十分在意外在形象,由此产生了容貌焦虑、年龄焦虑、身材焦虑等问题。而当女性地位提升,自我意识觉醒,她们则开始更多地关注自身,在精神生活方面也渴望通过媒介消费来放松身心,促进心绪转换。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她综艺”的时代价值赫然而立。
作为“她综艺”的一档代表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打破了以往女团选秀综艺聚焦于青涩稚嫩的少女群体的传统,召集30岁以上的成熟女性进行成团挑战,节目既关注这些姐姐们在舞台上的表现,也向受众展现了姐姐们在台下的辛苦训练场景及日常生活场景,这样的台上台下相结合的场景呈现让受众在走近这群“30+明星姐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成熟女性身上拼搏向上、自信勇敢的精神态度。节目在开篇的文案中写道:每个女人,砺砺一生,都在面对性别与年龄,生活与自己的锤问。优雅又深刻的文案与节目的理念不谋而合,直击受众内心,引发受众共鸣。由李宇春演唱的主题曲《无价之姐》中“狂我的狂妄,荒我的荒唐,打翻青春的鸡汤,管你的脸方不方”等歌词也展现了该综艺对于成熟女性魅力的认同。在如今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观众通过观看这类节目往往能够释放压力,暂时逃离日常生活的琐碎与压抑,姐姐们的身上被投射了广大受众对于自身身份的认同,也寄托了她们对自己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劲歌热舞,自信豁达……受众在这样的观看过程中完成了自身的心绪转换,进入了一个由姐姐们建构的不一样的“30+女性世界”。
2.2 节目形式——满足受众社交需求
社会心理学上认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与他人进行互动与沟通。电视节目能够满足人们人际关系的需求,人际关系主要分为拟态人际关系和现实人际关系两种类型[2]。
不同于饭圈1.0时代较为私人和单向的粉丝活动,当前的饭圈2.0时代加强了粉丝与粉丝之间、粉丝与偶像之间的联系,增强了互动性。《乘风破浪的姐姐》的节目形式使得受众与姐姐们、互不相识的受众之间以及受众与周围的人形成人际关系互动,提高了节目粉丝的参与程度,符合美国学者亨利·詹金斯在粉丝文化研究中提出的参与性文化理论。詹金斯认为,粉丝挪用通俗文本并以‘为我所用’的方式对其进行重新解读,将看电视的经历转化为一种丰富复杂的参与性文 化[3]。 一方面,这种拟态人际关系体现在受众和姐姐们的虚拟互动中。“浪花”是《乘风破浪的姐姐》粉丝的总称,“浪花”们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网络上直接为姐姐们的表现投票,这既赋予了受众自主解读舞台表演的权力,也让受众和姐姐们之间形成了一种虚拟人际关系,为了获得更多的票数,姐姐们也会通过精湛的表演来吸引受众的关注,由此二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除了投票环节的拟态关系外,相关话题的讨论也是促进二者关系连接的重要渠道。据“微博综艺”的官方统计,《乘风破浪的姐姐》自开播以来,登上微博热搜超600次,主话题阅读量破437亿,讨论量破1 930万。“伊能静教金莎和男生聊天”“宁静:艺人要做艺而不是卖人设”等微博话题都引发过网友们热烈的讨论。通过即时的交流讨论,受众对姐姐们的表现做出评价,姐姐们也能看到网友们对她们的评价。就这样,受众与姐姐们之间虽然素未谋面,却已经成功地在网络世界中实现了双向互动,达到了一种弱关系的连接。此外,受众和姐姐们的拟态关系还体现在受众能够从姐姐们的身上获得精神感染,姐姐们也能依据受众的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一些行为等。
另一方面,该节目“真人秀+网络投票”的独特形式促进了受众现实生活中的社交,为受众与亲朋好友之间的交流提供了话题。在网络投票环节,受众向亲朋好友推荐自己喜欢的姐姐并鼓励他们为姐姐投票,在此过程中拉近了彼此关系,增强了受众的社会连接。
2.3 情境设定——激发受众自身反省
“电视节目中的人物、事件、状况、矛盾冲突的解决方法等,都可以为观众提供评价和自我调节的框架。通过比较,观众能够引起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协调自己的观念和行 为”[4]。《乘风破浪的姐姐》作为选秀类综艺节目,通过不同情境的设定全方位地展现姐姐们的性格、形象、价值观念及其在舞台上的点滴进步。
情境理论由环境和规则 所构成[5],《乘风破浪的姐姐》通过营造选秀类真人秀的环境并赋予其一定的选秀规则来设定情境,主要设定了姐姐们在舞台上的竞演、在台下的日常训练及生活、在《定义》中针对姐姐们的个人专访三种情境。受众作为姐姐们蜕变历程的见证者,在这样的情境下也激发了对自身行为的反省。姐姐们在节目设定的情境中的态度、观念等为受众提供了评价自我的一种框架,并促使受众在这一基础上进行自我调节。在节目设定的不同情境下,受众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感悟和思考。当姐姐们在舞台上认真表演时,受众会被姐姐们自信大方的舞台风采所感染,当姐姐们在台下努力训练、认真生活时,受众会被姐姐们真实接地气的状态所打动,当姐姐们在采访中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受众会被姐姐们独特的个性、正能量的价值观圈粉。姐姐们的人生经历、价值观念对于受众来说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她们所探讨的话题与受众的生活也息息相关,受众通过不同情境下姐姐们的表现来反省自身,调节自身的行为。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经常可以看到受众分享观看节目的感受,受众既意识到竞争的残酷也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既了解了自信的益处也了解了努力的意义。姐姐们使受众明白自信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努力,光鲜亮丽的同时也别忘了守护住最真实的自己。受众通过与姐姐们的比较来反思自己,反思自己是否足够努力、是否足够自信、是否足够真实等。
2.4 节目效果——鼓励受众认知环境
良好的节目效果在综艺节目中起着重要作用,《乘风破浪的姐姐》通过深刻的文案、戏剧性的剪辑、具有话题性的人物等途径达到了良好的节目效果,在吸引大量受众观看的同时也促使受众不断地重新认知环境,紧跟时代潮流。
首先,《乘风破浪的姐姐》采用真人秀的形式真实展现姐姐们的状态,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受众更加真切地了解了姐姐们的经历及其价值观念,这样的方式更具说服力。其次,节目通过优美的文案华丽开篇,展现女性的价值和魅力,在节目第一期开场的时候,出现了“三十而骊,骊色骏马,飞云踏海,我们关心成功,也关心失败,更关心每个人要面对的那座山。我们关心美好,关心热爱,更关心日新月异的未来。”“努力与翻越,不馁与坚信,肆意笑泪,青春归位。”等文案,受众在这样优美文案的感染下产生共鸣。此外,在剪辑方面,节目会将一些能够引发受众思考的事件进行放大,比如在首次公演时伊能静对于团队内其他两个队员的照顾体现了姐姐为人处世的智慧、宁静对于女团的态度由最初有一点排斥到逐步享受舞台,找到自信的过程也在向受众传达女性应该自信的观念。节目在制造人物的话题度方面也下足了功夫,无论是直爽开朗的张雨绮、霸气御姐宁静还是狼性学霸蓝盈莹,都是颇具话题性的人物,她们身上体现出的女性魅力深深吸引受众。节目将黄晓明作为主持人,通过黄晓明与姐姐们在节目中的沟通,受众被姐姐们的独特个性吸引。節目还戏谑地将黄晓明在节目中主持的过程称为“晓明历险记”,在不失幽默的同时展现出了姐姐们的霸气与自信。
节目营造的良好效果将姐姐们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等都生动地呈现在了受众的面前,这些观念态度与受众的现实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对于受众也具有鼓励和引导的作用。受众在姐姐们的身上重新认识到了新时代成熟女性的价值和魅力,对于打破新时代女性刻板印象,推动成熟女性形象建构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本文以麦奎尔“使用与满足”理论中提出的各类电视节目共同的四种基本类型为理论基础,结合《乘风破浪的姐姐》这档“她综艺”的具体节目呈现,分析归纳出“她综艺”“节目理念促进受众心绪转换、节目形式满足受众社交需求,节目情境激发受众自身反省,节目效果鼓励受众认知环境”四个方面的成功之道。
作为近年来“她综艺”发展的典型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代表的是一个新的多元发展的“她综艺”时代的到来,也传达着对于重新认知解读新时代成熟女性的殷切期望。我们期待着更多类似的优秀视听作品出现在荧屏之上,也期待着蕴藏着巨大潜力的“她综艺”能够进一步发展壮大,而这一切都有待于进一步的实践尝试。
参考文献
[1]迟迟.从跟风到品牌,“她综艺”悄然成熟[J].电视指南,2020(Z2):48-49.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Michaela D.E. Meyer ,Megan H. L. Tucker. Textual Poaching and Beyond:Fan Communities and Fandoms in the Age of the Internet[J].Review of Communication,2007:103-116.
[4]季佳歆.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真人秀节目与受众关系[J].传媒观察,2014:41-42.
[5]张锦湫.情境理论:电视真人秀叙事性艺术中的规则元素[J].声屏世界,2020(13):63-64.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06-0088-03
近年来,随着女性经济独立及社会地位的提高,女性形象在媒介形象呈现中逐渐受到重视。一大批以女性为主角或从女性视角出发的音视频作品开始占据荧屏,这其中,以女性明星为主角的“她综艺”就是一个典型。“她综艺”的主角是女性,综艺话题主要围绕女性的工作、生活、社交等方面展开,意在向受众展现女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020年6月由芒果TV推出的女团成长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无疑是“她综艺”的成功代表,该节目自开播以来便多次登上各大话题榜单,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讨论和关注。节目选取了30位“30+”知名女艺人进行成团挑战,最终确定5名成员成团出道。《乘风破浪的姐姐》与以往的《创造101》《青春有你》等选秀综艺有所不同,其注重展现“30+”女性的价值观及人生态度。
1 “她综艺”的发展历程概述
1.1 萌芽阶段
2004年湖南卫视推出女性选秀综艺节目《超级女声》开创了女性选秀类综艺的先河,由此真正打响了“她综艺”的品牌传播[1]。此后,访谈类和时尚类节目中也开始出现“她综艺”的影子,2004年杨澜主持的女性情感访谈节目《天下女人》和2006年李静带领团队开辟的国内首档美妆节目《美丽俏佳人》就是其中的典型。这一阶段,“她综艺”节目的数量还不够多,节目模式也较为稚嫩,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早期的综艺节目为之后“她综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2 发展阶段
从2012年开始,“她综艺”进入爆发期,题材多元、类型丰富[1]。各大卫视纷纷推出“她综艺”。如2012年东方卫视推出的女性才艺情感真人秀《妈妈咪呀》、2014年东方卫视推出的明星跨界时尚真人秀《女神的新衣》、2015年湖南卫视推出的女神生活体验类真人秀《偶像来了》。这一阶段,“她综艺”的节目模式开始追求多样化视听呈现,节目理念也由早期简单的“女性生活”开始向“女性角色”等方面转变。
1.3 转型阶段
2016年起,随着网络综艺的发展壮大,“她综艺”也开始由电视向网络平台转移。2016年,熊猫TV、芒果娱乐、腾讯视频联合打造了一档国民养成真人秀《Hello,女神》,芒果TV推出了励志亲子真人秀《妈妈是超人》。2018年腾讯推出的中国女团青春成长节目《创造101》更是迎来了女团类节目收视热潮。此外,《妻子的的浪漫旅行》《女儿们的恋爱》《我家那闺女》等“她综艺”都收到了受众的好评。这一阶段,“她综艺”的发展模式逐渐成熟,并在不断适应网络综艺的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衍生出了许多让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她综艺”爆款。
2 “使用与满足”理论下的节目分析
“使用与满足”研究从受众角度出发,把受众成员看做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1969年麥奎尔提出各类电视节目共同的四种基本类型:心绪转换效用、人际关系效用、自我确认效用、环境监测效用[2]。本文基于这四种基本类型来探究“她综艺”的典型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成功之道。
2.1 节目理念——促进受众心绪转换
美国著名女权主义理论家劳拉·穆尔维的凝视理论认为:“男性主体是媒介文本的观者,而女性则是被观看的客体。”女性处于男性权力的束缚之下,以往的媒介常常对女性存在刻板印象,这样的性别刻板印象将女性限制在条条框框中,为女性施加了压力,不利于女性的个性表达。女性往往以男性审美为标准,既需要平衡家庭与工作,也十分在意外在形象,由此产生了容貌焦虑、年龄焦虑、身材焦虑等问题。而当女性地位提升,自我意识觉醒,她们则开始更多地关注自身,在精神生活方面也渴望通过媒介消费来放松身心,促进心绪转换。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她综艺”的时代价值赫然而立。
作为“她综艺”的一档代表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打破了以往女团选秀综艺聚焦于青涩稚嫩的少女群体的传统,召集30岁以上的成熟女性进行成团挑战,节目既关注这些姐姐们在舞台上的表现,也向受众展现了姐姐们在台下的辛苦训练场景及日常生活场景,这样的台上台下相结合的场景呈现让受众在走近这群“30+明星姐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成熟女性身上拼搏向上、自信勇敢的精神态度。节目在开篇的文案中写道:每个女人,砺砺一生,都在面对性别与年龄,生活与自己的锤问。优雅又深刻的文案与节目的理念不谋而合,直击受众内心,引发受众共鸣。由李宇春演唱的主题曲《无价之姐》中“狂我的狂妄,荒我的荒唐,打翻青春的鸡汤,管你的脸方不方”等歌词也展现了该综艺对于成熟女性魅力的认同。在如今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观众通过观看这类节目往往能够释放压力,暂时逃离日常生活的琐碎与压抑,姐姐们的身上被投射了广大受众对于自身身份的认同,也寄托了她们对自己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劲歌热舞,自信豁达……受众在这样的观看过程中完成了自身的心绪转换,进入了一个由姐姐们建构的不一样的“30+女性世界”。
2.2 节目形式——满足受众社交需求
社会心理学上认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与他人进行互动与沟通。电视节目能够满足人们人际关系的需求,人际关系主要分为拟态人际关系和现实人际关系两种类型[2]。
不同于饭圈1.0时代较为私人和单向的粉丝活动,当前的饭圈2.0时代加强了粉丝与粉丝之间、粉丝与偶像之间的联系,增强了互动性。《乘风破浪的姐姐》的节目形式使得受众与姐姐们、互不相识的受众之间以及受众与周围的人形成人际关系互动,提高了节目粉丝的参与程度,符合美国学者亨利·詹金斯在粉丝文化研究中提出的参与性文化理论。詹金斯认为,粉丝挪用通俗文本并以‘为我所用’的方式对其进行重新解读,将看电视的经历转化为一种丰富复杂的参与性文 化[3]。 一方面,这种拟态人际关系体现在受众和姐姐们的虚拟互动中。“浪花”是《乘风破浪的姐姐》粉丝的总称,“浪花”们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网络上直接为姐姐们的表现投票,这既赋予了受众自主解读舞台表演的权力,也让受众和姐姐们之间形成了一种虚拟人际关系,为了获得更多的票数,姐姐们也会通过精湛的表演来吸引受众的关注,由此二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除了投票环节的拟态关系外,相关话题的讨论也是促进二者关系连接的重要渠道。据“微博综艺”的官方统计,《乘风破浪的姐姐》自开播以来,登上微博热搜超600次,主话题阅读量破437亿,讨论量破1 930万。“伊能静教金莎和男生聊天”“宁静:艺人要做艺而不是卖人设”等微博话题都引发过网友们热烈的讨论。通过即时的交流讨论,受众对姐姐们的表现做出评价,姐姐们也能看到网友们对她们的评价。就这样,受众与姐姐们之间虽然素未谋面,却已经成功地在网络世界中实现了双向互动,达到了一种弱关系的连接。此外,受众和姐姐们的拟态关系还体现在受众能够从姐姐们的身上获得精神感染,姐姐们也能依据受众的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一些行为等。
另一方面,该节目“真人秀+网络投票”的独特形式促进了受众现实生活中的社交,为受众与亲朋好友之间的交流提供了话题。在网络投票环节,受众向亲朋好友推荐自己喜欢的姐姐并鼓励他们为姐姐投票,在此过程中拉近了彼此关系,增强了受众的社会连接。
2.3 情境设定——激发受众自身反省
“电视节目中的人物、事件、状况、矛盾冲突的解决方法等,都可以为观众提供评价和自我调节的框架。通过比较,观众能够引起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协调自己的观念和行 为”[4]。《乘风破浪的姐姐》作为选秀类综艺节目,通过不同情境的设定全方位地展现姐姐们的性格、形象、价值观念及其在舞台上的点滴进步。
情境理论由环境和规则 所构成[5],《乘风破浪的姐姐》通过营造选秀类真人秀的环境并赋予其一定的选秀规则来设定情境,主要设定了姐姐们在舞台上的竞演、在台下的日常训练及生活、在《定义》中针对姐姐们的个人专访三种情境。受众作为姐姐们蜕变历程的见证者,在这样的情境下也激发了对自身行为的反省。姐姐们在节目设定的情境中的态度、观念等为受众提供了评价自我的一种框架,并促使受众在这一基础上进行自我调节。在节目设定的不同情境下,受众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感悟和思考。当姐姐们在舞台上认真表演时,受众会被姐姐们自信大方的舞台风采所感染,当姐姐们在台下努力训练、认真生活时,受众会被姐姐们真实接地气的状态所打动,当姐姐们在采访中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受众会被姐姐们独特的个性、正能量的价值观圈粉。姐姐们的人生经历、价值观念对于受众来说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她们所探讨的话题与受众的生活也息息相关,受众通过不同情境下姐姐们的表现来反省自身,调节自身的行为。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经常可以看到受众分享观看节目的感受,受众既意识到竞争的残酷也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既了解了自信的益处也了解了努力的意义。姐姐们使受众明白自信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努力,光鲜亮丽的同时也别忘了守护住最真实的自己。受众通过与姐姐们的比较来反思自己,反思自己是否足够努力、是否足够自信、是否足够真实等。
2.4 节目效果——鼓励受众认知环境
良好的节目效果在综艺节目中起着重要作用,《乘风破浪的姐姐》通过深刻的文案、戏剧性的剪辑、具有话题性的人物等途径达到了良好的节目效果,在吸引大量受众观看的同时也促使受众不断地重新认知环境,紧跟时代潮流。
首先,《乘风破浪的姐姐》采用真人秀的形式真实展现姐姐们的状态,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受众更加真切地了解了姐姐们的经历及其价值观念,这样的方式更具说服力。其次,节目通过优美的文案华丽开篇,展现女性的价值和魅力,在节目第一期开场的时候,出现了“三十而骊,骊色骏马,飞云踏海,我们关心成功,也关心失败,更关心每个人要面对的那座山。我们关心美好,关心热爱,更关心日新月异的未来。”“努力与翻越,不馁与坚信,肆意笑泪,青春归位。”等文案,受众在这样优美文案的感染下产生共鸣。此外,在剪辑方面,节目会将一些能够引发受众思考的事件进行放大,比如在首次公演时伊能静对于团队内其他两个队员的照顾体现了姐姐为人处世的智慧、宁静对于女团的态度由最初有一点排斥到逐步享受舞台,找到自信的过程也在向受众传达女性应该自信的观念。节目在制造人物的话题度方面也下足了功夫,无论是直爽开朗的张雨绮、霸气御姐宁静还是狼性学霸蓝盈莹,都是颇具话题性的人物,她们身上体现出的女性魅力深深吸引受众。节目将黄晓明作为主持人,通过黄晓明与姐姐们在节目中的沟通,受众被姐姐们的独特个性吸引。節目还戏谑地将黄晓明在节目中主持的过程称为“晓明历险记”,在不失幽默的同时展现出了姐姐们的霸气与自信。
节目营造的良好效果将姐姐们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等都生动地呈现在了受众的面前,这些观念态度与受众的现实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对于受众也具有鼓励和引导的作用。受众在姐姐们的身上重新认识到了新时代成熟女性的价值和魅力,对于打破新时代女性刻板印象,推动成熟女性形象建构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3 结语
本文以麦奎尔“使用与满足”理论中提出的各类电视节目共同的四种基本类型为理论基础,结合《乘风破浪的姐姐》这档“她综艺”的具体节目呈现,分析归纳出“她综艺”“节目理念促进受众心绪转换、节目形式满足受众社交需求,节目情境激发受众自身反省,节目效果鼓励受众认知环境”四个方面的成功之道。
作为近年来“她综艺”发展的典型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代表的是一个新的多元发展的“她综艺”时代的到来,也传达着对于重新认知解读新时代成熟女性的殷切期望。我们期待着更多类似的优秀视听作品出现在荧屏之上,也期待着蕴藏着巨大潜力的“她综艺”能够进一步发展壮大,而这一切都有待于进一步的实践尝试。
参考文献
[1]迟迟.从跟风到品牌,“她综艺”悄然成熟[J].电视指南,2020(Z2):48-49.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Michaela D.E. Meyer ,Megan H. L. Tucker. Textual Poaching and Beyond:Fan Communities and Fandoms in the Age of the Internet[J].Review of Communication,2007:103-116.
[4]季佳歆.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真人秀节目与受众关系[J].传媒观察,2014:41-42.
[5]张锦湫.情境理论:电视真人秀叙事性艺术中的规则元素[J].声屏世界,2020(13):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