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2-000-01
摘 要 近些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校体育教学发生了较大的变革,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角色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创新和改进,这些改革都为高校体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在课堂教学手段改革的有效性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引起各方的关注和完善。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有效提高教学手段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 体育教学 课堂教学 教学手段 有效性 策略
体育教学活动是一种集育体、育身、育心为一体的运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体育教学规律的原则,才能使得教学手段有效性得到充分体现。体育教学手段有效性是指体育教学过程中,符合体育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体育教学手段。高校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对体育课程理念和课堂教学有效性达到完全的理解的基础上,并从教学的效能观、师生观以及学习观等方面提高思想认识,从而实现有效的教学。当前,很多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我们不断改进和完善,从而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提高教学效率。
一、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单一,不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传授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体育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和发展,很多高校体育教学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都有所变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教学手段上缺乏对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因材施教,差异化教学等方面,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兴趣和特长的发展。
(二)缺乏对学生体育情感的培养
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迅速地捕获教师的教学内容,领略动作的要领和要求。但是在现实学习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忽视了体育学习的必要性,抑制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造成学生体育课上消极怠工态度。目前的体育教学存在着:重育体,轻育心;强调社会对学生的体育要求而忽视学生自身身心对体育需要;实施强制性的体育教学内容,学生没有自主选择体育教师和体育项目的权利;重视培养刻苦锻炼,不怕挫折和失败的顽强意志,忽视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得到愉快和成功的情感体验,缺少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锻炼的自觉性。
(三)教学手段有效性考核和评价标准难以掌握
很多高校以体育成绩来评价学生的体育水平,由于学生身体素质、运动特长等客观因素的差异性,使得这种在同一标准下的考核就变得不够人性化,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另外,考核项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是考核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因此缺乏培养学生个性和特长的空间。此外,很多学生为了考核项目能够达标,往往忽视基本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因而造成只重结果评价而忽略过程评价的现象。
二、提高体育教学手段有效性的策略
(一)因材施教,适应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高校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还表现在注重个性,因材施教,使学生个性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学生个体间的素质存在差异性,必须因材施教,从提高效果效率的角度出发,采用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以及个别化教学方式等,培养和发展学生个体独特性,从而显示出高的教学有效性。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情感培养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持观望态度,因而主体参与度很低。这种体育教学虽然也能完成教学任务,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导致了传统体育教学的低效性。因而高校体育教师在运用主体参与教学策略时,一定要注意其有效性问题,既要摆脱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下的被动参与和部分参与现象,又要避免由于对主体参与的片面理解而导致盲目追求形式参与和表面参与的倾向,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体育精神,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情感培养,近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评价的有效性
在制定教学手段有效性评价标准时,要将目光定位于学生发展,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一是要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基础差异、发展进步及努力程度,评价过程从静态的点的评价到动态的评价整个过程,探索评价项目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加强对学生学习锻炼的独立性、创造性等的关注,促进学生发展多方面潜能。此外,在评价过程中,针对不同评价主体,从体能和运动素质、体育兴趣与态度、体育知识技能、体育情感、自我锻炼能力等各方面,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和权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使评价结果更客观。
三、结束语
体育教学手段有效性的标准的指定是非常有难度的。在这种动态的、差异化的评定过程中,需要师生间共同协作,不断探讨和研究各个变量及其各个关系,并对其进行科学的优化,客观公正的制定有效性评价标准,对教学结果进行科学的量化评价,并在优化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郭殿祥,邹师.关于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及策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3(2):56.
[2] 程红,张天宝.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1998(5).
[3] 徐瑞芳.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的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1999(2).
[4] 杨涛,方建新.高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体育科学.2000.5:8-9.
[5] 李长云.田军."新课标"下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08.
摘 要 近些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校体育教学发生了较大的变革,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角色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创新和改进,这些改革都为高校体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在课堂教学手段改革的有效性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引起各方的关注和完善。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有效提高教学手段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 体育教学 课堂教学 教学手段 有效性 策略
体育教学活动是一种集育体、育身、育心为一体的运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体育教学规律的原则,才能使得教学手段有效性得到充分体现。体育教学手段有效性是指体育教学过程中,符合体育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体育教学手段。高校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对体育课程理念和课堂教学有效性达到完全的理解的基础上,并从教学的效能观、师生观以及学习观等方面提高思想认识,从而实现有效的教学。当前,很多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我们不断改进和完善,从而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提高教学效率。
一、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单一,不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传授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体育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和发展,很多高校体育教学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都有所变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教学手段上缺乏对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因材施教,差异化教学等方面,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兴趣和特长的发展。
(二)缺乏对学生体育情感的培养
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迅速地捕获教师的教学内容,领略动作的要领和要求。但是在现实学习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忽视了体育学习的必要性,抑制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造成学生体育课上消极怠工态度。目前的体育教学存在着:重育体,轻育心;强调社会对学生的体育要求而忽视学生自身身心对体育需要;实施强制性的体育教学内容,学生没有自主选择体育教师和体育项目的权利;重视培养刻苦锻炼,不怕挫折和失败的顽强意志,忽视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得到愉快和成功的情感体验,缺少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锻炼的自觉性。
(三)教学手段有效性考核和评价标准难以掌握
很多高校以体育成绩来评价学生的体育水平,由于学生身体素质、运动特长等客观因素的差异性,使得这种在同一标准下的考核就变得不够人性化,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另外,考核项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是考核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因此缺乏培养学生个性和特长的空间。此外,很多学生为了考核项目能够达标,往往忽视基本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因而造成只重结果评价而忽略过程评价的现象。
二、提高体育教学手段有效性的策略
(一)因材施教,适应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高校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还表现在注重个性,因材施教,使学生个性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学生个体间的素质存在差异性,必须因材施教,从提高效果效率的角度出发,采用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以及个别化教学方式等,培养和发展学生个体独特性,从而显示出高的教学有效性。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情感培养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持观望态度,因而主体参与度很低。这种体育教学虽然也能完成教学任务,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导致了传统体育教学的低效性。因而高校体育教师在运用主体参与教学策略时,一定要注意其有效性问题,既要摆脱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下的被动参与和部分参与现象,又要避免由于对主体参与的片面理解而导致盲目追求形式参与和表面参与的倾向,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体育精神,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情感培养,近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评价的有效性
在制定教学手段有效性评价标准时,要将目光定位于学生发展,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一是要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基础差异、发展进步及努力程度,评价过程从静态的点的评价到动态的评价整个过程,探索评价项目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加强对学生学习锻炼的独立性、创造性等的关注,促进学生发展多方面潜能。此外,在评价过程中,针对不同评价主体,从体能和运动素质、体育兴趣与态度、体育知识技能、体育情感、自我锻炼能力等各方面,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和权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使评价结果更客观。
三、结束语
体育教学手段有效性的标准的指定是非常有难度的。在这种动态的、差异化的评定过程中,需要师生间共同协作,不断探讨和研究各个变量及其各个关系,并对其进行科学的优化,客观公正的制定有效性评价标准,对教学结果进行科学的量化评价,并在优化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郭殿祥,邹师.关于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及策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3(2):56.
[2] 程红,张天宝.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1998(5).
[3] 徐瑞芳.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的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1999(2).
[4] 杨涛,方建新.高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体育科学.2000.5:8-9.
[5] 李长云.田军."新课标"下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