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教育也在逐步地升华并且有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升历史核心素养,尤其突显于高中历史教学之中。本文主要从善用历史学法指导、巧用历史阶段特征、利用历史地图定位空间、活用历史思维导图等四方面培养学生时空观念,进而提升其历史核心素养。
关键词: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历史教学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历史学科的时空观念包括历史时序的观念和历史地理的观念,这两者都是了解、认识、研究客观历史的基本意识,因此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那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素养呢?
一、善用历史学法指导,培育历史时空观念
对于历史时空观念素养来说,学生对古今地名的辨析、历史事件的排序、中外时空的横向对比、历史事件的联系等等,都可能存在学习障碍。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注意学习内容和方法的渗透。比如,正式开始高一历史学习之前,教师可结合课本必修一目录分析、介绍专题教学的特点,指出专题学习的缺陷,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要注意梳理史实发生的顺序,重视历史时空观问题。在日常教学中,则可再采用多样教学方式,加之以相关学习方法的引导,包括大事年表的梳理,中外时空的对照等等,使学生能够主动或者有意识地去补充历史时空知识,主动将史实置于时空框架下理解。例如:在岳麓版必修一《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教学时,先给学生补充中国历史的分期,说明中国古代这一历史阶段的时间范围,帮助学生缕清古代历史年代顺序表,使学生形成清晰的中国古代历史的时间脉络。在之后学习到近代、现代等时段时,学生就会主动去界定时间范围。
二、巧用历史阶段特征,增强历史时序观
对于历史学科而言,时间逻辑是最基本的逻辑,对于历史时间的学习是历史学习的基础,评价、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时,都必须将其置身于当时当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需要学生对历史时间、历史空间非常敏感。但是,新课改后的课程要求,已经淡化了历史教学的专业性,更多地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发挥历史教学的育人价值,对史实和时空记忆的要求,大大降低。再者,时空观念素养也不是通过死记硬背就能培养起来的,它是一种举一反三、灵活变通的能力。既然不用清楚记忆史事发生的具体时间,那应该从哪儿下手增强学生的时间敏感度呢?我觉得应该从历史阶段特征入手。其实,非要让学生记住某一史事发生的具体时间的初衷,除了帮助他们理清史事发生先后顺序之外,最主要的还是要让他们联想到史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时代特征。历史阶段特征能很好地概括某一阶段的主要时代特征,也就是这一时期发生所有史事背景的“大同”,是这些事为什么会发生的共同点,有利于学生在时间框架下理解史事发生的原因。理清史事发生先后顺序,可以用史事进程图表进行梳理,而历史阶段特征,尤其是一些社会转型期和时代特征特别明显的历史阶段,应当是历史教学的难点,也是时空观念培养的关注点。
三、利用历史地图定位空间,强化历史空间观念
历史地图是“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的具体表现,是对客观历史进程更直观、更简明的反映。”通过对历史地图的利用,可以提取其中隐含的信息,将浓缩的历史进行重现。因此,在历史课堂上,對历史地图的讲解要重视与相关的文字相结合,同样单纯的文字叙述不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勾画出形象的地理示意图,将两者有机的结合才能深化学生对历史空间的认识。比如在学习《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一课时,教材给出了一段这样的描述:“希腊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东临爱琴海,海岸线曲折,天然良港众多。”
在实际的教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应遵循从直观的地图出发然后形成抽象的地理空间概括。在这一课的学习中,首先带领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希腊城邦分布示意图”,学生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希腊三面环海,有很多零星的小岛。然后在肯定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领学生一步一步提取其中隐含的历史信息:三面环海说明希腊拥有大河文明所没有的众多优良海港,这就造就了希腊海外贸易以及工商业的发达;零星的小岛分布则促成了“小国寡民”的城邦。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希腊的地理位置的特点,将其变为逻辑严密、表述全面的文字。在历史课堂中,将直观的历史地图与严谨文字结合,学生也就很容易理解在这种城邦体制和发达的商品经济的作用下,催生了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同时也深化了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能力,最终有利于学生历史地理观念的培养。
四、活用历史思维导图,构建历史时空网络
“历史思维导图指利用联想、推理等方法,在知识之间建立和主题要素相互联系的各层级知识的思维网络。”那么,历史课堂怎样利用思维导图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呢?首先教师要善于利用思维导图的可视化。所谓可视化是指,通过思维导图有效的整合课本中的内容,并根据一定的时序,呈现新的历史知识逻辑体系。教师在讲解较长时段的内发生的史事时,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将这些历史事件按照一定时空整合,帮助学生梳理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比如在学习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这一单元的内容之后,为了使学生能够对这一段历史史实进行清晰的概括,可以向学生呈现这一时期政治格局变化的历史思维导图。这样学生可以清晰的看到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末,世界格局由“两极化”走向“多极化”,并能够说明“两极化”形成阶段以及“多极化”的表现。除了教师在课堂上有效地运用外,也需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绘制思维导图。通过历史思维导图与构建时空框架,可以在学生的头脑中清晰的勾画出一定历史阶段内史事发展与演变示意图,使得学生根据具体的示意图将历史史事置于一定时空条件下进行归纳概括。
在历史教学中,应正确看待历史核心素养与时空观念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可以从宏观角度去看待历史发展进程。正确处理历史时空关系、不断培养历史时序观念与历史地理观念,有助于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马少伟.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初探.科教导刊,2017
[2]徐蓝.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2018
关键词: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历史教学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历史学科的时空观念包括历史时序的观念和历史地理的观念,这两者都是了解、认识、研究客观历史的基本意识,因此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那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素养呢?
一、善用历史学法指导,培育历史时空观念
对于历史时空观念素养来说,学生对古今地名的辨析、历史事件的排序、中外时空的横向对比、历史事件的联系等等,都可能存在学习障碍。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注意学习内容和方法的渗透。比如,正式开始高一历史学习之前,教师可结合课本必修一目录分析、介绍专题教学的特点,指出专题学习的缺陷,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要注意梳理史实发生的顺序,重视历史时空观问题。在日常教学中,则可再采用多样教学方式,加之以相关学习方法的引导,包括大事年表的梳理,中外时空的对照等等,使学生能够主动或者有意识地去补充历史时空知识,主动将史实置于时空框架下理解。例如:在岳麓版必修一《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教学时,先给学生补充中国历史的分期,说明中国古代这一历史阶段的时间范围,帮助学生缕清古代历史年代顺序表,使学生形成清晰的中国古代历史的时间脉络。在之后学习到近代、现代等时段时,学生就会主动去界定时间范围。
二、巧用历史阶段特征,增强历史时序观
对于历史学科而言,时间逻辑是最基本的逻辑,对于历史时间的学习是历史学习的基础,评价、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时,都必须将其置身于当时当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需要学生对历史时间、历史空间非常敏感。但是,新课改后的课程要求,已经淡化了历史教学的专业性,更多地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发挥历史教学的育人价值,对史实和时空记忆的要求,大大降低。再者,时空观念素养也不是通过死记硬背就能培养起来的,它是一种举一反三、灵活变通的能力。既然不用清楚记忆史事发生的具体时间,那应该从哪儿下手增强学生的时间敏感度呢?我觉得应该从历史阶段特征入手。其实,非要让学生记住某一史事发生的具体时间的初衷,除了帮助他们理清史事发生先后顺序之外,最主要的还是要让他们联想到史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时代特征。历史阶段特征能很好地概括某一阶段的主要时代特征,也就是这一时期发生所有史事背景的“大同”,是这些事为什么会发生的共同点,有利于学生在时间框架下理解史事发生的原因。理清史事发生先后顺序,可以用史事进程图表进行梳理,而历史阶段特征,尤其是一些社会转型期和时代特征特别明显的历史阶段,应当是历史教学的难点,也是时空观念培养的关注点。
三、利用历史地图定位空间,强化历史空间观念
历史地图是“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的具体表现,是对客观历史进程更直观、更简明的反映。”通过对历史地图的利用,可以提取其中隐含的信息,将浓缩的历史进行重现。因此,在历史课堂上,對历史地图的讲解要重视与相关的文字相结合,同样单纯的文字叙述不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勾画出形象的地理示意图,将两者有机的结合才能深化学生对历史空间的认识。比如在学习《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一课时,教材给出了一段这样的描述:“希腊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东临爱琴海,海岸线曲折,天然良港众多。”
在实际的教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应遵循从直观的地图出发然后形成抽象的地理空间概括。在这一课的学习中,首先带领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希腊城邦分布示意图”,学生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希腊三面环海,有很多零星的小岛。然后在肯定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领学生一步一步提取其中隐含的历史信息:三面环海说明希腊拥有大河文明所没有的众多优良海港,这就造就了希腊海外贸易以及工商业的发达;零星的小岛分布则促成了“小国寡民”的城邦。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希腊的地理位置的特点,将其变为逻辑严密、表述全面的文字。在历史课堂中,将直观的历史地图与严谨文字结合,学生也就很容易理解在这种城邦体制和发达的商品经济的作用下,催生了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同时也深化了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能力,最终有利于学生历史地理观念的培养。
四、活用历史思维导图,构建历史时空网络
“历史思维导图指利用联想、推理等方法,在知识之间建立和主题要素相互联系的各层级知识的思维网络。”那么,历史课堂怎样利用思维导图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呢?首先教师要善于利用思维导图的可视化。所谓可视化是指,通过思维导图有效的整合课本中的内容,并根据一定的时序,呈现新的历史知识逻辑体系。教师在讲解较长时段的内发生的史事时,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将这些历史事件按照一定时空整合,帮助学生梳理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比如在学习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这一单元的内容之后,为了使学生能够对这一段历史史实进行清晰的概括,可以向学生呈现这一时期政治格局变化的历史思维导图。这样学生可以清晰的看到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末,世界格局由“两极化”走向“多极化”,并能够说明“两极化”形成阶段以及“多极化”的表现。除了教师在课堂上有效地运用外,也需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绘制思维导图。通过历史思维导图与构建时空框架,可以在学生的头脑中清晰的勾画出一定历史阶段内史事发展与演变示意图,使得学生根据具体的示意图将历史史事置于一定时空条件下进行归纳概括。
在历史教学中,应正确看待历史核心素养与时空观念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可以从宏观角度去看待历史发展进程。正确处理历史时空关系、不断培养历史时序观念与历史地理观念,有助于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马少伟.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初探.科教导刊,2017
[2]徐蓝.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