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农牧区和谐校园建设的思考

来源 :职业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kw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农牧区和谐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关键、提高教学质量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核心、基础设施建设是和谐校园的保障、机制与情感是和谐的基础、环境建设是和谐的窗口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建议。
  关键词:农牧区;和谐校园;思考
  一、建设农牧区和谐校园的意义
  1.建设农牧区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胡锦涛同志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从教育事业的发展来看,不论是地域分布,还是规模与人数都可以排在前列,不难看出,农牧区学校是农牧区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农牧区民族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没有农牧区学校的和谐就没有农牧区的和谐,所以学校应当在构建农牧区和谐社会中起骨干和带头作用,走在前面。
  2.建设农牧区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以人为本倡导人性化的思维方式,把人性化尺度与社会历史尺度的有机统一,作为一切事物的前提、最终本质和依据。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要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要求,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关心人、尊重人,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营造使师生员工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所以建设和谐校园正是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3.建设农牧区和谐校园是促进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和谐能够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促进事业发展。初级教育是基础,建设和谐校园能够促进教学各项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只有拥有和谐的环境氛围,学校的组织效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才华才能得到提高,才能促进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农牧区和谐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
  1.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较多。一是招生难。县乡各级人民政府对发展民族教育十分重视,年初有安排、年中有检查、年末有总结,把招生列入年内主要工作目标考核的内容,各乡与个村签订包括招生在内的主要工作目标责任书,并制定了,凡不送子女入学者罚款500元的制度。但由于人口少,学龄儿童有限,加之居住过于分散,思念子女,怕学校生活不适应,宁可交罚款,也不愿意送子女入学,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曾出现通过“抓阉”决定入学儿童的现象,现在虽有好转,但仍不尽人意。二是巩固难。由于乡镇学校的生源大部分来自于农牧业村,具有年龄小、离家远的特点,虽然寒暑假都是根据农牧业生产季节特点设立的,但是提高学生的巩固率仍然面临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如:畜群转场到夏季草场后,老师批评教育,言辞严厉,方法稍有欠妥,可能会造成逃学。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成绩过差也会发生相同的行为。作为学校年度安排是一定的,授课时间也是恒定的,补课是有限的,九年义务教育是法定的,如果学生的巩固率不能得到保证,教学质量可想而知。三是缺乏家庭教育。乡、镇学校是以学习、吃住、管理为一体的寄宿学校,只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成为空白点。四是教师知识不全面。乡镇初级教育不同中高等教育,工作在基层学校的老师不但主课要过硬,而且其他课程也要能胜任,必须是一个多面手,放在什么岗位都能独当一面,从实际工作情况看,部分教师还达不到这一要求,要想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做出更大贡献,还要做出艰苦的努力。
  2.投入不足。建设和谐校园,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作后盾,没有一定的资金投入建设和谐校园是一句空话。乡镇学校在设施等方面仍然存在与建设和谐校园不相适应的问题。办公条件差,教学方法陈旧,炉火取暖,灰尘飞扬;适宜学生锻炼的器材奇缺,有的缺少餐厅,饭菜种类单一,所有这些因素都在困扰和谐校园建设。
  3.环境改善不明显。由于高原性气候的制约,学校环境改善建设十分缓慢,没有硬化的路面,花坛草坪更是少见,就连能够生长的红柳和胡杨也不多见,校园仅有的空地沙石裸露,晴天是尘土浮现,雨天是道路泥泞,与建设和谐校园的要求距离较大。
  综上所述,在建设和谐校园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是片面地谈民族教育的缺陷,可以肯定在党的领导下,农牧区民族教育事业发展较快,但与构建和谐校园的要求还有差距,查找不足就是为了理清思路,针对建设和谐校园制定相应措施。
  三、建设农牧区和谐校园的措施
  1.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关键。校园和谐的关键因素是人,人的和谐与否,决定校园和谐的成败,校园中人,主要由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三者构成。
  (1)必须建立和谐的班子。学校领导班子要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充分调动各成员的积极性,各司其职、尽职尽责,班子内部要充分发扬民主,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集思广益,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达成共识,形成决议和决定,这样的班子必然是一个充满活力、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
  (2)促进领导和教师之间的和谐。所谓领导是指整个班子的组成人员,与教职工相比仍然是少数,仅靠他们不能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所以,领导干部要密切教师关系,大力支持他们的工作,抓入学率、巩固率,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关心他们生活,解决好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尽一切可能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落实待遇,按时晋升职称,体现组织关怀和领导关心,提高信任度,建立良好的干群关系,使他们安心本职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3)增强教师间的和谐。学校的工作可以说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为主题,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之间的和谐尤为重要,全体教师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团结和谐,在学习上相互帮助,在工作上取长补短,在生活上体贴关心,加强团队建设,通力协作共同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4)加强师生间的和谐。密切师生关系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中之重。教师不能以学生的家庭社会背景看待学生,不能以学习成绩好坏对待学习,不以貌取人,必须一视同仁,对待学生耐心、细心、爱心,通过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去关心爱护学生,少批评,多鼓励,重点讲学习的重要意义,培养勤学多问的习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离不开教师,不断增强师生友谊,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形成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的局面。
  (5)敦促学生间的和谐。初级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教师的言谈举止和所作所为对学生的成长尤为关键。教育学生要有理想、有目标,是为祖国而学,为家乡而学,为个人发展而学,学习是每个人的根本任务,是走向社会的根本基础,学校必须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之间必须做到团结一致,同学之间实现和谐,要共同学习进步,增进同学校友之情,谱写和谐校园的新曲。
  2.提高教学质量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核心。学校从事的事业就是教学,要遵循“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落实海北州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25个配套文件精神,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基础设施建设是和谐校园的保障。教育事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的人际关系、干事办事的良好氛围固然重要,但是没有物的和谐肯定是难以为继的,这里的物是指物质条件,是通过建设实现的,来源于资金投入,要不断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教学设施配置。
  4.环境建设是和谐的窗口。校园的和谐具有外在的表现形式,是可以主观感知的,是由人、事、物三者构成校园风景,和谐的校园每一人、每一事、每一物都应该是一道靓丽风景,都表现出校园的和谐。这就要求校舍布局科学合理,保持整洁,硬化道路遍及校园,形成花坛与草坪,因地制宜种花植树绿化校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师生要有良好的精神面貌、行为习惯;教学活动要生动活泼,且效果明显,所有这些都是展现校园和谐的窗口。通过校园窗口建设,形成清洁、整齐、有序、合理、规范,并且充满活力,透过这个窗口的任何一景,就可以感知校园的文化、校园的和谐。
  5.机制与情感是和谐的基础。建立长效机制是建设和谐的重要举措,是规范师生行为准则,如果人人守纪守法,个个履行校规,就可以形成和谐的局面。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坚持赋予情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内在要求,情的和谐是团结的内在表现,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深入企业调研集装箱运输相关企业,分析出典型工作任务,集合类似典型工作任务,形成本专业行动领域,在整合各项任务的核心能力的基础上分析出应对知识领域,构建课程体系,按照岗位职业发展规律开发学习领域,并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情境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和可评估性。  关键词:工作过程;集装箱运输;课程体系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对交通运输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然而,一方面交通运输类企业
期刊
摘要: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满足社会需求,高职英语教育必须将学生语言教学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在学生需求和未来职业能力目标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英语课程设计,打破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突出教学内容的职业性,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和多元评价激励手段,体现高职教育过程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关键词:高职教育;英语课程设计;职业能力    本着服务区域经济和服从市场人才需求目
期刊
摘要:从学生、教材、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手段四个角度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双语教学的现状,并针对这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因材施教、教材选取多元化、采用情境融合的教学方法、推广人性化的考核方式。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双语教学;人力资源管理    在全球化背景下,为了适应国际化竞争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双语教学模式纷纷在国内高校组织实施,但其教学效果褒贬不一。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欧美学院是河北省
期刊
摘要:工学结合是高职课程改革的切入点,从高职教学大纲存在的问题出发,阐述了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制定的意义,结合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化工技术类专业进行工学结合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实践,对工学结合课程标准的制定进行了研究,并就“化学品分析与检验”课程标准的制定进行了描述。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课程标准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强调工学结合,校企
期刊
摘要:以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因材施教的相关理论入手,在总结分析该院校6个二级学院、28个专业学生学习人文素质基础差异、个性特征差异、专业差别的基础上探讨因专业施教的方法,从而解决不同专业学生对思政理论课乐学、善学、学有实效的问题。  关键词:思政理论课;人文素质;专业差别;因专业施教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
期刊
摘要:项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通过调研分析将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转换成为教学内容,以典型工作情境为逻辑主线,对教学目标、内容、过程、考核方法进行具体实践设计。  关键词:高职课程;项目教学;商品养护    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不再适应新时期高职教育的理念和学生培养目标,项目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以《商品知识与养护》课程中的某
期刊
摘要:工业设计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信息传达设计。但是在当今复杂的市场社会中决定产品使用质量好坏的因素很多,战后以德国布劳恩公司为代表的功能主义为核心的理想主义受到了冲击并衰落,反思其衰落背后的规律,对我们如何正确对待认识理想主义,对我国工业设计教育仍有启发。  关键词:布劳恩公司;理想主义;反思    一、布劳恩的理想主义  工业设计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信息传达设计。对于产品设计师的要求不仅是为一项具
期刊
摘要:分析了当前高校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并将这种以人为本的多元化教育模式在高年级计算机类课程中进行实践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对提高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也很有帮助。  关键词:以人为本;多元化教育;课程设计    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大力提倡并积极推进高校专业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如何提高高校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学
期刊
摘要:后现代主义是西方社会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哲学和文化思潮,它提倡去中心,强调差异性,鼓励多元化,推崇平等对话。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影响着当代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也不可避免地对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招聘带来影响。结合2010年对广州大学城400家用人单位需求情况的调查分析,通过对后现代视野下择业创业理念重塑的论述,剖析用人单位对毕业生需求的变化,提出学校、用人单位、大学生三方在毕业生素
期刊
摘要:依靠科技进步改善农村民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民生科技是最贴近人民生活、直接服务于人民的科技。从总体看来,农村民生科技工作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发展以关注民生为目标的民生科技,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既是紧迫问题,也是长期任务。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民生问题;民生科技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七大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