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加快建立独立完整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党和国家做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决策。东北三省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基础优势,被确定为新中国工业建设的重点地区。自此吉林担负起建设共和国工业体系的重任,并创造了一系列的辉煌。与此相应,吉林省的职业教育也实现了蓬勃发展。
1.1 建国初期吉林工业的恢复与调整
1948年吉林省全境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发动群众恢复工业生产,主要发展国营企业,努力发展与城市人民生活关系密切的民用工业。1949~1952年恢复时期的吉林省工业迎来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3年间工业生产增长了195.7%,年平均增长43.5%。见表1-1,图1-1、1-2。
1.2 重型工业基地的建设
“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实际实施150项),吉林省有11项,实际投资额为12.69亿元。这一时期,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工业、代表工业化水平的重工业成为吉林省经济建设的重点,吉林省工业不仅生产能力增强,而且工业内部各种比例关系和工农业比例关系发生相应的变化。见表1-2、1-3。
1.3 为中国工业振兴做出卓越贡献
吉林重型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构成了国家完整工业体系的重要力量,不仅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而且为中国工业振兴和全国持续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见表1-4、1-5、1-6。1.4 职业教育蓬勃发展
适应经济建设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吉林省采取自力更生、白手起家的办法大力建设技工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高中,形成了与重工业发展相适应的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结构和专业结构。在1980年代中期,吉林省每万人口中的职业学校在校生比例居于全国前列。见表1-7、1-8、1-9。
1.1 建国初期吉林工业的恢复与调整
1948年吉林省全境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发动群众恢复工业生产,主要发展国营企业,努力发展与城市人民生活关系密切的民用工业。1949~1952年恢复时期的吉林省工业迎来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3年间工业生产增长了195.7%,年平均增长43.5%。见表1-1,图1-1、1-2。
1.2 重型工业基地的建设
“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实际实施150项),吉林省有11项,实际投资额为12.69亿元。这一时期,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工业、代表工业化水平的重工业成为吉林省经济建设的重点,吉林省工业不仅生产能力增强,而且工业内部各种比例关系和工农业比例关系发生相应的变化。见表1-2、1-3。
1.3 为中国工业振兴做出卓越贡献
吉林重型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构成了国家完整工业体系的重要力量,不仅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而且为中国工业振兴和全国持续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见表1-4、1-5、1-6。1.4 职业教育蓬勃发展
适应经济建设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吉林省采取自力更生、白手起家的办法大力建设技工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高中,形成了与重工业发展相适应的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结构和专业结构。在1980年代中期,吉林省每万人口中的职业学校在校生比例居于全国前列。见表1-7、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