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学院社团的实践过程中,我有幸接触到“一棵小葱”这个优秀的原创音乐团体,团队成员们身体力行地像我强调着对传统文化的虔诚与责任心。承担并不仅仅是一腔热血,更是严谨谦逊的专业精神和砥砺前行的探索精神,在参与团队的运营中我不仅刷新着思想的高度,在组织行为学的课程当中知行合一的实践也让我对所学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一棵小葱”;戏曲+流行音乐;发展历程
一、前言
中国戏曲作为音乐、舞蹈和戏剧紧密结合的综合传统舞台艺术,其“唱念做打”经过数百年的演化,自有其动人的艺术魅力。在现代技术和文化工业的传播影响下,戏曲通过改换形式,将其惊鸿一瞥的精华元素置放在流行音乐作品中,产生了一些可以被青年受众接受的独特效果。“一棵小葱”戏曲文化创新音乐团队的雏形起源于学院社团,以乐队的形式在中国戏曲学院“五月青春艺术节”中连续两年举办乐队专场,音乐系的同学会根据自己的学科专长在流行音乐的演奏中添加一些与戏曲艺术相结合的原创歌曲,在这些尝试中我们获得了不错的反响和学院的支持,并且在乐队成员毕业之后还以团队的形式活跃在学院的各项活动中。如今,以乐队基础成员为雏形,经过不断的更新和筛选之后成长出现的以“戏曲+”为方向的原创音乐团队“一棵小葱”已签约音乐公司,并且在市场上、在收益上、在反响和影响力上有了一些自己的成绩。
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灵魂,应该源源不断地有人破除狭隘主义与种族主义的观点,承担起弘扬和传播的使命,若是有幸成为这份使命的肩负者,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形成统一,那将是再幸福和圆满不过的事情。
二、团队构建背景及我的参与过程
1.团队前期活动形式
“一棵小葱”的雏形是学院社团,具体来讲是学院团委指导下的社团联合会中国风乐社所组建的“肆佰號乐队”,“肆佰號”取自校址“万泉寺400号”的门牌数字,用繁体字来体现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含义。在2016年学院举办的“五月青春艺术节”中,“肆佰號乐队”首次在学院亮相,在这一次的演出中,乐队成员以流行歌曲为主,传统风格的原创音乐为辅,完成了这场晚会。其中,“一棵小葱”团队的代表作《狂浪生》就在这场晚会中初次演出,获得现场好评。这首歌的作曲周明聪将《狂浪生》上传至ID为“一棵小葱”的网易云音乐账号上,也获得了网络上听众的青睐和支持。2017年底,单曲《狂浪生》在QQ音乐单日播放量已经突破260万。
在第二年的专场演出中,更多的原创作品涌现出来,在获得了老师同学们的认可以后,在与外校交流的机会中,老师同学们更愿意推荐具有学院特色的融合戏曲元素的“肆佰號乐队”进行交换演出,其中《狂浪生》加以戏曲身段伴舞之后更是富有代表性,成为学院对外交流的炙手可热的招牌节目。
2.团队后期调整
在2017年“肆佰號乐队”中几位重要成员毕业之后,“一棵小葱”团队经历了一段自由的创作过程。有了《狂浪生》作为基础,在后面的讨论中团队基本上没有接手邀约,只是有选择性和针对性的与虾米音乐等进行了新歌的合作,在此期间,《西京雁》就在这种节奏中蕴含衍生而来,以西北特色为底蕴,结合老旦的唱腔风格,很快也在网易云音乐里达到了评论999+的反响。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之中,有不少音乐公司向团队伸出了橄榄枝。
三、团队运作
1.团队架构
目前团队的主要架构分为两个部分,音乐公司负责行使管理职能,“一棵小葱”团队作为项目的执行部分,主要负责的是内容的创作,即歌曲制作部分。由此,艺人由公司提供的专业经纪团队管理,宣传途径由公司的官方宣传渠道对接,保障了“一棵小葱”这个内容输出的团体最大程度的投入在音乐制作的领域,各部门有机串联合作,创造最大的效率。
2.团队运营模式
团队以一个项目组的形式对签约的公司做内容输出,由公司进行艺人培训、宣传包装等一系列内容以外的工作之后将成熟的作品推向市场进行版权输出。
3.团队的自我调整及自我修复
3.1寻求合作
“一棵小葱”作为一个一直以来相对独立的团体,在寻求合作的道路上也经历了很多的方向和调整。
“一棵小葱”最先考虑的,也是一直到现在以来都建立联系的合作就是校际合作,以中国戏曲学院学生活动为窗口,以“校友情怀”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榜样”为切入点,融入到各项学生活动当中,也吸引和感动着一届又一届的在校生。
另外,还有一种以次数为单位,比较零散的“约歌”的合作方式,大多是以微博、音乐账号私信或是人际介绍的途径进行联络和商洽,这种方式很有可能因为不规范性的特点一次性地获得高于市场价的资金支持,但是同样因为不规范性的特点,不具有安全保障性和专业化沟通的可能性,几乎不被团队所采用,在确认过对方官方权威之后根据对方对作品提出的期望酌情接受工作。
如今,最稳健的合作形似就是签约公司,“一棵小葱”将内容输出直接对接公司,公司进行专业化的包装之后进行商业渠道的版权输出,最大程度的保障了团队作为音乐创作方的自由和精力,这也是目前一个内容输出团队所能面临的最好的合作方式。
3.2阵容扩充
在戏曲乐队乐器品类众多,每首歌曲能用到的相关的乐器又不尽相同,这就造成了乐队阵容的不稳定性。所以在乐队方面团队并没有采取签约的形式,而是以自由的以次数为单位的合作的方式,例如《西京雁》中部分民乐器的演奏,就是以这种形式进行着合作。
另外,在歌手的選择方面,随着团队的稳步发展,也将面临着调整和扩充等问题和建立周密的选拔机制和严格的工作制度,同时在逐渐脱离校园联系的时间轴内找到新的挖掘途径和建立新的联系机制,这些都是即将面对的关键问题。
团队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是队伍前进的齿轮,在对每个人的认识上管理者应该避免选择性知觉、晕轮效应、对比效应、投射作用、刻板印象等知觉偏差,在约法三章的基础上努力寻求每个人在岗位上的发光点和舒适的契合方式。 3.3负面评价的吸收与消化
一个年轻的团队在如此茁壮的进步和发展,过程中难免碰到质疑的声音和负面的评价,如何面对这些声音,如何进行吸收和自我调整,这是团队中每一个人都必须掌握的素质。在发展的过程中团队也曾经因为决策和审核的失误遭到来自听众视野的批评,打击之余,团队也在不断积累着经验,避免情绪失调和情绪感染的蔓延,以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与环境作为补救的直接措施,再在长久的时间里消化和吸取从中得到的教训。
四、面对市场环境与竞争压力
1.面对市场重心的大众化
在团队的创作过程中,团队发现:正宗戏曲元素的歌因为专业水平等的要求难以口口相传进行基础而广泛有效的传播,而一些模棱两可的作品套用了一些并不专业的戏曲元素,承着传统艺术复兴的时代诉求进入大众的视线,反而被广泛传唱。针对这个现象,团队非但没有动摇传播正宗传统文化的决心,而且更加坚定了发展方向和思路,中国艺术研究院王文章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的总序中提到:以宏阔的视野和多元的思考方式,通过学术探求,超越当代社会功利,承续传统人文精神,努力寻求新时代的文化价值和精神理想,是文化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正是这些老艺术家的号召和鼓舞,才使我们将文化理解到“以文化人”的思想高度。
但从另一方面说,受艺术标签的排他性驱使,如何在艺术生产的商品性、社会性和地域性的范围内形成相应的对话机制,是中国戏曲的再创新需要解决的前提条件。
无论流行音乐在当代有着什么样的表现形式,肤浅与深刻、传统与现代、他乡与自我始终是一个缠绕在一起的话题。流行音乐的价值产业链远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文化产业,它更能承载一个国家普罗大众的文化趣味和旨归。从近年网络上反映出来的大众审美趣味来看,随着国内民众欣赏水平的日益提升,对建立完整意义上的“中国风”音乐类型抱有很高的期待,这也昭示着一种新的、独到的艺术欣赏原则正在崛起,在这个崛起的线路图上,中国传统文化仍然是大众渴望通过通俗文艺管道,探寻文化身份自我确证最佳途径。
2.面对不正当竞争
随着传统文化复兴的这一股文化浪潮的涌起,中国风甚至戏曲风的歌曲逐渐的多了起来,与此同时竞争压力也就愈发的激烈。“一棵小葱”团队的戏曲科班出身所打造的风格逐渐成为众矢之的。面对其中不乏的不正当竞争,首先团队不能效仿,肩负科班出身的身份,要有德艺双馨的做派。其次,切勿深陷不正当竞争其中,造成投入的升级(对过去决策的投入不断增加,即使是消极的决策)。
五、关于组建队伍的思考和展望
1.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谈团队运营
1.1资源认知理论:智力和经验是领导行为的重要属性
作为团队的领导,不仅仅要拥有敏锐的智力水平,同时还要具有情绪智力等全方面的商值,然而这些又是从不断的经验中不断学习得来。除了自身的学习,管理者通过逐步指导个体学习的方式来塑造个体的行为被称为塑造行为,学习是由于经验而发生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改变,每个人都不应该放弃学习,作为管理者、领导更应该在自己不断学习的过程当中劝勉其他成员学习,与时俱进。
1.2激励理论的应用
从目标管理理论中我们可以得出:参与式的目标设置,目标必须是明确的、可检验的、可衡量的、把组织的整体目标转化为组织单位和个体的具体目标。也就是说团队要想通过过程激励理论不断地有机的进步,就要根据德鲁克提出的SMART原则【具体的(Specific)、可衡量的(Measurable)、可达到的(Attainable)、相关性(Relevant)、截止期限(Time-bound)】设定目标,并且有计划地逐步完成。具体的、困难的,往往要比按照笼统的目标“尽最大努力”效果更好。同时也要按照亚当斯提出的公平理论,通过过程的不断优化来促进和优化结果。
2.从个人角度谈对戏曲、传统文化市场的展望和期待
中國传统戏曲在20世纪50年代的戏曲改革之后,使专业化分工的艺术生产方式得以实现。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戏曲的生命力在以西方流行音乐传播为主要基础的大众文化消费方式的冲击下日渐式微。由此,中国流行音乐人在不断探索一种使戏曲融入流行音乐的新形式,虽然当前略显凌乱,但仍昭示了一种新的、独到的艺术欣赏原则正在崛起。因此,只有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母体生长,中国流行音乐才能在当代流行音乐的图谱上开掘出具备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新音乐类型。
传统文化复兴的趋势在当今文化市场已经越来越明显了,以戏曲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能否运势而上卷土重来还未见端倪,但是随着经济文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国民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我对这一趋势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并且愿意继续在其中做出更多的尝试。
参考文献
[1]《组织行为学》罗宾斯
[2]《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总序 王文章
[3]《浅谈中国戏曲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刘琰 程时桃 咸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4]《花落去 燕归来——论当代流行音乐产业中的中国戏曲元素》段斌 胡红梅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指导老师:曹林
(中国戏曲学院 北京 100073)
关键词:“一棵小葱”;戏曲+流行音乐;发展历程
一、前言
中国戏曲作为音乐、舞蹈和戏剧紧密结合的综合传统舞台艺术,其“唱念做打”经过数百年的演化,自有其动人的艺术魅力。在现代技术和文化工业的传播影响下,戏曲通过改换形式,将其惊鸿一瞥的精华元素置放在流行音乐作品中,产生了一些可以被青年受众接受的独特效果。“一棵小葱”戏曲文化创新音乐团队的雏形起源于学院社团,以乐队的形式在中国戏曲学院“五月青春艺术节”中连续两年举办乐队专场,音乐系的同学会根据自己的学科专长在流行音乐的演奏中添加一些与戏曲艺术相结合的原创歌曲,在这些尝试中我们获得了不错的反响和学院的支持,并且在乐队成员毕业之后还以团队的形式活跃在学院的各项活动中。如今,以乐队基础成员为雏形,经过不断的更新和筛选之后成长出现的以“戏曲+”为方向的原创音乐团队“一棵小葱”已签约音乐公司,并且在市场上、在收益上、在反响和影响力上有了一些自己的成绩。
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灵魂,应该源源不断地有人破除狭隘主义与种族主义的观点,承担起弘扬和传播的使命,若是有幸成为这份使命的肩负者,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形成统一,那将是再幸福和圆满不过的事情。
二、团队构建背景及我的参与过程
1.团队前期活动形式
“一棵小葱”的雏形是学院社团,具体来讲是学院团委指导下的社团联合会中国风乐社所组建的“肆佰號乐队”,“肆佰號”取自校址“万泉寺400号”的门牌数字,用繁体字来体现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含义。在2016年学院举办的“五月青春艺术节”中,“肆佰號乐队”首次在学院亮相,在这一次的演出中,乐队成员以流行歌曲为主,传统风格的原创音乐为辅,完成了这场晚会。其中,“一棵小葱”团队的代表作《狂浪生》就在这场晚会中初次演出,获得现场好评。这首歌的作曲周明聪将《狂浪生》上传至ID为“一棵小葱”的网易云音乐账号上,也获得了网络上听众的青睐和支持。2017年底,单曲《狂浪生》在QQ音乐单日播放量已经突破260万。
在第二年的专场演出中,更多的原创作品涌现出来,在获得了老师同学们的认可以后,在与外校交流的机会中,老师同学们更愿意推荐具有学院特色的融合戏曲元素的“肆佰號乐队”进行交换演出,其中《狂浪生》加以戏曲身段伴舞之后更是富有代表性,成为学院对外交流的炙手可热的招牌节目。
2.团队后期调整
在2017年“肆佰號乐队”中几位重要成员毕业之后,“一棵小葱”团队经历了一段自由的创作过程。有了《狂浪生》作为基础,在后面的讨论中团队基本上没有接手邀约,只是有选择性和针对性的与虾米音乐等进行了新歌的合作,在此期间,《西京雁》就在这种节奏中蕴含衍生而来,以西北特色为底蕴,结合老旦的唱腔风格,很快也在网易云音乐里达到了评论999+的反响。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之中,有不少音乐公司向团队伸出了橄榄枝。
三、团队运作
1.团队架构
目前团队的主要架构分为两个部分,音乐公司负责行使管理职能,“一棵小葱”团队作为项目的执行部分,主要负责的是内容的创作,即歌曲制作部分。由此,艺人由公司提供的专业经纪团队管理,宣传途径由公司的官方宣传渠道对接,保障了“一棵小葱”这个内容输出的团体最大程度的投入在音乐制作的领域,各部门有机串联合作,创造最大的效率。
2.团队运营模式
团队以一个项目组的形式对签约的公司做内容输出,由公司进行艺人培训、宣传包装等一系列内容以外的工作之后将成熟的作品推向市场进行版权输出。
3.团队的自我调整及自我修复
3.1寻求合作
“一棵小葱”作为一个一直以来相对独立的团体,在寻求合作的道路上也经历了很多的方向和调整。
“一棵小葱”最先考虑的,也是一直到现在以来都建立联系的合作就是校际合作,以中国戏曲学院学生活动为窗口,以“校友情怀”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榜样”为切入点,融入到各项学生活动当中,也吸引和感动着一届又一届的在校生。
另外,还有一种以次数为单位,比较零散的“约歌”的合作方式,大多是以微博、音乐账号私信或是人际介绍的途径进行联络和商洽,这种方式很有可能因为不规范性的特点一次性地获得高于市场价的资金支持,但是同样因为不规范性的特点,不具有安全保障性和专业化沟通的可能性,几乎不被团队所采用,在确认过对方官方权威之后根据对方对作品提出的期望酌情接受工作。
如今,最稳健的合作形似就是签约公司,“一棵小葱”将内容输出直接对接公司,公司进行专业化的包装之后进行商业渠道的版权输出,最大程度的保障了团队作为音乐创作方的自由和精力,这也是目前一个内容输出团队所能面临的最好的合作方式。
3.2阵容扩充
在戏曲乐队乐器品类众多,每首歌曲能用到的相关的乐器又不尽相同,这就造成了乐队阵容的不稳定性。所以在乐队方面团队并没有采取签约的形式,而是以自由的以次数为单位的合作的方式,例如《西京雁》中部分民乐器的演奏,就是以这种形式进行着合作。
另外,在歌手的選择方面,随着团队的稳步发展,也将面临着调整和扩充等问题和建立周密的选拔机制和严格的工作制度,同时在逐渐脱离校园联系的时间轴内找到新的挖掘途径和建立新的联系机制,这些都是即将面对的关键问题。
团队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是队伍前进的齿轮,在对每个人的认识上管理者应该避免选择性知觉、晕轮效应、对比效应、投射作用、刻板印象等知觉偏差,在约法三章的基础上努力寻求每个人在岗位上的发光点和舒适的契合方式。 3.3负面评价的吸收与消化
一个年轻的团队在如此茁壮的进步和发展,过程中难免碰到质疑的声音和负面的评价,如何面对这些声音,如何进行吸收和自我调整,这是团队中每一个人都必须掌握的素质。在发展的过程中团队也曾经因为决策和审核的失误遭到来自听众视野的批评,打击之余,团队也在不断积累着经验,避免情绪失调和情绪感染的蔓延,以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与环境作为补救的直接措施,再在长久的时间里消化和吸取从中得到的教训。
四、面对市场环境与竞争压力
1.面对市场重心的大众化
在团队的创作过程中,团队发现:正宗戏曲元素的歌因为专业水平等的要求难以口口相传进行基础而广泛有效的传播,而一些模棱两可的作品套用了一些并不专业的戏曲元素,承着传统艺术复兴的时代诉求进入大众的视线,反而被广泛传唱。针对这个现象,团队非但没有动摇传播正宗传统文化的决心,而且更加坚定了发展方向和思路,中国艺术研究院王文章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的总序中提到:以宏阔的视野和多元的思考方式,通过学术探求,超越当代社会功利,承续传统人文精神,努力寻求新时代的文化价值和精神理想,是文化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正是这些老艺术家的号召和鼓舞,才使我们将文化理解到“以文化人”的思想高度。
但从另一方面说,受艺术标签的排他性驱使,如何在艺术生产的商品性、社会性和地域性的范围内形成相应的对话机制,是中国戏曲的再创新需要解决的前提条件。
无论流行音乐在当代有着什么样的表现形式,肤浅与深刻、传统与现代、他乡与自我始终是一个缠绕在一起的话题。流行音乐的价值产业链远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文化产业,它更能承载一个国家普罗大众的文化趣味和旨归。从近年网络上反映出来的大众审美趣味来看,随着国内民众欣赏水平的日益提升,对建立完整意义上的“中国风”音乐类型抱有很高的期待,这也昭示着一种新的、独到的艺术欣赏原则正在崛起,在这个崛起的线路图上,中国传统文化仍然是大众渴望通过通俗文艺管道,探寻文化身份自我确证最佳途径。
2.面对不正当竞争
随着传统文化复兴的这一股文化浪潮的涌起,中国风甚至戏曲风的歌曲逐渐的多了起来,与此同时竞争压力也就愈发的激烈。“一棵小葱”团队的戏曲科班出身所打造的风格逐渐成为众矢之的。面对其中不乏的不正当竞争,首先团队不能效仿,肩负科班出身的身份,要有德艺双馨的做派。其次,切勿深陷不正当竞争其中,造成投入的升级(对过去决策的投入不断增加,即使是消极的决策)。
五、关于组建队伍的思考和展望
1.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谈团队运营
1.1资源认知理论:智力和经验是领导行为的重要属性
作为团队的领导,不仅仅要拥有敏锐的智力水平,同时还要具有情绪智力等全方面的商值,然而这些又是从不断的经验中不断学习得来。除了自身的学习,管理者通过逐步指导个体学习的方式来塑造个体的行为被称为塑造行为,学习是由于经验而发生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改变,每个人都不应该放弃学习,作为管理者、领导更应该在自己不断学习的过程当中劝勉其他成员学习,与时俱进。
1.2激励理论的应用
从目标管理理论中我们可以得出:参与式的目标设置,目标必须是明确的、可检验的、可衡量的、把组织的整体目标转化为组织单位和个体的具体目标。也就是说团队要想通过过程激励理论不断地有机的进步,就要根据德鲁克提出的SMART原则【具体的(Specific)、可衡量的(Measurable)、可达到的(Attainable)、相关性(Relevant)、截止期限(Time-bound)】设定目标,并且有计划地逐步完成。具体的、困难的,往往要比按照笼统的目标“尽最大努力”效果更好。同时也要按照亚当斯提出的公平理论,通过过程的不断优化来促进和优化结果。
2.从个人角度谈对戏曲、传统文化市场的展望和期待
中國传统戏曲在20世纪50年代的戏曲改革之后,使专业化分工的艺术生产方式得以实现。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戏曲的生命力在以西方流行音乐传播为主要基础的大众文化消费方式的冲击下日渐式微。由此,中国流行音乐人在不断探索一种使戏曲融入流行音乐的新形式,虽然当前略显凌乱,但仍昭示了一种新的、独到的艺术欣赏原则正在崛起。因此,只有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母体生长,中国流行音乐才能在当代流行音乐的图谱上开掘出具备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新音乐类型。
传统文化复兴的趋势在当今文化市场已经越来越明显了,以戏曲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能否运势而上卷土重来还未见端倪,但是随着经济文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国民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我对这一趋势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并且愿意继续在其中做出更多的尝试。
参考文献
[1]《组织行为学》罗宾斯
[2]《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总序 王文章
[3]《浅谈中国戏曲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刘琰 程时桃 咸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4]《花落去 燕归来——论当代流行音乐产业中的中国戏曲元素》段斌 胡红梅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指导老师:曹林
(中国戏曲学院 北京 10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