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合作探究走进作文教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ao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就作文教学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学生自会作文,不待老师教;学生自会改文,不待老师改。”叶老这么说,是强调在作文教学中,老师传授方法和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性。可是,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学生作文、老师修改似乎天经地义。尽管有很多老师都能兢兢业业地批阅学生作文,有点评、有眉批、有总评。但等到修改好的作文发回到学生手中时,早已错过了学生的心理期待,成了“昨日黄花”。从而影响到学生对老师修改的重视程度,学生拿到作文本后,只是关心老师所给的分数,而对老师的精批细改,则不予深究。这就很难达到通过修改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另一方面,当老师看到他们的呕心沥血化成了一江春水,辛苦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时,也会产生心理疲惫,修改学生作文的热情逐渐降低,甚至有的老师认为认真修改学生作文是徒劳无功的,不如教些作文技巧来得实惠。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和老师都处于被动地位,各自都是为了完成自身的任务,学生将写好的作文交给老师,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老师将批改好的作文还给学生,完成了自身的教学任务。这样何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要想改变眼下作文教学的困境,切实提高作文教学效果,我认为,应该恢复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合作探究走进作文教学,把学生自改作文、互改作文当成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来抓。
  让学生自改互改作文并不等于老师在作文评改这一环节上不顾不问,而是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老师担负起积极的主导作用。
  首先,要引导学生转变对作文修改的看法。只有观念的转变,才能带动行为的改变。现在有许多学生不愿意修改作文,误认为,只要把握写作技巧,多写多练,自然能提高写作水平,况且考场作文也没有时间去修改。所以,写好作文后,不愿花时间去修改、去润色,就交给老师,让老师去评判,这是传统作文教学带给学生的一大误区。针对这一点,老师就要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白:优秀作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反复修改作文才能打好写作基础,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基础打好了,水平提高了,在考场上就能出好的速成作文。还要告诉学生:写作有技巧,那就是修改的技巧。俄国作家契诃夫说过:“写作的技巧,其实并不是写作的技巧,而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古往今来,许多名家都是善于把握这个技巧的。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几经斟酌,才定下来。又如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就写了7年,改了7次,开篇就有10余稿之多。我国的曹雪芹写《红楼梦》也是如此,“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成就了一部不朽的名著。另外,还要让学生明白:多写多练,当然对提高写作水平有一定的作用,但就效果而言,反复修改出一篇好作文来,比写出十篇作文都要好。通过这些,消除学生对作文修改的误区,引起学生对修改作文的重视。
  其次,老师要积极指导学生进行作文修改。学生在明白作文修改重要性后,迫切期待着作文修改实践,但对于如何修改,却又迷惘,这就需要老师积极指导,让学生在作文修改中学习修改方法,体会修改的好处,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善于修改、乐于修改。实践中,我将作文修改过程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抓住“亮点”,反复琢磨。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他们的作文不可能非常完善。如果老师批改时面面俱到,详批详改,必然费时费力,效率不高。怎么办?这时,老师就要学会偷“懒”,进行重点突破,在学生作文中寻找出“亮点”来,所谓“亮点”,即值得肯定的地方,如立意新颖,对生活有独特的发现;内容充实,有真情实感;结构完整,布局巧妙,甚至可以是一个词语的巧妙运用,一个句子的新颖别致,等等。老师采用在作文本上圈点、单独交流、小范围点评等多种形式,迅速将“亮点”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在“亮点”处反复琢磨,充实提高,直到作文达到一定的水平为止。而对于学生作文中的不足,老师要注意处理的分寸,对于小问题,要相信学生,让他们在自改互改的环节去修正,而对于较大些的问题,老师可在小范围内向学生真诚而委婉的指出,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再让学生去思考、去修改。这一步,其实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我修改的过程,通过“亮点”的突破,学生自我反复修改,作文质量在不同程度上均有所提高。
  第二步,互评互改,共同提高。学生自我修改过程中有过师生合作,但指导学生自我修改还只是一种自我反馈的教学方式,老师指导学生互评互改,则实现了生生互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具体做法是:在组织互評互改之前,老师要确立此次评改的内容和重点,指导评改的方法,并编制合理的流程,然后,再将学生组织起来,结成对子,相互批改作文。在学生互评互改过程中,老师也不能袖手旁观,而要积极参与学生讨论,为学生解疑释惑,并注意观察学生的评改过程,以及修改态度,为以后的合作评改积累经验。这样做,学生既能在老师那里学到评改的方法,又能在实践中进行运用,从而提高了作文修改能力,修改能力增强了,其写作水平也会相应提高。另外,让学生互评互改也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在修改过程中,学生在挑别人作文毛病时更为认真,他们对同伴的评判也更为在意,这将促使他们在作文中扬长避短,在自我修改阶段更为认真,尽量使自己的作文更完善。
  第三步,体验成功,形成习惯。学生作文在经过自改互改后达到一定水平时,老师就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写作、修改的兴趣,并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老师可以将学生改前和改后的作文在班级进行对比讲评,让学生清楚,修改后有哪些提高,改后的作文比改前的作文好,好在哪里。这一环节,老师要注意到全体学生,不能只关注少数学生的优秀作文,对于一般的作文,更要肯定成绩,指明方向。要让全体学生明白,如果自己再努力些,也会将自己的作文改得更好,从而产生积极的作文心理,期待着下一次的成功。另外,还可以将学生的优秀作文汇编成册,做校本教材,供大家学习交流。对于水准较高的作文,可推荐给报刊杂志,争取发表。
  实践证明,任何教学方式的采用,离开了学生这一主体的参与,都是不成功的。作文教学也是如此,作文修改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如果缺少学生的参与,全由教师越俎代庖,必然导致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缺失,学生的作文水平难以提高。因此,只有让合作探究走进作文教学,学生在修改中学会修改,在修改中提高作文水平,叶老的“不待老师教”、“不待老师改”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围绕能力为本的教学设计进行讨论,将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作为基础条件,充分结合教育改革的具体情况,完成对教学活动的设计,并以转账支票的填制作为导向,将情境教学理念加以引入,将以学生能力为本位的思想融入到学习活动及学习任务的设计当中,通过实施学习任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加以提升。  【关键词】能力为本位;教学设计;转账支票;填制  【中图分类号】G712;TP3-4 【文献标识码】B 【文
期刊
【摘要】由于缺乏音乐剧的专业知识,以及语言上的障碍,“汉化”国外经典音乐剧成为中国音乐剧当下的主流。要解决“汉化”中的困难,必须充分意识到英语在音乐剧中的作用和地位。对于培养音乐剧人才的艺术院校,应当注重英语教学和音乐剧教学相结合。  【关键词】国外音乐剧;“汉化”;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艺术职业学院课题“英语教学在音乐剧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编号:HY1305020103)的研究成果
期刊
【摘要】“减负增效”是教学的理想境界,是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教师必须要减轻当下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为此,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精心设计、批改作业,“减负不减责”。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减负不减质”,切实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减负增效;转变思想;自我加压;优化课堂;提高效率 
期刊
【摘要】问题是打开思维的钥匙。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种常用的课堂教学手段。教师用精心设计的、充满思想的问题轻轻推进学生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想象。学生在思考中理解课文内容,在思考中明白文字背后的内涵,在思考中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深层对话。提问也是有学问的,会提问的教师通过所提问题,既能引发学生进一步地思考,又能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不会提问的教师所提问题或是范围和
期刊
【摘要】这篇文章以南阳职业学院软件技术专业研究为例,并且通过对这一专业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阐述,在确定课程教学基本情况进行阐述,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作出细致问题,然后结合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网页设计;南阳职业学院;软件技术;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TP393.09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5-0167-01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
期刊
【摘要】“二十四节气”中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好“二十四节气”是每一代中国人的神圣使命。在学生传统文化教学工作中,可以采用主题诗文阅读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简单介绍了“二十四节气”以及相关诗文阅读意义,并探讨了“二十四节气”的扩展教学策略。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诗文阅读;策略  【基金项目】课题: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农村小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的缺乏阅读兴趣、阅读能力低、阅读资源贫乏、缺乏阅读氛围等现状,提出改革学校相应评师制度、建构“家——校”良好关系从而深入促进家长改观、利用农村有利大环境得以实现和谐阅读等建议性对策,以提高其课外阅读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环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5
期刊
【摘要】元阅读理念主要指的是,在阅读当中能够同时存在两种不同的认知视线,第一种是对于閱读对象的直接认知,第二种则是自己对于阅读过程的认知。在高中的语文教学当中积极的培养学生元阅读能力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的思维拓展和能力提升。本文主要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元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分析,希望为高中的语文教学开展提供更多的有益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元阅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朗读是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方式,但朗读教学并不等同于学习朗读,而是指运用朗讀的方法引导和启发学生感知及体验作品的语言形式,最终实现小学生课文内容和语言能力的提升。然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本文立足分析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最后提出对学相应的情感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情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
期刊
【摘要】小学作文教学应分为三个阶段:低段——激发兴趣,初步感知阶段;中段——培养习惯,尝试实践阶段;高段——培养能力,巩固提高阶段。当然字词句的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不可偏废,应把作文教学同字词句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教会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更好地去理解掌握语言,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分析研究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