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是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推动国家繁荣昌盛的关键,作为教育主阵地的高校,应时刻秉持立德树人的思想,将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标准。在本文中,从三方面入手,探究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路径。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
立德树人是大学建校的根本目标,也是民族复兴的重要路径。习主席在全国思想政治会议上提出的立德树人理论是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教育体系的丰富和完善,同时也为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发展路径指明了方向。
一、立德树人,明确高校思政教育主旋律
立德树人首先要求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要坚定理想信念,我党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信念作为立党之魂,是落实思政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经济发展,我们同世界其他国家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意识形态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阵地,高校要不断明确自身在思政教育上的作用,把握主旋律,保持清醒的认知,用思政教育影响学生和教师的行为意识,用坚定的理想信念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其次,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中要厚植理论基础。立德树人思想是习主席在吸收和借鉴马克思主义重要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而形成的思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因此,对于高校而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厚植理论基础,明确立德树人思想来源,把握思想精髓,将立德树人这一理论成果落实到实际教育中。
立德树人要重视对人格的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对我国思想价值体系进行了高度的凝练,并对新时代的“德”进行了诠释。新时代的大学生价值观还未彻底成型,高校思政教育是帮助其形成健康三观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的三观容易受到外来思想的干扰,需要高校把好最后一道关,引导他们走向正途,因此,有必要在课堂学习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对大学生思想进行强化。
立德树人要注意加强师德建设。思政教育作为高校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承担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思想的重任,但从当前思政课堂的现状来看,教学枯燥、课堂纪律较差等情况长期存在,思政教育的教学并未达到理想的效果。为解决这一问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将思政教育与学生感兴趣的实践知识相结合,推动学生转变学习态度,实现思政教育课堂的高效化和有效化,例如在思政课堂上运用情景导入、分组探讨、课堂辩论等方式开展教学。除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外还要注重加强师德建设,将德行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标准,鼓励教师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用高尚的人格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为人师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二、培根铸魂,打造高校人才队伍主阵地
教育是民生大计,教育的主体包含学生和教师两部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思政教育队伍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中指出,要通过各类途径,在各高校内建立思政教师队伍,培养思政教育大家和领军教育人才,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思政教育隊伍。作为思政教师,首先要具备较强的政治素养,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思政理论教育知识,更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其次要具备较强的政治情怀;最后还有不断创新教育思维,根据课堂需求和学生情况,因材施教。
除建设教师队伍外,还要打造高素质基层党务工作队伍,发挥党建育人的重要作用,将党建工作和立德树人工作作为高校新时代的重点工作,齐头并进。基层党务工作队伍有战斗堡垒的作用,思政教育不是单线工作,需要全校多方面、多角度全方位的配合。党建与立德树人工作历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在立德树人和党建工作共同推进的过程中,要不断培养新时代下的党务工作者,,让学科教育与党建育人呈合力之势。齐抓共管,推动全校乃至全社会内做好思政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守正创新,用好高校课堂教学主渠道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执行者,是教育之源,思政教育的作用不仅是育人,还要铸魂,做好思政教育的关键不在于单纯说教或宣传,更在于要对理论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探究。
在思政教育中首先要用深入的理论成果去攻克教学难题。我国当前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思政教育有助于我们更好的面对国际变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思政教育中要求学生要学会马克思的辨证唯物思想和历史唯物主义。善于应用矛盾分析法解决问题;其次思政教育方法要更好的贴近学生需求,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获取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高校思政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不断创新教育手段,从学生关注的热点入手,增加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的了解。
总结
人才培养,以德为先,思政教育对当代青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最为人才建设的阵地,应将立德树人作为思政教育的指导思想,打造高质量人才培养队伍,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打造更多的有助于国家发展的接班人,助力中国完成中国梦的伟大构想。
参考文献:
[1]师闻.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N].中国教师报,2019-05-15(1).
[2]魏传光.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精神的精华”[J].红旗文稿,2019(3):5-8.
作者简介:
黄萍(1984年5月)女;汉族;安徽省黄山市人;职称:助理政工师;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政。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
立德树人是大学建校的根本目标,也是民族复兴的重要路径。习主席在全国思想政治会议上提出的立德树人理论是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教育体系的丰富和完善,同时也为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发展路径指明了方向。
一、立德树人,明确高校思政教育主旋律
立德树人首先要求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要坚定理想信念,我党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信念作为立党之魂,是落实思政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经济发展,我们同世界其他国家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意识形态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阵地,高校要不断明确自身在思政教育上的作用,把握主旋律,保持清醒的认知,用思政教育影响学生和教师的行为意识,用坚定的理想信念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其次,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中要厚植理论基础。立德树人思想是习主席在吸收和借鉴马克思主义重要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而形成的思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因此,对于高校而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厚植理论基础,明确立德树人思想来源,把握思想精髓,将立德树人这一理论成果落实到实际教育中。
立德树人要重视对人格的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对我国思想价值体系进行了高度的凝练,并对新时代的“德”进行了诠释。新时代的大学生价值观还未彻底成型,高校思政教育是帮助其形成健康三观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的三观容易受到外来思想的干扰,需要高校把好最后一道关,引导他们走向正途,因此,有必要在课堂学习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对大学生思想进行强化。
立德树人要注意加强师德建设。思政教育作为高校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承担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思想的重任,但从当前思政课堂的现状来看,教学枯燥、课堂纪律较差等情况长期存在,思政教育的教学并未达到理想的效果。为解决这一问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将思政教育与学生感兴趣的实践知识相结合,推动学生转变学习态度,实现思政教育课堂的高效化和有效化,例如在思政课堂上运用情景导入、分组探讨、课堂辩论等方式开展教学。除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外还要注重加强师德建设,将德行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标准,鼓励教师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用高尚的人格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为人师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二、培根铸魂,打造高校人才队伍主阵地
教育是民生大计,教育的主体包含学生和教师两部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思政教育队伍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中指出,要通过各类途径,在各高校内建立思政教师队伍,培养思政教育大家和领军教育人才,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思政教育隊伍。作为思政教师,首先要具备较强的政治素养,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思政理论教育知识,更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其次要具备较强的政治情怀;最后还有不断创新教育思维,根据课堂需求和学生情况,因材施教。
除建设教师队伍外,还要打造高素质基层党务工作队伍,发挥党建育人的重要作用,将党建工作和立德树人工作作为高校新时代的重点工作,齐头并进。基层党务工作队伍有战斗堡垒的作用,思政教育不是单线工作,需要全校多方面、多角度全方位的配合。党建与立德树人工作历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在立德树人和党建工作共同推进的过程中,要不断培养新时代下的党务工作者,,让学科教育与党建育人呈合力之势。齐抓共管,推动全校乃至全社会内做好思政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守正创新,用好高校课堂教学主渠道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执行者,是教育之源,思政教育的作用不仅是育人,还要铸魂,做好思政教育的关键不在于单纯说教或宣传,更在于要对理论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探究。
在思政教育中首先要用深入的理论成果去攻克教学难题。我国当前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思政教育有助于我们更好的面对国际变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思政教育中要求学生要学会马克思的辨证唯物思想和历史唯物主义。善于应用矛盾分析法解决问题;其次思政教育方法要更好的贴近学生需求,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获取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高校思政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不断创新教育手段,从学生关注的热点入手,增加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的了解。
总结
人才培养,以德为先,思政教育对当代青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最为人才建设的阵地,应将立德树人作为思政教育的指导思想,打造高质量人才培养队伍,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打造更多的有助于国家发展的接班人,助力中国完成中国梦的伟大构想。
参考文献:
[1]师闻.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N].中国教师报,2019-05-15(1).
[2]魏传光.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精神的精华”[J].红旗文稿,2019(3):5-8.
作者简介:
黄萍(1984年5月)女;汉族;安徽省黄山市人;职称:助理政工师;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