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无招胜有招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h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伴去世后,她用来锻炼身体的“木兰剑”,成了我寄托思念的故物。清晨、傍晚,我也像模像样地舞剑,开始锻炼身体。
  说实话,现在清晨锻炼身体的,尤其是舞“木兰剑”的绝大部分是上了年纪的女同胞,我有点不合群,于是,只能一个人锻炼起来。
  自然,在舞剑时,也偷偷斜眼看那些老姐妹,看看她们舞剑有什么套路可以借鉴。但是,看了以后,实在难以恭维。手臂也不伸直,腿弯得也不像样,接着在舞剑时,还会聊起张家长李家短的琐事,全然不知练功时,讲究的是运行丹田、腹式呼吸。只是一边看了,一笑了之,自己认真舞剑。
  武侠小说里剑法有不少,但大多是作家杜撰出来的。我突发奇想,何不自创一套剑法呢。在舞剑时,我就假想有敌来犯。开始时,“敌人”还未进村,还有足够时间准备,这时就应该来个热身运动。动作比较缓慢,用鼻子吸气,用嘴吐气,剑在我手上左右上下地缓慢地舞着,考虑到自己有颈椎病,于是头颈也随着剑前后、左右、上下动着。
  经过了热身运动的准备动作以后,我幻想“敌人”已来到了我的面前。于是我手持着剑,呈水平状态,用剑锋指着假想的“敌人”,前后移动着脚步,这是时刻警惕着敌人用洋刀进攻。该先发制人了,于是我持剑开始前刺,收缩再横刺;接着我又幻想“敌人”用刀向我下方砍来,这也许是金庸书中的下三路,于是我也弯着腰,成了弓步,用剑刺向“敌人”的下部;这时,我又突发奇想,另有一个“敌人”从我身后袭来,于是我赶紧抽剑向身后刺去,此时的我右脚弯下来了,左膝跪曲在右腿窝处,此时的姿势也挺优美的。自然,这样的“剧烈”运动,对于即将步入耄耋老年的我,不宜多舞。于是,设想“敌人”败退,自己该放松一下,于是再借用自创的太极剑法收尾。
  我这套剑法,居然也引来好多人的关注,很多人问我,這是什么剑法,能不能教教我?我笑着说,这是我胡乱编造的剑法,这是无招胜有招的自家剑法。
其他文献
伴随着秋菊的默默绽放,重阳节来到了故乡。每逢重阳节,当地人家家要吃重阳糕。  婶婶是屯中有名的美食家,她的面食手艺享誉十里八村。当地的重阳糕以“菊花糕”为主,辅以“淋浆糕”和“发糕”。婶婶早早地和好了一大盆面,那面加入了糖酥,洁白又松软,散发着甜甜的清香,同时备好了各种果仁、葡萄干、山楂泥、青红丝等。婶婶将硕大的面板放在南炕上,靠着炕沿做了重阳糕。她先做的是“菊花糕”。先把面揉软、揉实,然后揪出剂
期刊
在北方,如果在餐桌上大鱼大肉吃腻了,怎么办?吃点韭菜花呀!粗茶淡饭少味道,怎么办?吃点韭菜花呀!入秋后,许多人不同程度地患上了“秋燥”,怎么调理?吃点韭菜花呀!——别看韭菜花不是啥稀罕物,但有了它,秋天的胃口就调理得又香又爽啦!  韭菜是很普通的一种蔬菜,在农村,哪家的菜园里都有它的身影。露天生长的韭菜有两个时段身份是最高的,一是“春韭”。春天的韭菜积蓄了一冬的营养,又承受了煦暖的春阳,所以颜色艳
期刊
在今年东京奥运会上,中国女排主力球员朱婷的手腕伤势牵动着国人的心,随后的全运会,朱婷只是在替补席上为河南女排加油助威,很多球迷非常关心她的伤情和治疗恢复情况。最近接受《新天地》杂志的采访中,朱婷透露自己并没有为挫折所困扰,这位坚韧的排球女将正在调整状态、积蓄能量,为再次出发做准备。  如果说朱婷的竞技体育之路可以用电影《夺冠》中那句“你只要成为你自己”来概括,那么在“做自己”的过程中,她踏实的作风
期刊
克拉玛依在哪里?五十六年前,也许没人知道。这得感谢那位骑着小毛驴、摇着手鼓游走四方的维吾尔族幽默大师阿凡提。他的一位后代不但有着他一样的本领,还富有开拓精神,可以称得起西部石油“第一人”。  克拉玛依为祖国献石油  一天,这位名叫赛里木巴依的维吾尔族老人骑着毛驴在茫茫戈壁上漫游,路过一座黑油油的小山丘时,觉得好奇,就上去了。这山上怎么还有泉眼?冒的水黑乎乎、油乎乎、稠乎乎?他就装了一些带走,有客商
期刊
人到老年,往往会受到来自社会的各种干扰。如何才能在纷扰的环境中,做一个拥有健康品格的老年人,实现快乐长寿的目标呢?“五耐牌老人”不失为一种聪明、实用之举。  耐得住“凉”。一些居于高位、要职的老年人从岗位上退下来之后,心里往往会生出一种“人走茶涼”“门前冷落鞍马稀”的感慨。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在职时,我们肩上有一份责任和担当,身边自然会有一些人围着你转;当手中的权势失去时,我们要马上转换一
期刊
我国现代散文名家周作人在一篇文章中曾这样写道:“看一地方的生活特色,食品很是重要。不但是日常饭粥,即点心以至闲食,亦均有意义,只可惜少有人注意。”诚哉斯言!令我回忆起儿时的糖食来。  三十多年前,在我们县城的大街小巷,经常可以见到几个中年人,或男或女,左肩担着一只糖担,右手执一镗锣,镗锣与手之间夹一小木笏状木片,食指轻敲,镗锣便发出“镗镗!”的清脆响声。一听到这一响声,大人、小孩都知道是卖糖的来了
期刊
有一段时间,我非常喜欢中央电视台的《朗读者》节目,艺术家们声情并茂地朗读,让作品更加生动,感染力更强,也让我想起小时候给父母朗读的情景……  父母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因为小时候家里太穷,都没有上过学,这成了他们一生最大的遗憾。他们虽然没有文化,但都很敬重文化,对有字的东西,从来不舍得轻易丢掉。我上小学的时候,几个哥哥姐姐或工作,或上学,都不常在家,我就成了家里唯一的“识字人”,可那时除了课本,
期刊
同著名作家朱自清当年对他父亲的感受一样,我最忘不掉的还是父亲的背影。  父亲留下的遗物中有16个笔记本,我特地带回了黄石作纪念,我担心搁在武汉会丢失,我知道这笔记本的价值,这16个笔记本里,凝聚有父亲晚年的经历和心得,寄寓有父亲对后辈的期望和传承。  翻开父亲的笔记本,看到那打从我记事以来就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笔迹,我就像重新见到了父亲一样。那一笔一画工工整整的苍劲钢笔字,那连贯几十页没有涂改一个墨
期刊
“我們从天边而来,运着粮食来到你家,老人吃了我们的粮,无病无灾长命百岁。”这样的歌声从贵州的侗寨飘出。这是侗族同胞在为寨中的长者过“老人节”。  尊老爱老是侗家人的优良传统,为表达对老人的孝心,在侗寨盛行过“老人节”的习俗,即村寨成员中有人年至50岁时,寨中便集体为这名迈入老年门槛的人举行“添粮祝寿”仪式。  过节这天,亲友们都筹集粮食作为寿礼,然后他们抬的抬、扛的扛,从四面八方涌向“寿星”所住的
期刊
当汽车疾驰过西北边陲小城,蓦然发现路边广袤的田野里,一片“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景象,我仔细一看,原来是绽放着的朵朵新棉,霎时,童年的记忆也如雪白的棉花般盛开了。  棉花在全国很多地方都能栽种,我的家乡——江海平原也不例外。从我记事起,村里年年种植棉花,我也很多次在棉田中劳作过,人们历经的那份艰辛与劳累,我都记忆犹新。记得春分后不久,人们就着手整地、浸籽、播种,他们扛着钉耙、大锹,赶去翻晒田头的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