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延安时期(1936年10月至1947年3月)的十多年期间,中国工农红军转战到陕北,开辟了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国防教育、体育教育与国防体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既有普遍联系,也有本质区别本文以延安时期高校军事体育特征与价值展开论述,分析延安时期军事体育对国防教育的促进以及对当代大学生军事体育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延安时期 军事体育 国防教育 国防体育
一、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高校军事体育的特征与作用
1 延安时期高校进行定期的国防意识教育宣讲会
众所周知,在延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正处于内外交困之中,艰苦的生存条件下,文体活动都是为了服务抗战。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的倡导下开展了体育运动与军事体育的结合,延安时期的体育运动得到的迅速发展。1942年,毛泽东同志提出:锻炼体魄,打好日本的口号。在体育本质功能强身健体的带动下,延安全军民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作为一个革命的军人,不仅要有健全的思想,更要有强健的体魄,成为解放全中国英勇善战的坚强战士。在军事体育发展过程中军队体育锻炼的项目种类多样,虽然条件艰苦,全体军民上下一心,锻炼钢铁般的身躯投入到革命事业。背负时代的责任感和历史的使命,坚持体育锻炼塑造钢铁般的身躯,形成了为祖国存亡而战的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爱国主义精神。
2延安时期高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军事体育活动
1942年在九一扩大运动会上李富春同志提出:我们的体育运动,要进一步由选手运动而成为大众的,普及的体育运动,选手只有在成为大众的体育模范,体育的倡导者,体育的普及者,才真正有价值。延安群众体育开展的繁荣景象: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战士,学生,工人和机关干部成群结队的跑步,集体做操,午间,篮、排球场上总有排成长龙似的队伍,大家轮流换班打球,晚饭后山坡沟渠和延河两岸就更热闹了,球场上,空地上都是锻炼的人群,还有许多人在跳集体舞,做集体游戏。
3 延安时期高校军事体育创新武术项目
延安的体育活动在1939年前,各机关各类学校,工厂,军队的排连等大小单位,都有自己的固定组织,专门负责推动各种运动不间断进行,其中篮球、排球、室内乒乓球等更为普遍,只是这期间没有全盘的计划领导的组织。在党的领导及推动下,1940年延安革命根据地成立了延安体育会。1942年在延安军人俱乐部还成立了延安新体育学会。朱德、吴玉章出席了大会,一致通过推选朱德为新体育学会的名誉会长。朱德表示作为体育出身的他最有说服力来推动体育更好地开展,各机关单位,学校要有组织有计划的去发展体育事业,并把体育与卫生切合实际地结合起来。在各体育组织的领导下军事训练中,野战训练、过河训练、翻越山坡等都结合当地地理环境进行有效练习。还有将中国传统武术进行改编为擒拿术的训练课,不仅增加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还有效地进行了练习。
4 延安时期高校参与各种军事竞赛进行广泛交流
蔡元培说过: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为更好地开展革命体育事业,党和边区政府积极在边区的各大学校开展军事体育课。主要内容有步法操练,刺抢、射击、掷手榴弹、爬山等野外活动,也穿插着武术课学习。延安中央党校的老干部以身作则,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亲自动手开辟运动场所,自己制造体育运动器材,对学校的体育教学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正如毛泽东给抗大题词的校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在十分艰苦的的学习条件下进行革命的洗礼,在平时的体育活动中充分发扬了艰苦奋斗、朴素办体育的精神。直至1941年在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创建了延安大学体育系,其前身为青年干部学校体育训练班。延大体育系在纪委苛刻的条件下成立,在体育运动的热潮带动下,师生在沿河边自己动手修建田徑场、篮球、排球场,安装自己做的简易器材。基本上学员都是赤身光脚在沙滩训练,在没有运动鞋的情况下,有的学员穿草鞋也能跑出100米12秒的好成绩。1942年夏天,由边区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大部分学员被分派各地参加体育教学工作,延大体育系至此结束。延大体育系虽然只开办了一年,但是体育系的师生们发扬朴素精神、坚持不懈刻苦训练的体育精神,直接促进了边区体育事业发展。
二、延安时期军事体育对当代高校国防教育的启示
1、将军事体育纳入学校基本课程
中国的军事体育精神源远流长,尤其是在延安时期更是体现出体育的强大精神动力,延安时期军事体育的发展,促进了高校及军民的国防教育。当代高校国防体育体育教育应当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军事精神,将国防体育教育纳入高校基本同意课程,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国防教育奠定基础。
2、部队院校与普通高校交流模式进行国防教育
在我国相对来说部队院校少,其普通高校进行国防教育的次数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可以与部队院校进行交流合作,通过部队院校的定期的军事化训练对普通高校学生进行专题教育活动。也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的军事知识大比拼竞赛促进学生竞赛理论知识的吸收。
3、创新研究更多的校本军事体育课程
继承发扬传统军事体育课程,在其基础上进行创编新颖的高校军事体育项目,比如军体操与武术的开发,军事科目的体育课程化,进行有目的的创编,发展适合学生的项目,提高学生军事体育意识与技能。
4、依托本地红色文化建设军事体育训练教育基地
依托本地红色文化历史,建立起军事课外拓展训练营,在国防教育日对学生进行定期的国防训练,增强学生责任感与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谭华,体育史[M].体育院校通用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6月
【2】体育史教材编写组,体育史[M]. 高等学校试用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9月
【3】齐群,发展着的延安体育活动,新华日报1942.9.9
【4】马德海,忆延安时期的体育生活,《新体育》1980年8期
【5】杨育林,现代高校军事体育教育的在认识,体育科学研究[J].第13卷第3期:13
作者简介:
王鹏1994年5月15男,汉,陕西商洛人,延安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学校体育
郑兵(1966.9-),男,汉族,陕西定边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延安大学体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关键词】:延安时期 军事体育 国防教育 国防体育
一、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高校军事体育的特征与作用
1 延安时期高校进行定期的国防意识教育宣讲会
众所周知,在延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正处于内外交困之中,艰苦的生存条件下,文体活动都是为了服务抗战。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的倡导下开展了体育运动与军事体育的结合,延安时期的体育运动得到的迅速发展。1942年,毛泽东同志提出:锻炼体魄,打好日本的口号。在体育本质功能强身健体的带动下,延安全军民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作为一个革命的军人,不仅要有健全的思想,更要有强健的体魄,成为解放全中国英勇善战的坚强战士。在军事体育发展过程中军队体育锻炼的项目种类多样,虽然条件艰苦,全体军民上下一心,锻炼钢铁般的身躯投入到革命事业。背负时代的责任感和历史的使命,坚持体育锻炼塑造钢铁般的身躯,形成了为祖国存亡而战的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爱国主义精神。
2延安时期高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军事体育活动
1942年在九一扩大运动会上李富春同志提出:我们的体育运动,要进一步由选手运动而成为大众的,普及的体育运动,选手只有在成为大众的体育模范,体育的倡导者,体育的普及者,才真正有价值。延安群众体育开展的繁荣景象: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战士,学生,工人和机关干部成群结队的跑步,集体做操,午间,篮、排球场上总有排成长龙似的队伍,大家轮流换班打球,晚饭后山坡沟渠和延河两岸就更热闹了,球场上,空地上都是锻炼的人群,还有许多人在跳集体舞,做集体游戏。
3 延安时期高校军事体育创新武术项目
延安的体育活动在1939年前,各机关各类学校,工厂,军队的排连等大小单位,都有自己的固定组织,专门负责推动各种运动不间断进行,其中篮球、排球、室内乒乓球等更为普遍,只是这期间没有全盘的计划领导的组织。在党的领导及推动下,1940年延安革命根据地成立了延安体育会。1942年在延安军人俱乐部还成立了延安新体育学会。朱德、吴玉章出席了大会,一致通过推选朱德为新体育学会的名誉会长。朱德表示作为体育出身的他最有说服力来推动体育更好地开展,各机关单位,学校要有组织有计划的去发展体育事业,并把体育与卫生切合实际地结合起来。在各体育组织的领导下军事训练中,野战训练、过河训练、翻越山坡等都结合当地地理环境进行有效练习。还有将中国传统武术进行改编为擒拿术的训练课,不仅增加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还有效地进行了练习。
4 延安时期高校参与各种军事竞赛进行广泛交流
蔡元培说过: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为更好地开展革命体育事业,党和边区政府积极在边区的各大学校开展军事体育课。主要内容有步法操练,刺抢、射击、掷手榴弹、爬山等野外活动,也穿插着武术课学习。延安中央党校的老干部以身作则,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亲自动手开辟运动场所,自己制造体育运动器材,对学校的体育教学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正如毛泽东给抗大题词的校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在十分艰苦的的学习条件下进行革命的洗礼,在平时的体育活动中充分发扬了艰苦奋斗、朴素办体育的精神。直至1941年在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创建了延安大学体育系,其前身为青年干部学校体育训练班。延大体育系在纪委苛刻的条件下成立,在体育运动的热潮带动下,师生在沿河边自己动手修建田徑场、篮球、排球场,安装自己做的简易器材。基本上学员都是赤身光脚在沙滩训练,在没有运动鞋的情况下,有的学员穿草鞋也能跑出100米12秒的好成绩。1942年夏天,由边区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大部分学员被分派各地参加体育教学工作,延大体育系至此结束。延大体育系虽然只开办了一年,但是体育系的师生们发扬朴素精神、坚持不懈刻苦训练的体育精神,直接促进了边区体育事业发展。
二、延安时期军事体育对当代高校国防教育的启示
1、将军事体育纳入学校基本课程
中国的军事体育精神源远流长,尤其是在延安时期更是体现出体育的强大精神动力,延安时期军事体育的发展,促进了高校及军民的国防教育。当代高校国防体育体育教育应当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军事精神,将国防体育教育纳入高校基本同意课程,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国防教育奠定基础。
2、部队院校与普通高校交流模式进行国防教育
在我国相对来说部队院校少,其普通高校进行国防教育的次数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可以与部队院校进行交流合作,通过部队院校的定期的军事化训练对普通高校学生进行专题教育活动。也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的军事知识大比拼竞赛促进学生竞赛理论知识的吸收。
3、创新研究更多的校本军事体育课程
继承发扬传统军事体育课程,在其基础上进行创编新颖的高校军事体育项目,比如军体操与武术的开发,军事科目的体育课程化,进行有目的的创编,发展适合学生的项目,提高学生军事体育意识与技能。
4、依托本地红色文化建设军事体育训练教育基地
依托本地红色文化历史,建立起军事课外拓展训练营,在国防教育日对学生进行定期的国防训练,增强学生责任感与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谭华,体育史[M].体育院校通用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6月
【2】体育史教材编写组,体育史[M]. 高等学校试用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9月
【3】齐群,发展着的延安体育活动,新华日报1942.9.9
【4】马德海,忆延安时期的体育生活,《新体育》1980年8期
【5】杨育林,现代高校军事体育教育的在认识,体育科学研究[J].第13卷第3期:13
作者简介:
王鹏1994年5月15男,汉,陕西商洛人,延安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学校体育
郑兵(1966.9-),男,汉族,陕西定边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延安大学体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