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省青州实验中学青州262500
摘要:“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建筑是居住的机器”,直观地总结了建筑的特征。西方的传统建筑注重独立的“形”的塑造,建筑犹如一座座实体的雕塑一般,也因为如此,对光影的运用使得建筑效果浓烈、夸张、简洁、单纯,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东方文化所理解的“形”是从“无”开始的,早在老子的《道德经》中就有过“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精辟的论述。
关键词:光;精神力量;空间;意境;光影
[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5-0125-02
建筑史上有三句名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建筑是居住的机器。”直观地总结了建筑的特征。建筑是空间与实体的艺术,它运用丰富的形式美规律,借助视觉为人创造美的感受。往往给人震撼和感动的建筑,既有适用性,又富于情感,是一种在空间上和形态上具有神奇灵性和独特感悟的集成物。要创造具有直达人心感受的空间,就要注重空间意境和内在精神的实质。光作为一种自然的引入,在中外建筑中创造了许多令人神往的精神空间,它不仅满足人们视觉功能的需要,更是重要的美学要素。
1.西方的“强烈”
西方的传统建筑注重独立的“形”的塑造,建筑犹如一座座实体的雕塑一般,也因为如此,对光影的运用使得建筑效果浓烈、夸张、简洁、单纯,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1.1说到西方的传统建筑,不得不提到古罗马的建筑杰作——万神庙。安藤忠雄曾这样评价它:“这样的物质和光线在自然中是无法体验到的,是建筑的力量感动了我。”万神庙的平面为圆形,穹顶直径43.3米,按照当时的观念,穹顶象征天宇。因为用连续的承重墙,所以内部空间是单一的,整个建筑只有一处采光,即穹顶直径8.9米的圆洞。当一束光从圆洞直射入那寂静而幽暗的空间时,强烈的光束穿透黑暗中的沉寂,激唤起崇高的感觉,营造出宗教的宁谧气息,恰好渲染出一种人神之间的距离感。
1.2在现代建筑中,许多建筑师注意到光与影的无穷变化和夸张的效果带来的精神力量。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就是其中的典范。朗香教堂是位于印度小镇的非几何形式的有机形态建筑,顶部好像巨大的船一样,墙面也非常倾斜,粗壮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粗糙的水泥墙面,古怪的表现主义形状,非常引人注目,特别是窗口大小不均,上下无序,因而打乱了人利用窗口作为建筑高层参照的习惯,在内部看上去窗户成为一个个透光的方孔。与倾斜的墙面配合,造成不稳定感,迫使人面向祭坛方向的一道笔直通到顶部的狭窄的光线缝隙,造成很特殊的宗教感受。朗香教堂虽然不大,但是他特别的处理却引起全世界建筑界的关注,突现了宗教的精神力量。
2.东方的“含蓄”
东方文化所理解的“形”是从“无”开始的,早在老子的《道德经》中就有过“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精辟的论述。
2.1空间,按照中国人的理解就是空,虚空,但不是虚无,而是无中生有、虚实相生,因而中国建筑在光的运用上也显得含蓄和通透,甚至让人觉得无意而为。中国建筑的精华所在,大挑檐下的斗拱和额枋都深藏于阴影部分,阴影中冷色调的彩绘图案更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园林中的亭、台、楼、阁、榭因光影作用,明暗疏密相间,开阔幽趣相和,传统的楼花窗、雕栏、花格、挂落在地上或墙上留下生动的影子。“疏影横斜水清浅,月移花影上栏杆”,中国的古建筑中,月影、花影、水影都曾作为演绎光的道具,令人身临其境,浮想联翩。
2.2日本传统建筑在对光的运用上也有自己独特的美感,正如安藤忠雄说的:“与西方建筑光空间的表现相比,日本建筑的光空间更淡柔,没有对比所造成的力量感。与此相反,西方建筑的光却来得更直接,那种具有动感的光与空间的结合在日本建筑中是不曾有的,通常是幽暗的顶棚,微亮的壁龛,以及透过拉门淡雅斑驳的光影,就像是在一个皮影的世界中。”
在现代建筑中,安藤忠雄是用光的高手,他经常会在实体混凝土墙壁和天花的接口处,引入一束阳光,使空间更富流动性。在著名的“光的教堂”的设计中,为表达空间的神圣氛围,整个矩形的空间被混凝土墙体围合,内部空间几乎是完全黑暗的,而在一侧墙壁上的十字形开口,形成一个在黑暗中漂浮的光亮的十字架,赋予空间以神的意境。
3.小结
黑格尔说:“绝对的光明等与黑暗。”现代建筑缔造了一个全光明的世界,正是缺失对黑暗所具有的深度和丰富性的理解,但黑暗消失后,空间和建筑的灵魂也会死去。偏激之余,却依旧对光影意境的微妙感有蓦然回首的期待。从古罗马建筑到现代建筑,光和建筑的实体构件一样,在表现空间、调整空间的同时,依靠强弱虚实改变空间的尺度,并创造出对遗忘空间的回应,那是直达人心的力量。
在体会光的功能性与艺术性过程中,理清光对精神力量和空间意境深层意义,才能够那般贴切的领会那些令人神往的建筑所蕴含的空间组织与变换,以及极富想象力的精神意境塑造。
摘要:“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建筑是居住的机器”,直观地总结了建筑的特征。西方的传统建筑注重独立的“形”的塑造,建筑犹如一座座实体的雕塑一般,也因为如此,对光影的运用使得建筑效果浓烈、夸张、简洁、单纯,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东方文化所理解的“形”是从“无”开始的,早在老子的《道德经》中就有过“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精辟的论述。
关键词:光;精神力量;空间;意境;光影
[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5-0125-02
建筑史上有三句名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建筑是居住的机器。”直观地总结了建筑的特征。建筑是空间与实体的艺术,它运用丰富的形式美规律,借助视觉为人创造美的感受。往往给人震撼和感动的建筑,既有适用性,又富于情感,是一种在空间上和形态上具有神奇灵性和独特感悟的集成物。要创造具有直达人心感受的空间,就要注重空间意境和内在精神的实质。光作为一种自然的引入,在中外建筑中创造了许多令人神往的精神空间,它不仅满足人们视觉功能的需要,更是重要的美学要素。
1.西方的“强烈”
西方的传统建筑注重独立的“形”的塑造,建筑犹如一座座实体的雕塑一般,也因为如此,对光影的运用使得建筑效果浓烈、夸张、简洁、单纯,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1.1说到西方的传统建筑,不得不提到古罗马的建筑杰作——万神庙。安藤忠雄曾这样评价它:“这样的物质和光线在自然中是无法体验到的,是建筑的力量感动了我。”万神庙的平面为圆形,穹顶直径43.3米,按照当时的观念,穹顶象征天宇。因为用连续的承重墙,所以内部空间是单一的,整个建筑只有一处采光,即穹顶直径8.9米的圆洞。当一束光从圆洞直射入那寂静而幽暗的空间时,强烈的光束穿透黑暗中的沉寂,激唤起崇高的感觉,营造出宗教的宁谧气息,恰好渲染出一种人神之间的距离感。
1.2在现代建筑中,许多建筑师注意到光与影的无穷变化和夸张的效果带来的精神力量。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就是其中的典范。朗香教堂是位于印度小镇的非几何形式的有机形态建筑,顶部好像巨大的船一样,墙面也非常倾斜,粗壮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粗糙的水泥墙面,古怪的表现主义形状,非常引人注目,特别是窗口大小不均,上下无序,因而打乱了人利用窗口作为建筑高层参照的习惯,在内部看上去窗户成为一个个透光的方孔。与倾斜的墙面配合,造成不稳定感,迫使人面向祭坛方向的一道笔直通到顶部的狭窄的光线缝隙,造成很特殊的宗教感受。朗香教堂虽然不大,但是他特别的处理却引起全世界建筑界的关注,突现了宗教的精神力量。
2.东方的“含蓄”
东方文化所理解的“形”是从“无”开始的,早在老子的《道德经》中就有过“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精辟的论述。
2.1空间,按照中国人的理解就是空,虚空,但不是虚无,而是无中生有、虚实相生,因而中国建筑在光的运用上也显得含蓄和通透,甚至让人觉得无意而为。中国建筑的精华所在,大挑檐下的斗拱和额枋都深藏于阴影部分,阴影中冷色调的彩绘图案更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园林中的亭、台、楼、阁、榭因光影作用,明暗疏密相间,开阔幽趣相和,传统的楼花窗、雕栏、花格、挂落在地上或墙上留下生动的影子。“疏影横斜水清浅,月移花影上栏杆”,中国的古建筑中,月影、花影、水影都曾作为演绎光的道具,令人身临其境,浮想联翩。
2.2日本传统建筑在对光的运用上也有自己独特的美感,正如安藤忠雄说的:“与西方建筑光空间的表现相比,日本建筑的光空间更淡柔,没有对比所造成的力量感。与此相反,西方建筑的光却来得更直接,那种具有动感的光与空间的结合在日本建筑中是不曾有的,通常是幽暗的顶棚,微亮的壁龛,以及透过拉门淡雅斑驳的光影,就像是在一个皮影的世界中。”
在现代建筑中,安藤忠雄是用光的高手,他经常会在实体混凝土墙壁和天花的接口处,引入一束阳光,使空间更富流动性。在著名的“光的教堂”的设计中,为表达空间的神圣氛围,整个矩形的空间被混凝土墙体围合,内部空间几乎是完全黑暗的,而在一侧墙壁上的十字形开口,形成一个在黑暗中漂浮的光亮的十字架,赋予空间以神的意境。
3.小结
黑格尔说:“绝对的光明等与黑暗。”现代建筑缔造了一个全光明的世界,正是缺失对黑暗所具有的深度和丰富性的理解,但黑暗消失后,空间和建筑的灵魂也会死去。偏激之余,却依旧对光影意境的微妙感有蓦然回首的期待。从古罗马建筑到现代建筑,光和建筑的实体构件一样,在表现空间、调整空间的同时,依靠强弱虚实改变空间的尺度,并创造出对遗忘空间的回应,那是直达人心的力量。
在体会光的功能性与艺术性过程中,理清光对精神力量和空间意境深层意义,才能够那般贴切的领会那些令人神往的建筑所蕴含的空间组织与变换,以及极富想象力的精神意境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