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家公司,都有一些属于“千里马”的员工,他们成就感极强,善于不断寻找机会,努力进取,为公司及个人创造业绩。这些优秀人才在工作中通常有以下特性:无论执行任何工作,均表现得兴致勃勃,永不言倦,并且有卓越的表现;设定较高的目标,并且通过努力能达到,哪怕时间紧迫、外界干扰、个人受到挫折或情绪变化,都不足以影响他们的优良表现;具有创造力,能突破现状,并有充足时间帮助其他同事解决困难,成为同事依赖的对象:求知欲很强,对事情有敏锐触觉,有发展的潜力,能承担更重要、更多的工作;不让私人事务影响到工作,能够做好工作与生活平衡……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管理这些优秀人才呢?
提供自由发挥的平台
优秀人才的自主性较强,他们更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和管理。因此,对待优秀人才,管得愈少愈好。成就动机强的员工,对于传统的管理技巧和方式,往往抱着怀疑的态度。他们需要个性化的管理方式,需要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他们喜欢自动自发,不需要别人的督促,也不喜欢接受命令式的操纵;他们依据个人的标准行事,而这些标准通常比其他人定得高:他们虽然乐于接受有关工作目标和优先次序的指挥,但却不一定完全服从,喜欢以自己的方式完成工作,拒绝足以妨碍他们个人发展的工作方式:他们更热衷于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把攻克难关看作是一种乐趣,一种体现自我价值的表现。然而在管理这类优秀员工时,有的领导者的表现却相当失败,不是加薪激励,便是给予更多琐碎的工作,忽略了“能者多劳,多劳多得”往往会浪费一个可以担当重任的员工的才能。事实上,待遇和职位不过是短期的权宜激励,无法满足成就感强的员工。在一个墨守成规、反对创新的环境中,卓越的员工无法发挥潜质,正如千里马骈死于槽间,不同的是,千里马不能脱绳而逃,而卓越的员工很快便归入别的公司旗下,将有可能成为你公司最强的竞争对手。所以,对待这类人才,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工作方式,重视他们的独特创意,为其创造发挥个人潜能的平台。
接受比自己卓越的人
比尔·盖茨是哈佛大学的辍学生,在他离开哈佛前,他向一位好友一语道破了天机“我之所以到哈佛来,只是因为我想找比我更出色的人。可是我没找到。”任何一个人的力量和资源都是有限的,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支持,自己有再大的本事也不可能大展宏图。企业想要焕发生机活力,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网罗一批卓越的人才,谁拥有了优秀的人才,就等于拥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当然,在管理者与优秀人才交往中,也会感到有相当的压力,或许会发觉自己的潜质并不如他们,在理解他们的创意时,感到有一定的困难,这都是正常的。而且他们往往还会发现管理者的种种不足和弱点,并且不加遮掩地把自己的看法公开交流。明智的管理者应该放下架子,把自己摆到与员工相等的位置上,谦虚地接受员工的批评,与员工一起来讨论如何改进自己的工作。管理者还要有知人善任、用其所长的雅量,敢于放下自己所谓的自尊,开诚布公地聆听一切自己认为绝无可能的建议。
培养和发展有潜质的员工
不是所有的优秀人才都会一直忠诚于企业,如果企业提供的激励机制、成长路径不能与之匹配,他们一经发觉前途并不明朗时,便会萌生去意。如果企业平时将一切均寄望在优秀人才身上,一旦某些关键岗位的人才离职,企业往往出现青黄不接的人才断层,陷入被动和困境。因此,注重对全体员工的培养和开发尤其重要。不能因为害怕员工接受培训后,会带着企业的心血和经验转投别的公司,而用消极的态度和行为对待员工培训的投入。许多公司的人才保留实践证明,培训是保持员工队伍稳定的重要举措之一。
在培养与开发员工过程中,当发现下属中有表现卓越的人才,应立刻善加运用,正所谓好刀用在刀刃上。在人才使用上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视他们为你管理水平上的一项挑战。在你的管理经验中,对待资质平庸的下属或许绰绰有余,他们甚至把你看成个人奋斗的目标。而在卓越人才眼里,你只是代表一个职位、一个虚衔,并不表示你的才干比所有人优秀。要他们全听你的,是件颇为困难的事。二是鼓励他们公开讨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此举能增加他们对你的信任,以及对公司的归属感。当他们感到提的建议受到你的重视时,为了有所表现,必然会更加乐于创新。三是赞赏他们的突出表现,不要害怕他们因此被“宠坏”。因为对他们所做出的贡献毫不吝啬地加以认可和鼓励,会使他们更有信心和动力:相反,如果你态度冷漠,会使他们敏感地认为你是在嫉妒,会挫伤他们的创造性和工作热情,为免功高盖主,招你猜忌,待有机会另谋高就。四是推荐他们学习有帮助的课程。“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让他们有时间学习新知识,这样才能保证他们不断接受新事物,了解未知世界,不断超越自己。
对“忌才”行为引以为戒
面对优秀人才,切忌有以下行为:是视卓越人才为威胁。这是缺乏自信的表现,也显示你还不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二是常以太忙为借口,逃避与他们见面商讨公事。没有信心的人明知有的下属才能比自己优秀,故意把自己装成大忙人,逃避现实。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有害无益。三是对他们的意见,淡而处之或吹毛求疵。一方面欢迎下属提出意见:另一方面却将它搁置一旁,你得到的结果将是失败的,聪明的下属不会再将好的建议提交给你,也不会再视你为领导,因为他们不屑与你这种行为的人“共事”。四是将他们的成就据为己有。这是作为领导者最常见的错误,亦即所谓“邀功”。领导者把所有功劳归于自己,抹煞下属的努力。久而久之,不但领导的形象破坏殆尽,而且也没有人再愿意多加一把劲儿,“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气氛会充斥整个团队中。
提供自由发挥的平台
优秀人才的自主性较强,他们更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和管理。因此,对待优秀人才,管得愈少愈好。成就动机强的员工,对于传统的管理技巧和方式,往往抱着怀疑的态度。他们需要个性化的管理方式,需要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他们喜欢自动自发,不需要别人的督促,也不喜欢接受命令式的操纵;他们依据个人的标准行事,而这些标准通常比其他人定得高:他们虽然乐于接受有关工作目标和优先次序的指挥,但却不一定完全服从,喜欢以自己的方式完成工作,拒绝足以妨碍他们个人发展的工作方式:他们更热衷于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把攻克难关看作是一种乐趣,一种体现自我价值的表现。然而在管理这类优秀员工时,有的领导者的表现却相当失败,不是加薪激励,便是给予更多琐碎的工作,忽略了“能者多劳,多劳多得”往往会浪费一个可以担当重任的员工的才能。事实上,待遇和职位不过是短期的权宜激励,无法满足成就感强的员工。在一个墨守成规、反对创新的环境中,卓越的员工无法发挥潜质,正如千里马骈死于槽间,不同的是,千里马不能脱绳而逃,而卓越的员工很快便归入别的公司旗下,将有可能成为你公司最强的竞争对手。所以,对待这类人才,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工作方式,重视他们的独特创意,为其创造发挥个人潜能的平台。
接受比自己卓越的人
比尔·盖茨是哈佛大学的辍学生,在他离开哈佛前,他向一位好友一语道破了天机“我之所以到哈佛来,只是因为我想找比我更出色的人。可是我没找到。”任何一个人的力量和资源都是有限的,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支持,自己有再大的本事也不可能大展宏图。企业想要焕发生机活力,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网罗一批卓越的人才,谁拥有了优秀的人才,就等于拥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当然,在管理者与优秀人才交往中,也会感到有相当的压力,或许会发觉自己的潜质并不如他们,在理解他们的创意时,感到有一定的困难,这都是正常的。而且他们往往还会发现管理者的种种不足和弱点,并且不加遮掩地把自己的看法公开交流。明智的管理者应该放下架子,把自己摆到与员工相等的位置上,谦虚地接受员工的批评,与员工一起来讨论如何改进自己的工作。管理者还要有知人善任、用其所长的雅量,敢于放下自己所谓的自尊,开诚布公地聆听一切自己认为绝无可能的建议。
培养和发展有潜质的员工
不是所有的优秀人才都会一直忠诚于企业,如果企业提供的激励机制、成长路径不能与之匹配,他们一经发觉前途并不明朗时,便会萌生去意。如果企业平时将一切均寄望在优秀人才身上,一旦某些关键岗位的人才离职,企业往往出现青黄不接的人才断层,陷入被动和困境。因此,注重对全体员工的培养和开发尤其重要。不能因为害怕员工接受培训后,会带着企业的心血和经验转投别的公司,而用消极的态度和行为对待员工培训的投入。许多公司的人才保留实践证明,培训是保持员工队伍稳定的重要举措之一。
在培养与开发员工过程中,当发现下属中有表现卓越的人才,应立刻善加运用,正所谓好刀用在刀刃上。在人才使用上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视他们为你管理水平上的一项挑战。在你的管理经验中,对待资质平庸的下属或许绰绰有余,他们甚至把你看成个人奋斗的目标。而在卓越人才眼里,你只是代表一个职位、一个虚衔,并不表示你的才干比所有人优秀。要他们全听你的,是件颇为困难的事。二是鼓励他们公开讨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此举能增加他们对你的信任,以及对公司的归属感。当他们感到提的建议受到你的重视时,为了有所表现,必然会更加乐于创新。三是赞赏他们的突出表现,不要害怕他们因此被“宠坏”。因为对他们所做出的贡献毫不吝啬地加以认可和鼓励,会使他们更有信心和动力:相反,如果你态度冷漠,会使他们敏感地认为你是在嫉妒,会挫伤他们的创造性和工作热情,为免功高盖主,招你猜忌,待有机会另谋高就。四是推荐他们学习有帮助的课程。“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让他们有时间学习新知识,这样才能保证他们不断接受新事物,了解未知世界,不断超越自己。
对“忌才”行为引以为戒
面对优秀人才,切忌有以下行为:是视卓越人才为威胁。这是缺乏自信的表现,也显示你还不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二是常以太忙为借口,逃避与他们见面商讨公事。没有信心的人明知有的下属才能比自己优秀,故意把自己装成大忙人,逃避现实。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有害无益。三是对他们的意见,淡而处之或吹毛求疵。一方面欢迎下属提出意见:另一方面却将它搁置一旁,你得到的结果将是失败的,聪明的下属不会再将好的建议提交给你,也不会再视你为领导,因为他们不屑与你这种行为的人“共事”。四是将他们的成就据为己有。这是作为领导者最常见的错误,亦即所谓“邀功”。领导者把所有功劳归于自己,抹煞下属的努力。久而久之,不但领导的形象破坏殆尽,而且也没有人再愿意多加一把劲儿,“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气氛会充斥整个团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