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我的课堂教学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ckey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一方面说明多媒体等应用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不但是是课堂教学的支持性工具,而且是课堂教学的资源性工具;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发挥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支持性、资源性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与学科教学整合来改进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从广义上说是指一种目标明确、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而从狭义来讲课堂教学也就是教学过程,是施教者在一定教学环境中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通过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恰当的教学方法对受教者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过程。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课堂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兴趣氛围
  信息技术的强大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动画、视频、音频等给当课堂教學模式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课堂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注意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学的目标也不同,重难点也就不同,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固然不同,采取哪种方式的情境,在课前或者课中要根据教学科目和教学的内容来决定的。比如上语文课的时候,对于写景抒情、地域地貌或者自然风光的课文,我都注重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将生动的画面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给学生,创设一个有趣而且较为逼真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既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课堂的效率又自然而然的也就提升了。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课堂情境,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每一节课都有其重点和难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目标没有达到,最终没有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这时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创设情景,把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协同利用起来,促进心理内化,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从而达到其它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效果。如教师在讲解角大小与什么因素有一定联系的时候,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投影演示、直观操作,而这些方法都难以从根本上把握到重点,教师也很难将难点讲清楚。但是,如果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就可以使用播放动画片的形式进行演示。在学生观察图片动态变化的时候,就可以很容易总结出“角的大小与两边长短并无关,但是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可见,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解决教学中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丰富学生学习资源的同时,还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三、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课堂情境,注重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内容,系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而数学是思维性、逻辑性比较严密学科,其教学内容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显得枯燥乏味,不易被人们接受,更谈不上喜欢。所以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周围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教师就要尽可能的从实际生活环境中选取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不仅可以充分展现现代科技在教育方面的作用,还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不再是将数学学习仅仅视作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感受到学习数学乐趣和价值。
  四、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课堂情境,提高作文写作能力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生的习作要求: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信心。又提倡初写作文的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怎么想就怎么写”,给学生思想和情感的自由。只有当学生有了自己心里想说的话,有了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有了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热爱,才能够提起习作的兴趣,才会“乐于表达”。可是就现实的生活和当前学生习作环境来说,学生缺少生活体验,学校与家、家与学校两点一线,他们似乎没有发现今天的太阳与昨天的太阳没有什么两样,现在的学校为了学生的安全,连再起码一年的春游和秋游也取消了,学生作文素材只能依赖在课堂学到的有限语言积累和阅读知识,学生习作时只能闭门造车,扼杀学生习作的真情实感,更谈不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现实生活的关注和热爱,更谈不上对习作的兴趣了。作为教师如何走出课堂,还一个学生广阔的习作环境呢?总不能春天来了,带着学生到山间、田野去上课;冬天来了,带着学生到雪地里来一场滑雪竞赛,让学生习作时有话可说吧,但不现实。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再进行封闭式教学,只有开放与创新,加强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才能达到我们的作文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特别是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实践中已经得到了普遍性的应用,在培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创新、优化学习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上习作课的时候,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创设习作情境,填补了学生走出课堂、开阔视野的空白。教师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情境生动逼真,学生自然而然地融进多媒体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去,从而产生共鸣,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特别是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作为资源性工具融到我们的课堂教学,课堂的教学方法、手段、教学途径都发生很大的变革。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技能,并能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且使之与传统的教学媒体合理结合,就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和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随着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工具已进入到课堂。它以强大的功能、友好的界面、便捷的服务受到师生的青睐。在教学中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教育,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  一、妙用信息技术教育,多元化地导入新课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俗话讲:“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导入方面如何设置,是上好
期刊
幸福教育来源于快乐的课堂,快乐课堂关注教师教学的幸福度、关注学生求知的幸福感;师生和谐、快乐,共同完成教与学的活动,使课堂成为师生双方共同焕发生命活力的场所,让师生在课堂上发生知识、智慧的生命碰撞,让教师成为快乐的教育者,学生成为自觉主动的学习者,这就是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家长所渴望的、所追求的 “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我不是专家,更不是名师,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小学教师
期刊
阅读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徜徉其中应倍感美好,与作者的情感产生深深地共鸣并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是阅讀教学的有效性的表现。新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指出了阅读中学生的内心会对作品产生一种共鸣,可以使学生在获得一定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义务让学生去感受文本中蕴藏着的精神力量,让语文教学中充满着阅读的光辉,引导学生走向阅读的田野中,感受那片广阔的世界。阅读与语文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期刊
英语教学被戏称为是“一壶烧不开的水”。事实的确如此,特别在我们西部农村,这壶“烧不开的水”面临的情况更糟,有待解决的问题比想像的要多得多。究其原因之一,主要是在目前的农村初级中学,农村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不够明确,没有学好英语的内在动力,且又缺乏学习英语的外部语言环境。因此,学起英语来就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于是,学生厌学情绪严重,抄袭作业之风盛行,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英语成了学
期刊
在计算机发展与普及过程中,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以文字、图片和音频等形式将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此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教师要合理采取教学方法,保证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上运用的优势  信息技术有着多种优势,可以促进数学课堂教学
期刊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學习方式。引导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点,并进行有效的挖掘与延伸,是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微课具有短小精悍、图文并茂、轻松有趣、易于开发等教学特点,它给课堂提供了一种更高效的辅助教学手段,成为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利器。巧用微课,可有效地为学生释疑解惑,突破教学重难点,从而大大地提高课堂效率。  一、微课符
期刊
Tour of London 是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六模块第二单元的课文,文章的作者以导游身份,带领读者游览伦敦。  这节课主要活动是根据文章内容,将相应信息填写到伦敦游览地图上。由于本课难度比较大,所以在进行填图活动之前,我先带领学生朗读了多伦敦的地名,并进行中英对译,确保学生们知晓每个单词的中文意思;对文章中的方向词进行讲解和练习,旨在为学生们扫清阅读障碍,降低之后阅读的难度。同学们练得投入
期刊
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向自主、探究、合作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与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紧密相关。因为学生学习教学知识,培养能力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教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不是一种简单的知识传授与记忆的过程,也不应该是教师展示自己才华的过程。符合新课改精神的上课应该是“体现自主、创设合作、引导探究、注重过程”的
期刊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诚信,明白诚信的重要性,知道诚信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2.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激发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的愿望。  3.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通过诚信教育,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在校做一个好学生,在家做一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建立诚信意识。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认识到什么是诚信?怎样才能做一
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素质的提高不仅在于知识积累的多少,而且在于学生积累知识的过程中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个学生养成想问题、问问题、挖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自己有权力和能力提出新见解、发现新问题,《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有利于学生树立起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形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