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需要朴素一点,德育需要耐心一些,德育需要的是一种平实的回归!德育是做人的工作,学生渴望与教师进行心灵的对话、情感的交融,更渴望从教师的行为中吸收无穷的力量。
【关键词】德育;对话;交融;效仿
赫尔巴说过:“道德普遍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的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成功的德育应该是以理服人、以心换心的智慧教育。
一、德育是心灵的对话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师生心灵的对话,将促进彼此的理解与信任,给孩子无穷的前进动力。
一连几天,总感觉办公室门口有一个小小的身影在晃动,但只要你定神向门口看去,身影就会“呼”一下不见,我以为是哪位学生对老师办公室产生了好奇,也就没放心上。又过了两天,下午上课前的一个时间,一位个子不高的小男孩走进了我的办公室,他一见到我就说:“老师,我想当合唱队员。”我不动声色,问:“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好象“合唱队”三个字对他充满魔力,他眼里闪着亮光,紧张的神情上充满了渴望。“我喜欢。”他说,“我们班有两位同学被您选入合唱队,我也想试试。”我故弄弦虚:“你知道吗?当合唱队员并不容易,每天要比其他同学早到校,平时利用课余时间练习歌曲,排练节目,会很辛苦的。”“我不怕!请您给我机会吧。”他渴求的眼睛一直看着我。“好吧,你试唱这首歌,如果唱得好的话,我就给你机会。”我随手把桌面上的音乐课本拿起来给他,他接过后,迅速看了一遍歌曲,然后就唱了起来……虽然他的音色并不是很美,但经过刚才的对话,我被他的执着与上进打动了。于是,我破例同意他加入了合唱队。随后的日子,每当是合唱队的训练时间,他就早早地在音乐室门口等着,训练时他比其他同学都认真。
自尊与自信是催人奋进的力量,是最珍贵的品质。一个自信的学生,往往意志坚定,自强不息。尊重、呵护孩子的这一特质,比教会他知识更重要!学生在走进老师办公室的那刻,他一定对自己充满自信,因为毛遂推荐需要无比的勇气和信心!以往,我们常常听到一些老师这样说:“你以为想当就可以当的吗?真是的!”语气中透出不耐烦,把那双充满渴望的眼睛无情地关在了门外。在这里,“我”用一次普通的对话,拉近了师生的距离,给予了学生前进的动力。
德育是心灵的对话,在坦诚、真挚的对话中当中彼此理解、信任与鼓励。
二、德育是情感的交融
德育是情感的交融,是师生于其中寻求真理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的情感,时刻不忘记自己曾是个孩子”。
上三(4)班的音乐课,总能让我感受到当音乐老师的好,课因学生而精彩。今天,又是三(4)班的音乐课,常规的发声练习、歌曲学习后,学生们象往常一样,争着上台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正当师生都沉醉在音乐的表演中时,只听到“啪”的一声,琴声随之停了下来,正在表演的同学也停了下来望着我。“老师,是小仲把电子琴的电源线弄断了。”听了学生的话,我马上查看电子琴,果然,电子琴的电源线断成了两截,不能用了。所有的同学都把不满的目光投到小仲身上,并你一句我一句地数着小仲的种种不是。小仲站在一边,一声不吭。我示意同学们安静下来,说道:“小仲一定是心急想表演给大家看,才弄断了电源线,他不是故意的。现在,电子琴的电源线断了不能用,我们上课就没有那么方便。这样吧,我们让小仲把电源线拿回家,请他爸爸帮忙修好电源线,下次上课就不会受影响了,大家说好不好?”“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小仲在同学们期待的目光接过电源线。
到了下周的音乐课,走上讲台,看见电源线静静地躺在讲台上,在断裂处还用红色的胶布缠着,特别醒目。我请小仲到台上,摸摸他的头问:“电源线是怎么修好的?可以和大家说一说吗?”小仲说“是爸爸和我一起到一间家电修理店请师傅修好的,用了十五元钱。”“哦,是这样。那钱是爸爸付的吗?”我再问。小仲说:“不是,是用我的零用钱付的。” “哦,那很心疼吧,把零用钱用去修电源线,就没钱买自己喜欢的玩具了。”“是的,不过,能把电源线修好,我就放心了。”小仲摸摸讲台上的电源线,如释重负地说。“同学们,小仲帮我们把电源线修好,我们用掌声谢谢小仲,好吗?”掌声响起,小仲脸红红回到座位。美妙的歌声又从课室里飘了出来……
当教师把宽容洒在学生身上,学生也自然会回报爱给老师。
三、德育是行为的效仿
在德育过程中,学生的良好行为更多是靠效仿而来。学生是老师的镜子,教师平日不经意的一个行为,不经意的一句话,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这天上午举行散学典礼。有很多同学在操场打扫落叶,不知哪位同学把落叶弄在刚布置好的主席台旁。这时,刚好几位学生经过,我对其中一个学生说:“小丽,把树叶捡起来放垃圾桶里。”她迟疑了一下,向树叶的方向走了两步,然后回头说“老师,你为什么不捡?”听到她的话,周围的学生立刻把眼光转向我。我呆住了,顿时感觉脸上像被人抽了一个耳光火辣得难受……于是我说:“请你帮老师一起捡,好吗?”“好!”她响亮答道。“我也帮忙!”“我也帮老师捡!”旁边的几位同学边说边帮着把其余的树叶捡起来放进了垃圾桶……
“身教胜于言传”,以行为影响行为,以习惯培养习惯,是德育的精髓。学生是老师的镜子,教师平日不经意的一个行为,不经意的一句话,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当平等、宽容、理解充满学生的心间时,他们就会逐渐地长成闪耀人性光辉的参天大树!
德育是做人的工作。学生渴望与教师进行心灵的对话、情感的交融,更渴望从教师的榜样行为中吸收无穷的力量!学生渴望与教师进行心灵的对话、情感的交融,更渴望从教师的榜样行为中吸收无穷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朱仁宝《德育心理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 2006年2月.
[2]《小学德育》,华南师范大学《小学德育》杂志社出版,2010年总第400期.
【关键词】德育;对话;交融;效仿
赫尔巴说过:“道德普遍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的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成功的德育应该是以理服人、以心换心的智慧教育。
一、德育是心灵的对话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师生心灵的对话,将促进彼此的理解与信任,给孩子无穷的前进动力。
一连几天,总感觉办公室门口有一个小小的身影在晃动,但只要你定神向门口看去,身影就会“呼”一下不见,我以为是哪位学生对老师办公室产生了好奇,也就没放心上。又过了两天,下午上课前的一个时间,一位个子不高的小男孩走进了我的办公室,他一见到我就说:“老师,我想当合唱队员。”我不动声色,问:“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好象“合唱队”三个字对他充满魔力,他眼里闪着亮光,紧张的神情上充满了渴望。“我喜欢。”他说,“我们班有两位同学被您选入合唱队,我也想试试。”我故弄弦虚:“你知道吗?当合唱队员并不容易,每天要比其他同学早到校,平时利用课余时间练习歌曲,排练节目,会很辛苦的。”“我不怕!请您给我机会吧。”他渴求的眼睛一直看着我。“好吧,你试唱这首歌,如果唱得好的话,我就给你机会。”我随手把桌面上的音乐课本拿起来给他,他接过后,迅速看了一遍歌曲,然后就唱了起来……虽然他的音色并不是很美,但经过刚才的对话,我被他的执着与上进打动了。于是,我破例同意他加入了合唱队。随后的日子,每当是合唱队的训练时间,他就早早地在音乐室门口等着,训练时他比其他同学都认真。
自尊与自信是催人奋进的力量,是最珍贵的品质。一个自信的学生,往往意志坚定,自强不息。尊重、呵护孩子的这一特质,比教会他知识更重要!学生在走进老师办公室的那刻,他一定对自己充满自信,因为毛遂推荐需要无比的勇气和信心!以往,我们常常听到一些老师这样说:“你以为想当就可以当的吗?真是的!”语气中透出不耐烦,把那双充满渴望的眼睛无情地关在了门外。在这里,“我”用一次普通的对话,拉近了师生的距离,给予了学生前进的动力。
德育是心灵的对话,在坦诚、真挚的对话中当中彼此理解、信任与鼓励。
二、德育是情感的交融
德育是情感的交融,是师生于其中寻求真理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的情感,时刻不忘记自己曾是个孩子”。
上三(4)班的音乐课,总能让我感受到当音乐老师的好,课因学生而精彩。今天,又是三(4)班的音乐课,常规的发声练习、歌曲学习后,学生们象往常一样,争着上台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正当师生都沉醉在音乐的表演中时,只听到“啪”的一声,琴声随之停了下来,正在表演的同学也停了下来望着我。“老师,是小仲把电子琴的电源线弄断了。”听了学生的话,我马上查看电子琴,果然,电子琴的电源线断成了两截,不能用了。所有的同学都把不满的目光投到小仲身上,并你一句我一句地数着小仲的种种不是。小仲站在一边,一声不吭。我示意同学们安静下来,说道:“小仲一定是心急想表演给大家看,才弄断了电源线,他不是故意的。现在,电子琴的电源线断了不能用,我们上课就没有那么方便。这样吧,我们让小仲把电源线拿回家,请他爸爸帮忙修好电源线,下次上课就不会受影响了,大家说好不好?”“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小仲在同学们期待的目光接过电源线。
到了下周的音乐课,走上讲台,看见电源线静静地躺在讲台上,在断裂处还用红色的胶布缠着,特别醒目。我请小仲到台上,摸摸他的头问:“电源线是怎么修好的?可以和大家说一说吗?”小仲说“是爸爸和我一起到一间家电修理店请师傅修好的,用了十五元钱。”“哦,是这样。那钱是爸爸付的吗?”我再问。小仲说:“不是,是用我的零用钱付的。” “哦,那很心疼吧,把零用钱用去修电源线,就没钱买自己喜欢的玩具了。”“是的,不过,能把电源线修好,我就放心了。”小仲摸摸讲台上的电源线,如释重负地说。“同学们,小仲帮我们把电源线修好,我们用掌声谢谢小仲,好吗?”掌声响起,小仲脸红红回到座位。美妙的歌声又从课室里飘了出来……
当教师把宽容洒在学生身上,学生也自然会回报爱给老师。
三、德育是行为的效仿
在德育过程中,学生的良好行为更多是靠效仿而来。学生是老师的镜子,教师平日不经意的一个行为,不经意的一句话,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这天上午举行散学典礼。有很多同学在操场打扫落叶,不知哪位同学把落叶弄在刚布置好的主席台旁。这时,刚好几位学生经过,我对其中一个学生说:“小丽,把树叶捡起来放垃圾桶里。”她迟疑了一下,向树叶的方向走了两步,然后回头说“老师,你为什么不捡?”听到她的话,周围的学生立刻把眼光转向我。我呆住了,顿时感觉脸上像被人抽了一个耳光火辣得难受……于是我说:“请你帮老师一起捡,好吗?”“好!”她响亮答道。“我也帮忙!”“我也帮老师捡!”旁边的几位同学边说边帮着把其余的树叶捡起来放进了垃圾桶……
“身教胜于言传”,以行为影响行为,以习惯培养习惯,是德育的精髓。学生是老师的镜子,教师平日不经意的一个行为,不经意的一句话,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当平等、宽容、理解充满学生的心间时,他们就会逐渐地长成闪耀人性光辉的参天大树!
德育是做人的工作。学生渴望与教师进行心灵的对话、情感的交融,更渴望从教师的榜样行为中吸收无穷的力量!学生渴望与教师进行心灵的对话、情感的交融,更渴望从教师的榜样行为中吸收无穷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朱仁宝《德育心理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 2006年2月.
[2]《小学德育》,华南师范大学《小学德育》杂志社出版,2010年总第40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