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思想品德》教育 让知识教学回归生活

来源 :南北桥·人文社会科学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fu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的发展,我国的教育目的提出了全面发展的教育,培养出德、智、体、美、劳五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保证。学校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教育,深入知识与生活的关系探讨和研究,学生能通过自身内化知识、掌握知识,能将知识运用于生活中。
  【关键词】思想品德 知识教学 回归生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4.085
  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社会意识、道德准则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在我国,学校德育就是引导学生领悟无产阶级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并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教育。因此,学校在进行教育时,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注重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深知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将学科知识和社会生活、学生经验的整合;学生要通过实践掌握知识,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习学科知识,培养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所以,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也应该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运用生活深入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回归社会生活,为学生自学、内化德育知识提供学习平台,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随着教育的改革发展,《思想品德课堂标准》对《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也做了明确、恰当的规定:“本课程是为了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思想品德》课程主要有人文性、思想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这些特点要求思想品德教育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教学,而要带领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在学校教育中,传统思想品德教育是过分注重知识的理性化,大量想学生灌输道德知识、道德理念,通过知识规范学生的行为,忽略了学生个体本身的情感体验、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活动。那么,面对新课改中的要求,《思想品德》课程教育要如何展开,并深入到学生个体中,使得知识教学能回归社会生活呢?根据教育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与学生对话,让学生深入理解德育知识
  教学即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教师是学生学的过程中的辅导者,引导学生理解学科知识,并通过知识对话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学校的教育中,教师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者,也是知识内化于心并向学生示范的传递者。就学校思想品德教育而言,教师首先要理解何为思想品德教育,思考自己要通过这门课程怎样进行教书育人?思想品德这门学科的理论知识是比较深刻的,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明确是要让学生能运用知识内化于心、自我构建,能将知识回归生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更多的运用学科知识与学生对话,并举出生活中与知识有关的实例,从而以对话的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德育知识。比如:《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的第二节“我们应尽的义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话式”的教学模式,举出学生身边例子,让学生自行探讨发现有哪些是我们应尽的义务。举出在我们坐车时,要维护公共秩序;出外游玩时,要维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等等。也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作为警察、教师、学生等,有哪些义务是我们应该做到的。以课堂上的对话,教师要重视学生在对话中的作用,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不同的对话方式让学生理解思想品德理论知识,并能内化于心,行于外。
  二、开展学科知识的专题研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教育提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是主体,要通过教师的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从而在自我学习过程中理解知识,提高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学校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理解和创新,能从学科教育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使得自身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达到基本要求和规格。比如:在进行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第一章知识教育时,任课教师可以根据章节内容开展关于“公民义务和权力”专题研究,教师再将书本上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指导学生分析研究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我权力?如何尽到义务?学生通过专题讨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章节中的理论知识,深入理解作为公民所具有的权力和义务,帮助学生逐步提高主体意识、公民意识、民主意识、自律意识等。并且在遇到生活问题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应变能力。
  三、教学内容要联系生活,让学生回归生活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的教育观,他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也是一样的,要联系生活,从生活中进行教育,让学生回归生活、理解生活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因此,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时,要广泛收集资料,分析章节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德育知识、运用德育知识。例如:在《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的第一章“做自尊自信的人”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该章知识对学生成长的影响,能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教育学生,帮助学生培养自尊心、自信力、自强力,在生活中既能尊重他人,也能学会尊重自己。可以适当提出“在生活中怎样才能获得别人尊重”的问题,指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事、物,从自身的言语行为上发现别人对你的尊重,想想是否是自己帮别人讲题、或者搀扶老人过马路、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等行为,受到别人的赞誉和表扬。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学科的兴趣,能将社会意识、思想观点、道德准则转化为自我思想品质的发展,提高自身素质修养。
  总的来说,在学校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可以从学生着手深入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能理解深层次的知识理论,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社会主义的道德品质、文明行为习惯和抵制思想侵蚀的能力;养成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然而,除了要深入教育以外,还要让知识教学能回归生活,从生活中教学。都说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驗中学习”,因此,学校的教育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认知发展规律,以创新的教学方式教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高中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父母教养方式及成就动机的差异。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成就动机量表(AMS)对624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独生子女的父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教育程度越来越重视.从新课标改革以来,无论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国家和社会都是非常的重视.在不同的教育程度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是
摘要:《大东野乘》作为朝鲜稗说文学发展至后期之代表作,不仅广泛地反映了朝鲜各个时期的社会生活,促进了小说和文学评论的产生,而且对研究朝鲜历史和文化发展情况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这些资料在历史领域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献价值。  关键词:《大东野乘》;历史;文献价值  中图分类号:K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014-01  朝鲜类书《大东野乘》作为朝鲜稗说文学发展至后
思维能力主要是指: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运用必要的概念、思想和方
【摘 要】学习英语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单词多、记不住,语法学不会等。怎样写好英语作文,是困扰许多学生和教师的问题。在评改学生的作文时发现,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亟需提高,许多学生的作文都存在句子不通顺,语法错误等问题,有些甚至是胡拼乱凑,毫无水平可言。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以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  【关键词】高中英语 书面表达 提高水平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人才是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资源,是提升自身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人才兴,学校兴;人才强,学校强.基于高校人才工作的实际,提出高校做好人才工作的四个维度:识才要
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新课改形势下,师生之间如何平等互信,运用提问教学法,精心设“问”,问活课堂,使师生融洽互动,提高课堂效率,从平等互信,师生互问;面向全体,难易适中;切中要害
高考中英语阅读的分值基本上接近到了总分的1/3,但是其教学下中却仍旧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模式单一、文本解读不清晰等问题,而为了改变这些问题采取一种全新的教学模
摘要:樋口一叶,本名樋口夏子,1872年出生于东京。日本近代最初的女性作家,只短短生活了24年便离开人世。她为后人留下了大量优秀的小说、日记、和歌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樋口一叶只在人世存活了24年,却经历了非常坎坷的一生。生于书香世家,惨遭家道中落,父亲早逝,兄弟决裂,爱人悔婚,最终搬家到鱼龙混杂的下层民众当中生活。同时这也为一叶的文学之路奠定了基础。荻之舍的学习打开了一叶文学创作的大门,半井桃
针对国家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探索构建一个可靠、互动、多终端共享的教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利用现有的云技术将各种优质教学资源及时汇集起来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