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有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骄傲。”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对新的事物有很大的兴趣,因此,利用网络的便利,制作学生喜欢的电教媒体,利用电教媒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表象,从而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这将对我们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利用互联网;激发读书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条创造快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经之一,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儿童也参与到互联网上来,比如阅读就是最常使用的一项,不少学生都喜欢上网,网络给大家的学习带来了很多方便,那么如何利用互联网来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呢?
一、借助电教媒体的教学,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有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可见学习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在一定的教育影响下启动、发展起来的。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对新的事物有很大的兴趣,因此,利用网络的便利,制作学生喜欢的电教媒体,利用电教媒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表象,从而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这将对我们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一颗小豌豆》是一篇童话故事。学好这篇课文,需要学生有极丰富的想象力。因此,我在上这一课时,首先出示几幅小豌豆的图片,从豌豆荚到豌豆成熟,再到小豌豆离开豆荚,滚到墙根上生根、发芽、长叶、开花。利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的感官,一切都通过视觉进入了学生的大脑,充实学生头脑中的表象。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再如:《春天的小雨滴滴滴》一课中,春天的小雨的怎样的,学生对“春天的小雨”,不容易了解。我把有关的录像资料放给同学们看,细细的雨水飘飘悠悠,落到铁皮屋顶,发出叮叮咚咚的声音,落到雨伞,发出沙沙的声音,落到树叶上,发出啪啦啪啦的声音,密密麻麻,像牛毛,像花针。看到这里,同学们都瞪大了眼睛,发出惊叹,认为不可思议。这时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丰富了表象,而且深深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为理解“春天的小雨滴滴滴”奠定了基础。
二、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著名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曾谈到:“从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看,得自课内与课外的比例为‘三七开’即大概有30%得自课内,有70%得自课外。”因此利用互联网提高孩子的课外阅读非常重要。因此,在教研活动中,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那如何利用互联网开展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呢?首先我带领同学们召开了一个主题班会,题目是:“书籍——我们最好的朋友”。让他们通过网络搜集读书名言,寻找最喜欢的作家等,班会大大激发了同学们读书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同学们读书的积极性。然后我紧抓住机会,根据课文的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给学生指定一些阅读范围,促进他们的课外阅读。再在班会课上让学生谈自己的读书的心得体会,互相讨论书的精彩内容等。
例如,同学们学习了《陈嘉庚办学》课文后,同学们对陈嘉庚的爱国之情非常敬佩,我便借机让学生去读有关中华儿女热爱祖国的书。在学习《卫星比武》这篇文章后,我便提出一个问题“我们祖国的航天技术迅猛发展,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卫星?有什么作用?”让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利用互联网去课外读物中去找答案,让孩子们有目的地去读这方面的科普读物。再如,当学习《群众也在淋雨》课文时,在同学们充分理解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深厚感情时,我便向大家推荐《周恩来传》和《少年励志红色经典系列:少年周恩来》这本书,让同学们从中更深入地了解人们所以崇拜总理的原因和学习总理的感人事迹。
另外,我还会创造条件,保证学生有书可读;适当检查,随时反馈读书情况;指导同学们在班内进行课外阅读计划的交流;还组织各种活动,进行课外阅读的汇报和交流,如开“故事会”,做手抄报,演讲比赛等形式,让同学们把自己看过的书在班内交流,达到互相启发和激励的作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三、面向全体,让全体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要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才能长时间保持学习的兴趣。实践表明,具有学习动机的孩子,往往能够专心听课,认真完成作业,并努力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对未形成良好动机的儿童来说,最有效的办法是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依靠卓有成效的学习活动来形成下一步努力,从而培养差生的自信心。让差生通过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更为重要,因此,在具体进行教学时,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
如在拼音和识字教学中,可以运用“先指导,后‘重用’”的方法。在备课时先考虑哪几个小朋友对这课的学习可能会有哪些困难,并把他们的姓名和辅导方法写进教案,既备了教材教案,又备了“学生”。然后利用课前的自学时间,给这些同学“开小灶”,紧接着请他们来当“小老师”。通过这种办法,不但使学生克服困难,也树立起这些学生的好胜心和自信心,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又如在进行语句和课文内容方面教学时,要专门为差生多设立几个难度较低的“台阶”,好让他们能够顺利跨上去。如《狐假虎威》一文,课后有这样一个问题:森林里的百兽看见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为什么都吓得撒腿就跑?这个难不倒优等生的题目,差生却通常答不出来,课堂中,可先让他们考虑课文中哪些话是写狐狸的,哪些话是写老虎的,小动物是看到谁才跑的?如此“一分为二”,复杂化为简单,差生也就基本能够回答了。另外,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也要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差生,简单明了的问题一般让他们来回答,让他们觉得自己和别人一样聪明、能干,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教师为之奋斗的目标,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互联网,让学生乐学、爱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使每个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版
[2]张志公《张志公自选集》[M]北京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利用互联网;激发读书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条创造快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经之一,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儿童也参与到互联网上来,比如阅读就是最常使用的一项,不少学生都喜欢上网,网络给大家的学习带来了很多方便,那么如何利用互联网来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呢?
一、借助电教媒体的教学,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有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可见学习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在一定的教育影响下启动、发展起来的。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对新的事物有很大的兴趣,因此,利用网络的便利,制作学生喜欢的电教媒体,利用电教媒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表象,从而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这将对我们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一颗小豌豆》是一篇童话故事。学好这篇课文,需要学生有极丰富的想象力。因此,我在上这一课时,首先出示几幅小豌豆的图片,从豌豆荚到豌豆成熟,再到小豌豆离开豆荚,滚到墙根上生根、发芽、长叶、开花。利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的感官,一切都通过视觉进入了学生的大脑,充实学生头脑中的表象。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再如:《春天的小雨滴滴滴》一课中,春天的小雨的怎样的,学生对“春天的小雨”,不容易了解。我把有关的录像资料放给同学们看,细细的雨水飘飘悠悠,落到铁皮屋顶,发出叮叮咚咚的声音,落到雨伞,发出沙沙的声音,落到树叶上,发出啪啦啪啦的声音,密密麻麻,像牛毛,像花针。看到这里,同学们都瞪大了眼睛,发出惊叹,认为不可思议。这时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丰富了表象,而且深深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为理解“春天的小雨滴滴滴”奠定了基础。
二、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著名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曾谈到:“从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看,得自课内与课外的比例为‘三七开’即大概有30%得自课内,有70%得自课外。”因此利用互联网提高孩子的课外阅读非常重要。因此,在教研活动中,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那如何利用互联网开展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呢?首先我带领同学们召开了一个主题班会,题目是:“书籍——我们最好的朋友”。让他们通过网络搜集读书名言,寻找最喜欢的作家等,班会大大激发了同学们读书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同学们读书的积极性。然后我紧抓住机会,根据课文的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给学生指定一些阅读范围,促进他们的课外阅读。再在班会课上让学生谈自己的读书的心得体会,互相讨论书的精彩内容等。
例如,同学们学习了《陈嘉庚办学》课文后,同学们对陈嘉庚的爱国之情非常敬佩,我便借机让学生去读有关中华儿女热爱祖国的书。在学习《卫星比武》这篇文章后,我便提出一个问题“我们祖国的航天技术迅猛发展,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卫星?有什么作用?”让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利用互联网去课外读物中去找答案,让孩子们有目的地去读这方面的科普读物。再如,当学习《群众也在淋雨》课文时,在同学们充分理解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深厚感情时,我便向大家推荐《周恩来传》和《少年励志红色经典系列:少年周恩来》这本书,让同学们从中更深入地了解人们所以崇拜总理的原因和学习总理的感人事迹。
另外,我还会创造条件,保证学生有书可读;适当检查,随时反馈读书情况;指导同学们在班内进行课外阅读计划的交流;还组织各种活动,进行课外阅读的汇报和交流,如开“故事会”,做手抄报,演讲比赛等形式,让同学们把自己看过的书在班内交流,达到互相启发和激励的作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三、面向全体,让全体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要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才能长时间保持学习的兴趣。实践表明,具有学习动机的孩子,往往能够专心听课,认真完成作业,并努力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对未形成良好动机的儿童来说,最有效的办法是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依靠卓有成效的学习活动来形成下一步努力,从而培养差生的自信心。让差生通过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更为重要,因此,在具体进行教学时,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
如在拼音和识字教学中,可以运用“先指导,后‘重用’”的方法。在备课时先考虑哪几个小朋友对这课的学习可能会有哪些困难,并把他们的姓名和辅导方法写进教案,既备了教材教案,又备了“学生”。然后利用课前的自学时间,给这些同学“开小灶”,紧接着请他们来当“小老师”。通过这种办法,不但使学生克服困难,也树立起这些学生的好胜心和自信心,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又如在进行语句和课文内容方面教学时,要专门为差生多设立几个难度较低的“台阶”,好让他们能够顺利跨上去。如《狐假虎威》一文,课后有这样一个问题:森林里的百兽看见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为什么都吓得撒腿就跑?这个难不倒优等生的题目,差生却通常答不出来,课堂中,可先让他们考虑课文中哪些话是写狐狸的,哪些话是写老虎的,小动物是看到谁才跑的?如此“一分为二”,复杂化为简单,差生也就基本能够回答了。另外,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也要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差生,简单明了的问题一般让他们来回答,让他们觉得自己和别人一样聪明、能干,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教师为之奋斗的目标,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互联网,让学生乐学、爱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使每个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版
[2]张志公《张志公自选集》[M]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