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带来极大的影响,这使得小学教育阶段就已经开始重视信息技术教学,目前,我国小学教育阶段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中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先进的培养理念,使得最终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近些年来,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很多教师依旧未掌握到合适的方法。本文系统分析了以培养学生计算思维为目的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并结合具体教学实例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计算思维;教学策略
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模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计算思维是运用约简、嵌入、转化及仿真等方法,将表面看似十分困惑的问题按照十分清晰的思维逻辑进行一步步拆分解决。小学信息技术对学生而言既好奇又抽象,教会学生运用计算思维来学习,不仅能让学生巧妙地解决各种相对困难的课程难题,还能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疑难问题时快速地找到有效的方法进行解决。
一、先实践后学习,提高教学认知度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也即是要求他们可以习惯性地模拟计算机科学家的思维模式,在面对种种问题时可以开展多维度、深层次地思考。在实践教学中,由于这门课程的实践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强,所以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先进行实践操作,让其在实践过程中对计算思维有更深入地体验以及感受,并且为内化思维认知做好铺垫。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尽可能地安排学生进行上机操作,并且鼓励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在课堂上多动手操作,教师只对重难点知识进行重点讲解,并且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若发现其遇到困难,则进行提醒和指点。
例如,在教学《画龙点睛些标题》时,由于学生刚接触Word,对它强大的文字处理功能都充满了好奇,本课色彩丰富的艺术字标题又吸引眼球。因此,教師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设计“六一”游园活动的游戏标题,探索艺术字各种样式、不同功能,小组内交流、汇报探索结果,让学生先实践后学习,激发学生的计算思维,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在《图文并茂美文章》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如何下载图片,并为自己的作文配图,同时引导学生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其他功能展示自己的作品,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
二、课堂表述清晰且富有逻辑性,逐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计算思维的表述及其内化一般较为复杂,所涉及的知识面和思维模式还尚能被小学生全然接受,此时教师在传授计算思维时应做到层层分析、逐步深入,在对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要很清楚地找到各个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做好知识架构,让学生一目了然,甚至可以借用思维导图来串连各个知识点,其目的就是使学生的思路更清楚,能快速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并能系统化地、整体性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营造生活化的情景或游戏情景来充分激活学生的计算思维,让学生更能适应后续教学。
例如,教师在四年级下册《设计制作标志》的教学中,以学生熟悉的校徽为例拆解,引导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标志和设计标识的意义,同时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Word中自选图形的应用。画图构思—拆分设计—组合美化,将任务进行逐步的拆解,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知识的叠加。
三、鼓励学生开展多元化的交流互动,重新建构思维模式
计算思维同时也是一种敢于批判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并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实现多方面、多层次、多元化的沟通交流,并且逐步能够对思维方式和认知结构进行分析对比。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们就可以在已经储备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重新构建自身的思维模式,采用新的思维方式、新的操作技能、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来思考问题,轻松地解决问题,从而使认知结构更深入、更创新、更完善。当然,教师在给学生创造交流互动的氛围时,要尊重学生的发言,让课堂成为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
四、指导学生运用计算思维解决生活问题,建立思维架构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知识点与现实生活联系比较紧密,虽然有些知识的实际操作比较困难,但是实用性非常大,受限于课堂教学时间的不充足,学生遇到的生活问题远远多于课堂上所讲解到的,因此,教师在给学生灌输计算思维时要以实际生活为着眼点,多举出生活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简洁的、高效的思维方式进行解决。尤其在教学任务上,尽可能多地设计生活问题,使学生可以进行多次的实际操作与知识积累,让自身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并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型。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灵活使用 Word 软件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编辑一份小报。学生在编辑小报的过程中,需要寻找主题,利用互联网等途径广泛搜集资料,最终排版、整理编辑。在活动开始初期,教师让学生自己构建思维导图与小报思维模型,作为后期信息搜集和编辑的基础。在模型先导的推动下,学生分别选择不同的主题编辑小报,充分展现了思维的逻辑性和创新性。在加强运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跟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情况,并不断补充和完善,最终实现模型构建的系统性、健全性,为学生计算思维的发展运用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培育学生的计算思维可让学生的思维认知更加清晰具有逻辑性,尤其在学习信息技术方面计算思维的提升非常重要,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对计算思维的认知度,重新构建思维模式,运用创新的方法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小学Scratch教学中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 秦婧丽. 考试周刊. 2016(68)
[2]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率[J]. 严英莲. 才智 2014(13)
[3]在画图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计算思维的实践研究[J]. 陈伟涛. 教育观察(下半月) 2016(09)
[4]计算思维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运用[J]. 赵美淑. 知识窗(教师版) 2015(09)
关键词:信息技术;计算思维;教学策略
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模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计算思维是运用约简、嵌入、转化及仿真等方法,将表面看似十分困惑的问题按照十分清晰的思维逻辑进行一步步拆分解决。小学信息技术对学生而言既好奇又抽象,教会学生运用计算思维来学习,不仅能让学生巧妙地解决各种相对困难的课程难题,还能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疑难问题时快速地找到有效的方法进行解决。
一、先实践后学习,提高教学认知度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也即是要求他们可以习惯性地模拟计算机科学家的思维模式,在面对种种问题时可以开展多维度、深层次地思考。在实践教学中,由于这门课程的实践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强,所以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先进行实践操作,让其在实践过程中对计算思维有更深入地体验以及感受,并且为内化思维认知做好铺垫。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尽可能地安排学生进行上机操作,并且鼓励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在课堂上多动手操作,教师只对重难点知识进行重点讲解,并且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若发现其遇到困难,则进行提醒和指点。
例如,在教学《画龙点睛些标题》时,由于学生刚接触Word,对它强大的文字处理功能都充满了好奇,本课色彩丰富的艺术字标题又吸引眼球。因此,教師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设计“六一”游园活动的游戏标题,探索艺术字各种样式、不同功能,小组内交流、汇报探索结果,让学生先实践后学习,激发学生的计算思维,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在《图文并茂美文章》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如何下载图片,并为自己的作文配图,同时引导学生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其他功能展示自己的作品,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
二、课堂表述清晰且富有逻辑性,逐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计算思维的表述及其内化一般较为复杂,所涉及的知识面和思维模式还尚能被小学生全然接受,此时教师在传授计算思维时应做到层层分析、逐步深入,在对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要很清楚地找到各个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做好知识架构,让学生一目了然,甚至可以借用思维导图来串连各个知识点,其目的就是使学生的思路更清楚,能快速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并能系统化地、整体性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营造生活化的情景或游戏情景来充分激活学生的计算思维,让学生更能适应后续教学。
例如,教师在四年级下册《设计制作标志》的教学中,以学生熟悉的校徽为例拆解,引导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标志和设计标识的意义,同时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Word中自选图形的应用。画图构思—拆分设计—组合美化,将任务进行逐步的拆解,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知识的叠加。
三、鼓励学生开展多元化的交流互动,重新建构思维模式
计算思维同时也是一种敢于批判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并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实现多方面、多层次、多元化的沟通交流,并且逐步能够对思维方式和认知结构进行分析对比。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们就可以在已经储备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重新构建自身的思维模式,采用新的思维方式、新的操作技能、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来思考问题,轻松地解决问题,从而使认知结构更深入、更创新、更完善。当然,教师在给学生创造交流互动的氛围时,要尊重学生的发言,让课堂成为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
四、指导学生运用计算思维解决生活问题,建立思维架构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知识点与现实生活联系比较紧密,虽然有些知识的实际操作比较困难,但是实用性非常大,受限于课堂教学时间的不充足,学生遇到的生活问题远远多于课堂上所讲解到的,因此,教师在给学生灌输计算思维时要以实际生活为着眼点,多举出生活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简洁的、高效的思维方式进行解决。尤其在教学任务上,尽可能多地设计生活问题,使学生可以进行多次的实际操作与知识积累,让自身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并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型。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灵活使用 Word 软件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编辑一份小报。学生在编辑小报的过程中,需要寻找主题,利用互联网等途径广泛搜集资料,最终排版、整理编辑。在活动开始初期,教师让学生自己构建思维导图与小报思维模型,作为后期信息搜集和编辑的基础。在模型先导的推动下,学生分别选择不同的主题编辑小报,充分展现了思维的逻辑性和创新性。在加强运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跟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情况,并不断补充和完善,最终实现模型构建的系统性、健全性,为学生计算思维的发展运用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培育学生的计算思维可让学生的思维认知更加清晰具有逻辑性,尤其在学习信息技术方面计算思维的提升非常重要,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对计算思维的认知度,重新构建思维模式,运用创新的方法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小学Scratch教学中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 秦婧丽. 考试周刊. 2016(68)
[2]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率[J]. 严英莲. 才智 2014(13)
[3]在画图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计算思维的实践研究[J]. 陈伟涛. 教育观察(下半月) 2016(09)
[4]计算思维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运用[J]. 赵美淑. 知识窗(教师版) 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