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生态翻译学是由中国学者提出的一个具有原创性和可讨论性的术语,同时也是一个理论概念或全新的研究领域.这一概念从提出直到实践并且日臻成熟,已经走过了二十年的道路.它从一开始的不被承认到逐渐被人们质疑,再到引起不同观点的讨论甚至争论,直到今天不断地改写着人们的认知,并在国内外已经拥有了众多跟进者和实践者,其艰难曲折的经历和成败得失经验确实值得总结.这一术语自诞生之日起就朝着一个翻译学的分支学科的目标稳步前行,它现在不仅已成为翻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领域,同时其研究成果也可以丰富当代生态学理论.在当今的多学科交叉和新
【机 构】
: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上海20024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翻译学是由中国学者提出的一个具有原创性和可讨论性的术语,同时也是一个理论概念或全新的研究领域.这一概念从提出直到实践并且日臻成熟,已经走过了二十年的道路.它从一开始的不被承认到逐渐被人们质疑,再到引起不同观点的讨论甚至争论,直到今天不断地改写着人们的认知,并在国内外已经拥有了众多跟进者和实践者,其艰难曲折的经历和成败得失经验确实值得总结.这一术语自诞生之日起就朝着一个翻译学的分支学科的目标稳步前行,它现在不仅已成为翻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领域,同时其研究成果也可以丰富当代生态学理论.在当今的多学科交叉和新文科建设的大语境下,生态翻译学甚至可以被当作一种人文学术研究的范式,对其他相关学科的建立并跻身国际学界起到某种引领和示范的作用.生态翻译学拥有广阔发展空间的另一个原因在于:生态翻译学之所以得以在中国本土诞生,与中国古代哲学中丰富的生态思想资源是分不开的.而在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中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已经使人们感到,生态文明建设应该是当务之急,因而在翻译学科内部发展生态翻译研究也符合这一重大的国家战略需求.
其他文献
跨语言掩蔽启动范式广泛用于二语表征和加工研究.本文从启动刺激和目标刺激的关系、程式结构及语言类型等角度阐释了启动实验范式的种类、结构、运行机制和原理,讨论了跨语言掩蔽启动效应的不对称性现象,分析了影响这一效应的因素,如被试因素、任务类型、实验材料、实验程序等,阐释跨语言掩蔽启动效应不对称性的本质和特点,概述了解释这一现象的理论模型并解析与之相关的实证研究.
围绕激进空主语的允准条件和指称解读等问题,相关研究从早期的丰富形态一致允准条件逐步深入到探讨空主语的内部形态结构,以及空主语与其他语法特征的相关性.一致关系、省略结构、左边界结构和话语特征一致等允准条件既有各自理论优势,又面临某些语言事实的解释困境.研究趋势表明,空主语的语法属性依然不明确,空主语的允准条件和指称解读需要探讨聚族特征之间的相关性,需探讨狭义句法和言语行为之间的互动关系.
生态翻译学既具有多学科和跨学科的特征,又表现出一种取向于生态化论域研究的趋势.生态翻译学研究范式的建构逻辑定位于三个关联互动的核心理念:“翻译即文本移植”(取向于译本)、“翻译即适应选择”(取向于译者)与“翻译即生态平衡”(取向于译境).对应于上述三个核心理念,生态翻译学研究范式的内涵聚焦在“文本生命”“译者生存”与“翻译生态”的“三生”主题,从而形成了 一种以“生”为内核、以“生命”为视角、以“转生再生、生生与共”为特征的“尚生”认知方式.生态翻译学的生态范式及其建构逻辑呈现出明显的生态整体论的特征与优
生态翻译学二十年前横空出世,蓬勃发展至今,已然形成理论框架、术语体系和同仁学派.本文综述并延伸了对其最具标志性意义的两部著作的十余篇书评的肯定,回顾了业内学者对生态翻译学的批评,鸟瞰其完整的本土理论生发路径以及学科构建的研究范式、视角与理论体系之后,展望了未来可以侧重的方向及发展前景.
本研究以社会文化理论为基础,采用混合研究方法探讨学校文化对高校英语教师学习的影响以及教师能动性的中介作用.通过收集和分析493名高校英语教师问卷调查数据以及2名教师的访谈和叙事日志数据,研究发现学校文化对教师能动性和教师学习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教师能动性在学校文化对教师学习的影响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结果对高校师资管理和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基于活动理论视角,采用叙事探究方法考察高校英语经验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动性表现形式及影响因素.通过对我国高校两位英语教师访谈和非正式交流,运用演绎编码和归纳编码的方法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高校英语经验教师专业发展主要表现为主动改变和积极学习来克服其专业发展活动系统中的多重矛盾;教师信念、人际关系和机构支持等因素促进教师能动性发挥.
生态翻译学的持续发展有待新的开拓,生态美学有望为之提供新的动力,拓展其研究空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人文主义,作为生态美学的哲学根基,也可作为生态翻译学的理论立场,维护其“译者中心”的研究理念;2)生生美学能增强生态翻译学的华夏基因,尤其是“气”本论的引入,会使之更具解释力;3)参与美学能提升生态翻译学的现实关怀,充分发挥翻译在和谐(翻译)生态环境、生态文明中的建构性力量;4)诗意栖居可作为译者的理想追求,也不妨视为生态翻译学的终极目标.
语篇是人类语言的基本结构之一,得到了认知功能主义学者的长期关注.文献综述显示,认知功能主义学派对语篇构建已做出大量研究,但尚存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本文分析指出目前语篇构建研究所面临的挑战,并对其进行反思,最后批判性地提出一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综合性语篇构建研究路径,即基于认知语法的语篇构式路径,希翼能为语篇构建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路径.
海派时尚文化是上海文化兼容并包、多元共生最典型、最美丽的代表之一,赋予百年上海"海纳百川、大气谦和、开明睿智、勇于创新"的文化品格与城市精神,成为上海城市最为典型的文化印象.但在欧美文化霸权下,海派时尚文化逐渐式微,上海城市形象对外传播实践路径需要优化与革新.通过对海派时尚文化在西方权威时尚媒体中的报道内容倾向及评价态度进行量化及定性的分析,总结与勾勒出上海在西方时尚媒介镜像下的媒介形象,从而探讨上海城市形象的建构与国际传播策略.
人工智能深度嵌入传播实践,导致"社会能见度"控制的"算法转向",并形成了以智能算法为技术中介、以平台媒体为核心控制主体和以流量思维为主要控制逻辑的"新社会能见度"控制.新的"社会能见度"控制机制,主要体现为基于"算法价值"的能见度生产、基于"推荐机制"的能见度分配、基于平台可供性的能见度竞逐、"可见性劳动"成果的不确定性导致的算法规训等."能见度"控制的"算法转向",彰显了传播的智能化趋势,但也将引发多向度的社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