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民族灾难。使中国人民陷入了亡国灭种的危机之中。在这生死存亡之际,英勇的中国人民毅然奋起,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在14年抗日战争里,我国军民总共伤亡3500万人,经济损失高达5600万美元,为赢得战争的胜利,中华民族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面对强敌侵略,积贫积弱的中国能够赢得战争的最终胜利,其主要原因在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团结抗战,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党、国民政府及其下辖武装力量,为抗击外敌侵略,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由于其阶级局限性,使其不能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流砥柱,领导全国抗战,并犯下了一系列不利于团结抗战的错误。
在抗日战争中,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实施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的路线政策,提出持久戰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
国民党推行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同时不放弃不切实际的妥协谈判。其抗日态度经历了几个阶段。在九一八以后是消极抗日的,但在七七事变后,国民党的抗日积极性还是很高的。进入僵持阶段,国民党的政策发生转变,妥协投降倾向显露,采取了一系列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不利于抗战的行动。抗战后期,国民党的抗日积极性有所提高,尤其是几个会战和赴缅印远征军打得不错。
特别要说明的是,尽管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但国军爱国官兵打的还是很英勇的,这是两码事,这二者要区分开来,尤其是非蒋系的国军违抗中央政令进行的抗战。不能因为国军官兵的英勇就掩饰了政府的消极抗日,当然也不能因为政府的消极抗日就否定国军爱国官兵的功绩。
在十四年抗战中,中国战场共歼敌150多万。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作战共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大小战斗38931次,伤亡官兵300余万。根据我军公布的歼敌数,共产党军队共消灭日军52万,国民党共消灭85万,也就是说,国民党部队大约要2000发子弹才消灭一个敌人。
由于我军坚持近战,因此子弹命中率颇高,在百团大战中,我军每27.19发子弹毙伤一个日伪军,远远低于国民党部队的每1850发子弹消灭一个敌人的比例,和八路军、新四军相比较,国民党部队的子弹简直浪费惊人。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国民党、国民政府的外交政策主要依赖国际势力调停中日战争,在战争白热化后,又主要谋求依赖国际势力援助来赢取战争胜利。其在外交方面政策为如下几个方面:与日方交涉寻求和平解决;求助英美列强调停中日战争;联合苏联争取军援。
与国民党依赖于外国势力相反,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中坚力量。在对外方面,中国共产党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措施:制定并落实了“以自力更生为主,同时不放弃一切可能争取的外援”击败侵略者保卫中华民族和世界和平的方针;在坚决抗日的同时,积极展开外事工作,争取世界人民的同情与支援;以各种方式及时发表对重大外交事件的主张。
中国的抗日战争不仅仅是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关头的奋战,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更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伟大转折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对于中华民族发展和世界文明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这场战争从1931年9.18事变开始爆发,整整历经了14年艰苦卓绝的战斗。应该说,中共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此时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在“全民抗战”的旗帜下,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北起黑龙江,南到香港、海南、东南亚、印度、缅甸,甚至是全世界的爱国华侨,全国人民“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蒋介石对七七事变的谈话),全都投身于这场惨烈、悲壮却又荡气回肠的民族战争,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才最终赢得了这场近代史上来之不易的第一次对外抵抗战争的胜利。在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烽烟之后,确实有必要重新回顾这场战争,追忆那些已经逝去的民族英雄。
从1840年开始,中国人民经过上百年的艰苦斗争,实现了民族独立。在新的和平年代里,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崛起,离不开中华儿女应该努力为民族发展史续写新的光辉篇章。
面对空前的民族危机,国共两党能够合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最终力挽狂澜、保卫民族独立于国家完整,这对于解决台湾问题以及中华民族面对的各种问题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上个世纪中,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我们都应该明白和平的可贵。在新的和平年代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世界各国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应求同存异,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实现世界各民族的大发展、大繁荣。
面对强敌侵略,积贫积弱的中国能够赢得战争的最终胜利,其主要原因在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团结抗战,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党、国民政府及其下辖武装力量,为抗击外敌侵略,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由于其阶级局限性,使其不能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流砥柱,领导全国抗战,并犯下了一系列不利于团结抗战的错误。
在抗日战争中,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实施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的路线政策,提出持久戰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
国民党推行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同时不放弃不切实际的妥协谈判。其抗日态度经历了几个阶段。在九一八以后是消极抗日的,但在七七事变后,国民党的抗日积极性还是很高的。进入僵持阶段,国民党的政策发生转变,妥协投降倾向显露,采取了一系列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不利于抗战的行动。抗战后期,国民党的抗日积极性有所提高,尤其是几个会战和赴缅印远征军打得不错。
特别要说明的是,尽管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但国军爱国官兵打的还是很英勇的,这是两码事,这二者要区分开来,尤其是非蒋系的国军违抗中央政令进行的抗战。不能因为国军官兵的英勇就掩饰了政府的消极抗日,当然也不能因为政府的消极抗日就否定国军爱国官兵的功绩。
在十四年抗战中,中国战场共歼敌150多万。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作战共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大小战斗38931次,伤亡官兵300余万。根据我军公布的歼敌数,共产党军队共消灭日军52万,国民党共消灭85万,也就是说,国民党部队大约要2000发子弹才消灭一个敌人。
由于我军坚持近战,因此子弹命中率颇高,在百团大战中,我军每27.19发子弹毙伤一个日伪军,远远低于国民党部队的每1850发子弹消灭一个敌人的比例,和八路军、新四军相比较,国民党部队的子弹简直浪费惊人。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国民党、国民政府的外交政策主要依赖国际势力调停中日战争,在战争白热化后,又主要谋求依赖国际势力援助来赢取战争胜利。其在外交方面政策为如下几个方面:与日方交涉寻求和平解决;求助英美列强调停中日战争;联合苏联争取军援。
与国民党依赖于外国势力相反,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中坚力量。在对外方面,中国共产党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措施:制定并落实了“以自力更生为主,同时不放弃一切可能争取的外援”击败侵略者保卫中华民族和世界和平的方针;在坚决抗日的同时,积极展开外事工作,争取世界人民的同情与支援;以各种方式及时发表对重大外交事件的主张。
中国的抗日战争不仅仅是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关头的奋战,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更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伟大转折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对于中华民族发展和世界文明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这场战争从1931年9.18事变开始爆发,整整历经了14年艰苦卓绝的战斗。应该说,中共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此时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在“全民抗战”的旗帜下,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北起黑龙江,南到香港、海南、东南亚、印度、缅甸,甚至是全世界的爱国华侨,全国人民“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蒋介石对七七事变的谈话),全都投身于这场惨烈、悲壮却又荡气回肠的民族战争,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才最终赢得了这场近代史上来之不易的第一次对外抵抗战争的胜利。在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烽烟之后,确实有必要重新回顾这场战争,追忆那些已经逝去的民族英雄。
从1840年开始,中国人民经过上百年的艰苦斗争,实现了民族独立。在新的和平年代里,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崛起,离不开中华儿女应该努力为民族发展史续写新的光辉篇章。
面对空前的民族危机,国共两党能够合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最终力挽狂澜、保卫民族独立于国家完整,这对于解决台湾问题以及中华民族面对的各种问题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上个世纪中,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我们都应该明白和平的可贵。在新的和平年代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世界各国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应求同存异,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实现世界各民族的大发展、大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