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月22日,像流沙画一样瞬息万变的叙利亚和平谈判终于定格在日内瓦湖东岸的瑞士小城蒙特勒。在叙利亚内战持续近三年、已经造成至少13万人丧生之后,阿萨德政府首次与反对派面对面谈判,寻找政治和解的方法。
本次谈判是联合国继2012年的日内瓦会议后,第二次举办叙利亚问题国际会议。根据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表述,联合国一共向30多个国家及阿拉伯联盟、欧盟和伊斯兰合作组织的代表发出了邀请。由于会前的激烈博弈,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什叶派盟友伊朗最终未能获邀出席。
2012年6月30日,在前任联合国叙利亚问题特使科菲·安南的调解下,包括俄罗斯、美国、中国、法国、英国等十个国家及欧盟在内的代表在日内瓦举行会议,发表了关于解决叙利亚问题的公报。公报称,与会各方同意在叙利亚成立一个包括叙利亚政府及反对派代表的广泛的过渡政府。
事实证明,让内战双方坐在一起展开对话已是举步维艰,达成日内瓦公报设定的目标就更遥不可期。1月22日前的最后四天,对立双方的争议达到白热化,几乎让会议搁浅。
欧盟驻叙利亚前大使、卡耐基和平基金会欧洲中心(Carnegie Europe)访问学者皮耶里尼(Marc Pierini)1月20日对《财经》记者说:“会议开始前两天还不确定会议能否顺利召开,能按时开会看起来已经是一种成绩;阿萨德政权和反对派的分歧如此巨大,如果会议能顺利召开,能让他们自由表达意见就是最好的情况。我们最不想看到的结果是:会开了一半,有人愤然离场。”
会前迟迟无法确定的一个问题是谁将出席本次和谈。叙利亚反对派成分复杂,既包括最开始揭竿而起的民兵组织、前来支援的外国战士,也混杂了众多的伊斯兰极端组织。最大的反对派团体叙利亚国家联盟(Syria National Coalition)直到1月18日才通过投票,以58票赞成、14票反对、3票弃权的结果决定接受邀请参加会议。
分析认为,反对派不愿意参加和谈主要是因为目前内部分裂、对会谈成果不抱希望,同时也担心与阿萨德谈判会显得是在对政府军妥协,从而丧失在其他反对派团体中的威信。不过,由于恐怖主义蔓延,美国已经暂停了对反对派的非军事援助,要想重新获得支持,反对派只能出席会议。
就在收到叙利亚反对派答复的第二天,潘基文突然宣布已向伊朗发出邀请。这一举动立即引爆了地雷,叙利亚国家联盟通过Twitter威胁说,如果伊朗参与他们将退出谈判。法国和沙特也表示不欢迎伊朗与会。美国国务院新闻发言人普萨基(Jen Psaki) 在1月19日说,伊朗若不能公开接受日内瓦公报的条款,发出的邀请必须收回。
位于华盛顿特区的智库保卫民主基金会叙利亚问题专家巴德兰(Tony Badran)对《财经》记者分析说,从包括国务卿克里在内的美国官员早前的表述看来,美国原本并不排斥伊朗参与,只是联合国的突然决定有可能导致叙利亚反对派和沙特退出会议,美国在会议可能分崩离析的威胁下做了妥协。
让外界略感吃惊的是,潘基文在发出邀请仅一天后宣布邀请作废。联合国新闻发言人对外解释说,伊朗曾私下向潘基文保证遵守联合国提出的条件,不过邀请发出后,伊朗官员又公开表示不接受任何参会的附加条件,因此联合国决定取消刚刚发出的邀请函。
对此,伊朗外长扎里夫表示潘基文是在压力下收回邀请的,这个举动很“可悲”,好在伊朗对参加和谈没什么兴趣。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则表示,联合国的决定“显然是一个错误”,不过“还不至于造成灾难性的结果”。
在只持续了24小时的伊朗插曲后,海湾国家卡塔尔抛出了一份由一名自称“凯撒”的军队摄影师拍摄的图片集,记录了1.1万名俘虏在阿萨德政权的监狱里被处决的血腥场景。叙利亚信息部发言人通过BBC提出质疑:卡塔尔作为反对派的支持者发表这份报道的动机值得怀疑,况且也难以证明这些所谓的证据记录的是发生在叙利亚的事情。
不过图片集毫无悬念地得到了欧美国家的积极呼应。美国国务院新闻发言人哈尔夫(Marie Harf)表示,“叙利亚的情况太可怕了……我们必须开始政治过渡,清除阿萨德政权。”英国外长黑格也附和:“这样的证据我看得太多了……制造罪行的人必须为此负责。”在沸沸扬扬的舆论造势中,与会各方陆续抵达了蒙特勒。
虽然舆论制造了足够多的烟幕弹,各方对会谈的结果其实早已心中有数。时至今日,内战双方仍然势均力敌:库尔德人居住的叙利亚东部,几乎已经不在政府军的控制之中;而西部沿海地区,主要居住的是追随阿萨德的阿拉维派穆斯林,因而被政府军牢牢控制着;政府军和反对派在南部和北部的大城市实力相当,中部的交通要道则是目前争夺的焦点。 曾担任叙利亚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的马克迪希(Jihad Makdissi)这样表述双方参会的心态:和谈从一开始就是个大家都讨厌的努力,但是叙利亚战争无休无止,无奈之下不得不去尝试一个可以遵循的程序,“最开始也许只是小范围的停战,但通过停战能发现问题所在,才能进行改进”。
会谈前双方就各执一词。叙利亚外长穆阿利姆在回复潘基文的邀请时表示:“虽然我们接受邀请,但并不同意邀请函里所列的某些条款,因为它们与叙利亚的政治立场和法律冲突。”叙利亚国家联盟的新闻发言人则在投票后说,按照我们的理解,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拥有执行权的过渡政府,这个政府和阿萨德以及他的家族没有关系。
会谈开始后,双方思路几乎处于两个平行层面。反对派坚持推进成立过渡政府,叙利亚政府代表则表示会议应该瞄准日益猖獗的恐怖主义,至于阿萨德政权的去留应该由叙利亚人民来决定。
虽然在与会的30个国家中大多数支持反对派,不过对于此时成立过渡机构的时机是否成熟,一些专家也存疑虑。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刘月琴指出:这个过渡管理机构一旦建立,就意味着阿萨德政权被架空,美国就可以合法地与过渡政府对话和打交道,抛弃现叙利亚合法政府,一定意义上等于完成了更迭阿萨德政权的目标。斯坦福大学政治学教授福山在较早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阿萨德政权被强行推翻,所有的反对派就会把枪指向彼此,叙利亚将继续上演混乱。
由于内战双方的立场几乎是个死结,主导斡旋的西方国家在踏入会场前已经准备好一份B计划,罗列出其他亟待解决的选项。美国国务卿克里1月初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商谈后表示,他们正在寻求一些更为现实的目标,帮助双方建立信任,例如在一些地区停战、交换战俘以及确保人道主义援助顺利抵达战区。
皮耶里尼向《财经》记者指出了西方国家更为具体的期许:第一,销毁化学武器的协议必须坚决执行,不应受本次会议达成的其他进程所影响;第二,在打击圣战组织问题上必须达成共识,不能以此作为叙利亚国家改革的代价;第三,反对派和西方国家可同意保留叙利亚的国家体制,但阿萨德家族必须排除在外,且必须进行改革;第四,尽快在联合国的监督下开展人道主义救援。
在第二次日内瓦会议期间,国际社会就解决叙利亚问题的另一项努力正在千里之外展开接力。
2013年8月,媒体曝出数百名叙平民被袭身亡,他们的症状和受化学武器袭击后的情况近似。由于美国总统奥巴马曾经警告叙利亚政府一旦使用化学武器就是触到了美国的“红线”,因此当时美国几乎在舆论的压力下对叙利亚开战。关键时刻,俄罗斯总统普京提出让阿萨德交出化学武器以换取美国放弃宣战,才让双方都下了台阶。
1月7日,第一批制造化武的材料抵达叙利亚西北部的拉塔基亚港。随后,化学品由一艘丹麦商船在挪威、中国、俄罗斯等国的护卫下运至意大利南部的焦亚陶罗港,并转移到一艘装配有销毁化学品设备的美国船只上进行消解。
经过初步消解的化学毒气将通过集装箱海运至德国,再通过铁路或公路抵达德国国防部在西北部城市明斯特的一处工厂,在这里再次进行无害化处理,最终形成类似“工业废物”的物质。
按照叙利亚与美俄共同商议的计划,叙利亚需要将最危险的化学品——近20吨芥子气以及制作沙林和VX神经毒气的原料——在2013年12月31日前送出境外,并在2014年中之前销毁其他化武装备,不过现在看来这个目标已经严重滞后。
造成延迟的原因是,负责该项工作的禁止化学武器组织首先要深入战区对各种库存进行核查和登记,对于一些有争议的设备需与叙利亚政府逐一进行协商和谈判;然后,整理好的危险品需要通过陆路运出,在这个过程中,运输队伍经常遭到不明武装的袭击。因此,联合国希望双方停战以加快核查小组工作的进程,同时也呼吁国际社会为战地的工作人员提供更多的武装保护。
“化学武器换和平”协议虽然避免了西方国家卷入中东新的战局,但越来越多的分析人士指出它对于阻止内战带来的人道主义灾难帮助有限。叙利亚西北部大城市阿勒颇的居民哈提卜(Mohammad al-Khatib)通过社交媒体向《财经》记者表示,从2013年12月中旬以来,除了能见度极低的日子,他们几乎每天都会遭到空袭。在首都大马士革的郊区,政府军和反对派的激战在近三个月来造成了数千名平民伤亡。
皮耶里尼指出,“化武换和平”展现了普京精准的外交技巧,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人会拒绝俄罗斯提出的这个方案,但是它已经传递给了阿萨德错误的信号,使他认为只要不使用化学武器就可以任意开战。
叙利亚内战历时三年,造成近千万叙利亚人逃离家园,国家的发展程度倒退35年。要结束这场悲剧,只能等待激辩碰撞出更多的外交智慧。
本次谈判是联合国继2012年的日内瓦会议后,第二次举办叙利亚问题国际会议。根据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表述,联合国一共向30多个国家及阿拉伯联盟、欧盟和伊斯兰合作组织的代表发出了邀请。由于会前的激烈博弈,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什叶派盟友伊朗最终未能获邀出席。
2012年6月30日,在前任联合国叙利亚问题特使科菲·安南的调解下,包括俄罗斯、美国、中国、法国、英国等十个国家及欧盟在内的代表在日内瓦举行会议,发表了关于解决叙利亚问题的公报。公报称,与会各方同意在叙利亚成立一个包括叙利亚政府及反对派代表的广泛的过渡政府。
事实证明,让内战双方坐在一起展开对话已是举步维艰,达成日内瓦公报设定的目标就更遥不可期。1月22日前的最后四天,对立双方的争议达到白热化,几乎让会议搁浅。
欧盟驻叙利亚前大使、卡耐基和平基金会欧洲中心(Carnegie Europe)访问学者皮耶里尼(Marc Pierini)1月20日对《财经》记者说:“会议开始前两天还不确定会议能否顺利召开,能按时开会看起来已经是一种成绩;阿萨德政权和反对派的分歧如此巨大,如果会议能顺利召开,能让他们自由表达意见就是最好的情况。我们最不想看到的结果是:会开了一半,有人愤然离场。”
会前96小时
会前迟迟无法确定的一个问题是谁将出席本次和谈。叙利亚反对派成分复杂,既包括最开始揭竿而起的民兵组织、前来支援的外国战士,也混杂了众多的伊斯兰极端组织。最大的反对派团体叙利亚国家联盟(Syria National Coalition)直到1月18日才通过投票,以58票赞成、14票反对、3票弃权的结果决定接受邀请参加会议。
分析认为,反对派不愿意参加和谈主要是因为目前内部分裂、对会谈成果不抱希望,同时也担心与阿萨德谈判会显得是在对政府军妥协,从而丧失在其他反对派团体中的威信。不过,由于恐怖主义蔓延,美国已经暂停了对反对派的非军事援助,要想重新获得支持,反对派只能出席会议。
就在收到叙利亚反对派答复的第二天,潘基文突然宣布已向伊朗发出邀请。这一举动立即引爆了地雷,叙利亚国家联盟通过Twitter威胁说,如果伊朗参与他们将退出谈判。法国和沙特也表示不欢迎伊朗与会。美国国务院新闻发言人普萨基(Jen Psaki) 在1月19日说,伊朗若不能公开接受日内瓦公报的条款,发出的邀请必须收回。
位于华盛顿特区的智库保卫民主基金会叙利亚问题专家巴德兰(Tony Badran)对《财经》记者分析说,从包括国务卿克里在内的美国官员早前的表述看来,美国原本并不排斥伊朗参与,只是联合国的突然决定有可能导致叙利亚反对派和沙特退出会议,美国在会议可能分崩离析的威胁下做了妥协。
让外界略感吃惊的是,潘基文在发出邀请仅一天后宣布邀请作废。联合国新闻发言人对外解释说,伊朗曾私下向潘基文保证遵守联合国提出的条件,不过邀请发出后,伊朗官员又公开表示不接受任何参会的附加条件,因此联合国决定取消刚刚发出的邀请函。
对此,伊朗外长扎里夫表示潘基文是在压力下收回邀请的,这个举动很“可悲”,好在伊朗对参加和谈没什么兴趣。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则表示,联合国的决定“显然是一个错误”,不过“还不至于造成灾难性的结果”。
在只持续了24小时的伊朗插曲后,海湾国家卡塔尔抛出了一份由一名自称“凯撒”的军队摄影师拍摄的图片集,记录了1.1万名俘虏在阿萨德政权的监狱里被处决的血腥场景。叙利亚信息部发言人通过BBC提出质疑:卡塔尔作为反对派的支持者发表这份报道的动机值得怀疑,况且也难以证明这些所谓的证据记录的是发生在叙利亚的事情。
不过图片集毫无悬念地得到了欧美国家的积极呼应。美国国务院新闻发言人哈尔夫(Marie Harf)表示,“叙利亚的情况太可怕了……我们必须开始政治过渡,清除阿萨德政权。”英国外长黑格也附和:“这样的证据我看得太多了……制造罪行的人必须为此负责。”在沸沸扬扬的舆论造势中,与会各方陆续抵达了蒙特勒。
平行的立场
虽然舆论制造了足够多的烟幕弹,各方对会谈的结果其实早已心中有数。时至今日,内战双方仍然势均力敌:库尔德人居住的叙利亚东部,几乎已经不在政府军的控制之中;而西部沿海地区,主要居住的是追随阿萨德的阿拉维派穆斯林,因而被政府军牢牢控制着;政府军和反对派在南部和北部的大城市实力相当,中部的交通要道则是目前争夺的焦点。 曾担任叙利亚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的马克迪希(Jihad Makdissi)这样表述双方参会的心态:和谈从一开始就是个大家都讨厌的努力,但是叙利亚战争无休无止,无奈之下不得不去尝试一个可以遵循的程序,“最开始也许只是小范围的停战,但通过停战能发现问题所在,才能进行改进”。
会谈前双方就各执一词。叙利亚外长穆阿利姆在回复潘基文的邀请时表示:“虽然我们接受邀请,但并不同意邀请函里所列的某些条款,因为它们与叙利亚的政治立场和法律冲突。”叙利亚国家联盟的新闻发言人则在投票后说,按照我们的理解,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拥有执行权的过渡政府,这个政府和阿萨德以及他的家族没有关系。
会谈开始后,双方思路几乎处于两个平行层面。反对派坚持推进成立过渡政府,叙利亚政府代表则表示会议应该瞄准日益猖獗的恐怖主义,至于阿萨德政权的去留应该由叙利亚人民来决定。
虽然在与会的30个国家中大多数支持反对派,不过对于此时成立过渡机构的时机是否成熟,一些专家也存疑虑。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刘月琴指出:这个过渡管理机构一旦建立,就意味着阿萨德政权被架空,美国就可以合法地与过渡政府对话和打交道,抛弃现叙利亚合法政府,一定意义上等于完成了更迭阿萨德政权的目标。斯坦福大学政治学教授福山在较早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阿萨德政权被强行推翻,所有的反对派就会把枪指向彼此,叙利亚将继续上演混乱。
由于内战双方的立场几乎是个死结,主导斡旋的西方国家在踏入会场前已经准备好一份B计划,罗列出其他亟待解决的选项。美国国务卿克里1月初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商谈后表示,他们正在寻求一些更为现实的目标,帮助双方建立信任,例如在一些地区停战、交换战俘以及确保人道主义援助顺利抵达战区。
皮耶里尼向《财经》记者指出了西方国家更为具体的期许:第一,销毁化学武器的协议必须坚决执行,不应受本次会议达成的其他进程所影响;第二,在打击圣战组织问题上必须达成共识,不能以此作为叙利亚国家改革的代价;第三,反对派和西方国家可同意保留叙利亚的国家体制,但阿萨德家族必须排除在外,且必须进行改革;第四,尽快在联合国的监督下开展人道主义救援。
拆卸化学武器
在第二次日内瓦会议期间,国际社会就解决叙利亚问题的另一项努力正在千里之外展开接力。
2013年8月,媒体曝出数百名叙平民被袭身亡,他们的症状和受化学武器袭击后的情况近似。由于美国总统奥巴马曾经警告叙利亚政府一旦使用化学武器就是触到了美国的“红线”,因此当时美国几乎在舆论的压力下对叙利亚开战。关键时刻,俄罗斯总统普京提出让阿萨德交出化学武器以换取美国放弃宣战,才让双方都下了台阶。
1月7日,第一批制造化武的材料抵达叙利亚西北部的拉塔基亚港。随后,化学品由一艘丹麦商船在挪威、中国、俄罗斯等国的护卫下运至意大利南部的焦亚陶罗港,并转移到一艘装配有销毁化学品设备的美国船只上进行消解。
经过初步消解的化学毒气将通过集装箱海运至德国,再通过铁路或公路抵达德国国防部在西北部城市明斯特的一处工厂,在这里再次进行无害化处理,最终形成类似“工业废物”的物质。
按照叙利亚与美俄共同商议的计划,叙利亚需要将最危险的化学品——近20吨芥子气以及制作沙林和VX神经毒气的原料——在2013年12月31日前送出境外,并在2014年中之前销毁其他化武装备,不过现在看来这个目标已经严重滞后。
造成延迟的原因是,负责该项工作的禁止化学武器组织首先要深入战区对各种库存进行核查和登记,对于一些有争议的设备需与叙利亚政府逐一进行协商和谈判;然后,整理好的危险品需要通过陆路运出,在这个过程中,运输队伍经常遭到不明武装的袭击。因此,联合国希望双方停战以加快核查小组工作的进程,同时也呼吁国际社会为战地的工作人员提供更多的武装保护。
“化学武器换和平”协议虽然避免了西方国家卷入中东新的战局,但越来越多的分析人士指出它对于阻止内战带来的人道主义灾难帮助有限。叙利亚西北部大城市阿勒颇的居民哈提卜(Mohammad al-Khatib)通过社交媒体向《财经》记者表示,从2013年12月中旬以来,除了能见度极低的日子,他们几乎每天都会遭到空袭。在首都大马士革的郊区,政府军和反对派的激战在近三个月来造成了数千名平民伤亡。
皮耶里尼指出,“化武换和平”展现了普京精准的外交技巧,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人会拒绝俄罗斯提出的这个方案,但是它已经传递给了阿萨德错误的信号,使他认为只要不使用化学武器就可以任意开战。
叙利亚内战历时三年,造成近千万叙利亚人逃离家园,国家的发展程度倒退35年。要结束这场悲剧,只能等待激辩碰撞出更多的外交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