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改革,明确指明了低年级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就目前低年级小学语文关于阅读教学方面的现状来说,其与新课改的具体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在传授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加强学生的阅读教学。基于此,笔者将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来探讨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在低年级小学生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因此,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将对低年级小学语文的学习和学生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注重加强语文阅读教学,进而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加强思维训练,提高阅读能力
读书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在语文教育中,为了让较多的知识进入小学生的头脑中,教师就应该培养他们自主摸索阅读的正确方式,培养他们在阅读中进行不断的思维运动。为了让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有明显的提高,教师就要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实践中,比如说可以把教学内容和阅读结合起来,创建不一样的思维活动。例如,教师在进行《松鼠找花生》的课程讲解的时候,要积极带领学生进行阅读,做到在他们阅读中讲解文章,而不是让小学生埋头苦读。以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将他们的思维激发出来,还可以对他们的思考有一定的帮助,因此,整节课就会变得非常的形象生动了,并且还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的流畅。小学生在阅读这篇课文的时候,肯定会想哪里才会有在小松鼠一直要找的花生。所以,在他们结束朗读后,进入小组之间的自由讨论和发言时间,教师再建立一个奖励制度,不仅可以促使其思考问题,还能创建出一个热烈积极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阅读环境中,让小学生发现问题再解决,是他们的阅读思维才会更加的活跃。综上所述,把阅读和思维训练联系在一起,才能提升课堂的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文字能力和感悟能力。
二、倡导师生交流,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是在相对私密和主体性的环境中进行的,与此同时,在意识层面,阅读不是一个独立学习活动,相反,它是一个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投入其中的活动。如教师协同,参与、完成读书感想交流过程,充分发挥教学的民主意识,让学生和教师更加淋漓尽致地感觉到所阅读书籍的方方面面的美丽。倡导师生之间的交流意味着在阅读过程中,教师思考学生所关注的点。例如,在《小猴子下山》的教学课程中,当学生将此文章阅读完之后,教师可以向他们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猴子吗,文章中小猴子的一天本可以很美好,但是最后却什么也没有得到,哪位同学可以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地给我和其他同学讲一下这个故事呢?最好加上自己的启发。”学生描述完毕之后,教师可以让同学继续补充该故事对自己的启发。最后,教师总结同学们的语言,将道理讲给学生听。这种上课的方式,不仅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还能锻炼出他们的表达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和提升其阅读能力的目标。
三、训练看图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德国美学家姚斯认为:文学作品本身没有生命,是读者的阅读赋予了作品无穷的意义。而阅读的角度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意蕴也不同。因此,我们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有创意地去阅读。例如,在一年级下册有一课——《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师在教学中,第一步,要让学生们对文章中的插图有一个细致的了解,深入观察和理解之后,让他们踊跃发言,对插画的内容进行描述,比如井的周围有哪些人文建造和自然景象,再问问学生有没有见过水井的,让他描述一下文中的水井插画和自己见过的水井有什么不同。只有将两者联系起来了,学生才能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对插画进行声情并茂的描述。第二步,阅读文章,同时理解文章是怎样把图像和文字相互转化的。第三步,如果有多余的时间,教师可以安排课外参观(需要提前找好地方),带领学生去看看井是什么样的(确保学生安全)。安排這种课堂教学活动,不单单让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还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因此,将看图训练融入到阅读中是提高他们阅读能力的另一种有效的途径。
四、重视阅读积累,培养阅读习惯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想读书、爱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在新课改的推行下,教师首先要进行思维转换,要充分认识到阅读积累的重要性,在阅读教学中,除课本任务外,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阅读个性,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进行阅读指导,并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积累,进行理解性阅读。同时,也可以采用“联想法”进行阅读,让学生养成举一反三的良好习惯。如在古诗《静夜思》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除让学生背诵理解外,也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关于李白的其他诗篇、关于李白本人的相关内容以增进理解和记忆,甚至可以听关于李白的歌曲,讲关于李白的历史故事等等。当由一首诗挖掘出来的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的时候,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也会随之而来,久而久之,文化知识得到了积累,良好的阅读习惯也便得以养成。
五、丰富阅读活动,提高阅读兴趣
我们知道,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段大约在6-7岁,该年龄段的孩子心智尚未成熟,想让他们安静的阅读一篇文章或者对读书产生兴趣很难。在新课改下,这就需要学校、老师、家长三方努力,共同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家长可关注孩子的天性,观察和询问孩子对哪一方面的阅读内容感兴趣并加以鼓励和支持。教师则需要引导学生提升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就是学习一篇或者读懂一篇文章并不是教师的教授目的,而是要让学生夯实基础、掌握技能为将来的学习生活做好充足准备。作为学校,要多举办一些有关阅读的趣味活动,以提高和培养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如组织开展“有感情朗诵比赛”活动;开展“书香班级”评选活动;开展“阅读之星”评选活动等等。在设施上,建立校图书馆、阅读室、班级开放书架等等方便学生阅读的场所的设施。在制度管理上,建立并完善借书还书相关制度等等。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提升学生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需要多为学生着想,多多创造一些生动有趣的读书活动,让每一位小学生都喜欢读书,他们慢慢地就会将读书发展成一种乐趣,就会更加地享受读书。所以,在小学一年级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刻不容缓,必须受到极高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李异奇.基于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6(4):96-97.
[2] 林燕娜.探寻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6):184-184.
[3] 付先垚.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探讨[J].读写算:教师版,2015(34):54-54.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在低年级小学生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因此,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将对低年级小学语文的学习和学生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注重加强语文阅读教学,进而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加强思维训练,提高阅读能力
读书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在语文教育中,为了让较多的知识进入小学生的头脑中,教师就应该培养他们自主摸索阅读的正确方式,培养他们在阅读中进行不断的思维运动。为了让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有明显的提高,教师就要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实践中,比如说可以把教学内容和阅读结合起来,创建不一样的思维活动。例如,教师在进行《松鼠找花生》的课程讲解的时候,要积极带领学生进行阅读,做到在他们阅读中讲解文章,而不是让小学生埋头苦读。以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将他们的思维激发出来,还可以对他们的思考有一定的帮助,因此,整节课就会变得非常的形象生动了,并且还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的流畅。小学生在阅读这篇课文的时候,肯定会想哪里才会有在小松鼠一直要找的花生。所以,在他们结束朗读后,进入小组之间的自由讨论和发言时间,教师再建立一个奖励制度,不仅可以促使其思考问题,还能创建出一个热烈积极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阅读环境中,让小学生发现问题再解决,是他们的阅读思维才会更加的活跃。综上所述,把阅读和思维训练联系在一起,才能提升课堂的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文字能力和感悟能力。
二、倡导师生交流,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是在相对私密和主体性的环境中进行的,与此同时,在意识层面,阅读不是一个独立学习活动,相反,它是一个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投入其中的活动。如教师协同,参与、完成读书感想交流过程,充分发挥教学的民主意识,让学生和教师更加淋漓尽致地感觉到所阅读书籍的方方面面的美丽。倡导师生之间的交流意味着在阅读过程中,教师思考学生所关注的点。例如,在《小猴子下山》的教学课程中,当学生将此文章阅读完之后,教师可以向他们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猴子吗,文章中小猴子的一天本可以很美好,但是最后却什么也没有得到,哪位同学可以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地给我和其他同学讲一下这个故事呢?最好加上自己的启发。”学生描述完毕之后,教师可以让同学继续补充该故事对自己的启发。最后,教师总结同学们的语言,将道理讲给学生听。这种上课的方式,不仅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还能锻炼出他们的表达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和提升其阅读能力的目标。
三、训练看图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德国美学家姚斯认为:文学作品本身没有生命,是读者的阅读赋予了作品无穷的意义。而阅读的角度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意蕴也不同。因此,我们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有创意地去阅读。例如,在一年级下册有一课——《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师在教学中,第一步,要让学生们对文章中的插图有一个细致的了解,深入观察和理解之后,让他们踊跃发言,对插画的内容进行描述,比如井的周围有哪些人文建造和自然景象,再问问学生有没有见过水井的,让他描述一下文中的水井插画和自己见过的水井有什么不同。只有将两者联系起来了,学生才能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对插画进行声情并茂的描述。第二步,阅读文章,同时理解文章是怎样把图像和文字相互转化的。第三步,如果有多余的时间,教师可以安排课外参观(需要提前找好地方),带领学生去看看井是什么样的(确保学生安全)。安排這种课堂教学活动,不单单让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还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因此,将看图训练融入到阅读中是提高他们阅读能力的另一种有效的途径。
四、重视阅读积累,培养阅读习惯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想读书、爱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在新课改的推行下,教师首先要进行思维转换,要充分认识到阅读积累的重要性,在阅读教学中,除课本任务外,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阅读个性,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进行阅读指导,并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积累,进行理解性阅读。同时,也可以采用“联想法”进行阅读,让学生养成举一反三的良好习惯。如在古诗《静夜思》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除让学生背诵理解外,也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关于李白的其他诗篇、关于李白本人的相关内容以增进理解和记忆,甚至可以听关于李白的歌曲,讲关于李白的历史故事等等。当由一首诗挖掘出来的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的时候,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也会随之而来,久而久之,文化知识得到了积累,良好的阅读习惯也便得以养成。
五、丰富阅读活动,提高阅读兴趣
我们知道,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段大约在6-7岁,该年龄段的孩子心智尚未成熟,想让他们安静的阅读一篇文章或者对读书产生兴趣很难。在新课改下,这就需要学校、老师、家长三方努力,共同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家长可关注孩子的天性,观察和询问孩子对哪一方面的阅读内容感兴趣并加以鼓励和支持。教师则需要引导学生提升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就是学习一篇或者读懂一篇文章并不是教师的教授目的,而是要让学生夯实基础、掌握技能为将来的学习生活做好充足准备。作为学校,要多举办一些有关阅读的趣味活动,以提高和培养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如组织开展“有感情朗诵比赛”活动;开展“书香班级”评选活动;开展“阅读之星”评选活动等等。在设施上,建立校图书馆、阅读室、班级开放书架等等方便学生阅读的场所的设施。在制度管理上,建立并完善借书还书相关制度等等。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提升学生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需要多为学生着想,多多创造一些生动有趣的读书活动,让每一位小学生都喜欢读书,他们慢慢地就会将读书发展成一种乐趣,就会更加地享受读书。所以,在小学一年级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刻不容缓,必须受到极高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李异奇.基于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6(4):96-97.
[2] 林燕娜.探寻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6):184-184.
[3] 付先垚.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探讨[J].读写算:教师版,2015(34):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