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现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提升人民的幸福感的基础和前提。“让每一位孩子享受到公平而又有质量的教育”,是我们共同的教育愿景。近些年来在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扶贫的政策下,贫困地区的教育逐渐改善,但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少先队是实现儿童政治社会化的桥梁,少先队教育不仅要关注普通儿童,也要关注特殊儿童。使全国所有适龄儿童都能加入进来,共同成长。
关键词:特殊儿童;少先队;公平
2019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慰问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时谈到“希望福利院的孩子和祖国其他孩子一样健康生活,幸福成长。”可见促进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争做新时代好少年是当代儿童健康成长的指南,也是身心有一定障碍的特殊儿童的发展目标。特殊学校应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整合教育资源,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特殊儿童成为活泼开朗的新时代好少年。而少先队是儿童政治社会化的桥梁,在特殊学校中开展少先队教育可以帮助特殊儿童更好的融入社会,也有利于特殊儿童感受到中华大家庭的温暖,總之把少先队教育融入到特殊教育之中,是促进教育公平和有质量的有益之举。
一、特殊学校少先队教育存在的问题
1.少先队教育受重视程度不足
根据特殊教育的阶段性可划分为:学前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根据其内容可划分为:聋哑学校、盲校和培智学校。其培养目标中均包括: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在特殊学校中不乏对儿童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但很少有对其进行系统化组织化的教育,也很少将团队组织引入到特教学校的组织管理中。少先队是中国最广泛的少年儿童组织,有着光荣的历史、先进的思想、严格的组织纪律,但特教学校中少先队元素并不浓厚,少先队教育元素并不突出。
2.少先队教育组织意识培养不足
少先队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意识、道德养成、政治启蒙和成长取向。重活动轻意识是目前特教学校中出现的普遍现象。一些条件较好的特教学校,依据传统节日定期举行主题队日活动。但也不乏问题的存在,如中队建设较少、学生组织意识较弱、小干部管理机制缺乏、少先队的基本认知以及团队合作较少。因此即使有些特殊教育学校开展了少先队工作,大部分仍以少先队主题活动为主内容多为道德养成、成长取向方面。往往忽视少先队教育政治性和启蒙性。
3.少先队教育社区资源利用不足
社区是一个开放性的大学校,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有机结合点。近些年来,社区教育在普通中小学中呈现出纵深发展的趋势。一些特殊学校依托于社区教育资源处于被动的状态,仅仅依靠“请进来”的方式,如邀请一些社会上的志愿者组织、爱心个人走进学校和特殊儿童一起参加少先队活动。为了更充分的利用社区资源,特教学校还需要一种积极的姿态“走出去”,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将社会资源用活,组建特教学校的校外阵地,以便更好的服务于特殊学校的少先队教育工作助力于特殊儿童的成长。
二、特殊学校少先队工作的新路径
(一)重视少先队教育
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学校,承担着重大的责任、特殊学校通过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帮助他们身心得到一定的康复、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获得一定的自理和生活能力将来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可见在特殊学校中进行德育是十分有必要的。而德育和少先队教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学校首先应提高认识少先队教育的重要性,确保每周一课时的少先队活动课。并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应多元化。鼓励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加入到学校的少先队工作中去,从小队入手,着力建设中队大队制度,使特教学校中的少先队组织逐渐规范化制度化。
(二)贯彻融合教育理念
为切实贴近特殊学生道德需要,以《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文件要求,切实围绕“普特融合”理念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在少先队教育中贯彻融合教育理念应秉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打造具有特殊教育特色的少先队活动。“请进来”是指学校层面的大队部邀请社会志愿者组织、爱心人士、政府单位走进特教学校让特殊儿童与社会多一些交流与沟通。“走出去”是指学校层面的大队部组织策划一系列活动,让特殊儿童走出学校,走进普通学校感受普校的文化氛围与同龄的儿童进行交流。融合教育的理念不仅有助于特殊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充分利用了社区广泛的教育资源。
(三)尊重特殊儿童的个体差异性
通过文献研究的发现,目前在特教学校中少先队活动存在一定的结构性缺陷,即实践性活动较多,知识性活动较少,校外阵地活动较少。辅导员老师不敢放手,容易造成少先队员主体性地位的缺失。作为特教学校的辅导员,应充分肯定学生的发展性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策划组织活动时既要体现主体性又能很好的保障活动的有效开展。在组织活动时辅导员老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点,适当地挑选一些学生合作完成的活动。通过合作学生在自我和集体之间会逐渐形成亲密的关系,增强自身的组织感、归属感和自豪感。辅导员老师应根据特殊儿童的个体差异性和身心的发展特点因材施教,有重点的对特殊儿童开展少先队知识性教育。
(四)提升辅导员专业素质
特殊学校的少先队工作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少先队辅导员专业素质的高低。为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的素质建设。第一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辅导员要关爱每一位少先队员,对于特殊学校的辅导员老师更是如此,面对存在一定障碍的学生应具备足够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第二大队部定期组织辅导员进行培训,加强对少先队学、组织学、管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学习。第三不定期地对各中队活动课进行突击检查。第四辅导员树立良好的人格形象,辅导员的工作是以心育心,以人格育人格的劳动。所以辅导员一定是具备高尚品德的人。第五提高素养不断创新与探索,如何开展既丰富多彩又具有意义价值的少先队活动值得每一位辅导员老师思考。
参考文献
[1] 彭霞光.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现状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3(11):3-7+13.
[2] 李静文.锡林浩特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团队工作模式现状研究[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5):14-15.
[3] 杜玲玲.特殊教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少先队思想品德教育[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31):167-168.
[4] 汪雪涛.浅谈如何做一个专业的特教少先队辅导员[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1):281.
[5] 刘怡.加强聋哑学校少先队社区教育[J].辅导员,2009(01):20-21
[6] 孙凤芹.在聋校开展少先队活动之体会[J].辅导员,2012(Z2):33-34.
关键词:特殊儿童;少先队;公平
2019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慰问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时谈到“希望福利院的孩子和祖国其他孩子一样健康生活,幸福成长。”可见促进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争做新时代好少年是当代儿童健康成长的指南,也是身心有一定障碍的特殊儿童的发展目标。特殊学校应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整合教育资源,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特殊儿童成为活泼开朗的新时代好少年。而少先队是儿童政治社会化的桥梁,在特殊学校中开展少先队教育可以帮助特殊儿童更好的融入社会,也有利于特殊儿童感受到中华大家庭的温暖,總之把少先队教育融入到特殊教育之中,是促进教育公平和有质量的有益之举。
一、特殊学校少先队教育存在的问题
1.少先队教育受重视程度不足
根据特殊教育的阶段性可划分为:学前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根据其内容可划分为:聋哑学校、盲校和培智学校。其培养目标中均包括: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在特殊学校中不乏对儿童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但很少有对其进行系统化组织化的教育,也很少将团队组织引入到特教学校的组织管理中。少先队是中国最广泛的少年儿童组织,有着光荣的历史、先进的思想、严格的组织纪律,但特教学校中少先队元素并不浓厚,少先队教育元素并不突出。
2.少先队教育组织意识培养不足
少先队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意识、道德养成、政治启蒙和成长取向。重活动轻意识是目前特教学校中出现的普遍现象。一些条件较好的特教学校,依据传统节日定期举行主题队日活动。但也不乏问题的存在,如中队建设较少、学生组织意识较弱、小干部管理机制缺乏、少先队的基本认知以及团队合作较少。因此即使有些特殊教育学校开展了少先队工作,大部分仍以少先队主题活动为主内容多为道德养成、成长取向方面。往往忽视少先队教育政治性和启蒙性。
3.少先队教育社区资源利用不足
社区是一个开放性的大学校,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有机结合点。近些年来,社区教育在普通中小学中呈现出纵深发展的趋势。一些特殊学校依托于社区教育资源处于被动的状态,仅仅依靠“请进来”的方式,如邀请一些社会上的志愿者组织、爱心个人走进学校和特殊儿童一起参加少先队活动。为了更充分的利用社区资源,特教学校还需要一种积极的姿态“走出去”,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将社会资源用活,组建特教学校的校外阵地,以便更好的服务于特殊学校的少先队教育工作助力于特殊儿童的成长。
二、特殊学校少先队工作的新路径
(一)重视少先队教育
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学校,承担着重大的责任、特殊学校通过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帮助他们身心得到一定的康复、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获得一定的自理和生活能力将来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可见在特殊学校中进行德育是十分有必要的。而德育和少先队教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学校首先应提高认识少先队教育的重要性,确保每周一课时的少先队活动课。并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应多元化。鼓励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加入到学校的少先队工作中去,从小队入手,着力建设中队大队制度,使特教学校中的少先队组织逐渐规范化制度化。
(二)贯彻融合教育理念
为切实贴近特殊学生道德需要,以《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文件要求,切实围绕“普特融合”理念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在少先队教育中贯彻融合教育理念应秉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打造具有特殊教育特色的少先队活动。“请进来”是指学校层面的大队部邀请社会志愿者组织、爱心人士、政府单位走进特教学校让特殊儿童与社会多一些交流与沟通。“走出去”是指学校层面的大队部组织策划一系列活动,让特殊儿童走出学校,走进普通学校感受普校的文化氛围与同龄的儿童进行交流。融合教育的理念不仅有助于特殊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充分利用了社区广泛的教育资源。
(三)尊重特殊儿童的个体差异性
通过文献研究的发现,目前在特教学校中少先队活动存在一定的结构性缺陷,即实践性活动较多,知识性活动较少,校外阵地活动较少。辅导员老师不敢放手,容易造成少先队员主体性地位的缺失。作为特教学校的辅导员,应充分肯定学生的发展性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策划组织活动时既要体现主体性又能很好的保障活动的有效开展。在组织活动时辅导员老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点,适当地挑选一些学生合作完成的活动。通过合作学生在自我和集体之间会逐渐形成亲密的关系,增强自身的组织感、归属感和自豪感。辅导员老师应根据特殊儿童的个体差异性和身心的发展特点因材施教,有重点的对特殊儿童开展少先队知识性教育。
(四)提升辅导员专业素质
特殊学校的少先队工作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少先队辅导员专业素质的高低。为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的素质建设。第一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辅导员要关爱每一位少先队员,对于特殊学校的辅导员老师更是如此,面对存在一定障碍的学生应具备足够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第二大队部定期组织辅导员进行培训,加强对少先队学、组织学、管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学习。第三不定期地对各中队活动课进行突击检查。第四辅导员树立良好的人格形象,辅导员的工作是以心育心,以人格育人格的劳动。所以辅导员一定是具备高尚品德的人。第五提高素养不断创新与探索,如何开展既丰富多彩又具有意义价值的少先队活动值得每一位辅导员老师思考。
参考文献
[1] 彭霞光.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现状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3(11):3-7+13.
[2] 李静文.锡林浩特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团队工作模式现状研究[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5):14-15.
[3] 杜玲玲.特殊教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少先队思想品德教育[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31):167-168.
[4] 汪雪涛.浅谈如何做一个专业的特教少先队辅导员[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1):281.
[5] 刘怡.加强聋哑学校少先队社区教育[J].辅导员,2009(01):20-21
[6] 孙凤芹.在聋校开展少先队活动之体会[J].辅导员,2012(Z2):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