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态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整个旅游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也是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旅游产业迎来了巨大的时代发展机遇。如何做好生态旅游管理,促进整个旅游产业抓住机遇,获得巨大发展成为关键问题。本文从生态旅游的基本情况入手进行分析,重点阐述了生态旅游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并结合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以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发展原则,对新时期生态旅游发展以及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够为生态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生态旅游产业;生态旅游管理;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旅游产业迎来了巨大的时代发展机遇,对于生态保护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地提升,这极大地促进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在新的发展阶段,生态旅游活动的形式会越来越丰富,对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逐渐深入。生态旅游是将自然资源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旅游形式,在当今时代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在利用自然资源进行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要做好生态旅游管理工作,在合理范围内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同时还要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
(一)基本定义
生态旅游的概念,最初是由西方国家提出的,其本质也是一种旅游活动形式,让游客在欣赏风景名胜的同时,能够身处大自然中感受自然的魅力。我国现阶段的旅游产业并未对生态旅游进行准确的定义,但是在众多学者的解释内容中,能够对生态旅游进行一般性的总结定义。在2006年原国家旅游局等对生态旅游进行具体的定义解释,笔者认为其对于生态旅游的解释十分贴切,不仅仅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单纯的旅游产品,或者旅游的方式,而是将生态旅游作为未来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政策引导的重要方向,使旅游产业找到重要的发展方向。在概念中,对于生态旅游和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也都有体现,将二者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的发展状态表露无遗[2]。
(二)基本特征
生态旅游有着十分明显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自然性、保护性、参与性和科学性。
1.自然性
生态旅游的自然性主要是因为生态旅游依赖自然资源而发展,而生态旅游的主体就是人类,内在原理是人类对于大自然始终抱有一种亲切感和好奇感,人们在亲近自然、欣赏风景的同时,对于自我内心的净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陶冶情操有一定的帮助。所以大多数发展生态旅游的地方,都会选择在具有独特自然资源或自然风光的区域进行旅游开发,这样能够在满足游客好奇心的同时,将大自然的魅力展现无遗,这种自然性是生态旅游的最基本特征。
2.保护性
生态旅游与其他的旅游类型不同,环境保护特征十分突出,对于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可持续发展永远排在首位。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名胜古迹的修缮和维护都是在生态旅游的开发和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其参照的重要原则就是在开发自然资源、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必须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3]。
3.参与性
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就是人类参与到自然环境中,亲身感受自然环境的魅力。所以,生态旅游的参与度也较重要。游客在进行生态旅游过程中,身处自然环境中,感受自然的和谐与魅力,了解其中的文化渊源。这种人文与自然相互交融的过程,能够极大地满足游客内心的文化需求和自然需求。生态旅游产业想要获得长期的发展,就必须要重视旅游主体、管理主体和监督主体等方面的人员的参与性,只有提高各方面人员的参与度,才能够有效地提高旅游产业的经济性和环保性,促进生态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4.科学性
无论是对于自然环境的开发利用,还是生态旅游产品的创新和开发,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如何能够在有效保护资源的同时,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这需要生态学家、生物学家和旅游设计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生态旅游产业本身就具有较高的科学技术含量,从初步的资源调查、市场开发,再到产品的销售、服务以及生态环境合理承载力的测算,都离不开生态学家和生物学家的长期观察和数据总结。而对于生态旅游项目的设计和规划,又离不开相关旅游产业的科研人员的努力。正是秉承这种科学态度,在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中,才能够更好地做到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和谐共生,并且通过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4]。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业都得到良好发展,而旅游产业是这些行业中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最明显的一个。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需求也不断提高,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为此,旅游作为人们重要的休闲娱乐方式,成为人们满足精神层面需求的重要方式。虽然我国的生态旅游产业起步较晚,生态旅游产业的管理工作同步发展也较为缓慢,这是目前生态旅游产业管理不佳的重要原因。
我国的生态旅游产业管理研究直到21世纪初才开始,国内自然资源的丰富性反向促进了生态旅游管理研究的产生和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都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能够将大自然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就拿我国中西部地区来说,河流和山川遍布,但是并没有成为良好的旅游资源,也没有得到较好的保护。而如今,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生态旅游管理研究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生态旅游管理工作,成为相关学者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目前我国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势头正猛,管理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但是人们必须正视旅游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管理规划机制和模式的适应性[5]。
(一)管理原则 在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必须要遵守两大原则,即生态学指导原则和坚持环境容纳量原则。
1.坚持生态学指导原则
生态学理论是生态旅游管理工作重要的理论基础,对于管理过程中的各项内容和指标都给出了细致的指导意见,对于人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能够有效避免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消极影响。所以在进行生态旅游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生态学为指导原则,才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开发旅游项目,有效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学指导原则,其实也是上文提到的科学性特征,只有在生态学理论指导下,生态旅游管理工作才具有科学性,所以必须要坚持生态学理论指导原则。
2.坚持环境容纳量原则
要坚持环境容纳量原则,其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底线。生态旅游是以自然资源作为基础的旅游形式,但是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要关注环境容纳量,一旦超出科学合理的环境容纳量和承载量,就必须对人为活动和游客数量进行严格控制。环境容纳量是自然环境能够承载的最大承载力,一旦超过这一承载力,自然环境就会遭到破坏,且无法自行修复。坚持环境容纳量原则,绝不越过环境容纳量这一底线,是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原则。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许多旅游开发者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对环境承载能力不够重视,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且不可恢复,其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也对旅游开发公司的效益产生深远影响。忽视环境容纳量原则,无异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二)可持续管理措施
在生态旅游可持续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采用的管理措施必须要科学合理,对于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构建完善的生态旅游管理机制
生态旅游产业迎来巨大发展的同时,必须要全面跟进旅游管理工作,注重对各项工作环节的有效掌握,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促进生态旅游管理工作的开展。为了构建完善的生态旅游管理机制,政府必须要起带头作用。政府不仅要重点关注生态旅游开发地区的具体情况,还应掌握该地区周边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基本信息,在产业开发过程中关注整个环境的变化,进行科学有效地调整和控制,确保旅游产业发展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而且,政府要注重政策的引导作用。针对生态旅游开发和管理工作,制定一系列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在产业开发和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一些地方政府对环保行为良好的企业实行降税的奖励政策,极大地鼓励了企业环保发展;针对一些肆意破坏环境的企业,政府也应当给出明确的处罚,以儆效尤。加大执法力度能够更好地保障生态旅游发展规划落到实处。完善的管理机制能够保证管理工作的全面实施,从而更好地促进生态保护。
2.注重人民群众的监督机制
对于游客进行回访,是重要的群众监督措施。在回访过程中,对生态旅游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层次地了解,也要关注游客在旅游结束后的看法和意见。对这些内容进行积极地总结和分析,充分保证生态旅游产业的良好发展和环境保护。在走访过程中,还应当引导游客注重自我监督的意识。旅游地可以通过大范围的宣传推广活动,逐步提高游客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在约束游客自身行为的同时,提高游客的自我监督意识,这对于生态旅游管理工作的监督也是一个较好地补充。
3.实施产业链的生态管控
生态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会涉及多方面内容,这对生态旅游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产业本身就涉及出行、餐饮和住宿等方面的内容,而生态旅游产业又注重生态保护,这对于生态旅游管理工作来说,无疑是更高的要求,需要各级管理部门从多方面入手,进行全方位的生态管理。以餐饮和住宿行业为例,生态旅游所在地方的政府必须进行统一规划,并对食品安全和卫生进行定期检查,在保证整洁卫生的同时,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而且要注重对生活垃圾的循环处理,提高旅游景区的生态性。这是针对整个旅游产业链的生态管理工作,也是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重要的管理工作。全产业链的生态管控,是全面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保证,在对生态旅游管理进行多方面管控时,只有进行全产业链的管控,才能够尽可能地避免生态破坏,从而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时,注重生态旅游管理工作,是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保障,也是保障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重要手段。在可持续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首先要树立环保意识,以保护环境为基础进行生态旅游实践活动,才能够从根本上更好地保护环境。对生态旅游区域的开发和利用,无论是开发方还是旅游参与方,都必须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够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旅游的开发和建设方,要主动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在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下开发自然资源;作为旅游的参与者,也就是游客要注意自身行为对环境的影响,遵守旅游景区的相关环保规章制度,积极维护旅游环境。
其次,要积极开展生态旅游管理工作。在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的前提下,把握科学性、生态性和参与性,开展生态旅游管理工作,注重环境保护的宣传和引导工作,并制定完善的生态保护管理机制和景区相关规章制度,有效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的实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生态旅游产业作为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了能够促进其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要切实开展有效的旅游管理工作。这不仅需要政府牵头构建完善的生态旅游管理机制,并对整个产业链进行严格的生态管控,在把握科学性和生态性的同时,对于旅游开发企业和游客进行政策性的引导和制度性的规范,多方共同努力下使生态旅游成为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同时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总之,生态旅游管理工作,不仅是保护自然环境,也是保护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使其为地方经济持续性地提供能量。
[1] 战丽娜.浅谈城市居民旅游消费环境影响及可持续旅游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13):118-119.
[2] 吴杰.论当前旅游管理的“被动性缺位”及其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3):127-128.
[3] 刘军,马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旅游生态效率的一个综述[J].旅游学刊,2017(9):47-56.
[4] 林龙飞.环境哲学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综述[J].求索,2006(10):140-142.
[5] 郭华,杨玉香.可持续乡村旅游生计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20(9):134-148.
关键词:生态旅游产业;生态旅游管理;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目前,旅游产业迎来了巨大的时代发展机遇,对于生态保护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地提升,这极大地促进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在新的发展阶段,生态旅游活动的形式会越来越丰富,对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逐渐深入。生态旅游是将自然资源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旅游形式,在当今时代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在利用自然资源进行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要做好生态旅游管理工作,在合理范围内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同时还要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
一、生态旅游
(一)基本定义
生态旅游的概念,最初是由西方国家提出的,其本质也是一种旅游活动形式,让游客在欣赏风景名胜的同时,能够身处大自然中感受自然的魅力。我国现阶段的旅游产业并未对生态旅游进行准确的定义,但是在众多学者的解释内容中,能够对生态旅游进行一般性的总结定义。在2006年原国家旅游局等对生态旅游进行具体的定义解释,笔者认为其对于生态旅游的解释十分贴切,不仅仅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单纯的旅游产品,或者旅游的方式,而是将生态旅游作为未来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政策引导的重要方向,使旅游产业找到重要的发展方向。在概念中,对于生态旅游和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也都有体现,将二者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的发展状态表露无遗[2]。
(二)基本特征
生态旅游有着十分明显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自然性、保护性、参与性和科学性。
1.自然性
生态旅游的自然性主要是因为生态旅游依赖自然资源而发展,而生态旅游的主体就是人类,内在原理是人类对于大自然始终抱有一种亲切感和好奇感,人们在亲近自然、欣赏风景的同时,对于自我内心的净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陶冶情操有一定的帮助。所以大多数发展生态旅游的地方,都会选择在具有独特自然资源或自然风光的区域进行旅游开发,这样能够在满足游客好奇心的同时,将大自然的魅力展现无遗,这种自然性是生态旅游的最基本特征。
2.保护性
生态旅游与其他的旅游类型不同,环境保护特征十分突出,对于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可持续发展永远排在首位。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名胜古迹的修缮和维护都是在生态旅游的开发和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其参照的重要原则就是在开发自然资源、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必须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3]。
3.参与性
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就是人类参与到自然环境中,亲身感受自然环境的魅力。所以,生态旅游的参与度也较重要。游客在进行生态旅游过程中,身处自然环境中,感受自然的和谐与魅力,了解其中的文化渊源。这种人文与自然相互交融的过程,能够极大地满足游客内心的文化需求和自然需求。生态旅游产业想要获得长期的发展,就必须要重视旅游主体、管理主体和监督主体等方面的人员的参与性,只有提高各方面人员的参与度,才能够有效地提高旅游产业的经济性和环保性,促进生态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4.科学性
无论是对于自然环境的开发利用,还是生态旅游产品的创新和开发,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如何能够在有效保护资源的同时,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这需要生态学家、生物学家和旅游设计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生态旅游产业本身就具有较高的科学技术含量,从初步的资源调查、市场开发,再到产品的销售、服务以及生态环境合理承载力的测算,都离不开生态学家和生物学家的长期观察和数据总结。而对于生态旅游项目的设计和规划,又离不开相关旅游产业的科研人员的努力。正是秉承这种科学态度,在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中,才能够更好地做到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和谐共生,并且通过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4]。
二、生态旅游产业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业都得到良好发展,而旅游产业是这些行业中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最明显的一个。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需求也不断提高,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为此,旅游作为人们重要的休闲娱乐方式,成为人们满足精神层面需求的重要方式。虽然我国的生态旅游产业起步较晚,生态旅游产业的管理工作同步发展也较为缓慢,这是目前生态旅游产业管理不佳的重要原因。
我国的生态旅游产业管理研究直到21世纪初才开始,国内自然资源的丰富性反向促进了生态旅游管理研究的产生和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都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能够将大自然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就拿我国中西部地区来说,河流和山川遍布,但是并没有成为良好的旅游资源,也没有得到较好的保护。而如今,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生态旅游管理研究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生态旅游管理工作,成为相关学者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目前我国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势头正猛,管理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但是人们必须正视旅游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管理规划机制和模式的适应性[5]。
三、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管理
(一)管理原则 在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必须要遵守两大原则,即生态学指导原则和坚持环境容纳量原则。
1.坚持生态学指导原则
生态学理论是生态旅游管理工作重要的理论基础,对于管理过程中的各项内容和指标都给出了细致的指导意见,对于人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能够有效避免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消极影响。所以在进行生态旅游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生态学为指导原则,才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开发旅游项目,有效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学指导原则,其实也是上文提到的科学性特征,只有在生态学理论指导下,生态旅游管理工作才具有科学性,所以必须要坚持生态学理论指导原则。
2.坚持环境容纳量原则
要坚持环境容纳量原则,其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底线。生态旅游是以自然资源作为基础的旅游形式,但是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要关注环境容纳量,一旦超出科学合理的环境容纳量和承载量,就必须对人为活动和游客数量进行严格控制。环境容纳量是自然环境能够承载的最大承载力,一旦超过这一承载力,自然环境就会遭到破坏,且无法自行修复。坚持环境容纳量原则,绝不越过环境容纳量这一底线,是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原则。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许多旅游开发者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对环境承载能力不够重视,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且不可恢复,其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也对旅游开发公司的效益产生深远影响。忽视环境容纳量原则,无异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二)可持续管理措施
在生态旅游可持续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采用的管理措施必须要科学合理,对于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构建完善的生态旅游管理机制
生态旅游产业迎来巨大发展的同时,必须要全面跟进旅游管理工作,注重对各项工作环节的有效掌握,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促进生态旅游管理工作的开展。为了构建完善的生态旅游管理机制,政府必须要起带头作用。政府不仅要重点关注生态旅游开发地区的具体情况,还应掌握该地区周边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基本信息,在产业开发过程中关注整个环境的变化,进行科学有效地调整和控制,确保旅游产业发展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而且,政府要注重政策的引导作用。针对生态旅游开发和管理工作,制定一系列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在产业开发和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一些地方政府对环保行为良好的企业实行降税的奖励政策,极大地鼓励了企业环保发展;针对一些肆意破坏环境的企业,政府也应当给出明确的处罚,以儆效尤。加大执法力度能够更好地保障生态旅游发展规划落到实处。完善的管理机制能够保证管理工作的全面实施,从而更好地促进生态保护。
2.注重人民群众的监督机制
对于游客进行回访,是重要的群众监督措施。在回访过程中,对生态旅游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层次地了解,也要关注游客在旅游结束后的看法和意见。对这些内容进行积极地总结和分析,充分保证生态旅游产业的良好发展和环境保护。在走访过程中,还应当引导游客注重自我监督的意识。旅游地可以通过大范围的宣传推广活动,逐步提高游客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在约束游客自身行为的同时,提高游客的自我监督意识,这对于生态旅游管理工作的监督也是一个较好地补充。
3.实施产业链的生态管控
生态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会涉及多方面内容,这对生态旅游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产业本身就涉及出行、餐饮和住宿等方面的内容,而生态旅游产业又注重生态保护,这对于生态旅游管理工作来说,无疑是更高的要求,需要各级管理部门从多方面入手,进行全方位的生态管理。以餐饮和住宿行业为例,生态旅游所在地方的政府必须进行统一规划,并对食品安全和卫生进行定期检查,在保证整洁卫生的同时,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而且要注重对生活垃圾的循环处理,提高旅游景区的生态性。这是针对整个旅游产业链的生态管理工作,也是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重要的管理工作。全产业链的生态管控,是全面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保证,在对生态旅游管理进行多方面管控时,只有进行全产业链的管控,才能够尽可能地避免生态破坏,从而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时,注重生态旅游管理工作,是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保障,也是保障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重要手段。在可持续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首先要树立环保意识,以保护环境为基础进行生态旅游实践活动,才能够从根本上更好地保护环境。对生态旅游区域的开发和利用,无论是开发方还是旅游参与方,都必须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够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旅游的开发和建设方,要主动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在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下开发自然资源;作为旅游的参与者,也就是游客要注意自身行为对环境的影响,遵守旅游景区的相关环保规章制度,积极维护旅游环境。
其次,要积极开展生态旅游管理工作。在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的前提下,把握科学性、生态性和参与性,开展生态旅游管理工作,注重环境保护的宣传和引导工作,并制定完善的生态保护管理机制和景区相关规章制度,有效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的实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生态旅游产业作为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了能够促进其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要切实开展有效的旅游管理工作。这不仅需要政府牵头构建完善的生态旅游管理机制,并对整个产业链进行严格的生态管控,在把握科学性和生态性的同时,对于旅游开发企业和游客进行政策性的引导和制度性的规范,多方共同努力下使生态旅游成为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同时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总之,生态旅游管理工作,不仅是保护自然环境,也是保护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使其为地方经济持续性地提供能量。
參考文献
[1] 战丽娜.浅谈城市居民旅游消费环境影响及可持续旅游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13):118-119.
[2] 吴杰.论当前旅游管理的“被动性缺位”及其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3):127-128.
[3] 刘军,马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旅游生态效率的一个综述[J].旅游学刊,2017(9):47-56.
[4] 林龙飞.环境哲学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综述[J].求索,2006(10):140-142.
[5] 郭华,杨玉香.可持续乡村旅游生计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20(9):13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