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体育作为国民体育的基础,新的形势下,我们对体育教育观念必须有所转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提高思想认识
体育的功能具有多因素,如健身、健美、医疗保健、延年益寿的生物功能和教育、政治、经济的社会功能。其价值不仅是为了健康、娱乐,或为升学、就业作准备,而是为了人的一生作准备。因此,应根据体育学科特点,从知识、技术的传授,身体素质的锻炼以及情感教育入手,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学中,不但要强化体育知识,还要注意社会知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使学生的知识达到广、博、精、深,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身体,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非智力因素;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知识、技术、技能,还要教会学生会学习;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还要教会学生如何生存。要注意培养“学是为了用”的观点,努力创设学生动脑、观察、练习、创造的机会,充分发挥体育多功能的作用,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服务。
二、转变教学观念
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然而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内容繁杂、时间少,教学过程受到严重的挤压,每节课的教学过程因内容膨胀而无法实现目标。笔者认为,想通过两节课来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其实是不现实的,只有使学生注重学习运动技能和掌握练习方法,才是体育教学中最实在的目标。如果目标不清,就会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明白自己是在学习健身方法,还是娱乐活动,还是为了参加比赛。如果各种项目的内容都要面面俱到地在课堂中完成,那么在目前课堂教学设备的条件下,技术教学仅仅是在低水平上的重复,学生既体验不到运动的充足感,又体验不到提高技术和掌握知识的乐趣,教学容易出现因内容空泛而产生的“游戏化”和“活动化”倾向,很多时候只是让学生参加活动,根本达不到体育教育的目标。美国教育家林格伦把课堂上的师生交流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单向交流,教师讲、做,学生听、跟;第二种是双向交流,教师问学生答;第三种是多向交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问答;第四种是综合交流,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做实验。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讲解、示范,学生模仿跟随练习,基本上是教师—学生之间的单向传递,这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体育教学的需要。因此,现代体育课堂教学信息传递方式应由“单向”转向“多向”,即学生—教师,学生—学生,学生—社会;课堂—课外活动—家庭—社会,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多手段的综合性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任务是:(1)教给学生基 础的、系统的体育知识;(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能力;(3)使学生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和能力;(4)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自觉锻炼的态度。并且,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提问题,找思路,做实验,分析错误动作,让学生主动地接受知识,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转变教师观念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因素。在其他学科中,随着学科内容的更新发展,从事这门学科的教师都要进修和培训,学习一些有关教育理论方面的课程,如教学论、课程论、教育学、心理学等。然而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却很少有机会“充电”,通常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的体育教师,二十年前学习的知识至今还能完全胜任现代教学,这在知识更新如此迅速的年代,怎么能相适应?其结果必然导致体育教育落后于现实。体育教师既是脑力劳动者又是体力劳动者,他们并不是社会世俗偏见认为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能只满足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应形成多层复合结构:(1)掌握有关当代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工具性学科的扎实基础,并能熟练运用。(2)更多地了解和熟悉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知识,了解体育教育对社会、人类进步的人文价值,从社会发展来揭示、认识学生素质发展的规律性;提高人际交往中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外语能力,具备计算机一般知识和操作技能。(3)对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花更多的精力去设计教学,在课堂上更多地关注学生和整个教学进程状况。(4)应注重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现代教学手段及教学科研等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应结合教学进行教育研究,每学期都应写一些科研论文。教师不是单纯地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像心理学工作者那样,发现学生心灵的奥秘,捕捉学生内心的感受,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个性,建立起高尚美好的情操。
四、转变教材观念
当今时代是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时代,体育教材应与培养学生能力和未来实际需要挂钩,使一些具有时代性和实用性的体育内容进入体育教学,删除效果较差的教材,使教学中的体育与生活中的体育更加接近,使教材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让学生能学习和掌握体育学科中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动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材应反映体育学科的基本结构,加强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比重,使学生便于学习、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框架,提高理论水平。第三,教材应多样化,除了必修课外,还应开设各种类型的选修课,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第四,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增加体育史、教学和训练范例、评价标准和方法。为此,笔者认为,不同类别的学校应从本专业出发,设置和安排教材内容,不能千篇一律。如对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在体育教材中增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对某些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进行力学分析,了解和掌握科学训练手段;对医学专业的学生可增加人体解剖学、生理学、战地救护等内容,了解做某一项目技术动作时哪些肌肉参与作功,如何训练其功能及健康方面的指导;对海洋、航海专业可增加水上项目、海上自救、生存能力锻炼及专业技能项目等内容。这样,学生既学习了体育知识,又巩固了本专业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并使教材在今后的实践中具有参考和实用价值。
一、提高思想认识
体育的功能具有多因素,如健身、健美、医疗保健、延年益寿的生物功能和教育、政治、经济的社会功能。其价值不仅是为了健康、娱乐,或为升学、就业作准备,而是为了人的一生作准备。因此,应根据体育学科特点,从知识、技术的传授,身体素质的锻炼以及情感教育入手,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学中,不但要强化体育知识,还要注意社会知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使学生的知识达到广、博、精、深,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身体,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非智力因素;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知识、技术、技能,还要教会学生会学习;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还要教会学生如何生存。要注意培养“学是为了用”的观点,努力创设学生动脑、观察、练习、创造的机会,充分发挥体育多功能的作用,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服务。
二、转变教学观念
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然而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内容繁杂、时间少,教学过程受到严重的挤压,每节课的教学过程因内容膨胀而无法实现目标。笔者认为,想通过两节课来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其实是不现实的,只有使学生注重学习运动技能和掌握练习方法,才是体育教学中最实在的目标。如果目标不清,就会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明白自己是在学习健身方法,还是娱乐活动,还是为了参加比赛。如果各种项目的内容都要面面俱到地在课堂中完成,那么在目前课堂教学设备的条件下,技术教学仅仅是在低水平上的重复,学生既体验不到运动的充足感,又体验不到提高技术和掌握知识的乐趣,教学容易出现因内容空泛而产生的“游戏化”和“活动化”倾向,很多时候只是让学生参加活动,根本达不到体育教育的目标。美国教育家林格伦把课堂上的师生交流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单向交流,教师讲、做,学生听、跟;第二种是双向交流,教师问学生答;第三种是多向交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问答;第四种是综合交流,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做实验。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讲解、示范,学生模仿跟随练习,基本上是教师—学生之间的单向传递,这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体育教学的需要。因此,现代体育课堂教学信息传递方式应由“单向”转向“多向”,即学生—教师,学生—学生,学生—社会;课堂—课外活动—家庭—社会,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多手段的综合性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任务是:(1)教给学生基 础的、系统的体育知识;(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能力;(3)使学生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和能力;(4)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自觉锻炼的态度。并且,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提问题,找思路,做实验,分析错误动作,让学生主动地接受知识,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转变教师观念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因素。在其他学科中,随着学科内容的更新发展,从事这门学科的教师都要进修和培训,学习一些有关教育理论方面的课程,如教学论、课程论、教育学、心理学等。然而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却很少有机会“充电”,通常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的体育教师,二十年前学习的知识至今还能完全胜任现代教学,这在知识更新如此迅速的年代,怎么能相适应?其结果必然导致体育教育落后于现实。体育教师既是脑力劳动者又是体力劳动者,他们并不是社会世俗偏见认为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能只满足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应形成多层复合结构:(1)掌握有关当代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工具性学科的扎实基础,并能熟练运用。(2)更多地了解和熟悉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知识,了解体育教育对社会、人类进步的人文价值,从社会发展来揭示、认识学生素质发展的规律性;提高人际交往中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外语能力,具备计算机一般知识和操作技能。(3)对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花更多的精力去设计教学,在课堂上更多地关注学生和整个教学进程状况。(4)应注重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现代教学手段及教学科研等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应结合教学进行教育研究,每学期都应写一些科研论文。教师不是单纯地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像心理学工作者那样,发现学生心灵的奥秘,捕捉学生内心的感受,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个性,建立起高尚美好的情操。
四、转变教材观念
当今时代是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时代,体育教材应与培养学生能力和未来实际需要挂钩,使一些具有时代性和实用性的体育内容进入体育教学,删除效果较差的教材,使教学中的体育与生活中的体育更加接近,使教材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让学生能学习和掌握体育学科中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动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材应反映体育学科的基本结构,加强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比重,使学生便于学习、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框架,提高理论水平。第三,教材应多样化,除了必修课外,还应开设各种类型的选修课,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第四,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增加体育史、教学和训练范例、评价标准和方法。为此,笔者认为,不同类别的学校应从本专业出发,设置和安排教材内容,不能千篇一律。如对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在体育教材中增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对某些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进行力学分析,了解和掌握科学训练手段;对医学专业的学生可增加人体解剖学、生理学、战地救护等内容,了解做某一项目技术动作时哪些肌肉参与作功,如何训练其功能及健康方面的指导;对海洋、航海专业可增加水上项目、海上自救、生存能力锻炼及专业技能项目等内容。这样,学生既学习了体育知识,又巩固了本专业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并使教材在今后的实践中具有参考和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