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特尔斐法的运用价值与范畴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l273518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自身的研究远远滞后于职业教育的发展。虽然职教科研工作者做了大量艰辛而又可贵的探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数量和理论水平都呈现出不断上升的态势,但由于受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思想的影响,职教研究的“自我意识”不强,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使得职教科研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或是缺少严格科学实证研究的个人经验阐发,或是缺乏严肃理论思辨研究的主观感受描述,或是借用其他学科知识进行的演绎推理,对职业教育实践的现实指导和未来引领往往显得苍白无力。西南大学朱德全教授认为职教研究应走在职教改革与发展的前列,不仅要预测、引领未来职教的发展,而且还要为之提供咨询,因此选用特尔斐法来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教育教学改革等内部问题和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策略、路径等一系列外部问题进行超前研究就成为明智之举。
  朱德全,1966年11月生,四川南充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巴渝学者”特聘教授,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青年部副部长、重庆市教育评价研究会理事长、重庆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本期“名家视线”栏目特邀朱德全教授就职教科研方法问题谈谈他的一些思考,这也是他在对博士生的指导过程中讨论形成的一项新成果。本文由施丽红根据朱德全口述记录整理,朱德全修改定稿。
  
  一、特尔斐法的流程及特征
  1.特尔斐法的流程——四步再反馈
  特尔斐(Delphi)是古希腊的一座城市,因有阿波罗神殿而出名。由于阿波罗具有预见未来的能力,阿波罗神殿就被认为是一个能预卜未来的神谕之地。之后,研究者取其意就把一种预测研究的方法命名为“特尔斐法”(Delphi Technique)。
  美国著名的兰德公司最早将特尔斐法应用于军事领域的战略决策。20世纪50年代,美国空军委托兰德公司研究一项风险辨识课题:若苏联对美国发动核袭击,哪个城市被袭击的可能性最大?后果如何?这类课题很难通过数学模型用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同时为避免集体讨论存在的屈从于权威或盲目服从多数的缺陷,因而兰德公司设计了一种专家小组法或专家意见征询法,即以匿名方式,通过问卷调查轮番征求专家各自的意见,不断收敛,最后由组织者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趋势分析与预测值。真正让特尔菲法一举成名的事件是对20世纪中期朝鲜战争的预测。当美国政府执意发动朝鲜战争的时候,兰德公司提交了一份预测报告,预测这场战争必败。然而,美国政府完全没有采纳,结果一败涂地。从此,特尔菲法被许多研究者接纳,并逐渐将它应用于其他领域。
  通常认为特尔斐法是一种依靠专家经验进行直观判断的预测法,对所要预测的问题以问卷和匿名发表观点的方式进行多轮征询,最终趋于一致的专家意见就是研究的获得结果。其操作流程一般分为五步:
  第一步,筹划准备,组成专家组。按照相应的主题及所涉及的学科知识范围,确定专家的类型和规模,可根据预测课题的大小和涉及面的大小确定专家组人数的多少。
  第二步,发出调查问卷,专家作答。向专家组的各个成员分别发放问卷,提出所要预测的主题及有关要求,并附上相关的材料,要求专家作答时不仅简单地提出自己的预测意见,还要充分阐明其依据。
  第三步,统计反馈。将第一次各位专家预测意见统计汇总,再分发给各位专家,让专家将自己的意见同他人相比较,在说明修改原因的基础上,再次提出自己的判断。
  第四步,再次统计反馈,一般经过三、四轮的重复,专家的意见就能趋于一致。
  第五步,组织者对专家的意见进行综合处理,将趋向一致的意见,表述成预测结果。
  2.特尔斐法的特征
  一是开放性与收敛性的结合。由于专家会议易受个人声誉、地位的影响,为此特尔菲法采用匿名的方式让专家组成员自由开放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按意见本身的价值去分析,完全消除了心理因素的影响,其形式具有开放性。在反复进行数轮匿名交换意见之后,专家的意见逐渐趋于一致,其结果又具有收敛性。因而特尔菲法是形式开放与结果收敛的结合。
  二是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结合。特尔斐法是依靠专家经验进行直观判断的预测法,而专家的个人意见是基于自身经验和智慧进行定性分析获得的。与此同时,为了使参加分析的专家能掌握上一轮分析的情况和其他专家的意见,组织者要对每一轮的专家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把其定量处理的结果作为反馈材料发给每个专家,这个定量分析的结果又是专家定性分析的基础。可见,特尔斐法是个人定性分析和团体定量分析的结合。
  二、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特尔斐法的运用价值
  特尔斐法在职业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价值体现在职业教育研究、政府和个人三个方面。
  1.整合职业教育研究的两种范式
  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研究主要有两大主体,一是高校和研究机构中的专门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员,二是一线从事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教师及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者。两大主体由于知识背景、工作重点和研究视角的差异,使得职业教育研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即学科研究范式和经验研究范式。学科研究范式的主体是高校和相关研究机构中专职研究人员,它遵循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关注研究的系统性、理论性和普适性,有利于揭示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经验研究范式的主体是在职业教育一线从事教学、管理的教师及行政管理干部等非专职的研究人员,它遵循现实逻辑,针对当前工作中的现实问题,是以经验为基础的研究范式,关注研究的应用性、具体性和针对性,其实质是与理论演绎相逆的在教育教学横断面上所做的个案研究,有助于职业教育学科向本土化方向发展。两种研究范式是职业教育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研究范式能为经验研究范式提供更多理性思考和经验反思的理论基础,让经验研究范式真正能“顶天”,正如库恩所说:一个科学范式建立以后,还需要有一批批杰出的科学家完成“收尾”工作。而经验研究又为学科研究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让学科研究真正能“立地”。“顶天立地”的研究是职业教育应然状态的研究范式。然而时下两种研究范式沟通联结的“立交桥”没有真正建立,使得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出现了“两张皮”的现象,而特尔斐法在职业教育科学研究中的运用能有效地将学科研究范式和经验研究范式整合起来。
  特尔斐法遵循“专家意见形成——统计反馈——意见调整”这样一个多次与专家交互的循环过程,使分散的意见逐次收敛在协调一致的结果上。专家组的组建是特尔斐法成功的关键。那么何为专家?专家是对某一学问有专门研究的人,或是擅长某项技术的人。这一概念偏重于定性的描述。有学者提出了一个偏向定量的解释,即“专家”是在某一领域连续工作十年以上且对某一领域有独到见解的人员。按照这样的理解,专家不仅指大学的教授,还包括长期从事在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基于这样的认识,特尔斐法的专家组就由既长于学科研究范式的教授,又长于经验研究范式的一线教师和行政管理干部组成,经过多次反馈、收敛,不同视角、不同知识背景下的观点逐渐形成一致性的意见,有效地实现了两种研究范式的整合,特尔斐法就成为了沟通二者的“桥梁”。
  2.完善职业教育研究的方法论
  泰特认为“方法论”是研究者所采用的深层次途径和哲学观。按照泰特的观点,我们可以认为职业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就是从事职业教育研究的工作者所采取的深层次途径和拥有的哲学观。在不同方法论的指导下,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近些年为什么职业教育研究的发展踌躇不前,缺乏生气?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多数研究者用思辨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实践性、开放性、发展性很强的职业教育。其基本的前提假设是具有普适性的结论当然适用于职业教育,因此,许多研究工作者就把教育学中的概念、原理简单机械地移植到职教上,进而得到一些职业教育的命题和结论。这是由“思辨”到“思辨”的研究。正是这种研究习惯,造成了职业教育研究脱离了教育实践。本质上说这不是研究而是文字游戏,因为它并没有真正揭示职业教育的真问题,这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研究,我们需要的是建立在实践与理论之间富有逻辑意义的研究对话。与思辨研究方法不同的是,特尔菲法正是通过这样一个多次与专家交互交流的循环过程,使分散的意见逐次收敛在协调一致的结果上,充分发挥了信息反馈和信息控制的作用,这种研究方法是基于满足一致性条件的专家群体意见的统计结果才是有意义的前提而提出的,所以特尔斐法不接受个别权威专家的理论,遵循的是群众逻辑,采取由个别到共性的归纳法,有效地打破了现有职业教育研究方法的桎梏,完善了职业教育研究的方法论体系。
  3.对政府的政策咨询与研究的引领
  通常认为职业教育研究的主要任务在于两方面:一是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促进教育实践;二是引领政府的决策从而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合理的发展。然而,当前职业教育研究现象是重前者轻后者,在对政府决策的引领方面更是发生了严重偏离,不是对政府决策的引领而是对政府决策的诠释。正如我国学者龚放指出研究者容易陷入两个误区,其一是“唯上”,把注意力集中在琢磨领导“提法”的变化和“口径”的变化上,热衷于为既有的政策作诠释。这是职业教育研究的偏失。
  研究是一个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过程。在美国学者约翰·贝斯特等看来“研究是一个更为系统的活动,它旨在发现和发展一种结构完整的知识体系”,是“对加以控制的观测的客观系统的分析和记录,它可以有助于进行推广,发现原理或理论,开展预测,并对事件形成尽可能大的控制。……其直接目的是解决问题,其最终目的是发现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从而更好地预测未来”。借助这一概念,我们可以认为应然状态的职业教育研究不仅要有助于解决职业教育现实中的问题,完善职业教育理论,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所掌握的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预测职业教育发展的未来,对政府的政策咨询与研究的引领,使职业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而对政府的政策咨询与研究的引领依赖于职业教育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特尔斐法有效地避免了会议讨论时在权威影响下出现的随声附和,或者顾及脸面不愿与他人意见相背等弊端;在操作上,多位专家思想的收敛使得综合意见具有相当程度的客观性,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研究的科学性,为实现职业教育研究对政府的政策咨询与研究的引领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促进研究者的知识管理
  日本知识管理专家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提出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互转换的SECI过程,即社会化(Socialization)、外化(Externalization)、融合(Combination)、内化(Internalization)。社会化即通过共享经验产生新的隐性知识的过程;外化即把隐性知识表达出来成为显性知识的过程;融合即把显性知识组合形成更复杂、更系统的显性知识体系的过程;内化即把显性知识转变为隐性知识,成为个人与团体的实际能力的过程。特尔斐法的操作过程就是一个研究者知识的SECI过程。当研究者在设计第一轮的调查问题时,其实质就是在发掘自身的隐性知识。尽管在设计问题的初期有一部分默会知识难以用书面语言清晰表述,但随着研究的深入,部分隐性知识逐渐显性化,所设计问题的第一稿也就面世了。研究者将不同专家的意见进行统计和归纳,用图表或文字形式清晰地排列出来,这个过程既是研究者将自身零碎的显性知识系统化、融合化的过程,又是将系统化的显性知识内化为隐性知识的过程。与此同时,研究者不断地反思总结,不断地感悟,而这个反思、感悟就是研究者隐性知识的社会化过程。经过多轮的反复,多次的SECI过程,研究者的知识也就出现了螺旋式上升,其拥有的知识不仅在量上出现了增加,在质上也实现了飞跃。
  三、特尔斐法在职业教育科学研究中的运用范畴
  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可将特尔菲法作为解决非结构化问题的有效手段,应用于预测及量表编制等实证研究。
  1.对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进行科学预测
  特尔斐法借助与研究主题相关的多位专家的智慧和经验,最后得出的是比较能反映群体意志的预测结果,具有相对客观性的特点。正是由于它具有这样的优势,所以特尔斐法多用于预测领域。职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多层结构的开放系统,与其他类型的教育相比,经济、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影响要深刻得多。经济的发展带来经济结构布局调整,科技水平的提高引发行业结构的变化,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引发职业主体意识的增强,这些变化迫使职业活动的内涵和外延发生相应的转变,使得职业教育已逐渐由以寻求对某一职业的适应与胜任为核心,转变为以职业群中的基本技术为核心的教育。职业学校不能仅做一个应急性的培训机构,应充分体现其超前性,着眼于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因此,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必须未雨绸缪,采用特殊的方法对未来职业技术的发展趋势予以科学的预测。
  在实践中有许多研究者喜欢建立各种看似复杂和科学的数学模型,采用线性回归、多元回归方法、灰色系统预测法以及时间序列平滑预测法等对未来加以预测。与这些方法相比,特尔斐法是一种更适合职业教育的预测方法。因为从外部环境来看,与职业教育密切相关的技术结构和市场环境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简单地通过已有数据数理统计的方式来预测未来,是在貌似科学的幌子下丢掉了教育研究最本质的东西——求真。所以卡尔科维奇早在1972年研究“预测购买者需求和实际雇佣人数之间的一致性”中就指出特尔斐法明显比回归分析所揭示的预测要准确。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将特尔斐法移植到职业教育研究领域,对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予以科学的预测,进而对职业能力的变化作出科学的判断,并进一步对职业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加以科学的改进,主动地应对未来职业的变化,最终改变职业教育“应声虫”的尴尬地位。
  2.职业教育实证研究中量表的编制
  近年来,在大力倡导实证研究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的学者自编量表开展研究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这一方面说明我国职业教育研究者已经意识到靠理论推理进行思辨研究的“乌托邦”已经破产,必须追求教育研究新的曙光;但另一方面量表的编制却存在内在的缺陷,量表的质量不高严重影响了实证研究有效性。由于量表编制过程中思考得不够全面,使得在对量表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时,才发现最有价值的问题已经“擦肩而过”。一个有效的量表应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是编制者主观分析与客观再现的统一。但如果量表仅仅建构在个人的基础上,由于个人自身知识经验和视野的局限性,量表的效度大大降低。如何保证量表的客观性是实证研究中最难以测度和把握的,而特尔斐法以其特有的优势较为理想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通常量表的编制过程包含量表项目的收集与编制、内容效度的检验、量表结构的检验、信度和效度检验等4个部分。而量表项目的收集与编制是量表编制的基础。特尔斐法可将不同团体和价值取向的专家意见和判断收集起来,有效地保证了量表的效度。量表编制者首先要结合将要调查的主题,在对已有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提出调查的主题可能涉及的维度和项目,初拟各维度的项目集合表。然后,通过信函或者网络,请各位专家“背对背”地对初拟的维度、项目表进行分析、判断和选择,并要求专家将作答后的项目集合表寄回给研究者。研究者在汇总、统计分析专家组意见基础上形成维度及项目表二稿,再将此稿分别寄送给各位专家,由专家们对此表做出第二轮分析和判断。如此反复几轮,最后把经过专家多轮分析结果趋于一致的量表以文字或图表形式表达出来,形成比较正式的量表。用这种方法编制的量表是经过专家多轮反复咨询总结出来的,其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一个人的能力范畴,减少了量表的不确定性,提高了量表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四、特尔斐法在职业教育科学研究中值得思考的两个问题
  尽管特尔斐法有诸多优点,但有两个问题值得思考。
  1.价值判断与客观性的矛盾
  特尔斐法是基于专家“价值中立”和“文化无涉”前提假设而进行判断的分析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要求专家摒弃个人的爱好、偏见、情感,从而确保所做出的选择是客观的、精确的。然而根据后现代知识观的观点,专家拥有的知识性质不可避免地受其所在的文化传统和文化模式的制约,与一定文化体系中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语言符号及其人生信仰都不可分割,因而就其本性而言不是“文化无涉”而是“文化涉入”,是有一定“文化限域”而非“跨文化”的。那么,以摆脱价值判断为前提的特尔斐法,专家所作的究竟是价值判断还是事实判断?如果是价值判断,如何保证特尔斐法的客观性?
  2.有限理性与客观性的矛盾
  特尔斐法客观性的主体条件不是专家的感性经验,而是专家的理性。如果没有理性的参与,仅凭一些混乱、模糊和不清晰的感性经验,是不可能作出客观公正的选择。然而诸多因素却对专家的理性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一是因为进入专家视野的信息不完全,而且专家分析文本信息的方法也可能存在缺陷;二是专家不可能无所不知,他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不确定的世界,对未知世界的估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专家的理性是有限的。在特尔斐法的操作过程中,由于专家总是有意或无意地按照自己已有的观点去分析、解释信息,总是有避免不同的信息和解释的倾向,从而使所做出的选择存在认知偏差。有限理性导致认知偏差,如此如何保证特尔斐法的客观性?
  (注:本文合作者施丽红系重庆交通大学副教授、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在读博士生。)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发展,移动互联网也得到迅速普及,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移动互联网都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互联网 ”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具有传输语文知识速度快和价值高的特点,能有效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结构。  关键词:小学语文 互联网 课堂教学 创新  如今,社会已进入高速发展的“互联网 ”信息时代,小学语文教学也应紧跟“互联网 ”信息时代的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初中教育的教学方式有了很大改变,历史教材的编排也在不断调整。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理念和使用的教学方法在不断更新。基于此,本文探究了初中世界历史的教材编排特点,论述了初中世界历史的教学方向。  关键词:初中世界历史 教材编排 特点 教学方向  现在使用的初中历史教材是教育部审定后统一编制的,在全国范围内发行并使用。革新初中世界历史教材,目的是帮助学生树
中国社会经过20年的改革发展,不仅使经济向开放的市场化迈进,而且使社会发生了深刻的转型。社会实践的丰富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逐渐地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社会成员在政治、文化、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参与性在增强,这一方面要求社会成员在社会实践中承担平等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生活实践的整体素质显得更为重要。中国现代社会新文明的建构,既需要健全的、公正的制度安排,又依赖于公民素质的发展。因
一、错位评价:现实催生下的理想评价模式    1 全科评价——山重水复疑无路  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失去了高考的指挥,摆脱了应试的束缚,在课程设置上有了相当的自主权,在课程实施上也可“独断专行”,但在课程评价上却思维守旧,对所开设的科目都必须进行考核,且必须考核合格,虽然不一定非要通过考试这一种评价方式,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评价,但如果考核不合格即不能过关,全科发展也俨然“普及”到职业教育。  
摘要:在教辅市场上,教辅类报刊拥有庞大的受众群,其所创造的市场份额占据了我国整体报刊出版市场的半壁江山。可以说,教辅类报刊的发展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对我国教辅出版业的整体规模及未来走向具有巨大影响。然而,目前教辅类报刊存在质量良莠不齐、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混乱等问题,严重损害了广大读者的利益,也给教辅市场的规范运营造来了严重干扰。面对此境,本文探讨了教辅类报刊的生存现状,并提出了应对策略,希冀能推进教
摘要:计算思维是小学生学习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感知所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由于小学生在心智发育方面尚不成熟,计算思维有所欠缺,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融入思维培养等元素,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和数学综合能力,满足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本文针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生 计算思维 培养  一、利用数学游戏,培养
摘要:学习的前提是拥有健康的身体,如果学生没有健康的身体,他们就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这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学科之一,体育教学的形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更是决定了体育学习成果。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性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体育 主动参与性  一、学生主动参与对于初中体育教学的意义  第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思辨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要能力,若想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相关教材进行问题教学,借助相关问题,开阔学生的思路。基于此,本文根据教学实践,探討了初中物理问答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 问答教学 策略探究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若想进行课堂问答教学,首先应该结合相关的教材内容,设置相应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了解所要学习
摘要:小学数学在小学教育和学生各项素质的养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本文主要介绍了核心素养的内涵,并探讨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 策略  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学科,数学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顺应我国教育改革的趋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人类活动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学习(或称教育)同样也不例外,随着“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 Model)、“慕课”(MOOCs)、“微课程”(Microlecture)、“学习空间”等结合了最新信息技术的教育新名词不断涌现,我们已完全进入了一个由信息技术推动的教育大变革时代。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强烈意识到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