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gtia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信息化社会里,知识与资料,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以及其它途径快捷的获得,因此,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已经不再是那么重要。同时知识的全球化,使创造能力成为影响整个民族的状况的基本因素。
  1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创造能力提供土壤
  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存在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方面是感觉——知觉——思维、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运用)过程,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而以往的教学只注重前者,忽视了后者。因此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
  其次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心理学告诉我们,处于压力下的思维往往带强迫性,很难具有创新性。创造能力的生成,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由于角色的特殊性,学生对教师存有一种天然的敬畏感,如果教师不注意主动引导,学生就很难放松,进而影响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善于融洽师生关系,调适学生心理,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别是根据小学生好玩爱动的特点,做好课外的交流;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自身的消极情绪带进课堂,要努力把乐观向上的一面展示给学生;教师要理解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不唯成绩论高低,对学生一视同仁,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展示个性和发挥创造力。
  2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创造能力提供突破口
  首先,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培养以积极的态度注视事物的习惯,有助于观察力的发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指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和精于观察。乐于观察是指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对好奇的事物加强观察。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事物的形态、特征,并进行比较事物之间区别和联系。并可内容引伸至学生生活中,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无意识地认识到不但在课堂中要培养观察的习惯,在平时生活中也同样要培养观察的好习惯。
  其次,引导学生确立观察的目的。目的性是观察力的最显著的特征。有目的的地观察,才会对自己的观察提出要求,获得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的锻炼。反之,如果是無目的地观察,东张西望,对事物熟视无睹,那就锻炼不了学生的观察力。只有带着目的性的观察,才是有效的观察,才能尽快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为学生确立观察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然后有所思、有所获。
  最后,锻炼学生的认真细致的观察态度。观察要有认真细致的态度,因为这是深入观察的重要条件。如果粗枝大叶,匆匆浏览一番,不能在观察的细致性和深刻性上下功夫,那就是很难发现事物包含的隐蔽的和细微的因素。因此,教师要注意通过各种锻炼,让学生学会善于捕捉那些稍纵即逝、不为一般人所注意的细微现象,以此来提高学生观察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创造能力提供基础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学生的创造思维,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去刺激、引导,如准备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思维的教具(如实物、挂图、教学资料等)以及创造良好课堂氛围。要允许学生走入“误区”,在思维磨擦中,自省自悟。学生在进行创造思维中,难免出现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冒险,敢于犯错,要善于以“错误案例”催开学生的创造之花,对学生知识性、结论性、判断性的错误,教师不要马上给予否定评价,要以点拔为主采取激励、暗示、提醒等方式,促使学生继续思维,把改进的机会留给学生,在矫正误点的同时,促发学生的自悟,启动学生的创造潜能。
  4 开发学生的想像力,为创造能力提供翅膀
  想像是指人的大脑对曾经知觉过的各种事物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未曾知觉过的甚至是并不存在的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爱因斯坦说:“想像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是力括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像是创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是发展人的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创造力的重要支柱的助推器。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方面将大有可为。只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就一定能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为素质教育改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他文献
《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初中物理课程作出了这样的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该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培养。”同时,还阐述了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价值的几个表现,其中,第四点:“通过科学想像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学生的个性发展价值的需求,是我国基础教育工作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初中物理做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自然学科,对人类认识自然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甚至对人类思维发展也产生着不可缺少的影响,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的希望,还是人类发展的源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起。  1 发展自主个性
期刊
合作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小组学习为基本形式,以教學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评价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  1 合作学习的形式  根据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要求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合作学习的形式分为课前协作式、课内讨论式、课后研讨式三种。  1.1 课前协作式  课前协作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前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包括准备工作)的一种合作方式。这种方式一般是把总
期刊
【摘 要】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效率,我开始运用实物、自制卡片、简笔画等教学工具直观地呈现教学,使所学知识变得丰富形象,通俗易懂,课堂学习变得轻松愉悦。同时课堂上我利用游戏、歌谣、儿歌等不同的形式使课堂教学充满了乐趣,使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推到了另一个浪潮。课堂上让学生多说、多练,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灵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  【关键词】单词教学;创设氛围;激發兴趣;
期刊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广大教师们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确立创新性教学模式。如何让创新变成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法宝,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 在教材解读中寻找创新  面对新的课程标准,我们需要重新理解教材,从中挖掘创新素材,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从而创设教学活动情境,激发兴趣,进行创新探索,培养创新能
期刊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一门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更是一个难点。它重在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他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运用能力、合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因此,学校应从实际出发,优化配置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着眼于校本培训
期刊
新课改倡导对学生进行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而现代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不仅要求学生具有基本的能力,还要求学生具备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就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进行了研究。  1 认真组织好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中教师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和任务,组织教
期刊
【摘 要】给学生必需的时间和空间,才能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放手让学生想,让学生形成创新的意识;提供充分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说,让学生形成创新的能力;给学生以空间,放手让学生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创新。  【关键词】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时间;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悟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进对数学
期刊
初中生物课程强调课程是由教材、教师、学生与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促进该“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以上各因素的相互协调以及不断的完善。面对新的挑战,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反思教学行为、创新教学行动策略显得相当重要,教师不仅要传授书本知识,还要指导学生主动的查找资料,帮助学生在生活的世界中认识自然现象,理解和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学会与人合作、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
期刊
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目的是造就创新型人才。当今世界,知识的更新周期缩短,高新技术发展迅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都急需涌现一批又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共同重视。作为基础工具课的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  1 激发兴趣,唤醒创新意识  教师要不断创设富有变化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