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mit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给学生必需的时间和空间,才能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放手让学生想,让学生形成创新的意识;提供充分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说,让学生形成创新的能力;给学生以空间,放手让学生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创新。
  【关键词】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时间;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悟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进对数学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在这种新标准、新理念、新观念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给学生必需的时间和空间,才能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如何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
  1 精心设计问题,放手让学生想,让学生形成创新的意识。
  “问题是思维的核心,”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而深刻地提问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的一把金钥匙。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去思考,去解决问题。才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教学正方体有8个顶点、6个面、12条棱这个知识时,可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利用教师分配的学具搭一个正方体。一段时间过去了,问题也就出现了,有些小组搭出了“漂亮”的正方体,可是有的小组搭出正方体就是不像样,还有的小组就连一个完整的正方体也搭不成,这是为什么呢?教师可抓住这一机遇,向学生提出了问题。让全班同学共同分析不能搭成正方体的原因。于是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原来不能搭成正方体的小组的小棒只有11根;搭得不“漂亮”的小组虽然有12根小棒,但是这12根小棒的长短是不一样的……。上述教学环节中教师的“为什么这些小组搭的正方体不漂亮?”这个问题就问到了点子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去思考、去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感悟了人类对正方体特征的认识过程,在玩中学到了这一数学知识。精心设计问题,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实验、交流,绝大部分知识都是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能掌握的。学生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学到的基础知识得到了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自主学习,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得到充分的培养,从而渐渐形成了创新的意识。
  2 提供充分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说,让学生形成创新的能力。
  一节成功的课,不在于老师口若悬河地讲解,而在于学生能够主动去理解、探索、记忆。在平时的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清楚的可以适时地提问;不同的想法各抒己见。对学生发表的不同见解,不轻易否定,而是追根溯源,让他们说出自己的见解,为什么这么做?你是怎样想的?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小结也是常以“以上几位学生的不同答案,都有道理。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试想:如果轻易地加以否定,势必扼杀了学生智慧中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反之,不轻易地加以否定,则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和创造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对称性时,理解“对称”较为抽象,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准备好的剪纸,让学生发现这些剪纸的美丽和奇特,猜测老师是怎么剪出来的,跃跃欲试的学生可以自己尝试着剪,允许他们率性而为,允许他们失败,甚至允许他们犯错误,教师尽量多给他们动手操作的机会和时间。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去理解“对称”的意义,并不断尝试着得出对称花纹的正确剪法。通过观察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理解折痕就是“对称轴,”然后出示一组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判断它们的对称性和各有几条对称轴。学生可以讨论,可以求助,也可以自己想办法解决。通过上面的动手操作之后,学生大部分还是喜欢自己动手,剪一剪、折一折,马上可以得到验证,并及时得到反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抓住时机,让学生动手操作,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数学本身的感受、领悟和欣赏,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给学生更多的独立钻研、尝试体验、自主构建知识的时间,使学生在寻找新方法,形成新的学习策略的过程中,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放手让学生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试想,如果在上面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节约”时间,改成教师展示,学生睁大眼睛看,这样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虽然从表面上“节约”了时间,但是长期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教出来的学生,除了被动的接受,还能有些什么?
  3 给学生以空间,放手让学生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创新。
  创新需要时间,创新更需要空间。学生要想深入了解和认识事物,就必須参与尝试、因为数学是和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之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师只有结合教学内容,经常给学生提供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做,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学生只有在做的过程中才能感悟出数学的真谛,才能逐渐养成创新的习惯,才能培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离开了空间、离开了学生的活动,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所以我们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这个空间中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有句话说得好:我听见了、就忘了;看见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如: 教学 “认图”时,我就要求学生从学具盒中拿出与老师出示的实物图相同形状的学具,用手摸一摸,摆一摆,以四人为一组进行讨论,从而总结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特征。趁他们印象深刻时,再让学生发挥想象,举实物讲形状,学生通过眼看、手做、脑想等活动而学的知识容易懂,记得牢,理解深刻,掌握牢固。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满足小学生动手、动脑和求知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为数学概念的建立打下形象、生动的表象基础。这样就容易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手、脑、口多种感官参与,学生得到了主动的发展,在活动中学会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是人生的灯塔,是一个人具备开拓精神、善于解决实践中各种问题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素质。为了我们的社会,为了我们孩子的未来,给学生一点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吧,我们从每一堂课、每一个练习设计、甚至每一个提问扎扎实实地做起,为学生在小学时代播下创新的种子,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础,那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不再会是一句口号。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国务院 1994年7月
  [2] 《请保护孩子的创新萌芽》高桂学、任思元
  [3] 《创造性思维与教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6月
其他文献
【摘 要】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及客观规律提供事实依据,又能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为学生发挥创造潜能提供独特的创造性环境。因此,物理实验教学应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教育资源。物理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利用趣味实验,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
期刊
胡锦涛同志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教育要体现在教育观念上,渗透在所有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习惯将成为所有教育活动的一种基本指向。  1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质疑提问是创造的开始,而好奇质疑正好是儿童的天性。小学数学教学,不但要让学生想质疑,敢质疑。还要让学生主动质疑。学生能够质疑问难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期刊
【摘 要】作为一名初中政治教师,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使自己的教学观念不断得到更新,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要不断转变自己的角色,才能适应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本文就新课改下初中政治教师角色的转变展开论述。  【关键词】新课改;政治教学;角色转变  随着新课改在我国的开展,我国教育界进行了一次深入改革。不管是对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新课改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政治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只有与现实
期刊
《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初中物理课程作出了这样的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该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培养。”同时,还阐述了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价值的几个表现,其中,第四点:“通过科学想像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学生的个性发展价值的需求,是我国基础教育工作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初中物理做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自然学科,对人类认识自然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甚至对人类思维发展也产生着不可缺少的影响,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的希望,还是人类发展的源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起。  1 发展自主个性
期刊
合作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小组学习为基本形式,以教學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评价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  1 合作学习的形式  根据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要求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合作学习的形式分为课前协作式、课内讨论式、课后研讨式三种。  1.1 课前协作式  课前协作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前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包括准备工作)的一种合作方式。这种方式一般是把总
期刊
【摘 要】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效率,我开始运用实物、自制卡片、简笔画等教学工具直观地呈现教学,使所学知识变得丰富形象,通俗易懂,课堂学习变得轻松愉悦。同时课堂上我利用游戏、歌谣、儿歌等不同的形式使课堂教学充满了乐趣,使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推到了另一个浪潮。课堂上让学生多说、多练,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灵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  【关键词】单词教学;创设氛围;激發兴趣;
期刊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广大教师们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确立创新性教学模式。如何让创新变成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法宝,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 在教材解读中寻找创新  面对新的课程标准,我们需要重新理解教材,从中挖掘创新素材,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从而创设教学活动情境,激发兴趣,进行创新探索,培养创新能
期刊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一门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更是一个难点。它重在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他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运用能力、合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因此,学校应从实际出发,优化配置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着眼于校本培训
期刊
新课改倡导对学生进行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而现代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不仅要求学生具有基本的能力,还要求学生具备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就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进行了研究。  1 认真组织好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中教师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和任务,组织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