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推进器,改革是发展的原动力。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是经过不断改革进步的,教学工作也不例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学工作,教学工作要不断改革以适应新时代、新世界。目前我们改革的主要方向是逐渐把“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为主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下面谈谈在教学改革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一、用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1.创造宽松的课堂环境,启发学生的想象。
学生好比一棵小树,把它种在花盆里,这棵小树永远也长不成参天大树,只会待在这一个小花盆里,限制其发展。如果把这棵小树种在宽阔的田野上,给它自由的空间,让它自由地发展。感受成长的快乐,这棵小树很快就会茁壮成长。如果给学生创造出宽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发散思维,就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讲《包身工》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当时包身工受到的非人待遇,我让学生在课文中,自己找出词句,并把它们联系起来,想象当时的场景,并规划一个类似书中所提包身工所住的尺寸,学生感同身受包身工所受的非人待遇。这样学生利用自己的想象结合课文,很好地把握了课文的感情脉络。
2.运用现有教材内容与现实联系,拓展学生的想象。
教材是有限的,但社会是不断变化的,如果把学生仅仅限于课文当中,就会让学生和现实严重脱节,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例如我们讲《故都的秋》时,让学生将郁达夫当时北国秋天的美和现在的秋天的美比较,自由联想,有的学生甚至想到以前北京的秋天很美但现在北京的秋天经常有沙尘暴,环境非常恶劣。让学生从审美联想到自然,并让他们通过想到沙尘暴,提出解决的办法。让学生将课文和实际相联系,提出见解,发挥创造性联想。
3.借助课文插图、优美音乐丰富和激发学生的想象。
视觉和听觉是人类最敏感的两大感觉。让学生通过课文的插图,刺激感观,迅速进入想象。优美的音乐可以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尽快进入气氛,更利于学生发挥创造性想象。
二、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利用音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一提到背课文就有些头疼,可那些流行音乐的歌词,他们听几遍,就能记住歌词。为什么呢?学生大多数对流行音乐很痴迷。有一首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所有学生都会唱、背,为什么?原来这首词被编为流行歌曲。我试着让学生把书上的一些古诗、古词套上现代流行的音乐,没想到学生的创新意识很强,把《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套用到苏轼的词上,把李清照的《一剪梅》配上流行歌曲,很快学生就能背、唱出来,学生感到非常新奇,为自己的创新感到骄傲。
2.利用学生对电视剧的痴迷,让学生创新课堂活动。
很多学生爱看古装电视剧,但只要一讲古文,学生就犯迷糊。一些老师面对这种问题束手无策。利用学生对电视剧的痴迷,先把古文翻译成白话文,让学生自己找出人物、情节排成一个小型的话剧,让学生既享受快乐,又领悟很深。教学《鸿门宴》一课时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鸿门宴》。学生将刘邦的狡诈、项羽的优柔寡断、樊哙的大义凛然等表现得淋漓尽致,收获颇多。
三、用激励性的评价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鼓励学生勇于创新。
有的学生上课不敢举手发言,说话声音很轻,比较胆怯、内向。如果不打消他们的胆怯心理,那么他们永远都不会创新。
一个孩子是这样学会说话的:如果要喝水,一开始指挥讲一个“水”字,如果硬逼着他立即学会说“妈妈我要喝一杯水”,只会让孩子不想说,不想学。为了让学生打消胆怯心理,我努力让他们敢于说话,只要那些胆小的学生回答出一个问题,我就大力宣扬,及时鼓励,并且在适当的时机让他们表现自己,并让其他同学多多帮助他们,给予他们鼓励,同时适当地把班级的一些活动交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样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大胆起来,勇于创新,敢于向新事物挑战。
四、合理开展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有压力,才有动力。有竞争,才能使人不断进步,永不松懈。作文比赛中,给学生四个图形:三角形、棱形、正方形、圆形,让学生自由创新作文,不必拘泥于以前的形式。有的学生编出了生动的故事,有的学生写小说,有的学生写出了一篇议论文等。学生在竞争当中,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科技改革,以人为本;教学改革,以学生为本。只要我们始终坚持教学改革以学生为基本点,坚持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为最终目标,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总结,再探索、再实践、再总结,教学改革就必将适应不断发展的时代的要求。
一、用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1.创造宽松的课堂环境,启发学生的想象。
学生好比一棵小树,把它种在花盆里,这棵小树永远也长不成参天大树,只会待在这一个小花盆里,限制其发展。如果把这棵小树种在宽阔的田野上,给它自由的空间,让它自由地发展。感受成长的快乐,这棵小树很快就会茁壮成长。如果给学生创造出宽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发散思维,就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讲《包身工》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当时包身工受到的非人待遇,我让学生在课文中,自己找出词句,并把它们联系起来,想象当时的场景,并规划一个类似书中所提包身工所住的尺寸,学生感同身受包身工所受的非人待遇。这样学生利用自己的想象结合课文,很好地把握了课文的感情脉络。
2.运用现有教材内容与现实联系,拓展学生的想象。
教材是有限的,但社会是不断变化的,如果把学生仅仅限于课文当中,就会让学生和现实严重脱节,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例如我们讲《故都的秋》时,让学生将郁达夫当时北国秋天的美和现在的秋天的美比较,自由联想,有的学生甚至想到以前北京的秋天很美但现在北京的秋天经常有沙尘暴,环境非常恶劣。让学生从审美联想到自然,并让他们通过想到沙尘暴,提出解决的办法。让学生将课文和实际相联系,提出见解,发挥创造性联想。
3.借助课文插图、优美音乐丰富和激发学生的想象。
视觉和听觉是人类最敏感的两大感觉。让学生通过课文的插图,刺激感观,迅速进入想象。优美的音乐可以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尽快进入气氛,更利于学生发挥创造性想象。
二、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利用音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一提到背课文就有些头疼,可那些流行音乐的歌词,他们听几遍,就能记住歌词。为什么呢?学生大多数对流行音乐很痴迷。有一首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所有学生都会唱、背,为什么?原来这首词被编为流行歌曲。我试着让学生把书上的一些古诗、古词套上现代流行的音乐,没想到学生的创新意识很强,把《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套用到苏轼的词上,把李清照的《一剪梅》配上流行歌曲,很快学生就能背、唱出来,学生感到非常新奇,为自己的创新感到骄傲。
2.利用学生对电视剧的痴迷,让学生创新课堂活动。
很多学生爱看古装电视剧,但只要一讲古文,学生就犯迷糊。一些老师面对这种问题束手无策。利用学生对电视剧的痴迷,先把古文翻译成白话文,让学生自己找出人物、情节排成一个小型的话剧,让学生既享受快乐,又领悟很深。教学《鸿门宴》一课时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鸿门宴》。学生将刘邦的狡诈、项羽的优柔寡断、樊哙的大义凛然等表现得淋漓尽致,收获颇多。
三、用激励性的评价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鼓励学生勇于创新。
有的学生上课不敢举手发言,说话声音很轻,比较胆怯、内向。如果不打消他们的胆怯心理,那么他们永远都不会创新。
一个孩子是这样学会说话的:如果要喝水,一开始指挥讲一个“水”字,如果硬逼着他立即学会说“妈妈我要喝一杯水”,只会让孩子不想说,不想学。为了让学生打消胆怯心理,我努力让他们敢于说话,只要那些胆小的学生回答出一个问题,我就大力宣扬,及时鼓励,并且在适当的时机让他们表现自己,并让其他同学多多帮助他们,给予他们鼓励,同时适当地把班级的一些活动交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样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大胆起来,勇于创新,敢于向新事物挑战。
四、合理开展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有压力,才有动力。有竞争,才能使人不断进步,永不松懈。作文比赛中,给学生四个图形:三角形、棱形、正方形、圆形,让学生自由创新作文,不必拘泥于以前的形式。有的学生编出了生动的故事,有的学生写小说,有的学生写出了一篇议论文等。学生在竞争当中,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科技改革,以人为本;教学改革,以学生为本。只要我们始终坚持教学改革以学生为基本点,坚持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为最终目标,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总结,再探索、再实践、再总结,教学改革就必将适应不断发展的时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