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寻找最佳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17例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病例的资料。结果:妊娠合并症、破膜时间长、产程延长、手术时间过长及肥胖等因素增加了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机会;对切口感染病例实施及时彻底的清创,按时换药,并给予纱布湿敷和红外线照射,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治疗措施,所有患者均愈合良好。结论:针对影响剖宫产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应制定有效地预防措施,以减少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剖宫产;切口感染;诊治
剖宫产是产科常见手术,是解决难产、快速结束产程和挽救胎儿生命的有效措施。随着手术技术和麻醉水平的进步,手术的安全性得以显著提高,但仍存在一定并发症,其中术后腹部切口感染就是常见的一种,其不仅给产妇带来痛苦,而且会影响医疗工作,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导致严重后果。文章对2010年1月~2012年6月期间17例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病例进行分析,以探讨切口感染的常见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术后发生腹部切口感染的产妇17例。年龄21~36岁,孕周34~41周。其中14例为横切口,3例为纵切口。
1.2 临床表现:17例患者术后体温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至少2次≥38℃,术后4~7 d出现腹部切口红肿热痛,伴有脓性分泌物或血性分泌物;10例切口部分裂开,7例切口全部裂开,深达腹部肌前鞘;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切口分泌物细菌培养:大肠埃希菌7例,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铜绿假单胞菌2例,肺炎克雷伯菌2例。
1.3 处理方法:切口及周围皮肤消毒,拆除缝线,行清创术。过氧化氢及抗生素液充分冲洗,切口放入绵白糖,3次/d,连续3 d,每天局部照射红外线2~3次,20 min/次,同时给予全身抗感染及支持治疗。待分泌物干净后,用康复新溶液浸透的无菌纱布湿敷切口2~3 d,继续辅以红外线局部照射;等切口无异常分泌物,肉芽组织新鲜,无感染征象时用蝶形纱布固定切口,5~9 d后松解纱布,对于全层裂开皮下组织缺损严重的给予全层缝合。9~10 d后拆线。清创后给予足量光谱抗生素6~7 d。
2 结果
2.1 切口感染相关因素:17例患者中,合并高血压、贫血8例,合并糖尿病2例;破膜时间>24 h的11例发生切口感染;12例为急诊剖宫产术,5例剖宫产手术时间>1 h;体型肥胖者8例。
2.2 感染切口愈合情况:所有患者均获得切口愈合,愈合时间9~22 d,平均14 d。
3 讨论
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有以下几方面:①妊娠合并症,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的孕产妇往往存在低蛋白血症等营养不良表现,导致免疫力下降,而影响切口的愈合;此外,糖尿病可发生白细胞趋化性和末梢循环功能衰竭等病理生理变化,也可导致伤口不愈合或感染,感染率可达10.7%。②肥胖,肥胖患者有较厚的皮下脂肪,使得缝线增多,切口处血管被横断以后,相对容易发生术后供血差、脂肪液化等,并残留无效腔;肥胖者术后需要较多营养素,早期肠外营养无法满足机体所需,造成术后切口感染机会增加。③胎膜早破及破膜时间长,产程延长的孕妇身体过度疲劳,抵抗力下降,存在于周围环境或阴道内的致病菌容易伴随多次的阴道检查和肛查进入体内,造成上行感染。④急症手术或手术时间过长,急症手术时间紧迫,往往准备不足,消毒不严格,增加了感染机会;在长时间手术过程中,切口附近毛囊内的细菌会随排汗污染切口,长时间的牵拉造成切口局部组织缺血缺氧,降低组织的抵御能力。⑤手术切口的缝合技巧,皮下组织内线结过多,容易发生线结反应,并增加了缝线感染机会;缝合过密会影响周围组织血液循环,影响切口愈合。
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首先要做好孕期保健工作,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加强孕期营养,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少不必要的阴道和肛门检查,严格无菌操作,在分娩过程中严密观察产程情况,若经阴道分娩有困难者及时改为剖宫产术;剖宫产腹部切口不宜过小,手术操作熟练,手术时间不宜过长,减少术中出血,缝合切口要针距得当,松紧适宜,不留腔隙,避免血肿形成;皮肤缝合前做好消毒,防止皮肤错位,术后合理应用抗生素,对预防切口感染疗效确切。
一旦发生术后腹部切口感染,应立即拆除感染部位缝线,局部引流,行清创术,双氧水及抗生素液局部充分冲洗,彻底清创后待切口无异常分泌物,立即行二次缝合术,按时换药,给予红外线照射及纱布湿敷。红外线照射可促进组织的血液循环及炎性物质的吸收,对消除水肿、促进伤口的愈合具有较好的作用。同时根据药敏结果给予足量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4 参考文献
[1] 任励华,王玉霞.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处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9):106.
[2] 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6.
[3] 严金燕,贾 氢,罗书练,等.外科手术切口的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02,3(4):39.
关键词:剖宫产;切口感染;诊治
剖宫产是产科常见手术,是解决难产、快速结束产程和挽救胎儿生命的有效措施。随着手术技术和麻醉水平的进步,手术的安全性得以显著提高,但仍存在一定并发症,其中术后腹部切口感染就是常见的一种,其不仅给产妇带来痛苦,而且会影响医疗工作,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导致严重后果。文章对2010年1月~2012年6月期间17例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病例进行分析,以探讨切口感染的常见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术后发生腹部切口感染的产妇17例。年龄21~36岁,孕周34~41周。其中14例为横切口,3例为纵切口。
1.2 临床表现:17例患者术后体温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至少2次≥38℃,术后4~7 d出现腹部切口红肿热痛,伴有脓性分泌物或血性分泌物;10例切口部分裂开,7例切口全部裂开,深达腹部肌前鞘;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切口分泌物细菌培养:大肠埃希菌7例,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铜绿假单胞菌2例,肺炎克雷伯菌2例。
1.3 处理方法:切口及周围皮肤消毒,拆除缝线,行清创术。过氧化氢及抗生素液充分冲洗,切口放入绵白糖,3次/d,连续3 d,每天局部照射红外线2~3次,20 min/次,同时给予全身抗感染及支持治疗。待分泌物干净后,用康复新溶液浸透的无菌纱布湿敷切口2~3 d,继续辅以红外线局部照射;等切口无异常分泌物,肉芽组织新鲜,无感染征象时用蝶形纱布固定切口,5~9 d后松解纱布,对于全层裂开皮下组织缺损严重的给予全层缝合。9~10 d后拆线。清创后给予足量光谱抗生素6~7 d。
2 结果
2.1 切口感染相关因素:17例患者中,合并高血压、贫血8例,合并糖尿病2例;破膜时间>24 h的11例发生切口感染;12例为急诊剖宫产术,5例剖宫产手术时间>1 h;体型肥胖者8例。
2.2 感染切口愈合情况:所有患者均获得切口愈合,愈合时间9~22 d,平均14 d。
3 讨论
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有以下几方面:①妊娠合并症,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的孕产妇往往存在低蛋白血症等营养不良表现,导致免疫力下降,而影响切口的愈合;此外,糖尿病可发生白细胞趋化性和末梢循环功能衰竭等病理生理变化,也可导致伤口不愈合或感染,感染率可达10.7%。②肥胖,肥胖患者有较厚的皮下脂肪,使得缝线增多,切口处血管被横断以后,相对容易发生术后供血差、脂肪液化等,并残留无效腔;肥胖者术后需要较多营养素,早期肠外营养无法满足机体所需,造成术后切口感染机会增加。③胎膜早破及破膜时间长,产程延长的孕妇身体过度疲劳,抵抗力下降,存在于周围环境或阴道内的致病菌容易伴随多次的阴道检查和肛查进入体内,造成上行感染。④急症手术或手术时间过长,急症手术时间紧迫,往往准备不足,消毒不严格,增加了感染机会;在长时间手术过程中,切口附近毛囊内的细菌会随排汗污染切口,长时间的牵拉造成切口局部组织缺血缺氧,降低组织的抵御能力。⑤手术切口的缝合技巧,皮下组织内线结过多,容易发生线结反应,并增加了缝线感染机会;缝合过密会影响周围组织血液循环,影响切口愈合。
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首先要做好孕期保健工作,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加强孕期营养,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少不必要的阴道和肛门检查,严格无菌操作,在分娩过程中严密观察产程情况,若经阴道分娩有困难者及时改为剖宫产术;剖宫产腹部切口不宜过小,手术操作熟练,手术时间不宜过长,减少术中出血,缝合切口要针距得当,松紧适宜,不留腔隙,避免血肿形成;皮肤缝合前做好消毒,防止皮肤错位,术后合理应用抗生素,对预防切口感染疗效确切。
一旦发生术后腹部切口感染,应立即拆除感染部位缝线,局部引流,行清创术,双氧水及抗生素液局部充分冲洗,彻底清创后待切口无异常分泌物,立即行二次缝合术,按时换药,给予红外线照射及纱布湿敷。红外线照射可促进组织的血液循环及炎性物质的吸收,对消除水肿、促进伤口的愈合具有较好的作用。同时根据药敏结果给予足量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4 参考文献
[1] 任励华,王玉霞.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处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9):106.
[2] 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6.
[3] 严金燕,贾 氢,罗书练,等.外科手术切口的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02,3(4):39.